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712例,以合并脑梗死者106例作为病例组,无合并脑梗死者60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阃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吸烟、暴饮暴食、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病史、用药不规则、血糖控制欠佳、TG≥2.6mmol/L、LDL-C≥3.36mmol/L、HDL-C≤0.91mmol/L是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论为了控制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应该提倡戒烟、控制饮食、控制血压及血糖,调控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回顾性病例一对照研究,分析脑梗死危险因素与糖尿病的相关性以及在研究过程中的护理配合.方法:选择在我院出院诊断为糖尿病患者632例,以合并脑梗死者86例作为病例组,无合并脑梗死者54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危险因素的差异及在比较过程中的护理配合.结果: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吸烟、暴饮暴食、高血压病史、冠心病史、用药不规则、血糖控制欠佳、TG≥2.6mmol/L,LDL-C≥3.36mmol/L、HDL-C≤0.91mmol/L、缺乏健康教育、无出院随访是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而在研究过程中,护理配合得当也是十分重要的.结论:为了控制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应该提倡戒烟、控制饮食、控制血压及血糖,调控血脂水平,做好出院时的健康教育及出院随访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人代谢综合征(MS)合并脑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6年5月邢台市第三医院收治的住院脑梗死老年患者315例,按患者是否合并MS分为MS组176例、非MS组139例。记录2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情况、体质量指数(BMI)、饮酒及抽烟史,采用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测定2组患者空腹状态下血糖(FPG)、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尿酸(UA)、糖化血红蛋白(HbAlc),比较2组患者治疗1个月的疗效及出院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及脑梗死复发率,Logistic回归分析MS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 MS组患者高血压、肥胖、饮酒及抽烟比例及FPG、TG、TC、HbA1c、CSS评分均显著高于非MS组(P均0.05),HDL-C显著低于非MS组(P0.05);MS组总有效率为52.27%(92/176),显著低于非MS组的82.73%(115/139)(P0.05);MS组患者冠心病、肺部感染、肝肾功能障碍发生率及脑梗死复发率均显著高于非MS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高血压、FPG≥6.1 mmol/L、TG≥1.7 mmol/L、男性HDL-C0.9 mmol/L、女性HDL-C1.0 mmol/L及肥胖是MS合并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人MS合并脑梗死患者病情重、预后差,其中高血压、肥胖、FPG≥6.1 mmol/L、TG≥1.7 mmol/L、男性HDL-C0.9 mmol/L、女性HDL-C1.0 mmol/L,是老年人MS合并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及预后与血糖水平的关系。方法:对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及非糖尿病脑血管病的发病年龄、体重进行比较,根据入院时血糖水平将89例分为三组,观察其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与非糖尿病脑血管病患者55岁以后发病者有明显差异,并发脑梗死较非糖尿病多见。入院时血糖〈16.8mmol/L者,病情多较轻,血糖≥16.8mmol/L者,重症者多,预后差。血糖波动幅度大,低血糖和高血糖间断交替出现者,预后差,病死率高。结论: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临床症状的轻重及预后与入院时血糖水平的高低及血糖波动幅度有关,若血糖≥16.8mmol/L提示脑组织损害范围较广,病情严重。所以,控制好血糖是预防及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干预措施,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0例2型糖尿病患者、80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及40名健康对照人群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进行检测,并测定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CRP)、尿酸水平。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组及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CRP、LDL水平及高血压病史呈正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可能通过影响血脂、血压而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导致脑梗死。血清CRP、LDL水平及高血压病史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不同的餐后血糖水平对心率和血脂的影响,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76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按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分为3组;A组11.1~13.9mmol/L,B组13.9~16.7mmol/L,C组>16.7mmol/L,比较不同餐后血糖水平状态下心率和血脂的变化.结果:随着血糖水平的增加,心率的增加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1).但血脂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合并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的增高,对心率的增加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夏立强  祖瑞环  张敏 《河北中医》2009,31(8):1274-1275
2008-03-2009-02,我们在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基础上行糖尿病患者合并急性阑尾炎手术53例,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1.1.1 糖尿病空腹血糖(FPG)≥7.0 mmol/L;或糖耐量试验(OGTT)中服糖后2 h血糖(2HPG)≥11.1 mmol/L;或随机血糖≥11.1 mmol/L[1].  相似文献   

8.
