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10):216-220
脉率变异性是连续脉搏间期的微小变异。心率变异性是指心电图中RR间期的变异性,心率变异性是反映自主神经功能的重要指标。二者主波均反映了心脏的周期性跳动,国内外学者在多项研究中证明脉率变异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代替心率变异性来反映自主神经功能的活性。由于心率变异性采集方法相对复杂,脉率变异性信息的采集可靠稳定,且随着科技发展,材料、设备等技术的进步,脉搏波数据具有更加便捷、经济的特性,有更广的应用空间,也具有更深远的应用前景。该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心率变异性与脉率变异性方面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就二者在主要应用领域和主要应用参数方面进行探讨;以及总结出脉率变异性与心率变异性的一致性评价会受到年龄、姿态、测量部位的影响;并提出脉率变异性替代心率变异性在该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刺内关穴对心率变异性的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明金  魏明文  李婧 《中国针灸》2003,23(3):169-170
目的:观察了解内关穴对心脏生理的调整效应。方法:采用5分钟心率变异性取样,对24例健康人针刺内关穴前后的心率变异性指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针刺内关穴时可以使心率波动性增大。心率变异性参数改变。结论:针刺内关穴对健康人的心脏功能起着保护性的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3.
针刺对心率变异性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针刺前中后心率变异性(HRV)各项指标的变化,探讨针刺与自主神经的关系方法在40例无心脏疾病的各类患者在第4次针刺治疗时,用Actiheart软件检测患者针刺前留针中出针后等不同状态下各10min的HRV指标,包括时域指标SD(R-R间期的标准差)rMSSD(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BPM(心率)和频域指标LF(低频)HF(高频)LF/HF(低频与高频之比)用方差分析来比较不同状态下的心率变异情况结果时域指标SDrMSSD出针后变高,BPM出针后变低;频域指标LFHFLF/HF留针和出针后均变低结论针刺能影响HRV的各项指标,其变化有利于提高心脏自主神经系统的整合功能,抑制交感神经的张力  相似文献   

4.
心率变异性检测是一种无创的且能较好地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和临床疗效进行判断和评估的手段,在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上应用广泛。近年来开展了许多针刺对心率变异性影响方面的研究,初步证明针刺能够降低交感神经的活性,提高迷走神经张力,调节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平衡,增高HRV,能够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概率和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Actiheart心电记录仪和短程记录分析程序分析基于心率变异性针刺神门穴影响心率的机制。方法:70例试验者均接受左侧神门穴针刺,用Actiheart心电记录仪记录针刺前10 min、留针时10 min、出针后10 min的心率(BPM)及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SDNN、RMSSD、频域指标HF。采用SPSS13.0软件包单个重复测量因素的方差分析和多个相关样本的非参数检验分析针刺前、留针时、出针后各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与针刺前比较,留针时BPM下降(P0.01),SDNN、RMSSD、HF均升高(P0.01);出针后BPM下降(P0.01),SDNN、RMSSD均升高(P0.05),而HF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留针时比较,出针后BPM升高(P0.01),SDNN、RMSSD均下降(P0.01),HF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刺神门穴影响心率的机制可能为:针刺神门穴兴奋迷走神经,抑制交感神经,从而调整及增强自主神经的整合功能,减缓心率,且出针后其效应仍能维持此作用。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分析针刺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而进行系统评价。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 disk),万方数据库。其中纳入针刺对心率变异性影响的RCT实验。对照组采用常规标准对照。由2名研究者通过阅读文章题目和摘要,并结合全文,对文献进行资料初步提取。通过再次阅读文献全文进行分析,最终纳入16篇文献。应用 Revman5.3 软件对β受体阻滞剂对①SDNN,②SDANN,③RMSSD,④PNN50,⑤LF,⑥HF,⑦LF/HF,⑧HR,⑨TP,⑩HAMD焦虑量表。