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施氏温针结合双侧取穴法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8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针灸治疗,研究组施氏温针结合双侧取穴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FDIP评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FDIS评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满意度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施氏温针结合双侧取穴法治疗面肌痉挛疗效较好,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夹脊穴温针结合施氏十二字养生功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颈痛灵胶囊口服,治疗组采用夹脊穴温针结合施氏十二字养生功锻练。两组疗程均为70天、随访6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随访复发情况,比较颈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5.56%、75.56%;组间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间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VAS评分改善程度比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3)组间治疗前后NDI指数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NDI指数改善程度比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4)两组随访期间复发情况比较,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夹脊穴温针配合施氏十二字养生功锻炼,能明显地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恢复颈椎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调神止痉结合面部巨刺法与常规针法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原发性面肌痉挛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调神止痉结合面部巨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痉挛级别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痉挛分级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痉挛分级评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8%,对照组为51.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神止痉结合面部巨刺法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析针刺腧穴治疗单纯性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的临床效果。方法:10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用不同的方法治疗。结果:病灶头部取穴配合远端取穴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其总有效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灶头部取穴配合远端四肢取穴治疗面肌痉挛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超声波联合中药综合治疗面肌痉挛(HF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HFS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卡马西平片、甲钴胺片治疗;治疗组4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电针、超声波联合中药综合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HFS程度变化,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2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变化。结果数据经Ridit分析,治疗组治疗后HFS程度较对照组减轻(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9.13%,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生活质量中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及环境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仅生理、社会关系及环境评分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生活质量中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及环境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超声波联合中药综合治疗HFS疗效确切,并可减轻患者痉挛程度,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银质针温针灸治疗中老年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普通针温针灸治疗,治疗组予银质针温针灸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7天,观察临床疗效及ISOA指数、VA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53.33%;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ISOA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ISOA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疼痛VAS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疼痛VAS积分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质针温针灸治疗中老年膝骨关节炎疗效满意,可显著缓解患者膝关节疼痛、肿胀等临床症状,改善其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上肢智能反馈训练对卒中后上肢肌张力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60例卒中后上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8例)和对照组(84例)。两组均予常规药物和运动康复训练,治疗组予头针联合上肢智能反馈训练,对照组仅进行与治疗组相同的上肢智能反馈训练。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治疗后、随访时,比较两组患侧上肢肌张力[上肢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肘关节痉挛角度、腕关节痉挛角度、上肢Fugl-Meyer量表(FMA)评分、上肢和手Brunnstrom分期、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肘腕关节MAS评分、肘关节痉挛角度、腕关节痉挛角度、上肢FM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时,两组肘腕关节MAS评分、肘关节痉挛角度、腕关节痉挛角度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治疗后FMA评分及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时FMA评分、MBI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肘腕关节MAS评分、肘关节痉挛角度、腕关节痉挛角度、FMA评分、MBI评分治疗前后差值及治疗前与随访时差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Brunnstrom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Brunnstrom分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药物和运动康复训练基础上,头针联合上肢智能反馈训练能有效降低卒中患者上肢肌痉挛,改善上肢肘关节、腕关节活动度,提高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疗效优于单纯上肢智能反馈训练。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施氏温针配合翳风穴悬起灸治疗孕妇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面瘫孕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在常规针刺的基础上配合施氏温针及患侧翳风穴艾条悬起灸,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方法。治疗6周后观察两组痊愈率、显效率及面神经功能分级评定。结果:治疗组痊愈率93.3%,对照组痊愈率7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两组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两组H-B量表评分比较,两组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腹痛、流产等不良反应。结论:针刺对孕期面瘫疗效肯定,且无副作用,而施氏温针配合翳风穴悬起灸疗效显著优于普通针刺法,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周铭心教授研创的子午流注纳甲法取穴卡选穴针刺对脑卒中下肢痉挛偏瘫的改善情况。方法将84例脑卒中下肢痉挛偏瘫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和空白组,每组28例。空白组采用单纯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康复基础上加用普通针刺;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子午流注纳甲法选穴针刺。观察3组治疗前后Ashworth痉挛评定等级、Barthel指数及简化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变化。结果3组治疗前后简化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治疗后简化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0.01),对照组与空白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3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Ashworth肌痉挛评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3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Ashworth肌痉挛评定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最优(P0.01,P0.05)。结论子午流注纳甲法选穴针刺配合普通针刺和康复治疗对改善肌张力、提升下肢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疗效肯定,此子午流注选穴卡操作运用简便,准确率高,可供临床医者拓展和运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温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血IL-1a、CGRP的干预作用,比较温针及单纯针刺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温针组,每组30例。两组均取双侧肾俞、夹脊穴及患侧环跳、委中、阿是穴,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另设健康对照组15例。观察各组治疗前后下腰痛评分标准(JOA评分)及血CGRP、IL-1a浓度变化情况。结果温针组和针刺组治疗后JOA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温针组治疗后JOA评分及改善指数与针刺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针组和针刺组治疗前血浆IL-1a及CGRP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温针组和针刺组治疗后血浆IL-1a及CGRP水平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温针组治疗后血浆IL-1a水平与针刺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针组总有效率为96.7%,针刺组为8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灸治疗可能通过降低CGRP及IL-1a浓度发挥镇痛效应,温针在提高患者痛阈、改善腰椎功能方面较单纯针刺疗效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