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2001年9月11日以来,本院采用自拟灵丹蒲冬汤防治流行性感冒,收到了较好的防治效果,现介绍方药如下. 1组方 灵丹蒲冬汤由臭灵丹2500g,蒲公英2500g,忍冬藤2500g,桑叶1000g,薄荷500g,黄芩1000g,板蓝根1500g,土连翘1500g,贯众1000g,甘草500g,柴胡500g,山豆根500g,马鞭草1000g,红糖1000g组成.供1000人服用.  相似文献   

2.
李茜 《北京中医药》2006,25(2):76-76
患者,女,45岁,初诊日期:2005年3月16日.主诉:发热2 d,伴流涕、咽痛、微恶风寒.现病史:患者2 d前因外出感受风寒后出现发热,体温39.5 ℃,伴有流清涕,咽痛,微恶风寒,汗出不畅,遂到附近医院内科求诊.当时查体:T 39.5 ℃,神清,精神稍弱,形体偏瘦,咽微红,双侧扁桃体I°肿大,无脓性分泌物,颈软,双肺听诊未见异常,心率135次/分,律齐.舌尖边红,舌体略胖、边有齿痕,苔薄白.实验室检查:血WBC 5.6×109/L,N 65%,L 35%.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3.
张云祥 《北京中医药》2006,25(2):111-111
例1,患者,男,28岁,1997年10月14日初诊.主诉:右拇指红肿疼痛1周.现病史:右拇指红肿疼痛,伴灼热感,口干口渴,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大便干,2日一行,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实验室检查:血尿酸512mmol/L.中医辨证:湿热痹阻经络.立法:化湿清热,通络活络.方药:生薏苡仁30g,金银藤30g,佩兰12g,藿香12g,蒲公英30g,白蔻仁9g,连翘15g,黄芩12g,丝瓜络12g,白通草9g,滑石30g,甘草6g.  相似文献   

4.
我的一位朋友不久前移居美国,孩子3岁,忽然高烧39度伴有腹痛,呕吐(非喷射性),家庭医生检查后只让孩子吃了退烧药、喝水,然后让孩子在家观察。不用抗生素,不打针,不查血常规。"抗"了一天,孩子妈急了,给我打来了越洋电话,说孩子烧了整整一天了,一吃就吐,高烧,光想睡觉,间断肚子疼。我听了她的叙述,建议她带孩子去查血常规,必要的时候做个腹部B超。孩子妈跟他的私人医生联系,医生说,没有超过40度,没有必要做血常规,肚子是软的,没有必要做腹部B超。观察了到第三天,医生仍然让他们观察处理,只吃退烧药。她又给我打电话寻求帮助,我了解到,孩子有呕吐,但是和三天前相比较,无明显加重,发烧仍然39度,但烧退后精神挺好。我问她能否带孩子看急诊,孩子妈说,在美国,除非温度高于40度,病  相似文献   

5.
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坐骨神经痛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10年来笔者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坐骨神经痛21例,收到满意效果,介绍如下. 1 方药组成 黄芪30g,独活12g,杜仲15g,秦艽15g,防风15g,白芍15g,桑寄生30g,牛膝18g,熟地15g,细辛6g,肉桂6g,当归尾12g,红花12g,桃仁12g,地龙12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中、晚服.  相似文献   

6.
藤茶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近期文献,对藤茶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藤茶有效成分为黄酮类等,该药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可增强、调节免疫,抗炎,抗菌,降血糖,降血脂,降压,保肝、护肝,抗氧化,抗肿瘤等,为临床开拓治疗范围和开发新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钟天 《江西中医药》2007,38(5):52-52
1发热 陈某某,男,27岁,2001年3月12日初诊. 自诉发热20余日,体温波动于38.5℃左右,午后热甚.伴周身骨节酸痛,精神困倦,乏力,食欲不振,口腔溃烂,口苦且干,不欲多饮,咽红咽痛,无汗,不咳,二便自调.舌质红、苔薄黄而干,脉弦滑数.查血、尿常规无异常,摄胸片未见异常.先后用先锋霉素、氨苄青霉素等药滴注,治疗不效.  相似文献   

8.
中医人十禁     
《光明中医》2012,(7):1384
一禁:迟到早退,工服不整,诊室脏乱,喧哗吵闹,抽烟进食。二禁:粗暴接诊,懈怠接诊,差别接诊,利益接诊,无号接诊。三禁:记录疏漏,记录潦草,资料混乱,资料不全,资料丢失  相似文献   

9.
2005年8月~2006年8月,笔者用半夏泻心汤化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93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55例,均为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3例,男51例,女42例;年龄18~68岁,平均38.5岁;病程6个月~14年,平均3.7年.对照组62例,男35例,女27例;年龄17~66岁,平均37.4岁;病程5个月~13年,平均3.6年.均经胃镜检查确诊,符合胆汁反流性胃炎诊断标准,并排除肝胆胰等疾病.表现为上腹饱胀,烧灼样疼痛,餐后疼痛加重,食欲减退,口干口苦,反酸,嗳气伴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10.
席晓宇 《新中医》2008,40(3):27-27
慢性湿疹因急性、亚急性反复发作不愈,而转为慢性湿疹,亦可一开始即呈现慢性炎症表现,患部皮肤增厚、浸润,棕红色或带灰色,色素沉着,表面粗糙,覆以少许糠皮样鳞屑,或因抓破而结痂,个别有不同程度的苔藓样变,具局限性,边缘亦较清楚,外周亦可有丘疹,丘疱疹散在,当急性发作时可有明显渗出,自觉症状亦有明显的瘙痒,常呈阵发,在手、手指、足趾、足跟及关节等处,因皮肤失去正常弹性加上活动较多,可产生皲裂而致皮损部有疼痛感.慢性湿疹可发生身体任何部位,常见于小腿、手足、肘窝、外阴、肛门等处,病程不定,易复发,经久不愈.  相似文献   

