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揭示天麻钩藤饮与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方证相关”的现代生物学基础.方法 制作高血压痛肝阳上亢证细胞模型,用天麻钩藤饮含药血清干预细胞模型,利用双向凝胶电泳(2-DE)技术筛选差异表达的蛋白点.结果 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蛋白有25个,其中,有13个蛋白上调,12个蛋白质下调;天麻钩藤饮组与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组比较,差异蛋白有12个,其中,有5个蛋白上调,7个蛋白质下调.结论 基于细胞模型的中医“方证相关”蛋白质组学研究是可行的;调节这12个差异蛋白点,可能是天麻钩藤饮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疗效的重要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2.
天麻钩藤饮对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翎 《光明中医》2008,23(6):717-720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对高血压病(肝阳上亢型)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观察天麻钩藤饮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前后空腹胰岛素(FINS)、血糖(FPG),餐后2h胰岛素和血糖,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血脂六项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血压较治疗前显著下降,ISI显著提高;治疗组TC、TG、LDL-C、ApoB降低。HDL-C、ApoA-I升高。对照组以上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天麻钩藤饮和福辛普利有稳定的降压作用,同时对原发性高血压胰岛素抵抗有改善作用,并且天麻钩藤饮对胰岛素抵抗的治疗作用优于福辛普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颅脑损伤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65例颅脑损伤亚急性期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2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或鼻饲补阳还五汤煎剂,疗程均为30d;比较两组治疗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治疗1个月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法(GOS)评分、苏醒率、觉醒时间。结果治疗后治疗组GC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治疗组GOS评分比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苏醒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觉醒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颅脑损伤气虚血瘀证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是一种心血管综合征,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非传染性慢性疾病,虽西药对高血压有确切的降压效果,但中医药除了降压外,在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及保护靶器官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天麻钩藤饮具有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之功效,是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有效的经典名方,近年来对其研究取得了较多进展,兹就近10余年来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现代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病气虚血瘀证的机制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 ,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僻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现代医学中的脑血管意外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高血压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均归属于中医“中风”范畴。1 中风的病因病机中风为内科急症 ,其病因病机 ,历代诸说纷纭 ,河间主火 ,丹溪主痰 ,明代医家张景岳提出“非风”理论 ,清代王清任则专以气虚立说 ,爰立补阳还五汤。近代医家张伯龙、张山雷、张寿甫总结前人经验 ,遵循《内经》“血之与气并走于上 ,则为大厥”之旨 ,倡导“肝阳化风 ,气血并逆 ,直冲犯脑”之论 ,明确了“…  相似文献   

6.
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静红 《河南中医》2011,31(2):188-189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型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加服补阳还五汤,疗程均为2周,分别在1周、2周时观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状况(Barthel指数)变化情况。结果:在治疗1周、2周时NIHSS评分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性(P〈0.01),Barthel指数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能有效阻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进展程度,改善急性脑梗死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正>中风自古就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现在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不合理,其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而在所有的中风患者中,脑梗塞(缺血性中风)所占比率最高,严重危害着老年人甚至中年人的健康和生活,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的沉重的负担。脑梗塞从中医学理论分析,其病机乃气虚、火旺、风痰、血瘀在一定条件下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发病,基本病机为气血逆乱上犯于  相似文献   

