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茵陈五苓散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PDGF-A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文学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12):1377-1379
目的观察茵陈五苓散(YCL)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PDGF—A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7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YCL组、Met组,采用高脂饲料喂饲法复制大鼠AS模型,造模1月后抽样检测大鼠主动脉,以发现AS斑块为造模成功指标。治疗1个月后分别检测血脂、血液流变学,用HE染色观察主动脉组织学变化,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主动脉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用PTPCR技术检测大鼠VSMC基因PDGF—AmRNA的表达。结果YCL组与Met组比较,TC、TG、LDL的降低和HDL的升高均显著,其降低血浆黏度、全血(中切)黏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黏附率明显,可维持主动脉组织结构,下调基因PDGF—AmRNA的表达。结论茵陈五苓散具有良好的抗AS作用,其调整相关基因PDGF—AmRNA的表达可能是其治疗的分子机理。  相似文献   

2.
杨梅  王东生  毛晓健 《新中医》2006,38(11):84-86
目的:观察茵陈五苓散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血液流变学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7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茵陈五苓散组、绞股蓝总甙片组。采用高脂饲料喂饲法复制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检测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用HE染色组织学方法观察主动脉组织学变化,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主动脉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凋亡。结果:血脂各项指标茵陈五苓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茵陈五苓组TC、TG与绞股蓝总甙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表明茵陈五苓散疗效优于绞股蓝总甙片。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茵陈五苓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茵陈五苓组在全血中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血小板黏附率方面与绞股蓝总甙片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表明茵陈五苓散疗效明显优于绞股蓝总甙片组。细胞凋亡率茵陈五苓散组与绞股蓝总甙片组、模型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说明茵陈五苓散可能是通过调整VSMC凋亡而维持细胞超微结构,保护血管功能。结论:茵陈五苓散具有良好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抑制细胞凋亡,可能是其治疗的分子机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三七、绞股蓝及其总皂苷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家兔主动脉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因子表达的影响,并从基因水平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4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5组,即三七绞股蓝饮片组、三七绞股蓝总皂苷组、阳性药物组、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以高脂饲料和免疫损伤联合复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各药物组在造模的同时预防给药,12周后检测各组实验兔血清脂质水平,观察兔主动脉病理学变化,RT-PCR检测主动脉壁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三七绞股蓝饮片组的TC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三七绞股蓝总皂苷组的TG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各药物预防组的主动脉病理形态学变化与模型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主动脉组织MMP-9mRNA的表达明显增强,TIMP-1mRNA的表达明显减弱。与模型组比较,三七绞股蓝饮片组、皂苷组的MMP-9mRNA表达量水平均降低,TIMP-1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结论三七绞股蓝配伍可调节MMP-9/TIMP-1mRNA的表达,降低血脂水平,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下调主动脉组织MMP-9mRNA的表达,上调TIMP-1mRNA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治疗作用及其机理.方法:用维生素D3和高脂饲料诱发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4周后,按血清胆固醇水平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大、小剂量姜黄素组、空白对照组;第10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脂、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比值及斑块面积,RT-PCR法检测主动脉中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两姜黄素组和模型组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而两姜黄素组低于模型组;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比值、斑块面积、主动脉ICAM-1mRNA表达量姜黄素组与模型组相比均显著降低,大剂量姜黄素组作用更为明显.结论:姜黄素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其降低血脂和抑制主动脉ICAM-1mRNA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五苓散对腹泻模型大鼠结肠AQP4及AQP4mRNA表达的作用,揭示五苓散止泻作用的机理。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腹泻模型组、氢氯噻嗪组、口服盐液组、五苓散低、中、高剂量组7组,观察大鼠腹泻状态并测体重等。分别于第4天上午、第7天上午取大鼠结肠,免疫组化法检测AQP4蛋白的表达,原位杂交方法检测AQP4 mRNA的表达。结果:腹泻模型组、口服盐液组、五苓散低剂量组结肠AQP4及AQP4mRNA表达明显下调,氢氯噻嗪组、五苓散中剂量组AQP4及AQP4mRNA表达下调但明显高于模型组,五苓散高剂量组结肠AQP4及AQP4mRNA表达下调不明显。结论:AQP4及AQP4mRNA表达下调是番泻叶致大鼠腹泻的机制之一,上调腹泻模型大鼠结肠AQP4及AQP4mRNA表达是五苓散的止泻机理之一,但与剂量相关,5.4g/kg灌胃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茵陈五苓散对高脂蛋白血症及其脂质过氧化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喻嵘  吴勇军 《中医杂志》1997,38(2):104-107
张仲景方茵陈玉苓散预防及治疗给药均能明显抑制高脂模型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DL-C)比值的升高。该方拆方析因分析表明,茵陈与五苓散均能明显降低高胆固醇小鼠血Tch含量,而茵陈五苓散系茵陈与五苓散独立的联合作用。此外,本方还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能使血中血浆丙二醛(MDA)含量降低、全血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7.
