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制川乌配伍白芍的增效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小鼠二甲苯耳壳肿胀的关节炎模型,以中医风寒湿痹证模型检测炎性因子(PGE_2)、一氧化氮(NO)等指标,以揭示制川乌配伍白芍增效作用机理。结果:制川乌配伍白芍有明显的增效作用:能抑制小鼠二甲苯所致的耳廓肿胀现象,也能提高大鼠血浆中PGE_2、血清中NO的含量。结论:制川乌和白芍配伍有一定的抗炎增效作用,其抗炎机理可能与调节血浆中PGE_2和血清中NO含量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白芍总苷对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脑-肠轴炎症因子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冰水浴刺激等方法建立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白芍总苷,考察各组大鼠机械痛阈和肠推进变化,然后观察大鼠前额叶皮层和空肠组织的炎性病变,以及组织中IL-1β、TNF-α、SP和IFN-γ含量。结果:不同剂量的白芍总苷均能显著增加模型大鼠机械痛阈值,同时可减缓肠推进速率,显著减少模型前额叶皮层和空肠组织中IL-1β、TNF-α的响应,减轻的炎性反应。结论:白芍总苷对肝郁脾虚大鼠模型的脑肠组织炎性因子均有干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脑内和肠道炎性因子IL-1β、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白芍总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同时期的类风湿性关节炎5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用甲氨喋呤(5-20mg,每周1次,口服)+白芍总苷(600mg,每日3次口服)治疗,另一组用氨甲喋呤+双氯芬酸(25mg,每日3次,口服)治疗。[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显效率分别为68%、72%。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双氧芬酸相比,白芍总苷无明显的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副作用(P〈0.01)。[结论]白芍总苷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中有较好的疗效,可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制川乌与白芍不同配伍比例对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制川乌白芍配伍药对的不同配伍比例在水煎液环境中对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探讨配伍规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方法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乌头类总生物碱的含量。结果与制川乌单煎液相比较,制川乌白芍1:1,2:1配伍组含量降低,而2:3,1:2配伍组含量升高。在各配伍组中,总生物碱含量大小为制川乌白芍2:3〉1:2〉2:1〉1:1。结论在制川乌配伍白芍各配伍组中,总生物碱含量呈现升高趋势,为不同配伍关系在临床使用的减毒增效科学内涵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马喆  宋志敏  韩雅馨  龚慕辛  仇峰  李静  贺蕊 《中草药》2023,54(10):3167-3178
目的 研究白芍总苷的主要成分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长期给药后的组织分布。方法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测定白芍总苷长期给药后大鼠心、肝、脾、肺、肾、小肠、胸腺、滑膜等组织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分布情况。结果 长期给药后,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主要分布于小肠和肾,其次为脾、胸腺、滑膜、肝、肺、心。2种成分在CIA大鼠中的组织分布大多低于正常大鼠。结论 揭示了白芍总苷长期给药后的组织分布特征,为探讨白芍总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靶器官以及疗效的改进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total glucosides of paeonia:TGP)对佐剂关节炎大鼠足爪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和对大鼠足爪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及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白介素-1β(IL-1β)含量的影响。方法:建立Ⅱ型胶原诱导的佐剂关节炎大鼠模型,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足爪组织中MMP-9蛋白的表达,病理切片观察不同剂量的TGP对佐剂关节炎大鼠的治疗效果,用ELISA法检测佐剂关节炎大鼠血清中VEGF和IL-1β的含量。结果:白芍总苷中(50 mg/kg)、大(100 mg/kg)剂量组的胞浆内MMP-9的阳性表达比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TGP中、大剂量治疗组与地塞米松组能明显改变佐剂关节炎大鼠皮下组织细胞排列、炎性细胞浸润及血管增生现象,TGP 25 mg/kg组对改善佐剂关节炎大鼠足部皮肤的病理状况无明显作用。中、大剂量的TGP组和地塞米松组血清VEGF和IL-1β的含量明显降低。结论:TGP对佐剂关节炎大鼠炎症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其下调MMP-9蛋白的表达,抑制炎性细胞浸润及血管增生,降低炎性细胞因子VEGF和IL-1β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胶囊(TGP)为主治疗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方法:将84例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口服来氟米特、关洛昔康,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白芍总苷胶囊。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及主要观察指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白芍总苷胶囊为主治疗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苯甲酸为对照品,测定白芍药材中白芍总苷的含量。方法采用碱水解-HPLC法测定白芍药材中苯甲酸的含量,以公式"白芍总苷含量%=苯甲酸含量%×480.27/122.12"计算白芍总苷的含量;采用Kromasil 100-5 C18 250*4.6 m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26:74),检测波长230nm,流速1 mL·min-1,柱温30℃。结果方法重现性和稳定性均良好,苯甲酸在4.34~43.4μg·mL-1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59 136.687 9X+4 034.728 9,r=1.000 0(n=5),平均回收率为97.88%,RSD为2.13%(n=6)。结论该方法用于白芍药材中白芍总苷的含量测定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9.