甘精胰岛素在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波  张晓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32):3924-3925,3928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治疗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血糖控制差的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10例,年龄75~91岁,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肝肾功能、乳酸、尿常规,作为对照组。停用对照组磺脲类及双胍类降糖药,改为甘精胰岛素治疗,对餐后2 h血糖控制不佳者,加用或保留阿卡波糖,作为治疗组。2组饮食、运动无变化,比较2组血糖水平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空腹血糖为(13.20±7.59)mmol/L、餐后2 h血糖为(14.36±3.48)mmol/L;治疗组空腹血糖为(6.25±0.69)mmol/L(t=2.884,P=0.018)、餐后2 h血糖为(9.31±0.92)mmol/L(t=4.438,P=0.001),未见低血糖发生。结论甘精胰岛素治疗高龄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方法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随机化分组原则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40例应用常规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以及常规降糖药物治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六味地黄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以及心血管事件(急性心梗、心绞痛、冠脉搭桥以及死亡)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开始后其空腹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其空腹血糖水平平均(7.69±0.24)mmol/L、治疗结束后其空腹血糖水平(6.32±0.19)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8.10±0.18)mmol/L、(7.69±0.20)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冠脉搭桥手术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几率明显的小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治疗过程中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控制血糖稳定,而且有效的降低了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几率,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实用性,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病情及预后与血糖水平的关系。方法:对糖尿病合脑卒中及非糖尿病脑卒中的发病年龄进行比较,根据入院时血糖水平将62例分为3组,观察其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糖尿病合并脑卒中与非糖尿病脑卒中病人发病年龄有明显差别,且并发脑梗死较非糖尿病多见。入院时血糖&lt;13.9mmol/L,脑卒中多属轻中度,而血糖≥13.9mmol/L,多属中重度,病死率高。结论:糖尿病合并脑卒中临床症状的轻重及病情预后与入院时血糖水平的高低有关。若血糖≥13.9mmol/L,提示脑组织损害范围较广,病情较重,而且是急性期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所以,控制好血糖是预防及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混合性卒中与血糖值、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测定423例急性脑梗死(其中混合性卒中38例)血糖含量及评估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各分三组,并分别将各组不同的混合性卒中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血糖7.0-11.1mmol/L组混合性卒中的发生率高于血糖〈7.0mmol/L组(P〈0.05);血糖〉11.1mmol/L组混合卒中发生率高于血糖7.0-11.1mmol/L组(P〈0.05)。小面积脑梗死中混合卒中发生率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P〈0.05);大面积脑梗死中混合性卒中发生率明显高于小面积脑梗死组(P〈0.001)。中型组神经功能缺损混合性卒中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型组(P〈0.01);重型组神经功能缺损中混合性卒中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型组(P〈0.01)。结论:梗死面积愈大、血糖愈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愈严重的患者易发生混合性卒中。  相似文献   

12.
