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冠  冷向阳 《吉林中医药》2020,40(4):554-556
随着时代的进步,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颈性眩晕成为年轻人,尤其是办公室职员的常见疾病,然而,针对其发病机制、有效治疗方法尚无完整统一的研究报道。本文通过对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中针对颈性眩晕的研究进展的相关文献及资料进行分析整理,以探讨颈性眩晕的诊断及其治疗方法,为今后研究方向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2.
颈椎病引起的眩晕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笔者应用刺五加注射液及胃腹安注射液配合气囊充气牵引及功能锻炼治疗颈性眩晕 ,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6 2例患者均符合颈性眩晕有关诊断标准[1,2 ] 。其中男 39例 ,女 2 3例 ;年龄最大 6 8岁 ,最小 2 5岁 ,平均 5 2岁 ;病程最长 9年 ,最短 1个月 ,平均 5个月 ,临床症状为发作性眩晕 ,常在颈椎过屈及旋转时诱发 ,伴颈项僵硬、后头痛 ,记忆力减退 ,耳鸣恶心呕吐。颈椎平片示 :颈椎生理曲度减小 ,椎间隙变窄及钩椎关节增生。 6 2例患者均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检…  相似文献   

3.
颈性眩晕影像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磊  高波  郭俊  黄有荣 《中医正骨》2009,21(11):23-25
颈性眩晕(cervical vertigo)系颈椎退行性改变或因外伤使脊椎内外平衡失调,引起颈动脉颅外段即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因为这些症状的发生根源在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国内又称之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缺血综合征、椎动脉压迫综合征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将66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根据辨证分别给予参附注射液或参麦注射液入液静滴.对照组33例予倍他司汀入液静滴.两组常规治疗相同.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97%,高于对照组的90.91%;治疗组LVA、RVA和BA的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随访3个月,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本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症闽侯县医院(350100)张宇川闽侯县云尾乡奎石卫生所(350100)吴华琼1一般资料:本组112例,男83例,女29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38岁。病程最长20a,最短3个月。2诊断依据:①眩晕或猝然昏倒呈间歇性,常与头部运...  相似文献   

6.
探讨颈性眩晕的中西医病因病机,结合现代医学诊断方法用合理手法治疗颈性眩晕,并对推拿手法的安全性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治疗颈性眩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性眩晕系因颈椎退行性改变或外伤使脊椎内外平衡失调,引起颈动脉颅外段即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1].其特点是头颈部前后屈伸及左右转动时突发眩晕,一般持续时间较短,可因颈椎小关节紊乱的纠正而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8.
颈性眩晕(Cervical vertigo)是由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病变所引起的以眩晕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颈性眩晕命名较多,有“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压迫综合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椎动脉缺血综合征”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等多种名称。最早由barre和lieou提出,  相似文献   

9.
对近些年的颈性眩晕发病机制的研究资料进行了分析和综合,从椎动脉自身因素、骨质增生、颈椎失稳、横突孔异常、寰椎椎动脉沟环、软组织因素、颈椎间盘及交感神经和体液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为颈性眩晕的防治提供更多更全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1名称追溯颈源性眩晕由来于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 headache,约在200多年以前,颈椎即被认为是头痛的起源。1933年Dek-leyn等就指出眩晕、头晕、肢体无力,称为颈性眩晕,椎动脉缺血综合征与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关。1949年BartschiRocharx采用颈性眩晕,强调了与交感神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王玉华  杨建 《河南中医》2014,34(2):362-364
目的:总结中医药治疗颈性眩晕的治疗方法,并探讨其治疗效果。方法:统计近3 a治疗颈性眩晕的国内文献,从药物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治疗和其他疗法4方面进行总结。结果:显示单一疗法比较有效,但多数医师更倾向于两种或多种疗法相结合,效果也更加明显。结论:无论是药物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治疗、手术治疗还是其他疗法,都能够对病情的改善起到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综述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90年代后期以来的大量有关文献。从毫针、艾灸、穴位注射、针推结合、针牵结合等。以及实验研究方面总结了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研究概况。结果:针灸治疗颈性眩晕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血流量的作用。对改善微循环及大脑供氧有较好的疗效。结论:针灸治疗颈性眩晕,今后应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方法,着重治疗机理及有效穴位的筛选研究,总结其作用规律,分析针灸效应的持续时间、刺激强度等影响因素,为针灸治疗颈性眩晕提供更加确凿可靠的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从手法选择、穴位选择、疗法配合、疗效判断等方面入手,对2008年以来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文献进行综述报道,以期为今后的科研和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颈性眩晕是临床中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经过对颈性眩晕近几年有关研究文献的总结,本文从颈性眩晕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病机制、治疗现状及研究意义进行概述,旨在总结目前治疗颈性眩晕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为临床推拿手法治疗颈性眩晕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正颈性眩晕是指颈椎及相关软组织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改变所引起的眩晕,其眩晕主要发生于头颈部活动时,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较佳,近年来在此方面取得一定进展。现将近十年来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体针疗法体针疗法是传统针灸方法,选穴多样,疗效较佳。夏秋芳[1]取四神聪、太阳、神庭、印堂、风池、大椎穴,采用平刺  相似文献   

16.
通过检索近年来单纯运用中药治疗颈性眩晕的文献,简要总结分析单纯运用中药制剂在治疗颈性眩晕方面的进展概况,从而改进和优选颈性眩晕的治疗方式,并提升临床治疗理念.  相似文献   

17.
该文通过归纳和整理近年来颈性眩晕的临床治疗方法,以期为临床治疗颈性眩晕提供依据,并为临床进一步提高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因颈部结构紊乱或颈椎病而发生的眩晕称为颈性眩晕,属中医学"眩晕""头痛""痹证""颈肩痛"等范畴,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颈性眩晕的研究进展,其发病一般认为与肝肾亏虚、气血及痰瘀关系密切,临床主要治疗方法有:推拿手法治疗、中药治疗、针灸治疗以及中药针灸联合手法治疗等,均取得显著疗效特别是龙氏手法配合治疗效果更优,所以采用龙氏正骨手法配合中药复方是治疗颈性眩晕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该文对近年来颈性眩晕发病机制的研究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中医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在肝脾肾,标实以风、火、痰、瘀为多见。西医认为颈性眩晕的发病主要由椎动脉自身、机械性压迫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影响前庭平衡器官血供所致。本文总结发病机制进展,以期为颈性眩晕的诊治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以颈性眩晕住院患者96例,随机分为A组(治疗组)48例与B组(对照组)48例。B给予纠正不良体位,改善内耳微循环,降低血液黏滞度等常规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颈复康、氟桂利嗪(西比灵)、地芬尼多片三联口服,四周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对比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91%,优于对照组的72.91%,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是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