三七、绞股蓝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管重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三七、绞股蓝不同配比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家兔血管重构的影响,并从基因水平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42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6组(三七绞股蓝饮片1:3组、三七绞股蓝饮片2-2组、三七绞股蓝饮片3:1组、阳性药物组、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并予相应处理,12w后检测血清脂质水平,观察主动脉病理学变化,实时荧光PCR检测主动脉壁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表达水平。结果:(1)高脂模型组的TC、TG、LDL—C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三七:绞股蓝1:3组、3:1组的TC明显低于高脂模型组(P〈0.05或P〈0.01),三七绞股蓝饮片不同配比各组的TG明显低于高脂模型组(P〈0.01);(2)各药物组的主动脉病理形态学变化与高脂模型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或P〈0.05);(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脂模型组的主动脉组织MMP-1mRNA的表达明显增强,TIMP-1mRNA的表达明显减弱;(4)与高脂模型组比较,三七绞股蓝饮片不同配比各组的MMP-1mRNA表达量水平均降低,TIMP-1mRNA的表达均增加。结论:三七绞股蓝配伍可降低血脂水平,改善模型动物主动脉病理形态学变化,调节MMP-1/TIMP-1mRNA的表达,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的作用,下调主动脉组织MMP-1mRNA的表达,上调TIMP-1mRNA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并从蛋白水平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大鼠动脉粥样硬化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补阳还五汤治疗组、川芎嗪治疗组、模型组,另设正常对照组。予相应处理后检测腹主动脉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表达水平。用药前后取尾静脉血2ml测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结果高脂饮食可诱导大鼠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其主动脉组织MMP-9强阳性表达。补阳还五汤治疗组的MMP-9表达量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低于川芎嗪治疗组、模型组。结论益气活血代表方剂补阳还五汤可以下调MMP-9的表达,降低血脂,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降低主动脉组织MMP-9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高脂饲料诱发的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模型,观察川芎嗪的治疗作用,并在分子水平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24只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川芎嗪组(造模成功后给予川芎嗪灌胃)、正常对照组(不造模,饲喂普通饲料)、模型组(造模成功后改喂普通饲料),于实验前后RT—PCR法检测主动脉中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CAM-1)mRNA的表达水平和血脂。结果高脂饮食可诱导大鼠形成AS模型,模型组血脂明显高于正常组,并且有VCAM—1 mRNA表达;川芎嗪组VCAM—1 mRNA表达量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正常对照组无VCAM—1 mRNA表达。结论川芎嗪可以下调主动脉组织VCAM—1 mRNA的表达,降低血脂,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而降低主动脉组织VCAM-1 mRNA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茵陈五苓散治疗高脂蛋白血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经方茵陈五苓散治疗高脂蛋白血症30例,显效率63.3%,总有效率93.3%,同时采用绞股蓝总甙对照治疗30例,显效率20.0%,总有效率86.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动物实验表明:该方预防及治疗给药均能显著地抑制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浓度的升高,以及抑制低密度脂蛋白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的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茵陈五苓散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茵陈五苓散的主要活性成分;通过检索CTD数据库选肝纤维化的疾病靶点;匹配药物-疾病靶点,应用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网络;运用STRING软件构建蛋白质互作用(PPI)网络,并将结果可视化;使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获取茵陈五苓散防治肝纤维化主要活性成分46个,作用靶点84个;网络数据表明,茵陈的活性成分具有最大的总度值;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获取GO条目35个,信号通路14条。