治疗前后改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SDNN (SMD:1.22%,Cl=[0.31, 2.14],Z =2.61 P=0.009);SDANN (SMD:0.31%,Cl=[0.09, 0.54],Z =2.71, P=0.007);RMSSD (SMD:0.31%,Cl=[0.09, 0.54],Z =2.71, P=0.007); PNN50 (MD:2.45%,Cl=[1.89, 3.00],Z =8.70, P<0.00001。)HF (:SMD:0.42%,Cl=[0.14, 0.70],Z =2.91, P=0.004); LF/HF的患病人群(MD:-0.37%,Cl=[-0.70, -0.03],Z =2.16, P=0.03),而对LF(SMD:-0.56%,Cl=[-1.18, 0.06],Z =1.77, P=0.08)及LF/HF的健康人群(-0.51%,Cl=[-1.07, 0.04],Z =1.80, P=0.07)无统计学意义,不能表明针刺对其作用。心率:MD:0.-1.78%,Cl=[-2.29, -0.65],Z =3.08, P=0.002。总功率:SMD:0.39%,Cl=[0.16, 0.62],Z =3.30, P=0.001。 HAMD焦虑量表(MD:-2.24%,Cl=[-3.09, -1.40],Z =5.2, P<0.00001)。结论:针刺对心率变异性有着改善作用。对迷走神经控制的PNN50,RMSSD、HF及交感神经控制的SDNN,SDANN有改善作用,其中对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共同控制的LF/HF可能有改善作用(在患病群体中改善作用明显),而对LF可能没有改善作用,并可改善患者焦虑状况。  相似文献   

7.
心率变异性(HRV)的检测具有无创和操作简便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及科研中,而越来越多的针刺研究也将HRV作为重要的观察指标。本文在介绍HRV的定义、由来、分析方法及各项参数意义的基础上,回顾并分析了近年来HRV在针刺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主要从针刺与假针刺、不同的针刺方法、针刺不同的穴位等方面分析了对HRV的影响,肯定了HRV在反映针刺效应中的作用。但是,由于HRV检测干扰因素较多及数据分析方法多样,导致对HRV的实验结果报道差异比较大,对参数的解读也存在明显的分歧。因此,在今后以HRV为观察指标的针刺研究中需谨慎分析处理。  相似文献   

8.
龚新彪 《光明中医》2022,(24):4524-4527
目的 观察针刺天井、曲泽对中风患者心率变异性(HRV)频域指标的影响,探讨进行针刺治疗时患者自主神经张力变化的规律。方法 收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夏邑县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中风患者并随机分为天井穴组和曲泽穴组,治疗过程中使用MGY-H12动态心电记录仪进行监测,记录并观察2组患者针刺前5 min,针刺得气时,留针后5 min,留针后10 min(行针时),留针后15 min,留针20 min(出针时),出针后5 min共7个时间段高频(HF)、低频(LF)、logLF/HF参数值并判断HRV的变化。结果 2组logLF、logHF、logLF/HF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logLF,logHF,logLF/HF在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logLF/HF外,2组logLF和logHF的时间效应趋势均相同。结论 针刺天井、曲泽可明显调节中风患者的logLF、logHF、logLF/HF,除logLF/HF外,2穴位时间效应趋势相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短程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特点。方法选取MHD患者101例,于透析次日安静、平卧状态下进行5rain短程HRV检测,观察时域指标SDNN、rMSSD、TI及频域指标TP、HF、LF、VLF、LF/HF,分析血透患者的短程HRV变化特点。结果MHD患者短程HRV频域指标TP、HF、LF均显著低于正常值(P均〈0.01);101例患者中,33例合并有糖尿病,68例不舍并糖尿病,2组HRV指标TI、TP、HF、LF、VLF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结论MHD患者短程HRV频域指标小于正常参考值,存在自主神经功能受损。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功能均受损;合并糖尿病的MHD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程度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0.
针刺内关穴对缺血性心脏病人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临床研究证明缺血性心脏病人的HRV多明显降低 ,且疾病的程度与迷走神经的损伤呈很强的相关性。说明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均合并自主神经的受损。实验结果显示 ,针后LF成份显著降低 ,从而使LF/HF比值发生显著变化 ,提示针刺内关的效应是以迷走神经的张力相对增强 ,交感神经活性显著降低为主的良性调整作用。并提示针刺治疗心脏疾病的机理可能与改善HRN相关。  相似文献   

11.
