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原络配穴是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特定的配穴方法,在络穴的配伍规律中最为多见,也是重要而常用的配穴法,从古至今,一直为针灸医生所钟爱。从知网中检索原络配穴,共检出82条结果,经过筛选,涉及临床经验和研究的共27篇。按系统疾病进行分析,发现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均有应用报道。其中对血管性痴呆、中风后语言功能障碍、动脉硬化性脑病,这种常见的临床上难以治疗的老年病疗效显著,且简便易行。缺少对内分泌、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临床报道。望广大同道,在内分泌、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治疗实践中进行总结报道。以丰富中医针灸的内容,使中医学宝库的内涵更为充实。  相似文献   

2.
原络配穴及其现代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卢秀艳  葛宝和 《吉林中医药》2009,29(11):967-968
原穴在《灵枢经》《难经》和《针灸甲乙经》中都有记载,络穴在《灵枢·经脉》中也有论述,原络配穴的理论在《针灸大成》中的《十二经证治主客原络图》有完整描述。主客原络配穴、本经原络配穴和异经原络配穴法,在现代临床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与发展。原穴和络穴配合应用,可以通经活络,调理全身气血,进而调整脏腑功能和全身阴阳偏盛偏衰。  相似文献   

3.
目的:归纳、总结原络配穴法目前的临床应用特点,找出其存在的争议性问题,借此引发中国同仁对该问题的深入思考与研究,以便于不断完善原络配穴法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查阅与原络配穴法相关的中医古籍和检索知网、万方等数据库近年来有关原络配穴法的临床应用文献,归纳、总结出原络配穴法目前的临床应用特点。结果:原络配穴法主要包括表里经原络配穴法、本经原络配穴法和异经原络配穴法三种;其中,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是表里经原络配穴法,其强调取先病经脉的原穴与后病经脉络穴相配伍的取穴原则,但未阐述当表里经脉病变无先后顺序差异时,又该取何经原穴与何经络穴相配等问题;同时,研究表明,原络配穴法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及其他系统相关疾病的治疗,且疗效显著,但其也未提及取原、络穴时,是否应考虑其与经脉虚实病变相关。结论:目前,原络配穴法的临床应用主要体现于对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及其他系统相关疾病治疗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较少涉及其他临床常见病的治疗;但对其存在的问题而言,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原络配穴法的主治范围。为了能全面而准确地应用原络配穴法以提高临床疗效,今后应针对原、络穴的选取原则是否与表里经病变顺序、经脉虚实相关做进一步研究学习。  相似文献   

4.
1原穴、络穴原穴首载于《灵枢·九针十二原》,是指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腧穴。《灵枢·九针十二原》云:“十二原者,五脏之所以禀三百六十五节气味也。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矣。”可见,原穴反映脏腑及十二经脉的病变,是治疗脏病的主要穴位之一。实验研究表明针刺原穴,不仅可影响本经气血的运行和功能状态,而且还可引起对侧同名经的气血的运行和功能状态,为《内经》“巨刺”、“缪刺”提供了客观依据[1]。而不同时辰针刺原穴对人体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比值、甲状腺功能均可产生影响[2,3]。研究亦发现,同一经各腧穴的导电量差异很大,但该经原穴导电量相对稳定[4]。因此,这种方法也被认为有助于寒热辨证的量化诊断[5]。络穴首载于《灵枢·经脉》,是络脉从经脉分出部位的腧穴。《灵枢·根结》把四肢部六阳经的络穴称为“入”,即“由表入里”。因此络穴不仅对本经络脉具有重要的调整作用,亦有统治表里两经疾病的作用[6],有文献[7]报道,部分络脉主病还可以为经脉主病的补充,如足厥阴病候以前阴为主,其络脉主病中“挺长”、“暴痒”则是对所主前阴病的补充。正如《针经指南》云:“络穴正在...  相似文献   

5.
十四经中,一些穴位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按特定称号归类,原穴和络穴就属于这一类重要的穴位,即特定穴。就原穴和络穴的渊源概述原穴、络穴,通过原络配穴的理论依据及临床应用分析,阐述原络配穴法可以调理经脉病症,通过对全身气血流注的干预,调整全身阴阳的偏盛偏衰,具有调整脏腑、平衡阴阳等作用,临床使用广泛。  相似文献   

6.
原络配穴法是以原、络穴配伍使用为基础,可贯通上下、沟通内外,对互为表里脏腑经络的多种病证具有协同调节作用,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有重要作用,如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系统、运动系统疾病等;还可用于治疗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等,应用广泛,且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原络配穴法的相关机制研究尚有不足,通过查阅古代典籍及大量文献,归...  相似文献   

7.
8.
从临床应用的角度领悟解析十二经脉气血流注系统。分别探究十二经脉气血流注内容与营血之间、流注始末与脏腑经脉气血之间、流注方向与十二经脉走向之间、流注交接与手足末端之间、流注交感与经气产生及流注部位之间、流注规律与根结标本理论之间、流注循行和与五输穴排列分布之间的相互关系,从更深层面解读十二经脉气血流注系统的理论内涵。并阐述了十二经脉气血流注系统对针灸临床治疗的具体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试用"气血流注"规律探讨脑中风的发病时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人体“气体流注”规律与脑中风发病时间的内在联系。方法:78例脑中风的发病时间按地方时间记录,并用干支纪时法表示。然后,依据“子午流注法”、“奇经纳卦法”的规律,推算法者发病的时辰以及该时辰气血所流注的脏腑经脉,分析1天每个时辰发病例数,以及相对应的中个脏腑经脉的发病倒数,结果:按“子午流注法”推测,脑中风的发病时辰以卯时,辰时居多;日干以丙日,辛日为多;用“奇经纳卦法”推算,均以坤、乾、巽所主经穴为多。  相似文献   