8.
王洪兴  韩丽华 《光明中医》2013,(11):2298-2299
目的 观察中药汤剂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3例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煎服天麻钩藤饮,每日1剂,分两次服;对照组给予卡托普利 25mg /次,每日3次口服,观察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的变化并对两种疗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服用天麻钩藤饮的患者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经统计学分析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天麻钩藤饮能有效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加味辅助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共120例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纳入观察,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均予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q12h,口服治疗。治疗组加用天麻钩藤饮加味,每日1付,分3次口服。两组疗程均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血压以及证候的变化。结果:①经治疗,治疗组中医征候显效36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中医征候显效13例,有效29例,总有效率70%,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②经治疗,治疗组血压控制显效37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血压控制显效32例,有效21例,总有效率88.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但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加味辅助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改善中医征候,控制血压,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补阳还五汤和黄芪桂枝五物汤与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方证"之间关联性大小,确立与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密切关联的方剂。方法:建立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观察补阳还五汤和黄芪桂枝五物汤对模型大鼠糖、脂代谢、血液流变学及脑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模型大鼠存在明显的糖、脂代谢异常、血液流变学异常及脑细胞凋亡,补阳还五汤与黄芪桂枝五物汤均能改善上述异常状态,与黄芪桂枝五物汤组比较,补阳还五汤组各指标均更接近假手术组,效果要优于黄芪桂枝五物汤。结论:补阳还五汤和黄芪桂枝五物汤与脑卒中气虚血瘀证都有相关性,但补阳还五汤与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之间具有更大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1.
天麻钩藤饮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的多因素疾病,其发展易导致心、脑、肾等器官实质性病变和功能性损害,而肝阳上亢证是原发性高血压中最常见的证型之一,因此研究该证型对于原发性高血压、脑卒中的防治均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应用天麻钩藤饮治疗高血压病已有大量的文献报道,现笔者就该方治疗高血压病的有关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崔燕 《陕西中医》2014,(11):1475-1476
目的 :观察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天麻钩藤饮对脑梗塞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8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方法,即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和胞二磷胆碱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补阳还五汤联合天麻钩藤饮治疗,30d后对两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7%,对照组总有效率83.3%。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优于对照组患者,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采用西药结合补阳还五汤联合天麻钩藤饮治疗脑梗塞疗效显著,优于常规西药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85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缺血性中风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脑血管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临床类型,约占全部中风的75%左右.2004年1月~2007年12月,我们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患者85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补阳还五汤出自于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1],方用生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其功效为补气、活血、祛瘀,主治"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謇涩"。现常取其益气活血之效用于临床其他病证,多有良效[2]。本文介绍笔者应用补阳还五汤辨证治疗眩晕气虚血瘀证1例。1病例介绍患者,男,50岁,职员。主诉:间断眩晕20余年,加重伴自汗出2个月;2012年3月13日初诊。患者于2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眩晕,曾诊断为高血压病,血压最高达  相似文献   

15.
中风被列为"风""痨""臌""膈"四大难症之首,自灵枢首次提出病名后,历代医家不断研究,在张仲景邪实之说的基础上,巢元方将正虚主要归为气血亏虚,李东垣将"体虚"具体到"气虚",朱丹溪把血瘀与气虚并列,作为独立的致病因素,认为气虚、血虚、瘀血等亦为中风的病因,至王纶撰气虚血瘀理论已初见端倪,王清任继承发展了前人学术思想,正式提出气虚血瘀致中风论。现代研究认为中风之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亦与气虚血瘀相吻合,从现代研究校对论证了以气虚为本,血瘀为标的病机特点。治疗以益气活血为基本大法,应用补阳还五汤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血液黏滞性,溶解血栓,抗脑缺血损伤,改善神经元超微病理结构,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细胞Ca2+超载,提高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血清及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降低丙二醛(MDA)及一氧化氮(NO)含量,具有抗自由基的作用.临证时,须根据症状,审其气虚、血瘀之偏,遣方用药。未来应开展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寻找循证医学支持。  相似文献   

16.
王丽萍 《北京中医药》2014,(10):729-731
目的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患者72例,随机分为2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抗心力衰竭西药规范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加味补阳还五汤,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心功能参数,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B型钠尿肽(BNP)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为72.2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LVEDD、BN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LVEF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可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脑梗死(CI)患者应用补阳还五汤联合天麻钩藤饮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抚州市中医院2019年3月—2021年2月收治的60例C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服天麻钩藤饮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均连续治疗2周。对2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P<0.05);治疗后,观察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2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老年CI患者应用补阳还五汤联合天麻钩藤饮治疗效果确切,可减轻神经损伤、改善肢体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论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病气虚血瘀证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探讨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病气虚血瘀证的作用机理,认为气虚血瘀、本虚标实是中风的主要病机.补阳还五汤攻补兼施,扶正祛邪,补气活血祛瘀,乃治疗气虚血瘀所致中风偏瘫的比较理想的方剂;其集补气活血、通络功效于一方,扩张脑血管,增强脑血管血流量,提高机体清除自由基能力,降低脂质过氧化损伤,增进神经系统的修复,祛除脑府之瘀,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使中风向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揭示高血压病气虚血瘀证和肝阳上亢证"同病异证"的现代生物学基础。方法:建立高血压病气虚血瘀证和肝阳上亢证细胞模型,利用双向凝胶电泳(2-DE)技术筛选差异表达的蛋白点。结果:高血压病气虚血瘀证与肝阳上亢证比较,差异蛋白有27个,其中,有11个蛋白上调,16个蛋白质下调。结论:基于双向电泳技术的蛋白质组学方法可以用于中医学证侯研究,27个差异蛋白点可能是高血压病气虚血瘀证和肝阳上亢证同病异证重要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20.
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1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60例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非洛地平治疗,治疗组给予天麻钩藤饮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化、检测血浆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含量,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对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的血压、NO、ET、SOD、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血压、ET、SOD及总有效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NO、生活质量评分及显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