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八脉交会穴最早见于金元时期窦汉卿所著的《针经指南》,是窦氏得于他人之手,原称"交经八穴"和"流注八穴",因窦氏对保存和推广八穴起了很大的作用,故又称为"窦氏八穴"、"窦氏八法"。八脉交会穴包括内关、公孙、外关、足临泣、列缺、后溪、照海、申脉,它们是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相通的八个腧穴。  相似文献   

2.
八脉交会穴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脉交会穴最早见于金元时期窦汉卿所著的《针经指南》,是窦氏得于他人之手,原称“交经八穴”和“流注八穴”,因窦氏对保存和推广八穴起了很大的作用,故又称为“窦氏八穴”、“窦氏八法”。八脉交会穴是指内关、公孙、外关、足临泣、列缺、后溪、照海、申脉,它是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相通的8个腧穴,都位于腕踝部的上下。窦氏在《标幽赋》中提到,“但用八法五门,分主客而针无不效”。“八法”就是指八穴,而“主客”是指其配伍应用。明代医家徐凤在《针灸大全》最早将其定名为“八脉交会穴”,并在“主穴”的基础上增添了“应穴”,  相似文献   

3.
内关公孙穴配伍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关和公孙穴配伍缘于八脉交会穴.内关穴属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和阴维脉相通的穴位,公孙穴属足太阴脾经穴和冲脉相交通的穴位,二穴配伍应用在八脉交会中属父母配合.八脉交会穴为金元时代窦汉卿得于山人宋子华之手.因窦氏善用此法而称“窦氏八穴”,最早载于《针经指南)一书.八脉交会穴临床上应用甚为广泛,李梃《医学入门》说:“八法者,奇经八穴为要,乃十二经之大会也”,周身三百六十穴统于手足六十六穴,六十六穴又统于八穴”,说明八穴精义之所在.刺激内关和公孙穴可以治疗心胸胃疾患.1 化疗期胃肠道副反应 叶某,女,30岁,农民,住院号211803,胃癌术后,病检证实属胃腺癌,吻合口处复发.入院后在血象、肝肾功能检查符合化疗指标的情况下行“DMF”方案化疗,予顺铂80mg,丝裂霉素6mg,氟尿嘧啶lg加入0.9%生理盐水1000ml溶解后腹腔内灌注,腹腔灌注前静脉滴注胃复安40mg,腹注完毕肌肉注射胃复安20mg,口服吗丁啉20mg,每日3次,药物入腹后约4.5小时,病人出现恶心,渐渐加重,继则出现呕吐,吐出物为胃内容物和胆汁.患者呻吟不已,难以耐受,给予毫针刺双内关、双公孙穴约10分钟后呕吐减轻,留针1小时,每隔15分钟1次,呕吐停止取针.按:肿瘤病人在化疗时出现的胃肠道反应十分强烈,使许多病人望而生畏,不得不终止化疗.目前临床上  相似文献   

4.
从单穴独用、功专力宏,上下合攻、王师之会,取法灵龟、天人相应,师而不泥、灵活变通四个方面论述了八脉交会穴在临床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张艳  倪光夏 《河南中医》2012,32(2):222-223
八脉交会穴是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气血经气相通的8个穴位,分别为:列缺、照海、后溪、申脉、内关、公孙、外关、足临泣.多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腕踝关节附近,此八穴首见于宋子华的《流经八穴》,后收于元·窦汉卿所著的《针经指南》,窦氏称其为“流注八穴”、“交经八穴”,明·徐凤所著的《针灸大全》中首次提出八脉交会穴的名称,并提出“主应配穴法”及“灵龟八法”、“飞腾八法”两种按时配穴法.八脉交会穴为正经和奇经八脉相通穴,针一穴可治疗两经以上疾病,故治疗范围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八脉交会穴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八脉交会穴,系元代窦汉卿所创,故又称“窦氏八穴”,在《针灸指南》一书中,窦氏称之为“流注八穴”。八脉交会穴一名,是明代针灸医家徐风在其所著的《针灸大全》中提出的,发展八穴按时选穴学说,倡用灵龟八法与飞腾八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八脉交会穴在中风中经络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中风中经络患者70例,分为治疗组35例,予八脉交会穴针刺法治疗;对照组35例,予醒脑开窍法治疗。2周为1疗程,分别治疗4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9%,对照组总有效率91.4%,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八脉交会穴针刺法治疗中风中经络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八脉交会穴也称为交经八穴或流注八穴,是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气相交通的八个腧穴。本文从理论上对八穴如何交会八脉及八穴具有的治疗作用进行了详细阐述,总结了八穴在临床的应用方法,包括上下配伍成对运用、单穴使用及按时取穴针法,并在单穴使用上提出了独到见解。研究和掌握八脉交会穴,对于针灸理论和临床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八脉交会穴是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气相通的八个腧穴.此八穴既能治正经病,又能治奇经病.笔者体会:该穴善治涉及诸经或不易辨清病变归属何经之疑难杂症.  相似文献   