结论:茵陈五苓散可能是通过Fc epsilon RI等信号通路调控IL6、TNF与PTGS2等靶点减轻炎性反应并减少细胞外基质沉积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的,而中药茵陈与活性成分槲皮素可能在这之中发挥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加味茵陈五苓散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模型大鼠miR-34a、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中药+空载体病毒组、中药+慢病毒组。高脂饲料喂养10周复制NAFLD大鼠模型,并应用慢病毒过表达miR-34a,在光镜下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细胞结构及脂肪含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定时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大鼠肝脏miR-34a、PGC-1α、PEPCK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出现明显肝脏脂肪变性;血清ALT、AST、TC、TG水平明显升高(P<0.05);相较于模型组,中药组及中药+空载体病毒组肝内脂肪变性明显减轻(P<0.05),血清ALT、AST、TC、TG水平均降低(P<0.05)。miR-34a、PGC-1α、PEPCK表达情况: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miR-34a表达明显增高(P<0.05),PGC-1α和PEPCK表达降低;使用中药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及中药+空载体病毒组miR-34a表达明显降低(P<0.05),PGC-1α和PEPCK表达明显增高(P<0.05),中药+慢病毒组miR-34a、PGC-1α和PEPCK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加味茵陈五苓散能够改善改善肝脂肪变性,可能与降低miR-34a的表达、进而提高PGC-1α和PEPCK表达,促进糖异生。  相似文献   

13.
何岚  蔡宇  陈朝晖  胡海燕  王宁生 《中成药》2007,29(7):963-966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茵陈五苓散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运用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检索茵陈五苓散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OMIM数据库收集疾病靶点。运用Cytoscape3.7.2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采用R语言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将药理网络中的核心活性化合物与法尼醇X受体(FXR)进行分子对接,同时比较推荐的化学药物与FXR的结合活性。结果:化合物-靶点网络筛选出茵陈五苓散核心活性化合物为槲皮素、异鼠李素、β-谷甾醇、阿特匹林A、猪毛蒿、芫花黄素、茵陈黄酮、3β-乙酞氧基苍术酮、二氢槲皮素、去甲氧基茵陈色原酮等。得到GO条目2189条(P<0.05),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155条信号通路(P<0.05)。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活性化合物与FXR亲和力与推荐药物相近。结论:茵陈五苓散对PBC的干预作用的潜在机制可能是槲皮素、异鼠李素、β-谷甾醇、阿特匹林A、猪毛蒿、芫花黄素、茵陈黄酮、3β-乙酞氧基苍术酮、二氢槲皮素、去甲氧基茵陈色原酮等活性化合物通过与FXR结合作用于AKT1、JUN、MAPK1、RELA、IL6、MAPK14、EGFR、ESR1、FOS、CCND1等靶点调节多条信号通路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加味茵陈五苓散治疗湿热蕴结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肝功能、血脂和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13例患者按SAS软件生成,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56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非药物干预。对照组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2粒/次,3次/d;和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2粒/次,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加味茵陈五苓散内服,1剂/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进行治疗前后腹部CT和B超检查;检测治疗前后肠道菌群;进行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LT,AS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肝/脾CT均高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患者实验室指标疗效优于对照组(Z=1. 955,P 0. 05);观察组患者腹部CT疗效优于对照组(Z=2. 002,P 0. 05);观察组患者腹部B超疗效优于对照组(Z=1. 961,P 0. 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NAFLD患者的肠杆菌、葡萄球菌均明显增多,拟杆菌、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均明显减少(P 0. 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肠杆菌、葡萄球菌数量均少于对照组,拟杆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均多于对照组(P 0. 01)。结论:加味茵陈五苓散能保护NAFLD的肝功能,调节脂代谢,改善肠道菌群紊乱状态,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临床上治疗NAFLD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研究茵陈对肝内胆汁淤积湿热证大鼠肝组织中胆盐输出泵(BSEP)基因表达的影响,从分子水平探讨茵陈利胆退黄的作用机制。