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乌头汤及其拆方对寒湿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经中医辨证为寒湿痹证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乌头汤组(15例)、川乌麻黄组(15例)、乌头汤去川乌麻黄组(15例)、甲氨蝶呤组(15例)进行分组给药,观察Das28评分及TNF-α、IL-6等血清学指标。结果:乌头汤组、川乌麻黄组治疗后Das28评分明显降低,优于其他治疗组(P0.05);乌头汤组明显改善TNF-α、IL-6水平,优于西药对照组及其他拆方组合(P0.05)。结论:乌头汤原方组及其部分拆方组合,能够改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乌头汤及其拆方对寒湿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经中医辨证为寒湿痹证的类风湿性关节炎伴贫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乌头汤组(15例)、川乌麻黄组(15例)、乌头汤去川乌麻黄组(15例)、甲氨蝶呤组(15例)进行分组给药,观察Das28评分及HB、PLT等血清学指标。结果乌头汤组、川乌麻黄组治疗后Das28评分明显降低,优于其他治疗组(P0.05);乌头汤组明显改善HB、PLT水平,优于西药对照组及其他拆方组合(P0.05)。结论乌头汤原方及其部分拆方组合,能够缓解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血清中HB、PLT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乌头汤及其拆方对寒湿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经中医辨证为寒湿痹证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16例随机分为乌头汤组(33例)、川乌麻黄组(28例)、乌头汤去川乌麻黄组(30例)、甲氨蝶呤组(25例)进行分组给药,观察Das28评分及抗CCP抗体、RF、CRP等血清学指标。结果乌头汤组、川乌麻黄组治疗后Das28评分明显降低,优于其他治疗组(P0.05);乌头汤组明显降低抗CCP抗体、RF水平,优于西药对照组及其他拆方组合(P0.05);乌头汤组、川乌麻黄组降低CRP水平疗效显著,优于甲氨蝶呤组及乌头汤去川乌麻黄组(P0.05)。结论乌头汤原方组及其部分拆方组合,能够改善临床症状,明显降低血清中抗CCP抗体、RF、CRP,直接或间接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从而诱导病情缓解,推测这可能与其发挥消炎镇痛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旨在探讨乌头汤及其拆方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贫血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贫血患者112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114例患者分为乌头汤组32例、川乌麻黄组27例、乌头汤去川乌麻黄组29例、甲氨蝶呤组24例。连续治疗8周,治疗结束后对比较4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贫血症状积分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4组患者整体临床疗效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 05);组间比较:中药各组临床疗效均明显高于甲氨蝶呤组(P0. 05),其中乌头汤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乌头汤去川乌麻黄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其余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 05);(2)4组患者整体贫血症状积分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 05);组间比较:中药各组治疗后贫血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甲氨蝶呤组(P0. 05),其中乌头汤组治疗后倦怠乏力、头晕、面色苍白症积评分明显低于乌头汤去川乌麻黄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其余各组间贫血症状积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 05);(3)4组患者整体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组间比较:乌头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甲氨蝶呤组(P0. 05);其余各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 05)。结论:乌头汤及其拆方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贫血均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改善临床症状,其中乌头汤临床效果最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张帆  武创新  齐帅英  曾灵  易华娅 《新中医》2016,48(2):239-241
目的:观察更年汤对肾阳虚型围绝经期模型大鼠白细胞介素(IL)-6及骨密度的影响,探讨其机制。方法:80只11~12月龄自然围绝经期SD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更年汤组、教材方组、利维爱组、模型组,每组20只;4月龄、18月龄雌性大鼠分别作为对照组,每组各20只。结果:与青年组比较,模型组、老年组、更年汤组、教材方组、利维爱组的血清IL-6含量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更年汤组、教材方组、利维爱组的血清IL-6含量较低(P0.05),老年组的血清IL-6含量较高(P0.05)。各组大鼠骨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较青年组骨密度有下降(P0.05),模型组与更年汤组、教材方组、利维爱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维爱组与教材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更年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更年汤组与教材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年汤能降低肾阳虚型模型大鼠血清IL-6含量,提高骨密度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到北京中医医院门诊就诊的血瘀型及湿热型慢性湿疹患者12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清热利湿组及活血化瘀汤组,每组41例,经两疗程的治疗之后观察三组患者的局部皮损情况、血清SOD、MDA、IL-10、IL-18及临床疗效,并观察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评价三种治疗方案的安全性、有效性。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皮损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三组患者皮损情况均较前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一个疗程,三组患者皮损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两个疗程,清热利湿组及活血化瘀汤组患者皮损情况较对照组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给药组比较差异不明显。