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根据中医经络学说理论,运用穴位贴敷,通过穴位与药物的作用治疗临床常见病,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穴位贴敷疗法临床运用广泛,疗效确切。皮部作为经络系统的最外层,直接决定了药物的渗透浓度及不同层次刺激与反应后的效应。文章从传统皮部理论与贴敷疗法的关系、皮部对药物的吸收浓度、皮部与药物的交互作用、皮部刺激对神经、体液的影响、不同经穴皮部的特异作用等方面对皮部理论在穴位贴敷疗法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分析。深化其研究,不仅可以优选贴敷部位,提高疗效,理解其机制,对于体表、经穴、脏腑相关性的认识也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3.
风湿病也称痹症、痹病,是以肢体疼痛、重着、肿胀、屈伸不利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的总称。穴位贴敷疗法作为一种外治法治疗风湿病,以中医脏腑经络学说为指导,不但能治疗局部病变还可以通过药物对腧穴和经络及脏腑的作用治疗全身疾患。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穴位贴敷通过提高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改善机体的免疫状态,增强机体抗病能力达到治疗风湿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穴位贴敷疗法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穴位贴敷疗法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它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原则,根据经络学说,在病体相应的腧穴上,选用适当的药物进行贴敷,以达到减轻患者痛苦,治疗疾病的目的。由于其安全有效,简便易行,故在民间流传甚广。  相似文献   

5.
三伏穴位贴敷疗法,简称"三伏贴",是以中医基本理论和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在三伏天对穴位进行药物贴敷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特取每年三伏初、中、末伏第一天在人体的相应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以鼓舞正气,驱散体内阴寒,调节脏腑功能,恢复机体阴阳平衡,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尤其在针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穴位贴敷疗法在临床应用文献的整理,综述穴位贴敷疗法的应用概况,以期对临床起到积极地指导作用。方法:以穴位贴敷疗法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全文搜索,检索近15年的相关文献,归纳整理穴位贴敷在临床各科的运用情况,寻找穴位贴敷疗法的优势病种。结果:穴位贴敷疗法已经广泛用于治疗临床各科疾病,无论是单用还是与其他疗法配合使用,均表现出其独特的疗效,具体体现在缩短诊疗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提高诊疗效果等方面。结论:穴位贴敷疗法疗效好,无副作用,且简便易行,但在治疗机理、药代动力学研究以及规范化穴位贴敷等方面今后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哮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哮喘的疗效观察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72111)刘国成韩根言笔者近几年来采用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哮喘145例,并同时测定了治愈和显效患者治疗前后IgE的浓度变化,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45例患者,均符合卫生部...  相似文献   

8.
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哮喘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支气管哮喘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一种主要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热点,且近年来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就近年来的穴位贴敷疗法防治哮喘的临床研究综述如下。1 临床疗效观察 贴敷药物多选用化痰平喘、辛温通散、祛风活血一类,应用较为广泛的当推《张氏医通·诸气门》中的消喘膏,由白芥  相似文献   