10.
八脉交会穴是一组重要的特定穴,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杨甲三教授在八脉交会穴的理论研究及临床应用方面有许多独特的见解,尤其对八脉交会穴的组成及配伍应用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八脉交会穴主治病症范围非常广泛,每穴单用就可治疗多种病症,通过腧穴配伍更可提高疗效。在八脉交会穴的临床应用中,最常见的配穴方法是上下两穴固定相配,组成4对穴,即内关配公孙,列缺配照海,外关配临泣,后溪配申脉,这4对穴又可分为阴阳两组。  相似文献   

11.
杨岑 《现代中医药》2007,27(4):53-54
八脉交会穴是针灸临床常用的指定穴之一,是经脉气血循行交会相通于四肢部位的穴位。八穴均分布于四肢部位,是经脉标本根结的“本”部,根据经脉气血的交会相通关系,用以治疗全身疾病;取穴操作方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八脉交会穴又称为"窦氏八穴",是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气相通的八个腧穴,是常用临床特定穴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八脉交会穴以络穴为主、输穴与跷脉穴并重的选穴特点,阐明其阴阳二组穴位不同的配伍思路与临床应用,为推广八脉交会穴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与指导。  相似文献   

13.
针刺八脉交会穴治疗中风后抑郁56例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潘永清 《陕西中医》2007,28(2):199-200
目的:观察针刺八脉交会穴对中风后抑郁的疗效。方法:针刺取穴人中、印堂、百会等八脉穴治疗。结果:56例总有效率96.4%。提示:八脉交会穴重在调理脑神,平衡阴阳,使五脏六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因此,针刺八脉交会穴可有效治疗中风后抑郁。  相似文献   

14.
15.
电针内关,公孙穴治疗原发性低血压10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们近3年来运用电针刺激内关,公孙穴治疗原发性低血压治疗效果满意,并设中药对照组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100例中60例为门诊病人,30例住院病人,男44例、女56例,年龄最小者20岁,最大者55岁。血压最低10/6kPa(75/45mmHg)最高者12/8kPa(90/60m...  相似文献   

16.
八脉交会穴是指在四肢部位十二正经上的8个腧穴,其名称分别是:公孙、内关、后溪、申脉、足临泣、外关、列缺、照海。此8穴是沟通人体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的要穴,在临床上有着很高的实用价值。八脉交会穴名称首见于金元窦汉卿的《针经指南》一书,此后,历代医家对八脉交会穴的理论及其临床应用又有不断充实和发展,至今依然对针灸临床起着指导作用。 1 八脉交会穴的特点 八脉交会穴位于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相通。奇经八脉对十二正经经气具有溢蓄、调节、转输、汇聚的作用。它与十二正经共同构成经络系统的主要部  相似文献   

17.
18.
八脉交会穴运用四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运用八脉交会穴治疗的四个典型验案(呃逆案、耳鸣案、嗜卧案、慢喉瘖案)。提示:运用八脉交会穴不仅要正确辨证,而且要加强针刺手法,针刺补泻的配合使用。  相似文献   

19.
八脉交会穴为经典针灸理论之后腧穴理论建构的代表,本文从学术发展角度予以分析,认为其理论本质是以奇经概括和解释正经腧穴主治特性与规律;突出的学术贡献在于揭示上下肢对应部位腧穴具有共同主治的规律;主要思维方法为同气相求。其有别于经典理论的特性,对思考不同经脉理论的解释对象、适用范围,腧穴特异性及其经脉关系等问题颇具启发意义。同时指出八穴与八脉的对应关系,也有较强主观规定性。  相似文献   

20.
八脉交会穴运用一得卢锦花指导秦亮甫(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200001)奇经八脉是十二经脉、经别、络脉以外的八条“别道奇行”的经脉,八脉之间互相沟通,对十二经起着总的联合、统率和调节十二经气血盛衰的作用,而八脉交会穴是十二经上八个通于奇经八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