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气管插管的疗效及预后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将68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分为早期气管插管组和常规气管插管组并进行相应处理。比较2组气管插管前后呼吸生理指标变化、上机概率、机械通气时间、ICU监护治疗时间、颅内压变化、并发症及GOS预后评定。结果 2组患者气管插管前后呼吸及生理指标均好转,早期插管组更明显,且早期插管组较常规插管组上机概率低,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入住时间短,颅内压降低,并发症少,预后较好。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早期气管插管能够改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氧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入住时间,降低颅内压,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可以被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8例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3~8分)随机分成2组,A组58例,入院时即刻使用机械通气;B组40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呼吸功能衰竭时才使用机械通气。监测2组患者机械通气前后呼吸指标变化及预后情况。结果B组有33例(83%)出现呼吸功能衰竭并使用呼吸机;2组机械通气前后呼吸监测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按GOS预后判断,A组预后优于B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呼吸功能衰竭发生率高;早期机械通气能较早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缺氧症状,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正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具有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早期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是STBI急诊抢救的重要措施。近年研究发现,与常规机械通气相比,早期(6h)气管切开更有助于改善患者呼吸功能,而过度通气则更有利于降低颅内高压,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对40例急诊STBI患者接诊后即行早期气管切开结合呼吸机过度通气,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心脏术后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体外循环行心脏瓣膜手术术后合并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6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NIBi PAP)组和对照组各31例。记录开始治疗时(0 h)以及治疗后2 h、12 h患者心率、呼吸频率、血乳酸、氧合指数等指标。观察2组二次气管插管发生率、监护室(ICU)停留时间及预后。结果治疗2 h、12 h 2组心率、呼吸频率均逐渐下降,氧合指数均提高(P0.05),但NIBi PAP组改善更明显(P0.05)。随着缺氧症状的改善,乳酸在治疗12 h后降低,以NIBi PAP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 NIBi PAP可以明显改善心脏瓣膜病术后急性左心衰患者缺氧状况,降低二次气管插管的概率,缩短ICU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发生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时使用早期机械通气的疗效.方法 将 48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2组上呼吸机后2h内呼吸系统症状消退病例数、24h内消退病例数、治疗1周后GCS评分,症状缓解后撤呼吸机的时间以及半年后GOS预后评分进行分析比较.探讨选择机械通气的时机与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 治疗组上呼吸机后2h内呼吸系统症状消退病例数、24h内消退病例数、治疗1周后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症状缓解后撤呼吸机的时间早于对照组,半年后治疗组的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应用机械通气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患者治疗具有临床实际应用意义,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经鼻空肠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颅脑外伤ICU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78例急性颅脑外伤ICU机械通气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经胃鼻管管饲,观察组经鼻空肠营养管鼻饲。观察2组治疗前后呼吸指标和营养指标变化情况,比较2组APACHEⅡ评分、GCS评分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VE、p(O2)/Fi(O2)、Hb、ALB均明显升高(P均0.05),血BUN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颅脑外伤ICU机械通气患者采取鼻空肠管给药方式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明显改善营养指标,降低误吸率及反流率,改善氧合指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参附汤结合常规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的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均给予抗炎、祛痰、呼吸机辅助通气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附汤煎汤鼻饲。两组疗程均为12天,观察气管插管情况及血气分析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气管插管时间及二次插管病例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氧分压(Pa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汤结合常规疗法可明显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机械通气患者的通气与换气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乳源瑶族自治县急性重症左心衰者抢救中行早期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治疗后血气分析、心肌酶、脑钠肽前体(pro–BNP)等指标及症状变化情况。方法:选取乳源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2016年5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59例乳源瑶族急性重症左心衰者为研究对象,按患者病床单双号进行分组,对照组29例(常规机械通气)、观察组30例(行早期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心肌酶指标、pro–BNP水平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统计住院期间患者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气分析、心肌酶指标及pro–BNP改善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症状缓解、机械通气时间短,死亡率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重症左心衰的乳源瑶族患者抢救中行早期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患者血气分析、心肌酶指标改善好,恢复快、死亡率低。  相似文献   

9.
