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药药浴+针康法(头穴丛刺配合康复技术)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即中药泡洗+针康法组40例、对照组即针康组40例,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肌张力评定(改良Ashworth)、Fugl-Meyer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定的观察,对中药药浴十针康法治疗卒中后痉挛的临床疗效进行客观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P0.05);治疗组Fugl-Meyer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药浴+针康法能有效缓解脑卒中后痉挛,改善患者的上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依照分配隐藏原则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其中治疗组除采用针康法治疗外,每日进行一次神经节苷脂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针康法治疗,治疗均持续2周.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4天及3个月随访时,运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和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MBI、FIM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MBI、FIM评分提高幅度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穴位注射配合针康法治疗,较单纯应用针康法治疗能更好地改善脑卒中后肢体运动障碍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更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运动想象疗法结合针康法治疗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恢复的疗效.方法:将40例脑卒中患者简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均予康复科护理常规及头体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运动想象疗法,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对两组进行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的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均有提高(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1).结论:运动想象结合针康法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障碍,值得临床学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针康法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方面的影响.方法:12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头针结合康复组(针康组)、头针组、康复组和对照组.采用SIAS运动功能评分法、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等方法综合评定患者的运动和神经功能.结果:在对脑卒中患肢运动功能的影响上,针康组、头针组、康复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疗效上针康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头针组、康复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康法可以促进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临床疗效,对异常模式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康法结合音乐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运动型失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运动型失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给予针康法结合音乐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针康法治疗,分别治疗两个疗程后判定疗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86.67%。结论:针康法结合音乐疗法能有效治疗运动型失语症,疗效显著,是临床治疗失语症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康法(头穴丛刺配合康复技术)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疼痛及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将临床60例偏瘫肩痛患者分为针康组和康复组,通过对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的肩关节运动功能、疼痛评定、肩关节活动度的观察,对针康法治疗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做出客观的评价。结果:研究表明,针康组及康复组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均能有效。但针康组的治愈率显著优于康复组(P0.01),且症状减轻所需时间亦明显较康复组短。同时,在缓解肩疼痛、改善患者肩关节的运动功能以及活动度方面,针康组也明显优于康复组(P0.01)。结论:针康法能有效的缓解肩部疼痛,改善偏瘫肩痛患者运动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药外洗结合针康法对脑卒中后痉挛状态的作用。方法:将60例中风后肢体痉挛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中药外洗结合针康法治疗组)和对照组(针康法治疗组)。用改良Ashworth法评定肌张力的程度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肌张力分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外洗结合针康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效果优于单纯应用针康法治疗。  相似文献   

8.
头针结合促通技术对脑卒中偏瘫康复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6  
目的:探讨头针配合促通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头针配合促通技术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单纯进行促通技术治疗,以Fugl-Meyer评分法、Barthel指数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价.结果:观察组在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ADL)方面治疗后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头针配合促通技术有助于脑卒中患者尽快恢复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康法结合功能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患者采用针康法结合功能电刺激治疗,第4周和第8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第8周后与治疗前患者的改良Ashworth量表、MMT肌力量表、ADL评分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针康法结合功能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康法(头穴丛刺配合康复技术)+中药泡洗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疼痛、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120例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康组及泡洗组各40例,分别采用头穴丛刺配合康复技术+中药泡洗、头穴丛刺配合康复技术、中药泡洗,比较三组患者NRS评分、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NR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显著低于针康组及中药泡洗组(P0.01);治疗后三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组明显高于针康组及中药泡洗组(P0.05)。结论:针康法联合中药泡洗能有效缓解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1.
李艳祥  孙遂捷  许静一 《河北中医》2011,33(9):1351-1353
目的 观察头针结合体针对脑梗死肢体活动障碍患者神经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采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病情稳定后48 h予针刺治疗.对照组50例予体针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头针治疗,2组均10 d为1个疗程,持续3个疗程.统计临床疗效,采用简式Fugl - Mey...  相似文献   

12.
朱蕴红 《河北中医》2012,34(8):1191-1193
目的观察早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63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2例予早期平阴补阳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对照组81例单纯予平阴补阳针刺法,2组均连续治疗4周。评定2组治疗前后欧洲卒中临床神经缺损(ESS)、简式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分及改良Barthel日常生活能力评定指数(BI)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ESS、FMA及BI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提高更明显(P<0.05)。结论早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可最大限度地促进急性脑梗死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温肾活血汤配合头皮针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温肾活血汤配合头皮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单纯西医治疗,按急性脑梗死常规处理,并进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每日服中药温肾活血汤,并配合头皮针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血脂、血液流变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神经功能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亦优于对照组。结论温肾活血汤配合头皮针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含量及脑血液循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显著提高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头穴脉站磁针对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头穴脉冲磁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9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脉冲磁针组,常规针刺组,静磁针组,每组各30例.采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及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评定患者的神经功能.结果头穴脉冲磁针治疗对于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的改善优于静磁针头穴的治疗(P<0.01),其临床疗效与常规针刺治疗作用相一致(P>0.05).结论脉冲磁针仪能有效地治疗急性脑梗塞,并且具有无创伤、无感染、无疼痛、操作简便、易于为患者接受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急性期介入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9例针刺急性期介入加恢复期康复,对照组28例,只将针刺应用于恢复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9%,对照组总有效率78.6%,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剌早期介入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可靠,疗效确定,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急性期介入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9例针刺急性期介入加恢复期康复,对照组28例,只将针刺应用于恢复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9%,对照组总有效率78.6%,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早期介入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可靠,疗效确定,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温肾活血汤配合头皮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CRP、UA、FIB等指标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按急性脑梗死常规处理,并进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每日服中药温肾活血汤,并配合头皮针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尿酸、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尿酸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肾活血汤配合头皮针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液循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治愈、好转率,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疗效。方法:将在153例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及治疗组7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配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针灸及中药汤剂加减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59%;对照组有效率为76.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汤继芹  韩涛 《四川中医》2014,(8):146-148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塞后吞咽障碍(DFS)的疗效。方法:从2011年2月到2013年2月,于我院共有96例病患被诊断为脑梗塞后吞咽障碍,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病患均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不进行针刺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刺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拔管率及拔管时间。结果:观察组效果为优的病患占37.50%(18/48),改善率为89.58%(43/48),均优于对照组的18.75%(9/48),58.33%(28/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拔管时间为13.02±6.55天,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后拔管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拔管的病患占100%(48/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33%(28/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刺疗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塞后DFS,不仅可明显改善吞咽障碍,还可以减少拔管所需时间,提高拔管率,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20.
中风病急性期中医康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医康复医疗方法对中风病急性期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出血220例、脑梗死480例,各自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改良Barthel氏(BI)指数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针刺、推拿等疗法;各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脑出血、脑梗死两病在治疗4周后,FMA、BI指数评分均以治疗组为优。结论中风病急性期患者进行中医康复治疗对功能恢复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