常景芝  王琛  陈剑  徐颖 《时珍国医国药》2012,23(9):2187-2189
目的观察白芍总苷(TGP)对大鼠胶原性关节炎(CIA)足爪组织基质金属蛋白9表达和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IL-1β、TNF-α等水平的影响,以探讨其保护关节炎的机理。方法用鸡Ⅱ型胶原诱导建立CIA大鼠模型,造模后第7~27天ig给予TPG 25,50和100 mg.kg-1。用免疫组化法测足爪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用ELISA法测RA大鼠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IL-1β、TNF-α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白芍总苷大、中剂量组的足爪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阳性表达明显降低(P<0.05),白芍总苷大、中剂量使CIA大鼠血清中异常增高的IL-1β和TNF-α的水平降低(P<0.01)。结论白芍总苷对大鼠胶原性关节炎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与其下调基质金属蛋白-9的表达,降低血清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TNF-α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5,(4):117-120
目的:研究白芍总苷(TGP)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夹闭冠状动脉30min后松夹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取80只大鼠随机分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对照组、白芍总苷60、120和240mg/kg治疗组和复方丹参滴丸135mg/kg治疗组,并另取16只同龄大鼠设假手术组,术后立即灌胃给药,4周后,测定各组大鼠心脏/体质量比,由TTC染色测定各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通过HE染色方法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心肌酶(AST、CPK、LDH)含量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测定心肌组织中抗氧化酶(SOD、GSH-Px、CAT)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通过酶联免疫法(ELIAS)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较模型对照组,白芍总苷120和240mg/kg组大鼠心脏/体质量比和心肌梗死面积均显著降低;白芍总苷治疗组大鼠心肌组织病变好转,其中以240mg/kg治疗组效果最为显著;白芍总苷120和240mg/kg治疗组大鼠血清中AST、CPK、LDH含量及IL-6水平均显著降低,心肌组织中SOD、CAT活性显著升高且MDA含量显著降低,其中240mg/kg治疗组血清中T-AOC、IL-1、TNF-α水平和心肌组织中GSH-Px活性显著升高。结论:白芍总苷能够有效减轻心脏水肿,减小心肌组织梗死,改善组织病理学改变,提示白芍总苷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剂量依赖性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够增强抗氧化酶活性、抑制氧化应激损伤,改善心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白芍及酒白芍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结合出膏率和指标性成分含量测定,评价白芍炮制前后的质量属性。方法:采用HPLC,以InertSustainSwift~(TM)C_(18)(250 mm×4.6 mm,5μm)为色谱柱,乙腈-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30 nm,柱温为30℃,体积流量为1.0 m L·min~(–1),进样量为15μL,分别建立白芍药材及炮制品酒白芍的指纹图谱;采用HPLC测定炮制前后样品中芍药苷的含量;运用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方法,结合出膏率及指标性成分含量测定对白芍和酒白芍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建立了白芍及酒白芍的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30批次样品的8个共有峰。15批白芍及15批酒白芍与各自的对照图谱比较相似度分别为0.988~0.999和0.991~0.999,生品与炮制品比较相似度达0.999。炮制前后出膏率平均变化幅度为2.45%。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炮制前后芍药苷质量分数变化为–2.13%~0.49%。