针刺调节心脏植物神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观察针刺对心脏植物神经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心率变异性频谱分析法 ,对心脏植物神经做药物的逆同向干预后的针刺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植物神经被部分阻断后 ,针刺效应具有去药物干预样的作用。结论 :针刺疗法具有双向的良性调节作用 ,对心率变异性的调节必须依赖于植物神经 ,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儿的心率变异性(HRV)进行分析,旨在探究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对PSVT的作用。方法:我院2010年5月~2013年5月共收治PSVT患儿34例,作为观察组,另有34例均为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24h HRV长程时域指标。结果:相比于健康儿童,PSVT患儿的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及RR间期总体标准差(SDNN)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ndex)及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4例AVRT患儿中,20例频繁发作患儿的RMSSD、SDNN、SDNNindex、SDANN相对与14例非频繁发作患儿均低一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VT患儿的自主神经系统失衡,主要是迷走神经功能下降;AVRT患儿若频繁发作心脏交感神经活动将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心率变异性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心率变异性(HRV)间的关系,为高血压病临床辨证客观化提供参考指标。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00例,按中医辨证观察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肝肾阴虚型、阴阳两虚型4个类型,32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检测5min短时程频域分析的有关心率变异性指标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原发性高血压4型的HRV(TP、VLF、LF、HF)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差异显著(P<0.05或P<0.001),且呈肝火亢盛型>肝肾阴虚型>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依次降低的趋势,不同证型之间HRV各指标差异显著(P<0.05-0.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害,HRV的部分指标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自主神经功能探讨不同选穴原则干预无先兆性偏头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2016年11月至2018年6月收集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针灸科符合纳入标准的偏头痛患者84例,随机分为自主神经组41例(脱失1例)和常规治疗组40例(脱失2例),治疗频率为3次/周,均治疗2周,8周后回访。缓解期检测心率变异性特征,包括频域指标和时域指标,于发作期、首次治疗后及疗程结束3个时点同时进行心率变异性特征检测和简式McGill疼痛评分,治疗8周后回访时再次进行简式McGill疼痛评分,且全程对安全性指标进行检测。结果:两组患者缓解期时心率变异特征、治疗后各时间段频域指标无显著差异。时域指标中,与本组发作时比较,首次治疗后两组患者的24h全部正常N~N间期标准差(SDNN)均有显著差异(P<0.05),自主神经组首次治疗后与发作时比较,24h全部正常N~N间期每5min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也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8周后回访时,自主神经组McGill量表中感觉项、VAS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P<0.05),两组8周随访时的总有效率分别是85.4%和80.0%,且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针刺对偏头痛患者有即时和远期的疗效,常规取穴和自主神经取穴均可使交感神经活性增强,针对自主神经功能取穴具有一定的优势,对临床针刺治疗无先兆性偏头痛如何选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针灸可改善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症状及胆囊的收缩功能,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从毫针刺法、针灸结合法、穴位埋线、穴位敷贴、穴位注射、耳压法及综合疗法等方面综述近年针灸治疗胆囊炎的临床研究进展,总结针灸治疗胆囊炎的临床经验,以期为胆囊炎的临床治疗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刺治疗脓毒症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循证医学角度归纳了近年来针刺治疗脓毒症的基础与临床文献,具体分为针刺疗法对脓毒症炎症反应、免疫反应调节作用及对重要脏器(胃肠道、肺脏、肝脏、心脏等)的保护作用,可为认识、研究及运用针刺治疗脓毒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收集国内自近10年公开发表的文献,选取单纯采用传统针刺法治疗干眼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报道,统计其中的选配穴依据和观察指标。通过分析认为,传统针刺治疗干眼以眼周局部、头面部临近取穴配合脏腑、经络辨证取穴的方式为主,通过刺激泪腺分泌、修复泪腺结构、抑制细胞凋亡等达到增加泪流量、延长泪膜破裂时间、缓解眼部症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通过回顾近年来针灸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状况,分析、归纳不同针灸方法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旨在阐明针灸成为预防老年痴呆的重要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