11.
少弱精子症     
<正>方药:菟丝子10g,枸杞子15g,黄芪30g,覆盆子10g,桑椹子10g,熟地15g,黄精10g,山茱萸10g,肉苁蓉10g,仙茅10g,赤芍10g,干姜3g,远志10g,鹿角霜10g。用法:每日1剂,分2次水煎温服,共治疗12周。疗效:治疗38例,治愈2例,显效6例,有效16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63.16%。  相似文献   

12.
王荣华 《养生月刊》2013,34(1):36-37
明代顾元庄在《茶谱》中说:"人饮真茶,能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尿道,明目,益思,除烦,去腻,人不可一日无茶。"茶,作为一种饮料,历史悠久,流传广泛,从古到今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也许你还不知道,除了饮茶,茶水煮的饭也是一种保健美食。由于茶叶中含有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营养和药理成分,用  相似文献   

13.
国医者华夏之医,中医,吾医也。中医渊源流长,博大精深,起于商周,成于秦汉,盛于唐宋,迨元明清,日臻完备。大医前贤者,岐黄、和鹊、元化、仲景诸家,薪火相传,一脉相承,靡不深谙医道之奥义,娴熟医器之法度。然国医"继承""创新"之奥韫,有赖于杏林众生之体验心悟。故两者孰重孰轻,众说纷纭,各执己见,多有隔  相似文献   

14.
金钱草30g,海金沙15g,柴胡10g,川楝子10g,鸡内金10g,半夏10g,枳实10g,郁金10g,延胡索15g,五灵脂10g,茵陈15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服用,半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好转或痊愈。  相似文献   

15.
家父李留振,在40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对胃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重用薏苡仁,治疗疣状胃炎,现举例介绍如下。刘某,女,59岁,2006年2月15日初诊。患者素有胃病史,近来加重。经某医院胃镜检查,诊断为疣状胃炎,遂来就诊。刻诊:胃脘胀满,灼热疼痛,恶心欲吐,食少纳差,便干难解,舌苔黄腻,脉弦滑。证属湿热中阻,升降失常,治宜清热经湿,通便降浊。处方:黄连10g,黄芩10g,(清)半夏10g,枳实20g,厚朴10g,大黄15g,薏苡仁50g,丹参20g,藿香10g,豆蔻10g,鱼腥草20g,竹茹10g,瓜蒌15g,甘草5g,每日1剂,水煎服。服5剂后,大便通,灼痛减。效不更方  相似文献   

16.
玉龙雪山     
梁占生 《养生月刊》2011,(12):1140-1141
玉龙雪山位于丽江市北面15公里,东西长33公里,南北23公里,山峰起伏酷似一条巨龙横卧东西,故称玉龙雪山。远望玉龙雪山,峰峦叠障,巍然秀丽,秀峰林密,直插云端,云雾之中林深叶茂,  相似文献   

17.
大师乡愁     
圣人在自己的故乡,常常被人误解,耶稣如此,孔子如此,被拣选的都是少数,所以,他们选择离开,走上了周游的苦途,等到载誉而回,魂梦安稳,已经不是那般华年。  相似文献   

18.
吴昊  孙世麒 《东方养生》2013,(2):120-123
从小就练习武术,也打过拳击,练过瑜伽;大学专业是心理学,还有中医基础,竟然究心禅修。大江上下,南拳北腿,多年习武之路,让他见识广博,功底扎实。咏春、形意、八卦、擒拿,谈起武术,他如数家珍,兴致斐然。亦武亦禅,亦心亦行,他就是周浩。  相似文献   

19.
血虚证是中医虚劳病的证型之一,临床上比较常见,女性发病率较高,临床表现为面黄少华,或苍白萎黄,眼睑、甲床苍白,头晕眼花,少寐多梦,倦怠乏力,甚至精神萎靡,心悸气短,动则为甚.血虚迁延日久,血不载气,五脏六腑失去其滋养,导致脏腑功能低下,可演变成虚劳重症.导师李守朝教授治疗虚劳血虚证颇多心得,他总结出的补血三法,在临床运用得心应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叶莹 《北京中医药》2007,26(4):246-246
例1.患者,女,53岁,2005年9月27日初诊.患急性咽喉炎1个月,经抗生素治疗效不显.来诊时仍感咽微痛,且时时咯出清稀痰涎,唾液明显增多已半月余;时感口中满布清涎,吐出唾液清稀如水样;伴脘闷纳呆,舌质淡白、有齿印,苔薄腻色白,脉滑.辨证属脾胃虚寒,痰饮内盛.治当健脾温胃,化痰蠲饮.予二陈汤合平胃散化裁,处方:陈皮10 g,法半夏10 g,茯苓20 g,炒白术15 g,苍术10 g,厚朴12 g,甘草6 g,薏苡仁20 g.3剂,水煎服,每日1剂.3剂尽,其病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