方法 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对照组和茵陈组。检测治疗后大鼠血清生化指标、肝脏组织病理的变化和肝脏BSEP的表达。结果治疗后茵陈组大鼠体质量增加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茵陈组大鼠血清TB、DB、ALT、AST、ALP、TBA浓度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HE染色显示茵陈组大鼠肝脏的病理损害轻于模型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茵陈组大鼠比模型对照组有更多的BSEP阳性细胞。荧光定量RT-PCR法显示模型对照组大鼠肝组织中BSEP mRNA表达明显低于茵陈组(P<0.05)。结论茵陈能有效改善肝内胆汁淤积湿热证大鼠的肝功能、减轻病理损害,并能上调肝脏BSEP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荜茇宁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代谢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饲喂高脂饲料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荜茇宁分别按2.5、5、10 mg/kg给大鼠连续ig 4周.实验结束,取空腹血,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l(ApoAl)、载脂蛋白B(ApoB);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大鼠肝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ApoB和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R)mRNA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荜茇宁能降低血清TC、TG、LDL-C、ApoB水平及ApoB/ApoAl的值(P<0.05),升高HDL-C、ApoAl(P<0.05),能增强高脂血症大鼠LDLR mRNA表达(P<0.05),降低ApoB mRNA表达(P<0.05),但对HMG-CoAR mRNA的影响不明显(P>0.05).结论 荜茇宁具有调节高脂血症大鼠血脂代谢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LDLR基因转录水平,降低ApoB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防石中药对家兔胆固醇结石模型成石影响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家兔胆固醇结石模型,检测家兔肝组织固醇携带蛋白2(Sterol Carrier Protein,SCP2)mRNA的表达及中药对其影响。方法:将42只家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胆固醇膳食组、熊去氧胆酸组、洛伐他丁组、茵陈组和复方中药组。利用高胆固醇膳食诱发家兔胆囊胆固醇结石模型,采用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SCP2mRNA在兔肝组织的表达。结果:4周时处死动物,正常对照组无结石形成;高胆固醇膳食组7只动物有6只形成结石,成石率达85.71%;熊去氧胆酸组成石率为50.00%;洛伐他丁组成石率高达100%;茵陈组和复方中药组成石率较低,均为42.86%。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SCP2mRNA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各给药组动物肝组织SCP2mRNA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熊去氧胆酸组和洛伐他丁组SCP2mRNA表达与高胆固醇膳食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茵陈组和复方中药组SCP2mRNA表达分别与高胆固醇膳食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除熊去氧胆酸组外,其余各组动物肝组织SCP2mRNA表达均与本组胆汁成石指数(Lithogenicindex,LI)呈正相关。结论:高胆固醇膳食致家兔胆囊结石形成时肝组织SCP2mRNA表达升高。茵陈和复方中药能通过下调SCP2mRNA的表达降低胆固醇结石的发生率;熊去氧胆酸也能降低动物的成石率,但对SCP2mRNA表达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研究茵陈治疗后,肝内胆汁淤积湿热证大鼠肝组织中钠-牛黄胆酸盐共转运多肽(Na+/tauro-cholate Cotransporting Polypeptide,NTCP)的表达,从而探讨茵陈的利胆退黄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对照组和茵陈组。观察大鼠的体重、肝功能、肝组织病理变化和肝脏NTCP的表达。结果:治疗后茵陈组大鼠的体重(199.11±3.54)g高于模型对照组(182.80±5.89)g,P<0.05。茵陈组大鼠血清TB、DB、ALT、AST和ALP水平分别为[(17.76±3.72)μmol/L,(10.17±1.47)μmol/L,(77.18±6.86)U/L,(218.18±32.06)U/L,(230.49±28.84)U/L],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34.72±3.65)μmol/L,(19.33±3.27)μmol/L,(123.73±18.51)U/L,(353.78±63.08)U/L,(355.49±63.08)U/L],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显示茵陈组大鼠肝细胞的坏死、炎症、水肿程度明显好于模型对照组大鼠。免疫组化染色示茵陈组大鼠NTCP阳性表达肝细胞表达多于模型对照组。荧光定量RT-PCR检测显示茵陈组大鼠肝细胞NCTP mRNA表达(2-△△CT值为2.46±0.71)高于模型对照组(2-△△CT值为1.48±0.38),P<0.05。结论:茵陈能增加肝内胆汁淤积湿热证大鼠的体重,有效改善胆汁淤积、肝功能及减轻肝脏病理损害。茵陈能提高肝内胆汁淤积湿热证大鼠肝细胞NTCP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