甘精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2 7例2型糖尿病伴高血糖(FPG≥1 1mmol/L)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进行强化胰岛素治疗,A组为甘精胰岛素治疗组(n =1 3) ;B组为胰岛素泵治疗组(n =1 4 )。2组治疗目标末梢血糖值为空腹≤7.0mmol/L和餐后2h血糖≤1 1 .1mmol/L。结果 2组患者都达到目标血糖值,血糖达标时间无差异,低血糖发生率无差别(P均>0 .0 5 )。结论 甘精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良好地控制高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糖尿病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将150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及时照组,治疗组65例为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对照组85例为非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相比,糖尿病并脑梗死的预后比较差,好转率较低。结论:在治疗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中,血糖的控制尤为重要,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有助于患者脑梗死疾病的治疗与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及管理情况,寻找最适合的护理、管理方式.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6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管理措施,对照组只接受普通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经系统性综合护理管理措施,出院时空腹血糖平均下降(2.21±0.49)mmol/L,餐后2h血糖平均下降(4.32±1.08)mmol/L,糖化血红蛋白〈8.0%为48例(80%),与对照组相比以上指标下降程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未出现新发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结论:通过给予糖尿病患者的系统护理管理措施,能够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从糖尿病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强化-作用)、使动脉硬化斑块不稳定、阻碍侧枝循环的建立、胰岛素抵抗及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性脑梗死特点等方面,介绍糖尿病对脑梗死的影响。指出糖尿病作为脑梗死独立危险因素,对脑梗死发生、发展影响广泛,高血糖可促发动脉硬化,引起血栓形成,阻碍侧支循环建立,使病情加重,影响预后。未来应对其系统全面认识,对临床有效防治合并糖尿病脑梗死,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增厚与心、脑梗塞性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糖尿病性及非糖尿病性心、脑梗塞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并分析颈动脉IMT与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间的关系。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梗塞性疾病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较非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梗塞患者明显增厚,斑块数量增多。结论:2型糖尿痛合并心、脑梗死患者血糖与颈动脉硬化呈正相关,因此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及二级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与中医风痰瘀阻型和气虚血瘀型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缺血性脑卒中风痰瘀阻型和气虚血瘀型患者900例,采用x2检验及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观察这两种证型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发病部位、舌质、舌苔、脉象、高血压、糖尿病、既往卒中史、高血脂、红细胞压积、吸烟、饮酒、遗传、血型及并发症等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 风痰瘀阻型与气虚血瘀型年龄(x2 =8.2392,P=0.0413)、高血脂(x2 =4.8386,P=0.0278),舌质(x2 =7.9470,P=0.0048)、舌苔(x2 =4.3298,P=0.0375)4个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风痰瘀阻型和气虚血瘀型高血脂、舌质、舌苔相对危险度(O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OR值分别为0.699(P=0.0282)、0.332 (P=0.0071)和0.667 (P=0.0382).既往卒中史,并发症和前循环梗死3个因素其OR值分别为3.226(P =0.0314),0.203(P=0.0705)和0.214(P =0.0098).结论 各年龄组气虚血瘀型构成比明显高于风痰瘀阻型,且气虚血瘀型更易发生高血脂、前循环梗死和并发症,年龄、血脂水平、梗死部位、并发症与缺血性脑卒中中医证型关系密切,可为缺血性脑卒中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量度.  相似文献   

18.
杨洋  张哲  王建华 《中医药学刊》2013,(10):2111-2114
目的:分析冠心病心绞痛(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脑病)、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心脑合病)患者在主要危险因素方面的性别差异。方法:运用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方法,纳入2009年5月—2010年7月11家三甲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2947例,其中心病组1002例、脑病组963例、心脑合病组982例,一次性收集患者各类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性别进行分组,应用RC表的卡方检验分析心病、脑病、心脑合病患者的性别差异。结果:①3组男性合并危险因素情况均为高血压病〉吸烟〉腹型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3组女性合并危险因素情况均为高血压病〉腹型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吸烟。②卡方检验结果:心病组:吸烟率男性〉女性(P〈0.001);脑病组:吸烟率男性〉女性(P〈0.001),糖尿病率、腹型肥胖、肥胖(BMI≥28)女性〉男性(P分别为0.019、0.018、0.009);心脑合病组:吸烟率男性〉女性(P〈0.001),肥胖率女性〉男性(P=0.008)。结论:①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无性别差异。②吸烟对男性患三病的影响均很大;除吸烟外其他危险因素对心病没有性别差异,糖尿病、腹型肥胖和肥胖对女性脑病的影响较大,肥胖对女性心脑合病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