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霞  丁世幸 《新中医》2015,47(11):137-139
目的:观察抗生素联合中药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法将100例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内服与保留灌肠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局部体征(子宫活动受限及压痛、单侧或双侧附件包块)的改善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0%,对照组为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子宫活动受限及压痛、单侧附件包块及双侧附件包块比率均低于治疗前,并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生素联合中药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安全有效,能明显改善下腹坠痛、附件包块等症状及局部体征。  相似文献   

2.
妇科盆腔良性包块属中医“瘕瘕”范畴,临床常见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性包块、异位妊娠包块型。由于其病因病机不同,治疗存在一定的差异。笔者根据导师张良英教授临床真传,结合自己多年临床实践,现就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性包块、异位妊娠包块型的辨证论治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刘娟  汪绍富 《新中医》2018,50(11):138-140
简版:目的:探讨止痛化癥汤治疗盆腔炎性包块湿热瘀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盆腔炎性包块湿热瘀结证患者100例按数字袁法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注射用头孢噻肟钠、替硝唑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止痛化癥汤治疗。2组连续治疗3周后比较患者的湿热瘀结证证候积分、临床疗效。采取B超检测治疗前后包块大小。  相似文献   

4.
陈敏  束龙文  秦薇 《新中医》2017,49(6):124-126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配合中药外敷辅助治疗急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急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头孢他啶和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辅以中药保留灌肠和中药外敷,2组均治疗14天。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及血象的改善情况,记录腹痛消失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检测治疗前后盆腔炎性包块直径和盆腔积液。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的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腹痛消失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盆腔炎性包块直径及盆腔积液均较治疗前缩小,观察组的盆腔炎性包块直径和盆腔积液均较对照组缩小更明显(P0.01)。结论:在西药常规抗感染的基础上辅以中药保留灌肠和中药外敷治疗急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可更有效地缩短腹痛消失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缩小盆腔炎性包块和减少盆腔积液。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采用中药分证内服,结合敷贴下腹、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较好,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发病年龄在20~45岁之间,均系已婚妇女,临床症状为:下腹疼痛、腰骶部疼痛,以经后、性生活、劳累后发作加重,带下量多,或黄、或白、或赤白相杂,月经过少,痛经,妇检:子宫压痛,活动差,或伴附件增厚压痛或可触及盆腔包块;血常规,血沉正常;白带清洁度差;B超发现盆腔包块或有附件条状积液图像。病程短者半年,最长者7a,附件增粗18例,包块13例。中医辨证属湿热瘀阻或寒湿阻滞。2治疗方法2.1内服1)湿热瘀阻型:清…  相似文献   

6.
吕敏 《浙江中医杂志》2011,46(3):219-219
笔者近年来采用中药自拟方内服,结合镇江陈醋外敷下腹部治疗盆腔炎性包块50例,其中年龄18-55岁;病程1天-6年;包块直径为25-65mm。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腹坠胀或伴有腰骶酸痛,盆腔触及包块,阴道不规则出血,白带异常。中医辨证属湿热内蕴,兼有瘀结。经治疗后,47例痊愈(B超提示盆腔未见异常),3例无效(包块无变化),总有效率达94.0%。  相似文献   

7.
《新中医》2018,(11)
目的:探讨止痛化癥汤治疗盆腔炎性包块湿热瘀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盆腔炎性包块湿热瘀结证患者10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注射用头孢噻肟钠、替硝唑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止痛化癥汤治疗。2组连续治疗3周后比较患者的湿热瘀结证证候积分、临床疗效。采取B超检测治疗前后包块大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77.55%(P 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湿热瘀结证证候积分明显减少(P 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湿热瘀结证证候积分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1)。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包块大小显著减少(P 0.01)。治疗后1周和3周,治疗组治疗后包块大小均低于对照组(P 0.01)。结论:止痛化癥汤联合常规西药干预盆腔炎性包块湿热瘀结证可改善患者中医症状、消退包块,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红藤汤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急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以红藤汤灌肠治疗,对照组24例以氧氟沙星、甲硝唑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7%,对照组为79.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红藤汤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急性盆腔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慢性盆腔炎性不孕患者子宫内膜整合素αvβ3的表达,分析其与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荧光标记测量技术,对25例慢性盆腔炎性不孕症患者(实验组)和15例有正常生育能力的育龄妇女(对照组)的子宫内膜中整合素αvβ3的表达进行定量检测,比较不同证型患者整合素αvβ3表达的水平。结果分泌中期子宫内膜整合素αvβ3表达,实验组为(4.76±1.84)%,对照组为(11.91±1.04)%,组间有差异性(P<0.05)。气滞血瘀型、痰瘀互结型分别与肾虚血瘀型、湿热瘀结型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盆腔炎性不孕患者着床期子宫内膜整合素αvβ3的表达低于正常育龄妇女表达。肾虚血瘀型、湿热瘀阻型整合素αvβ3的表达均低于气滞血瘀型与痰瘀互结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补肾调周法合二藤汤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门诊确诊为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60例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治疗组症状及盆腔积液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过程中补肾调周法和二藤汤灌肠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