结论:建立的方法可对白芍及酒白芍的质量属性进行有效评价,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赤芍与白芍的药理作用比较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对赤芍和白芍的80%乙醇提取物及其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进行药理活性比较,为阐明其药效物质奠定基础。方法:以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和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渗出法比较赤芍和白芍的抗炎作用;以血液流变学指标和ADP诱导血小板聚集比较赤芍和白芍的活血化瘀作用。结果:赤芍与白芍的提取物及其脂溶性和水溶性成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抗炎以及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均有明显延长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作用,而均无明显延长凝血酶原时间的作用。结论:白芍总提物对抑制炎性水肿和炎性渗出均有很好的效果,而在抑制血小板聚集方面,赤芍总提物的作用明显优于白芍总提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白芍与柴胡不同比例配伍共煎芍药总苷及苯甲酸的煎出量,以探讨传统药对白芍配伍柴胡对有效成分及有害成分煎出的影响。[方法]单味白芍、白芍与柴胡配伍(1∶2,1∶1,2∶1),水煎提取,分别直接分离和水解后再分离测定游离苯甲酸及芍药总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结果]白芍配伍柴胡,游离苯甲酸煎出量均比白芍单煎明显降低,芍药总苷煎出量与白芍单煎比变化不大。[结论]白芍配伍柴胡合煎与白芍单煎相比,可显著降低有害成分苯甲酸的煎出量。  相似文献   

14.
An investigation was designed and conducted to compare the pharmacokinetics difference of paeoniflorin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the extracts of Radix Paeoniae Rubra and Radix Paeoniae Alba to rats on separate occasions. Quantification of paeoniflorin in rat plasma was achieved using a simple and rapid HPLC method for pharmacokinetic study.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decoctions of Radix Paeoniae Rubra and Radix Paeoniae Alba, paeoniflorin was absorbed and reached a maximum concentration of 3.69 ± 1.46 and 1.46 ± 0.29 (p < 0.05) μg/ml at 1.67 ± 0.43 and 0.80 ± 0.35 h (p < 0.05), respectively. Compared to the AUC (18.85 ± 7.54 μg h/ml)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the paeoniflorin solution, a smaller AUC (10.61 ± 1.51 μg h/ml, p < 0.05) and a larger AUC (24.89 ± 7.41 μg h/ml) of paeoniflorin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the decoctions of Radix Paeoniae Alba and Radix Paeoniae Rubra were obtained, respectively.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of paeoniflorin including the tmax, Cmax, AUC, t1/2, CL, and Vd among the animals orally administered the decoctions of Radix Paeoniae Rubra and Radix Paeoniae Alba. In particular, the parameters of tmax, Cmax, and AUC of paeoniflorin were remarkably increased (P < 0.05, P < 0.001) when oral administering paeoniflorin in the decoctions of Radix Paeoniae Rubra, but t1/2, Vd, and CL were decreased (P < 0.05 or P < 0.01), in comparison of the decoction of Radix Paeoniae Alba.  相似文献   

15.
