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朱丹溪乃金元时期著名四大医家中后起之秀,善能集前人之大成,于学术上颇多独创。其论治内科杂病,主张以气、血、痰、郁为纲,尤重痰、郁,无论在理论上和临床治疗上,都为后世所推崇,故有“杂病宗丹溪”之说。丹溪痰病学说,主要见于《金匮钩玄》、《丹溪心法》、《格致余论》等著作,以及朱  相似文献   

2.
从分析杂病与卒病、伤寒杂病合一、杂病与中医内科学等议题切入。认为《伤寒杂病论》成书当时为临证实录,针对的是热病证治,杂病应是对伤寒的补充与发展。《金匮要略》经后人改编或补充的成分很多,使得它的原貌模糊不清,真正被改造成了杂病证治的专书。杂病的概念后来发生改变,甚至偏向于七情内伤。从临床角度看伤寒与杂病联系密切。因此《伤寒杂病论》是基础,后世医家流派是对它的扩展延伸,并最终发展成为今天的"中医内科学"。  相似文献   

3.
就《伤寒杂病论》有关饮食疗法的内容进行了探讨,认为该书有关食疗的内容极为丰富,书中不仅载有我国最早的食疗专篇,而且在治病方剂乃至煎服法、药后调理等均运用了食疗。其运用形式多样而又切合实际;既有原则而又灵变,为后世食疗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朱丹溪是我国元代一位医理精湛、医术高明、善取众长,又勇于创新的医家.在医学理论上,以倡言“阳有余阴不足论”和“相火论”而闻名,临床上则以阐发内伤杂病的治疗、尤其是发明阴虚火旺之治而见长,故被后人奉为滋阴派的宗师,并有“杂病用丹溪”之说.但这远非其学术思想的全部,从其所著的《格致余论》中就不难发现,他在养生学方面的论述,内容也是十分丰富的,且自成一体,独居特色,同  相似文献   

5.
《伤寒杂病论》从多个方面给后世树立了寒热并用之典范。从源流发展、治疗功效、规律初探、作用机制、临床运用、发微启迪等方面论述《伤寒杂病论》中寒热药物并用法及其临床运用,指出寒热并用法已遍及临床各科。  相似文献   

6.
从"君臣佐使"组方理论的源流、发展及灵活应用等方面,结合研读《伤寒杂病论》组方原则及后世的发展,探析"君臣佐使"在临床组方中应用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温经汤出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王叔和整理时将伤寒部分与杂病部分分开,杂病部分为《金匮要略》,而《伤寒杂病论》被后世医家称为"方书之祖",故温经汤当为调经祖方,后世调经之方,其法不出温经汤。温经汤不仅调经,还可治癥瘕。以浅陋之资,论温经汤组方之法,及所治之疾,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8.
《伤寒杂病论》作为方书之祖,对后世的中医学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该书历经散佚而后经众多医家重新编撰,因此对于书中"伤寒"其病的原义,只能从后世的诸多版本中管中窥豹,因此亦形成了广义"伤寒"学派与狭义"伤寒"学派。广义"伤寒"学派认为伤寒指一切外感疾病的总称,在临床指导上具有普适性。狭义"伤寒"学派认为仲景时代的伤寒病更倾向于某类具体的疾病,有医家通过临床实践及文献研究发现,克罗米亚-刚果出血热与流行性出血热从症状、病机、以及病程发展上均与仲景时期的伤寒病十分类似。本文试对"伤寒"其病进行考证,以期进一步了解《伤寒论》的原貌。  相似文献   

9.
《汤液经法》一书的相关记载首见于《汉书·艺文志》,目前学术界认为《汤液经法》为《伤寒杂病论》之源头,且为一部经方类著作。通过梳理《伤寒杂病论》与《汤液经法》的关系,认为《汤液经法》非经方类著作,亦非《伤寒杂病论》源头。考证先秦两汉"汤液"相关论述,认为《汤液经法》为一部以食疗为主的著作,认为"汤剂"不能等同于"汤液",由此佐证《汤液经法》是以食疗为主的论著。  相似文献   

10.
张仲景治病不仅重视药疗,而且重视食疗,在其不朽论著《伤寒杂病论》中,食疗与药疗相结合的情况相当多见,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点肤浅探讨,以就正于同道.一、继承前人经验重在发挥食疗即饮食疗法,据传在我国夏朝就已问世.远古人类在生活的过程中,发现了有的食物还可当药用,于是就逐渐形成了以这类食物治病的饮食疗法.很显然,这种疗法从一开始就寓有食疗与药疗相结合的内涵.商代伊尹精于烹调,又通晓药性,其《汤液论》采取烹调方法治病,可谓食疗与药疗相结合的雏形.由此看来,在远古时代食疗与药疗并无严格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