9.
穴位贴敷是通过对药物的吸收和穴位的刺激发挥治疗作用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通过对药物和穴位的辨证选择,可发挥不同的疗效。吴茱萸是穴位贴敷常用药物,广泛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的治疗、护理过程中,并能取得良好的疗效。现将吴茱萸穴位贴敷的临床应用、作用机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李中平 《中国针灸》1997,17(8):477-478
穴位贴敷疗法应用举隅李中平(贵州省遵义地区医院,563002)穴位贴敷疗法是将相应的药物加工后贴于特定穴位上,通过药物与穴位的两方面作用来治疗疾病,在临床应用中收效满意。操作方法是将相应中药研细成末,用姜汁或竹沥水、醋等调制为绿豆大小颗粒,置于1cm...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伏九贴敷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于三九三伏,用伏九贴膏贴在选定的穴位上,观察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382例中,临床控制74例,显效82例,有效196例,无效30例,总有效率为92.15%。[结论]本疗法能有效改善哮喘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毒副作用,方法简单易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中药结合耳穴贴压法治疗乳腺增生病14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内服温阳补肾、舒肝解郁、软坚散结类中药结合耳穴贴压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探索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自拟乳结散(生牡蛎、白芍、元胡、海藻、鹿角霜、夏枯草、柴胡、仙灵脾等)内服结合耳穴贴压法治疗乳腺增生病148例。结果治愈率50.68%,总有效率100%。结论本方法对本病疗效较好,且有治疗简便,患者易于接受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针刺肩痛穴疗法对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刺肩痛穴疗法:每5日为1疗程.治疗4个疗程。根据临床症状判断疗效。结果:针刺肩痛穴对肩周炎总有效率为95.9%。简单易行,费用低廉。适合在农村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14.
从选穴方法(辨证选穴、经验选穴、远端取穴)、针刺方法(毫针、电针、穴位注射、特殊针法)、灸法、综合方法等方面综述近年来针灸治疗面瘫概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丰隆治疗高脂血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纳入针灸丰隆与口服药物比较治疗高脂血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纳入研究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RCT,包括701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针灸丰隆与口服他汀类或血脂康胶囊比较,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针灸丰隆与他汀类药物比较,在降低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方面有一定优势,且不良反应少。结论针灸丰隆治疗高脂血症安全、有效,但尚需有更多、更高质量的RCT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针刺参数对脑缺血模型大鼠脑组织不同部位的病理形态学影响,优化"水沟"穴治疗脑梗死的针刺参数(时间、频率)。方法:选用Wistar成年健康雄性大鼠108只,复制MCAO(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后,将其随机分为9组,每组以不同参数(时间、频率)针刺"水沟"穴,参数共9种,各参数均由针刺时间(5s、60s、180s)及针刺频率(1次/s、2次/s、3次/s)组合形成。每12h针刺1次,共治疗6次,随后以光镜观察大鼠海马、皮层及纹状体区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并对各区域所得数据分别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各参数在大鼠脑组织不同部位的灰色关联度排序分别为:海马区:参数6>参数1>参数2>参数9>参数3>参数8>参数4>参数9>参数7;皮层区:参数6>参数8>参数5>参数4>参数2>参数9>参数7>参数1>参数3;纹状体区:参数6>参数5>参数2>参数3>参数9>参数8>参数7>参数4>参数1。结论:通过比较不同参数针刺"水沟"穴对MCAO大鼠脑组织不同区域皮层、海马、纹状体区的病理形态学变化,提示:参数6(针刺时间:5s;针刺频率:3次/s)为针刺"水沟"穴治疗脑梗死的较优参数。  相似文献   

17.
万年干支和针灸五种按时取穴推算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以表、盘合二为一形式设计的推算盘,可以推算年月日时干支和子午流注的5种开穴法,具有直观、易学、快捷、准确,内容丰富,永久使用等特点,是中医、武林、天文、历法、气象、历史等工作者和人们日常生活中推算干支,以及针灸按时选穴的理想工具。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治疗组75例用电针夹脊穴辅以针刺局部循经取穴治疗,对照组45例用传统的循经取穴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8·7%、95·6%,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42·7%、11·1%,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夹脊穴电针辅以局部循经取穴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针刺单穴、多穴治疗轻度痛经止痛作用的时效规律,为针刺单穴、多穴治疗本病确定最佳留针时间、针刺频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符合原发性痛经纳入标准的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70例,一组为单刺十七椎、另一组为针刺十七椎等多个穴位。每组轻度疼痛患者各观察45人次。均留针30分钟,分别记录针刺前即时、进针5min、10min、20min、30min及起针后30min、60min、120min的VAS读值。结果:针刺后,两组的止痛作用迅速产生,留针30分钟内,两组患者的止痛作用均持续加强,直至起针;进针5min时多个穴位组的即时止痛作用明显优于针刺单穴组(P<0.05),这种差别一直维持到起针后2小时。起针后30min左右针刺止痛作用减退到极点。结论:单刺十七椎、针刺十七椎等多个穴位对轻度原发性痛经患者均有明显的即时止痛作用,且两组针刺作用的时效规律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针刺多个穴位组的即时止痛作用在多个时点明显优于针刺十七椎单穴组;无论单刺十七椎、还是针刺十七椎等多个穴位,留针时间不易短于30min。  相似文献   

20.
《山东中医杂志》2017,(5):366-367
目的 :通过对针灸治疗荨麻疹的古代文献计量学分析,探讨古代医家针灸治疗荨麻疹在穴位、经络、刺灸法选择上的规律。方法:手工检索《中华大典·医药卫生典·医学分典·针灸推拿总部》,从腧穴、经脉、刺灸法三方面进行计量学分析。结果:共检索出37条文献,纳入32条,载穴19个,使用频数66次,出现有刺灸法描述的文献20条。结论:古代针灸治疗荨麻疹的腧穴分布于手阳明大肠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少阳胆经等9条经脉中,其中手阳明大肠经中穴位出现频次最多;使用频次最高的前5个穴位是曲池、肩髃、环跳、曲泽、合谷;刺灸法中以灸法更多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