赤芍与白芍的化学成分含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对不同产地赤芍和白芍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及比较,进一步完善芍药野生品与栽培品药材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的胶束电动色谱(MEKC)分离模式,测定了16个产地20个赤、白芍样品中的4个有代表性的活性成分:芍药苷、苯甲酸、D-儿茶素和没食子酸,并比较各成分之间的比例关系。结果①野生芍药根(赤芍)中芍药苷含量大于6%,D-儿茶素含量高于0.05%。未加工的栽培芍药根中芍药苷含量小于6%,未检测到D-儿茶素。在同样条件下,加工后的栽培芍药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下降了37%~56%,仍未检测到D-儿茶素,苯甲酸的变化最大,下降达83%~92%。②内蒙古多伦赤芍与大、小兴安岭所产赤芍在化学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上存在差异。③不同产地、特别是道地与非道地的白芍药材之间,化学成分的比例有所不同。结论运用HPCE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对野生与栽培芍药根的活性成分差异进行定量分析。从而为区别同为芍药来源的赤芍和白芍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赤芍与白芍抗血小板凝集作用的UPLC-MS代谢组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利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赤芍和白芍的抗血小板凝集功能及对大鼠内源性代谢物的影响.方法:赤芍和白芍各给药6d后,观察赤芍和白芍对大鼠血小板凝聚功能的影响,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UPLC-MS)技术分析大鼠血清代谢物指纹图谱,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研究给药组与正常组之间的代谢物组差异,寻找可能的生物标识物.结果:连续给予赤芍和白芍提取物6d后,能显著降低大鼠血小板最大凝集率水平,且赤芍组与白芍组组间有明显差别(P<0.01).α-酮戊二酸、苹果酸、白细胞三烯A4、前列腺素E2、前列腺素F2.等内源性生物标识物对于表征赤芍、白芍的抗血小板凝聚作用具有重要的作用.结论:代谢组学研究可以深人探讨赤芍和白芍的抗血小板凝聚机制.  相似文献   

17.
赤芍和白芍不同部位芍药苷和苯甲酸的含量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赤、白芍不同部位中芍药苷和苯甲酸的含量差异,为科学评价及有效控制其质量提供可靠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色谱柱:Hypersil C18柱(4.6 mm×200 mm,5μm);流动相:乙腈-0.05%磷酸水(14∶86);检测:UV 230 nm;流速:1.0 ml/min;柱温:25℃。结果赤、白芍不同部位中芍药苷和苯甲酸的含量不同。结论运用HPLC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对赤、白芍不同部位中芍药苷和苯甲酸的差异进行定量分析,从而为区别同为芍药来源的赤芍和白芍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赤芍、白芍补血作用比较研究(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赤芍、白芍补血作用异同,探讨赤芍、白芍活性差异,为确认功效成分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隔日剪尾放血结合适量限食的造模方法,灌胃给药,定期采血检测血常规。结果:第8日,RBC、HGB、HCT值变化显著,给药组可明显升高RBC、HGB、HCT值。结论:赤芍、白芍对于失血法所致的小鼠血虚证的RBC、HGB、HCT值均有升高作用,二者的药效无明显差异,但不同提取物的作用效果有一定的差异,可作为进一步确认其有效成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赤芍、白芍在补血作用上的异同。方法:采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00mg·kg-1、每日1次、连续3d的造模方法,灌胃给药,定期采血检测血常规。结果:造模12d,给药组的RBC、HGB、HCT值明显回升,且白芍的药效优于赤芍。结论:对于环磷酰胺所致的血虚证小鼠模型,白芍升高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的作用与模型组相比具统计学意义,而赤芍作用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20.
加工炮制对白芍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8  
目的:考察加工炮制对白芍中多种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分析经去皮、水煮和硫磺熏制3个不同加工阶段后,白芍中没食子酸、儿茶素、芍药苷亚硫酸酯、芍药内酯苷、芍药苷、苯甲酸、五没食子酰基葡萄糖和苯甲酰芍药苷等8种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Zorbax SB-C18色谱柱(4.6 mm×250 mm ,5 μm);流动相乙腈-0.015%磷酸溶液,梯度程序洗脱;检测波长230 nm;柱温30 ℃。结果:经去皮和水煮,除没食子酸和五没食子酰基葡萄糖含量增加外,白芍中其他成分降低。硫磺熏制可降低芍药苷含量,而产生新成分芍药苷亚硫酸酯,该成分是由芍药苷在有水条件下和SO2的反应产物。结论:3个加工阶段都可使白芍成分发生较明显的变化,这可能是白芍加工的目的所在。白芍的加工过程应严格控制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