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辨明"疫"的含义,兼剖析"寒疫"的学术内涵,认为"寒疫"包括流行而不传染的"时行寒疫"和流行并传染的"沴疠寒疫"。  相似文献   

2.
本刊<中医药通报>2005年第1期刊载了李怀之同志所写<中医古籍中"痙"作"痓"之原因考>一文, 认为"痓"为"痙"之俗写, 其一则曰"笔者认为, ’痓’实为‘痙’的俗字. 所谓俗字, 是指与正字相对而言的主要流行于民间的通俗字体", 再则曰"因此笔者以为, 医书中出现的‘痓’实为‘痙’的俗写字变体", 三则曰……. 可见作者非常自信地认定"痓"就是"痙"的俗体, 殊不知"痙"、"痓"二字各有自己的义训, 是不同的两个字. 古医书上不少"痙"字之所以成为"痓"字者,乃由于"痙"、"痓"二字因形近而致误也.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痓"字并不是"痙"之俗体字.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气候环境的日趋恶化,自然界"至而不至","不至而至"的非时之气频繁出现,时行感冒这种因时邪疫毒侵犯人体引起的时行疾病也多为流行,其对人类健康的威胁较普通感冒更为严重,且已受到卫生组织的高度关注。本文通过考证历代医家对"时行感冒"这一中医病名的含义,了解时行感冒与普通感冒的区别,有助于我们在临床上诊治感冒的过程中能更准确地使用时行感冒这一诊断用名,更正确地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气候环境的日趋恶化,自然界"至而不至","不至而至"的非时之气频繁出现,时行感冒——这种因时行毒邪侵犯人体引起的时行疾病也常常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其对人类健康的威胁较普通感冒更为严重,因此已受到全世界的高度关注。本文通过考证历代医家对"毒"的含义,探讨毒邪学说的理论,指出时行感冒的辨证应重视其外感与内生之毒邪,进而分析临证时应如何从毒论治时行感冒。  相似文献   

5.
凡是感受风邪或时行疫毒,导致肺卫失和,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发热、恶寒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外感疾病,称为感冒。其病情轻者称"伤风"或"冒风"、"冒寒";病情重者称为重伤风。如在一定时期内广泛流行,证候多相类似者,称为时行感冒。感冒也就是感受触冒  相似文献   

6.
时行感冒是由时行疫毒(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它具有发病急,传播快,常引起流行,甚至世界性大流行特点,它不同于普通感冒,时行疫毒易逆传,内陷,因此重视预防,“上工治未病”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7.
"家"字多次出现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形成了具有特定含义的"家"字中医专业词语,其中一类指脏腑,另一类指患者。寓意"患者"的"家"字专业词语又可分为四小类:一是素病类患者;二是体质偏颇类患者;三是现病类患者;四是兼证类患者。寓意"患者"的"家"字专业词语及其条文,在临床遣方用药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凡感受风邪或时行疫毒,导致肺卫失和,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发热.全身不适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外感疾病,称之感冒。中医按其病情轻者分为"伤风"或"冒风"。"冒寒"病情重者称为重伤风。在一个时期广泛流行,症状多相类似者,称为时行感冒。感冒一词首见于北宋《仁斋直指方》,元《丹溪心法》指出病位属肺,分位辛温。辛凉两大治法。西医学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感冒。感冒虽然简单但四季皆可发生,在使用抗病毒,抗生素类药物治疗及中药.中成  相似文献   

9.
对阳明病提纲"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的"胃家实"三字,历代注家有不同的见解.有人认为,"胃家实"是单指邪热从阳明经进入阳明胃腑,与肠中燥屎相互壅结而形成的有形燥热之腑证而言[1,2];也有人认为"胃家实"三字不仅指阳明腑的实证、热证,而且也包括阳明经证的无形邪热等热性病在内1[3].以上两种说法的不同点,是在于对"胃家"二字所代表部位的争议,而对"实"字的认识,则基本上是相同的,即都认为"实"字所指的就是热证、实证.对此,笔者持有不同的看法:"胃家"赅指阳明经、腑自不待言,而"胃家实"的"实"字则应另眼看待,我认为这个"实"字,若非"病"字之误,那也应将之作"病"字来解,绝不可将阳明病概指为"实证、热证".  相似文献   

10.
正"你也咳嗽?是不是感冒了?今年感冒特别严重,我们那儿好几个人都被传染了……""高烧,头痛,输液都两天了,还不怎么好……"今冬感冒又流行,你碰上这样的情况了吗?流感,正如"流行性感冒"其名,是一种由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短,传染性强,常可引发大流行。通常从每年11月入冬开始,直至第二年开春(即3月左右),都是流感的高发期。中医认为非时之气夹时行病毒伤人,从而引起流感,所以也称之为时行感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