治疗前,三组患者血清学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三组患者SOD较前明显升高,MDA、IL-10、IL-18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二个疗程活血化瘀汤组SOD较另两组略升高、MDA较另两组略降低,但三个治疗组治疗第一疗程及第二疗程SOD及MDA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第二个疗程活血化瘀汤组IL-10、IL-18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不同方案治疗后,活血化瘀汤组临床疗效最高,较另两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热利湿组疗效较对照组略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均未出现服药后不适症状。结论活血化瘀汤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MDA、IL-10、IL-18水平,并上调SOD水平,临床疗效确切,且无不良反应,应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补肾温阳祛风散寒法对肾阳虚型围绝经期模型大鼠ER、VEGF、HSP70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选用自然老化的围绝经期雌性SD大鼠,肌注氢化可的松构建肾阳虚型围绝经期大鼠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更年汤组、教材方组、替勃龙组、生理盐水组;另选青年组、老年组SD雌性大鼠作为对照组。各组给予相应药物治疗15 d,于第16天处死大鼠,分离摘取双侧子宫,称重了解子宫湿重及子宫指数,采用病理切片观察大鼠子宫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检测方法观察大鼠子宫雌激素受体(E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热休克蛋白70(HSP70)及信使mRNA(ERmRNA、VEGFmRNA、HSP70mRNA)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1更年汤组、教材方组、替勃龙组能明显增加子宫湿重、子宫指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更年汤组与替勃龙组、教材方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更年汤组、教材方组、替勃龙组能抑制子宫萎缩,有显著性差异(P0.01),更年汤组与替勃龙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更年汤组、教材方组、替勃龙组能增加ER、ERmRNA、VEGF、VEGFmRNA阳性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教材方组的上调低于更年汤组及替勃龙组(P0.05),替勃龙组与更年汤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4更年汤组、替勃龙组能增加HSP70及HSP70mRNA阳性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更年汤组与替勃龙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拟更年汤可能通过上调ER、VEGF、HSP70蛋白及基因在子宫中的阳性表达而发挥雌激素样作用,从而达到改善病理状态下的子宫的形态结构及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麻黄细辛附子汤对免疫应答启动分子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TSLP)刺激树突状细胞后对Th1/Th2失衡的影响,探究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过敏性鼻炎可能的作用靶点及药理机制。方法体外诱导培养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7天培养成功后,设空白组、TSLP组、麻黄细辛附子汤组。TSLP组与麻黄细辛附子汤组的树突状细胞均用TSLP刺激,麻黄细辛附子汤组同时用麻黄细辛附子汤进行干预,24小时后收集细胞,检测IL-4 mRNA、IFN-γ mRNA表达水平;收集实验各组细胞上清,检测细胞因子IL-13、IFN-γ的含量。结果 (1)与空白组比较,TSLP组IL-4 m RNA表达显著增多(P0.05),而麻黄细辛附子汤组表达显著减少(P0.05),麻黄细辛附子汤组IL-4 mRNA表达较TSLP组显著减少(P0.01);(2)与空白组比较,麻黄细辛附子汤组及TSLP组IFN-γ mRNA表达较均显著增多(P0.05),且麻黄细辛附子汤组较TSLP组升高更明显(P0.01);(3)与空白组比较,TSLP组IFN-γ m RNA/IL-4 mRNA无明显差异(P0.05),而麻黄细辛附子汤组较TSLP干预组与空白组显著升高(P0.01);(4)与空白组比较,TSLP组分泌IL-13显著增多(P0.05),而IFN-γ显著减少(P0.01),麻黄细辛附子汤组分泌IL-13含量较TSLP干预组及空白组均显著减少(P0.05),麻黄细辛附子汤组IFN-γ含量较空白组无差异(P0.05),与TSLP组相比显著增多(P0.01)。结论麻黄细辛附子汤汤能上调TSLP刺激树突状细胞后IFN-γm RNA的表达,下调IL-4 mRNA,升高IFN-γ mRNA/IL-4 mRNA比值并抑制TSLP刺后激树突状细胞分泌IL-13,促进IFN-γ的分泌,对T细胞Th2分化进行调控,恢复Th1/Th2失衡,可对过敏性疾病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乌头薏苡仁汤加减治疗4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2月20日~2016年5月30日进入我院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甲氨喋呤治疗,实验组采取甲氨蝶呤联合乌头薏苡仁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关节疼痛指数、晨僵时间、双手平均握力、C反应蛋白、血沉的改善情况均要比对照组明显,实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5例,对照组不良反应15例,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头薏苡仁汤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不良反应少,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乌头汤加味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0年12月长沙市第四医院诊治的68例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加减乌头汤,2组均治疗8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VAS评分、DAS28评分及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抗环瓜氨酸抗体(抗CCP抗体)、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并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VAS评分、DAS28评分及RF、CRP、ESR、抗CCP抗体、IL-1、IL-6、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2%(31/34)和79.4%(27/34),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5.9%(2/34)和14.7%(5/34),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乌头汤加味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显著,该方法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降低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