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消痰散结方治疗中晚期胃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消痰散结方治疗中晚期胃癌的疗效.方法:将78例中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化疗组,中药组给予消痰散结方,化疗组给予FM方案化疗,观察对比两纽疗效.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82.5%,化疗组总有效率51.3%,两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药消痰散结方治疗中晚期胃癌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药治疗晚期胃癌2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药治疗晚期胃癌20例临床观察黎治平,罗凛(江西省肿瘤医院南昌330029)(广东省中医药研究所广州510401)关键词晚期胃癌,中医药疗法,临床观察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但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为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根治的...  相似文献   

3.
升血汤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的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升血汤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的远期疗效观察北京市中医医院肿瘤科(北京100010)饶燮卿,郁仁存,胡玉芳,王禹堂,金静瑜,田兆黎1981~1986年我们用升血汤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Ⅲ、Ⅳ期)胃癌患者并进行远期疗效追访。临床资料81例均系在我科住院的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生活质量的疗效。方法:选60例中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0例,用辨证使用中药,疼痛治疗加合理营养支持;西药对照组30例疼痛治疗及合理营养支持,4周为一个疗程。观察患者kamofsky评分,疼痛等临床症状缓解。结果:治疗组在kamofsky评分、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明显提高中晚期胃癌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疼痛等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5.
健脾散结膏治疗中晚期胃癌4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脾散结膏治疗中晚期胃癌47例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医医院张明(201200)关键词:胃癌,健脾散结膏笔者自1985年起运用健脾散结膏为主治疗中晚期胃癌患者,取得一定的疗效,现将观察结果分析如下:-、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胃癌大部切除手术和胃癌根治切除术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扶正培本中药生脉注射液对中晚期胃癌化疗增效减毒的作用。方法将67例中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治疗组33例。对照组给予单纯DOF方案化疗,治疗组DOF方案化疗同时加用生脉注射液,每日40ml。两组均为21天一周期,共进行2个周期。观察体重变化、症状改善和血液学毒性反应。结果治疗2周期后体重恶心呕吐、消瘦症状及血液学毒性反应中WBC总数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脱发、乏力、HGB、PLT、ALT、BUN两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联合化疗对中晚期胃癌患者有增效减毒作用,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中药扶正、化淤、抗癌法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作用。将99例中晚期胃癌患者分为两组,单纯中药组以扶正、化淤、抗癌法治疗66例,中药加化疗组33例,两组进行比较。结果单纯中药组中50例经随访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5%、62%、50%,中位生存期为2.46年,而中药加化疗组经随访30例中,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6.7%、40%、33.3%,中位生存期为1.71年。临床单纯中药组优于中药加化疗组。表明中药能改善症状,提高疗效,增加机体免疫功能,同时能减轻化疗病人的毒副反应,防治术后复发,降低转移率,延长远期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中医辨证治疗结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择100例中晚期胃癌的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观察组给予西药进行化疗,治疗组给予中医辨证治疗联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中,完全缓解29例,部分缓解16例,稳定3例,恶化2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观察组患者中,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26例,稳定7例,恶化5例,临床总有效率为76.00%。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结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清瘀扶正汤治疗中晚期胃癌30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益气养血类中药配伍治疗中晚期胃癌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自拟清瘀扶正汤(黄芪、白芍、元胡、草果、乌贼骨等)和化疗(EPA方案、小剂量CF方案)治疗。结果: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但中药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提示:采用活血化瘀、益气养血、软坚散结类中药治疗中晚期胃癌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效果明显优于化疗。  相似文献   

10.
内外合治中晚期肝癌30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中药内外合治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5例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中药内服和外敷方法治疗配合必要的常规化疗;对照组25例,以FAM方案为主,同时服用护肝药物.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肝功能变化及治疗后生存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较对照组主要症状改善(P<0.01),ALB、ALT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半年生存率优于对照组(P<0.01),但 1年生存率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中药内外合治中晚期肝癌较单纯应用FAM方案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山东中医杂志》2017,(7):562-566
目的 :旨在研究纳达合剂治疗胃阴不足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共收集胃阴不足型CSG病例11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中药组予纳达合剂,西药组予胃达喜片,疗程均为8周。最终完成病例106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3例。分析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胃黏膜积分,并观察治疗前后三大常规、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胃脘痞胀、大便干结、嘈杂、口干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胃黏膜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胃黏膜红斑、糜烂、胆汁反流及活动性炎症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安全性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纳达合剂可显著改善该型CSG患者相关中医证候,在改善胃脘痞胀、大便干结、嘈杂、口干方面疗效优于胃达喜;纳达合剂可显著改善该型患者胃黏膜病变,在改善胃黏膜红斑、糜烂、胆汁反流及活动性炎症方面优于胃达喜;纳达合剂临床使用安全,未发现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12.
王淑华  王强  杨倩 《河北中医》2009,31(6):819-821
目的 观察疏肝健脾、和胃降逆方加味合穴位敷贴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0例肝郁脾虚型FD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0例予疏肝健脾、和胃降逆方合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80例予常规西药治疗.2组均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主要症状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8%、显效率86.3%,对照组总有效率90.0%、显效率6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各个症状积分和总积分均明显下降,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治疗组上腹痛、纳呆、乏力、善太息积分及总积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疏肝健脾、和胃降逆方合穴位敷贴治疗FD疗效确切,能推动胃肠蠕动,促进胃肠道排空,达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之目的 .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RF及TACE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历史对照法,34例患者分为A组(中药组)、B组(TACE组)、C组(RF TACE 中药组)、D组(RF组)比较各组治疗前后淋巴细胞转换率、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同治疗前相比,B、D两组淋巴细胞转换率、CD4 、CD8 均明显下降(P<0.05),A、C两组淋巴细胞转换率无明显变化,CD4 、CD8 有所提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RF、TA-CE治疗可引起HCC患者免疫功能的下降,中药可有效保护TACE及RF治疗引起的HCC患者免疫功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14.
结合临床两例病例简要介绍在中医脾胃学说理论指导下,运用中医药,以保胃气为核心,以健脾益气法为主治疗晚期肿瘤的体会.  相似文献   