大黄对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黄对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4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机械通气和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大黄颗粒剂管饲。观察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4 h、48 h、72 h、96 h的APACHEⅡ评分、pH、氧合指数、二氧化碳分压、气道阻力、肺顺应性、乳酸值变化,以及2组的平均脱机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治疗24 h后的氧合指数、二氧化碳分压、肺顺应性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均<0.05),治疗组pH、氧合指数、乳酸值较对照组亦有显著改善(P均<0.05);48 h后,治疗组APACHEⅡ评分、pH、氧合指数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均<0.05),肺顺应性、气道阻力、乳酸水平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均<0.01)。治疗组各项指标在其后的72 h和96 h保持稳定。对照组在72 h出现乳酸值升高和肺顺应性下降。治疗组平均脱机时间及VAP和MODS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大黄通过直接肺保护作用改善组织缺氧,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改善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功能,降低VAP和MODS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气管切开对肺部感染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12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患者伤后气管切开的时间将其分为两组,伤后24 h内、24 h后行气管切开处理的患者各有40例,分别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肺部感染发生情况、感染的控制效果及患者最终的预后情况等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0.0%和87.5%,感染控制率分别为91.7%和51.4%,感染控制时间分别为(7.1±1.1)d和(13.9±2.0)d,病死率分别为10.0%和47.5%,均有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早期气管切开有利于肺部感染发生率的降低和预后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无创正压通气在重症肺炎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0月我科收治的重症肺炎46例,在常规治疗上,治疗组31例给予早期无创通气,记录二组呼吸频率、心率、PH、PaO2、PaCO2、气管插管率等,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48h后,治疗组呼吸窘迫得到明显缓解,氧分压改善,心率下降,气管插管率降低,有显著差异(P<0.05), PH、PaCO2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肺炎患者早期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可以纠正缺氧,改善氧合及自觉症状,一定程度上避免有创通气,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脐疗法防治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AECOPD)中胃肠胀气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贴脐疗法配合常规治疗组;B组:常规治疗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A组治疗后呼吸频率、心率、血气分析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机械通气时间及肺部感染控制(PIC)窗出现时间与B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脐疗法配合机械通气治疗AECOPD能更为有效的减少腹胀、呕吐、误吸的发生;改善血气;降低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使肺部感染控制窗时间提早出现;缩短接受机械通气时间;减少气管插管率,患者更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持续声门下吸引对预防ICU气管切开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VAP)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我科120例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持续声门下吸引加间断冲洗,对照组采用间断吸引和冲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VAP发生率及呼吸机使用时间,声门下滞留物、声门下滞留物吸引量,细菌药敏分析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4d内两组患者VAP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10d对照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观察组呼吸道滞留物培养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对同种药物的耐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此外,呛咳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声门下持续负压吸引加间断冲洗,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并减少细菌耐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将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治疗组恢复良好和中残的患者占84%,对照组为6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促进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脑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有创序贯无创机械通气配合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6例,对照组9例。2组均采用有创序贯无创机械通气的方法,以肺部感染控制窗作为切换点,治疗组加用中医辨证分期治疗。比较两组的通气及氧合指标、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时间、接受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例数、重新气管插管例数、撤机成功例数及死亡例数。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拔管3h后维持良好通气指标,与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的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302;出窗时通气、心率指标均较机械通气前好转,两组间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和总的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脱机成功率显著增高(P<0·05),VAP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两组死亡率及重新气管插管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中医治疗可提高有创序贯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通气效率,较快控制肺部感染,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提高撤机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必净(XBJ)、钠络酮(NX)、磷酸肌酸钠(PCr)对重症胸腹损伤患者急性凝血功能障碍的早期干预效果。方法:创伤指数(TI)≥17分,除外合并颅脑损伤及急诊死亡的重症胸腹损伤患者,干预组82例,对照组47例;患者分别干预前后检测血小板计数(PLT)、血浆D-二聚体(D-D)、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毒素(LPS)、白细胞介素-6(IL-6)、磷脂酶A2(PLA2)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结果:干预组治疗后PLT升高、D-D、APTT、PT、TT降低;TNF-α、LPS、IL-6、PLA2、PAF表达下降,与干预前及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XBJ、NX、PCr治疗可显著改善胸腹损伤患者的凝血功能,对减少并发症、预防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改善伤者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赵微  刘小静  曲萌 《中国中医急症》2021,(2):265-267,292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机械通气配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对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患者血气指标及血清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肺表面活性蛋白(SP-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患者98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49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以无创正压机械通气,联合组予无创正压机械通气配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疗程10 d。对比两组病死率、预后转归情况[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不同时间节点患者临床体征评分、血气情况及血清sTREM-1、SP-D水平。结果联合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7、10 d后联合组临床体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0d后联合组二氧化碳分压(PaLCO2)低于对照组,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0 d后联合组血清sTREM-1、SP-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正压机械通气配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重症肺炎呼吸衰竭,能有效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临床体征及血气情况,调节血清sTREM-1、SP-D水平,促进预后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HMD患儿15例(HFOV组),并与同期常频机械通气治疗的15例HMD患儿(CMV组)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结果HFOV组在上机后6,24,48 h氧浓度、氧合指数明显低于CMV组,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明显高于CMV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HFOV组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ALI)的发病率低于CMV组(P<0.05);2组脑室内出血的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HFOV组上机时间、氧疗时间短于CMV组(P均<0.01)。结论高频振荡通气能更好地改善HMD患儿的肺氧合功能,减少气压伤,缩短上机时间,对治疗新生儿HMD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引起的呼吸衰竭的治疗价值。方法选择符合无创通气指征的COPD急性加重并呼吸衰竭患者,在相关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予无创正压通气(NIPPV),分析其最终预后与入院时测定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无创通气治疗成功率88.5%;无创通气成功者COPD出现呼吸衰竭至开始呼吸机治疗的时间、呼吸频率、体质量指数、APACHEⅡ评分、患者基础肺功能等与未成功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NIP-PV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疗效确切、安全,可以减少有创通气的使用;适应证可适当放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