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照传统的中医藏象理论,脾有"主升清、主运化、主统血"三大生理功能。其中,脾统血被描述为具有统摄血液于经脉之中循行,并防止其溢于脉外的功能。通过文献研究和临床实践,针对脾统血理论提出了以下见解:1)脾脏功能具有内在关联性:脾主运化有赖以脾气的推动;主升清有赖于脾气的升发;主统血有赖于脾气的固摄,并指出运化是升清的前提、升清是统血的基础、统血是升清运化的结局。2)主统血理论具有独立性:脾统血生理功能可用"脾有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常态运行,而不溢出脉外"描述;与之对应的"脾不统血"病理特性是指脾气亏虚不能统摄血液所表现的证候。主要表现应当描述为:"在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食少便溏,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细弱等脾气虚基础上,并见慢性出血,如便血、尿血、肌衄、齿衄,妇女可见月经过多、崩漏等"。3)脾主统血理论具有拓展性:狭义的脾统血是指脾脏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之中循行,而不溢出脉外的生理功能;广义的脾统血应当包括生血、行血、止血、裹血四种生理与病理变化过程。拓展的脾统血理论认为,生血为统血之本,行血为统血之道,裹血为统血之枢,止血为统血之果。  相似文献   

2.
在临床治疗实践中,笔者观察到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粘膜脱垂及胃炎等病,易合并出血而以便血(黑便)为主症时,大多属虚性出血。可谓十之八九是脾气虚弱,血失统摄所致。因此将其称为“脾虚便血”。一旦失血,往往留瘀为患,故采用“治脾去瘀”法辨证施治,疗效满意。一、脾虚便血病机有三《金匮要略》指出:“人体五脏六腑之血,全赖脾气统摄。”《金匮翼》亦载:“脾统血,脾虚不能摄血;脾化血,脾虚不能运化,是皆血无所主,因而脱陷妄行。”表明脾气具有统摄全身血液,使之循经而不外溢。反之,脾虚统血无权,则血离脉道导致出血。若发为“便血”,临床所见证候病机大致有三:一则脾虚气弱,不能摄血,离经之血,随便而下,证见大便软溏,包泽暗紫或油黑;二则脾气不  相似文献   

3.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1,14(5):1069-1069
最早提出“脾统血”一词的是明代医家薛已,其后的医家运用补脾摄血法治疗一些血性疾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当今的中医院校统编教材中,脾主统血是指统摄血液在经脉中流行,防止溢出脉外。脾气虚弱会导致多种出血,称为脾不统血。古今医家均指出脾不统血会导致出血。为深入探讨中医脾主统血的理论,搞清脾气虚证凝血状态,我们选择纤溶系统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脾失裹血探     
中医学导源甚古,是由片段的医疗经验逐渐升华为理论的。“脾主裹血”之理论最早见于《难经·四十二难》,明确指出脾具有统摄血液的功能。临床甚多出血性疾患当责之于脾,但医者多忙于止血而忽略补脾,因此进一步探讨“脾主裹血”之生理病理对临床治疗具有一定意义。生理概要“脾主裹血,温五脏”(《难经·四十二难》)意即血液能正常运行于经脉之中而不溢于脉外,全赖于脾的统摄作用。唐容川在《血证论·脏腑病机》中曰:“经云:脾统血。血之运行上下,全赖乎脾。脾阳虚则不能统血。”脾之所以裹血,与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密切相关,亦与脾的特殊生理功…  相似文献   

5.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本文在分析脾气本质的基础上,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认识其脾统血本质,明确其内涵。传统观点认为脾统血主要为脾气统血,是通过气摄血而实现的,实际上是气对血的统摄作用,又因脾有化生血液之功而间接统血。笔者通过对脾气概念分析,得出脾气为脾生理活动的基础,脾统血是自身生理功能的体现,又是通过脾自身气所化之气(营气,中气,脾阴,脾阳)来统摄血液。脾所化之气既能通过化生血液而统血,又发挥其自身特性来统摄血液的。其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恰当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朱甜甜 《河南中医》2011,31(2):131-132
人体统血功能,主要与脾气对血的统摄、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升清等作用有关。通过脾的统血、生血及行血,达到人体血液运行功能正常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有问必答     
山东省嘉祥县梁寺镇敬老院卫生室李金问: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应怎样解释? 答:“气为血之帅”主要指以下内容。第一、气能生血。因血虽精所化,但促使其生化,必赖于气。气盛则血可自盛,气虚则亦可导致血虚,第二,气能行血。血液的运行,必须依靠气的激发和推动,推动者靠心气、敷布者靠肺气、疏泄者靠肝气,三气正常则血流畅,气虚或气滞则血行不利或血瘀;第三、气能摄血。血液的运行,要有气的统摄,主要是脾气的作用。统摄有  相似文献   

8.
王少平 《光明中医》2004,19(3):15-15
通过临床观察,脾虚也是糖尿病病机的根本,糖尿病从脾辨治,临床效果显著,现作以下探讨,就正于先贤。1 理论探讨脾居于中焦,主运化升清,统摄血液,主肌肉四肢,为后天之本,气血津液生化之源。通过脾气的健运而实现,尤其是在运化升清,即“散精”方面,脾气的作用更为重要。《素问·经脉别论篇》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只有脾气健运,饮食水谷精微的消化,吸收与运输的功能才能旺盛,这样精微才能得以输布,脏腑机体才能得以滋养;脾除运化饮食精微、运化水湿,与肺、肾共同维持体内气血水液的平衡,如…  相似文献   

9.
漫活温中摄血诌议黄土理中刘兴武河北省涞水县医院(074100)“温中摄血”系温壮中焦(脾胃)阳气,祛除中焦(脾胃)寒邪,使脾有权统摄,控制阴血之法。此法为中焦(脾胃)虚寒,无权统摄控制阴血,导致血不循经,流溢脉外,出现的出血证而设;根据“虚则补之”、...  相似文献   

10.
血尿属中医的“出血(尿血)”范围。《成方便读》云:“凡人身之血皆赖脾脏以为主持,方能统御一身,周行百脉,若脾土一虚,即失其统御之权……血为不守也。”脾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脾气虚弱,不能统摄则血溢于外,导致血尿。中气不足,升举无力则少气懒言、纳呆等诸症出现。需从“溲血”与“劳淋”论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