15.
中药对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贾英杰  王晶  张莹 《天津中医药》2006,23(4):279-281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与中药加化疗治疗对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各因素影响的差异性。[方法]将30例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与中药加化疗组,中药组治疗采用静脉输注扶正抗癌中药(艾迪注射液及黄芪注射液)及口服中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中药治疗;中药加化疗组在中药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常规方案化疗,连续观察2个月,检测并比较患者在卡氏评分(KPS)、体质量、瘤体变化、临床症状、生活质量总分变化方面的差异性。[结果]单纯中药治疗在提高KPS评分方面优于中药加化疗(P<0.05),且可改善患者体质量(P<0.05)。中药组与中药加化疗组在抑制肿瘤病灶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组在改善症状方面优于中药加化疗组(P<0.05)。中药组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等方面优于中药加化疗组(P<0.05)。[结论]中药治疗可以作为独立治疗方式应用于中晚期恶性肿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针药结合治疗肾虚痰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肾虚痰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63例符合肾虚痰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结合组32例,采用针刺(穴取气海、关元等)和口服中药的方法治疗;单纯中药组31例,采用口服中药的方法治疗(用药同针药结合组).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和相关性激素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otropic hormone,LH)、睾酮(testosterone,T)及LH/FSH值的变化.结果:针药结合组总有效率93,8%,单纯中药组总有效率80.6%,针药结合组优于单纯中药组(P<0.05);在相关性激素指标上,针药结合组对T值的降低影响明显优于单纯中药组(P<0.01).结论:针药结合治疗肾虚痰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在临床疗效及降低性激素T值方面均优于单纯中药组,提示该法是治疗肾虚痰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较好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中药复方对癫痫小鼠海马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对戊四唑 (PTZ)致痫小鼠海马不同亚区c -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 5 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中药复方Ⅰ组、中药复方Ⅱ组及西药组。中药复方Ⅰ组和Ⅱ组灌服不同浓度的中药复方浓缩剂 ;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灌服蒸馏水 ;西药组灌服苯妥英钠。除空白对照组外 ,其余各组于第 6天给药 30min后腹腔注射PTZ( 5 5mL/kg)致痫 ,5 5min后处死动物。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中药复方对癫痫小鼠海马不同亚区c-fos蛋白的影响。结果 PTZ致痫后c -fos表达增强 ,分布密集 ,染色加深 ;而中西药组表现为c -fos表达减少 ,分布稀疏 ,染色变浅。结论 中药复方能有效对抗PTZ所致的惊厥发作 ,可能与其能调节海马回内的c-fos蛋白的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及中药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放、化疗,治疗组应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及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毒性反应及远期疗效,并对患者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组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毒性反应减低;两组患者1、3年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5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局部未控制及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及中药对中晚期食管癌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放、化疗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促动力中药合剂对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毒素及TNF -α水平的影响 ,为临床防治肝硬化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肝硬化患者 2 0例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中药组 ,两组均予保肝治疗 ,中药组同时给予大腹皮、白术、砂仁、枳实 ,于治疗前及治疗 1周后分别测定患者血浆内毒素及TNF -α的水平。结果 治疗前肝硬化对照组及中药组患者内毒素及TNF -α的水平无明显差异 ,治疗后肝硬化中药组患者内毒素及TNF -α的水平均明显低于肝硬化对照组 (P <0 .0 5或 0 .0 1 ) ;治疗后肝硬化对照组及中药组内毒素及TNF -α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 ,以中药组显著。结论 促动力中药合剂可减少肝硬化患者内毒素血症的发生 ,其机制可能与影响TNF -α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0.
电针结合中药治疗阳虚寒凝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寻治疗阳虚寒凝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26例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49例)、电针组(42例)、中药组(35例).针药组电针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和腰阳关,同时口服自拟补阳祛寒方;电针组治疗与针药组电针操作一致;中药组口服方药与针药组一致.各组均治疗20天后观察疗效并在治疗结束后180天随访观察复发率.结果:针药组愈显率为79.6%,电针组为54.8%,中药组为51.4%,针药组疗效均优于电针组和中药组(均P<0.05),电针组与中药组疗效相当(P>0.05);180天后3组复发率分别为15.4%、83.3%及80.0%,针药组、电针组、中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电针结合中药是治疗阳虚寒凝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较佳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