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时合并体温变化的现象,讨论出血与体温变化的关系及对治疗的帮助。方法: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合并体温改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体温变化发生率69.5%,主要为发热,均为不规则热,出血后第3~5天体温最高,一般不超过38.5℃,发热与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并无无明显关系,对于体温不超过38.5℃的患者,可进行密切观察不进行任何特殊的处理,体温超过38.5℃的可以给予物理降温;少部分体温反而降至正常值以下,预后往往不佳,应当积极采取复温措施。结论:如果排除原发病、感染等所致患者发热后,体温的变化对于判断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情况、出血继续或停止以及转归与预后都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将12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则采取内科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33%(P0.05)。结论:有效的内科护理能预防和减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生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发热7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时发热现象,探讨出血与发热的关系及治疗。方法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合并发热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热除部分与原发病、合并感染等有关外,大都与出血有关,发热发生率、热程、体温与出血程度相关,与出血原因无明显关系;热型多为不规则热;平均为5.6 d;体温一般不超过38.5℃;对于此类发热若体温不超过38.5℃可严密观察不作特殊处理,体温超过38.5℃可予物理降温。结论排除原发病、感染等所致发热后,发热对于判断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程度、出血继续或停止以及转归与预后都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鲁元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6):174-174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观察并预防大出血,提高止血成功率,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方法及经验。结果: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积极治疗及护理对于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有重要意义。结论:通过对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观察与护理,认识到了完善的护理工作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镜下止血治疗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6例老年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内镜下使用金属夹或药物联合金属夹治疗。结果 1例胃窦黏膜下切除术患者止血后72h内再出血,行急诊胃镜示原有金属夹脱落,再次行金属夹止血成功;25例患者通过局部注射药物联合金属夹或单纯应用金属夹止血,均获立刻止血。首次止血率100%。无一例行外科手术治疗,无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早期应用内镜下止血治疗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确切、安全,能明显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观察指标和临床护理进行探讨.方法:依据病因的不同将2009年4月~2011年8月的7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四种,采取对病情细致的观察和对患者精心护理的方法.结果:18例溃疡出血,占25.7%;15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21.4%;23例急性胃黏膜病变致出血,占32.9%;14例上消化道恶性肿瘤致出血,占20%.25例治愈,31例好转,4例转入外科手术,死亡2例,未见好转出院8 例.结论:护理人员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和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给予细致的临床观察及及时、正确、精心的护理,对于控制病情发展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模式对消化性溃疡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取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共98例为观察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9例,对照组49例,分别予以精细化护理模式及常规护理措施干预。比较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心理情绪、生活质量及干预后的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89.80%(44/4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35/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的情绪评分包括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2组患者的SF-36健康调查量表评分有所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7.76%(43/4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27%(3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模式用于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可提高治疗效果,有效缓解患者情绪,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个性护理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干预效果,进一步分析对护理结局的影响,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6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护理组予以患者个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结局、临床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护理组患者的二次出血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或短于对照组(P均<0.05);护理组患者的知识掌握程度及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8.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36%(P<0.05);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结局,提高护理效果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应用效果理想并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可作为首选干预方案予以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康复护理效果。方法研究阶段为2016年1月—2018年3月,共纳入研究对象111例,均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护理前QLQ-C30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观察组QLQ-C30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96.43%(54/56)明显高于对照组72.73%(40/5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康复护理,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临沧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依循不同的抢救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保守抢救护理,观察组实施全面抢救护理方法,比较分析两组抢救过程中止血情况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止血成功48例,再出血1例,转而手术1例,所占比例分别为96.00%、2.00%及2.00%,对照组止血成功39例,再出血6例,转而手术4例,所占比例分别为78.00%、12.00%、8.00%。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8%,对照组为82%,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抢救护理过程中应用全面护理方法,有助于增强止血效果,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