10.
气血流注法治疗冠心病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冠心病已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之一。现代医学的扩张血管疗法;祖国医学活血化瘀疗法,收效都不明显,本文旨在运用气血流注的方法对冠心病提出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1.
分析清抄本《罗太无先生口授三法》的成书情况与主要内容,认为此书是朱丹溪晚年追述其师罗太无口授刘完素、张从正、李杲三家治法,由弟子笔录而成。罗知悌是刘、张、李三家医学成就的优秀继承者,也是丹溪学派的奠基者,其在金元医学史中的重要作用与学术地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根据多导睡眠脑电图分析,观察阴阳气血配穴针刺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采用阴阳气血配穴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艾司唑仑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多导睡眠脑电图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睡眠进程各项指标(睡眠潜伏期、REM潜伏期、总睡眠时间以及睡眠效率)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NREM期时间和REM期时间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REM期时间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NREM期时间及REM期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NREM睡眠中S1期、S2期、S3期、S4期睡眠时间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NREM睡眠中S1期、S2期睡眠时间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NREM睡眠中S1期、S2期、S3期、S4期睡眠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3.7%,对照组为75.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阳气血配穴针刺是一种治疗失眠症的有效方法,可优化失眠患者睡眠结构,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3.
配穴法为针灸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临床医生针灸组方常用的方法,体现了穴位之间的相互联系及穴位的特异性疗效。原络配穴法作为一种重要而常用的配穴法,从古至今,一直为针灸医生所钟爱。本文收集、整理了近20余年的原络配穴法的相关临床文献研究,按照在各疾病系统中的运用情况加以分类总结。结果发现原络配穴法在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肌肉组织等各科皆广泛运用,且疗效显著、简便易行,且原络配穴对于脏腑疾病及老年慢性疾病有着独特优势。但是其临床机理研究尚不明确,需结合目前较为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多学科、多角度地认识,进而深层次分析原穴与络穴的配伍疗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益元和络汤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12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7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益元和络汤配合西药基础治疗;对照组在西药基础治疗的同时口服弥可保。60d为1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临床症状、血糖、血脂、优势侧腓总神经传导速度(NCV)及神经病变计分的变化,对比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7%,对照组有效率80%,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血脂、NVC及MDNS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益元和络汤配合西药基础治疗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5.
透穴刺法的取穴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透刺作为一种刺法,其理论萌芽始于中医传统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灵枢·官针》篇“十二刺”中的“直针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气之浅者也”及“五刺”中“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等的记载即可看作是后世的直针透刺、一针多向透刺等刺法的源头。至金元针灸大家窦默在《针经指南》首次提及一针两穴的刺法。其后,元·王国瑞所著《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透穴刺法已有多处提及和论述,并与临床紧密相关。至明·杨继洲著《针灸大成》,并在此书注解《玉龙歌》时发挥其透穴之未尽之意,增述透穴十余组。发展至清,《循经考穴编》中已…  相似文献   

16.
气血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之一,用于阐述人体气血相关的生理特点,以及气血运行失常导致疾病的发生、发展的病理机制.气血功能与心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心脏功能正常,可使血液运行周流不息,营养各脏腑组织;气血运行正常,心才能发挥正常的功能.气血理论在心系疾病的诊治中具有重要作用.分别从气血理论在心悸、胸痹、心衰病、眩晕、郁证中...  相似文献   

17.
王妍文  韩冠先  霍学文 《新中医》2020,52(9):124-127
目的:观察原络接经灸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2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心理治疗,观察组采用原络接经灸法,艾柱灸十二经脉之原络穴。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4周、治疗结束后(第8周)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第4周、第8周,2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第8周,观察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4周,2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8周,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周、第8周,2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原络接经灸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不仅能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也能改善患者部分神经功能,提高生存质量,此法操作简便,疗程较短,患者依从性强,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朱丽华 《陕西中医》2004,25(2):130-131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通窍类中药配伍治疗气虚血滞型头痛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采用通窍汤 (党参、黄芪、赤芍、红花、川芎、当归等 ) ,对照组口服正天丸。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73.33%、44% ,P<0 .0 5有显著性差异。提示 :通窍汤具有益气活血 ,升清通窍之功  相似文献   

19.
俞亚菊  胡燕 《新中医》2021,53(3):173-176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联合耳穴贴压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中的效果。方法:将8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敷贴和耳穴贴压。测量2组患者干预前后清晨血压水平,并评价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及生活质量,记录2组干预期间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68%,高于对照组7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清晨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收缩压和舒张压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中医证候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较干预前降低,生活质量评分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敷贴联合耳穴贴压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具有显著效果,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古<灸经图>中背俞穴距背正中线二寸三分的特色取穴方法,同见于<备急千金要方><针灸资生经><医心方>,为针灸流派中出现过的取穴方法,对临床应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