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笔者对岭南地区常见病湿秘的治疗体会.认为湿邪内外交困为岭南湿秘的主要特点,常兼有气机受遏、正气亏虚,多为虚实夹杂之象,治疗湿秘应以运脾化湿为主,佐以行气导滞,辅以扶益正气,注重摄生调护.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2.
罗翌治疗眩晕的临床经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罗翌教授对眩晕辨证论治和灵活遣方的经验。结合岭南地区多"湿"的气候特点,认为湿邪易困脾,脾虚又易生湿聚痰,而痰凝则气滞,气滞血瘀;故本病的发生,以痰、瘀、虚三者为主因,而三者之中,又以虚为主,并多属本虚标实之证。故临床多以半夏白术天麻汤或温胆汤为基础进行加减,并根据兼夹的证型来决定具体应用。同时提出腹针与中药有机结合,可以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浅析肝癌与“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湿邪是中医学中“六淫”之一,具有外感性、季节性、地区性、相兼性及转化性;而肝癌的发病及临床表现与湿邪的性质和特点极为相似。肝癌的分布有明显的地域特征,高发地区气候均具有温暖、潮湿、多雨等特点,因此肝癌发病与湿密切相关。湿邪不外乎外湿和内湿之分,外湿因感天地之湿邪而发,内湿因脏腑功能失调而生。在肝癌的防治过程中应重视治“湿”,预防上注重祛外湿,注意合理饮食、清洁环境;治疗上重视内湿,健脾理气为肝癌的常用治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江南与岭南地区湿邪的特性及证治差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江南、岭南 ,地卑土薄 ,江河纵横 ,依海傍水 ,受海洋性气候的影响 ,空气湿度大 ,湿气偏胜 ,故湿邪易于为患。《素问·五常政大论》说 :“阴阳之气 ,高下之理 ,太少之异也。东南方 ,阳也 ,阳者其精降于下 ,故右热而左温。西北方 ,阴也 ,阴者其精奉于上 ,故左寒而右凉。是以地有高下 ,气有温凉。”江南居于东方 ,岭南居于南方 ,方位不同 ,气候与饮食习惯均有差别 ,湿邪致病既有湿热、湿温的同一性 ,又各有寒湿、霉湿与伤湿、湿火的不同性 ,湿证的治疗用药亦有差异。本文试从两地湿邪的致病特性及证治差异作一探讨。1 湿邪致病的不同性《素问…  相似文献   

5.
曾春晖 《陕西中医》2007,28(7):912-912,929
湿为六淫之一,其致病有外湿和内湿之分.外湿乃外来之邪,是由于人体所处的生活条件的影响.如居处潮湿、汗出当风、淋雨涉及等都可感受湿邪,湿邪伤人多为兼夹症,兼寒则为寒湿,湿郁化火而为湿热,湿邪伤人多为兼夹症,兼寒则为寒湿,湿郁化火而为湿热。内湿的形成多因饮食不节,如过食肥腻、生冷、酒酪,或饥饱失宜,损伤脾胃,脾伤则运化功能失常,致津液不得运化敷布,故湿从内生,聚而为患。  相似文献   

6.
腻苔为湿浊内蕴的表现。湿邪属阴 ,性质重着粘腻。发病缓慢 ,缠绵难愈是其致病特点。湿邪侵犯人体 ,常因人体脏腑功能不同、素质差异等而转化。若湿从寒化 ,则苔多薄白滑而腻 ;湿从热化则多黄厚燥而腻。湿邪致病 ,有外湿、内湿之分 :外湿致病 ,多由外在湿邪侵袭人体所致 ,临床常见身重疼痛 ,头重如裹等症 ;内湿则由脾失健运 ,水湿停聚而致 ,症状兼有胸闷脘痞 ,身困肢倦 ,脉湍缓等。诸症出现在暑湿雨季 ,为湿温初起 ,卫气同病 ,三焦被湿邪阻遏所致 ,属于湿病湿温范畴 ;病发于其他时令 ,则属内湿为之。但就病因而言 ,均系湿邪为病 ,笔者选用三…  相似文献   

7.
人和自然密切相关,自然环境的因素影响着人体的生理状况,岭南地区因其独特的气候条件导致岭南人脾气虚,湿浊偏盛的体质,尤以罹患肺系疾病时尤为明显,治疗上选择小青龙汤加减治之,以温散痰饮湿邪,祛邪达表,为治疗肺系疾病的首选方剂。  相似文献   

8.
人和自然密切相关,自然环境的因素影响着人体的生理状况,岭南地区因其独特的气候条件导致岭南人脾气虚,湿浊偏盛的体质,尤以罹患肺系疾病时尤为明显,治疗上选择小青龙汤加减治之,以温散痰饮湿邪,祛邪迭表,为治疗肺系疾病的首选方剂。  相似文献   

9.
针对溃疡性结肠炎病因复杂、病程缠绵的疾病特点,提出了湿邪致病的观点,详细论述了湿邪的产生机制,认为脾、肾、三焦和肝功能的失司,均可导致人体内湿的产生;并提出溃疡性结肠炎是以脾、肝、肾亏虚为本,湿邪内蕴为标,虚实夹杂之证。湿乃致病的根本,贯穿本病的始终。  相似文献   

10.
闫平教授结合多年临证经验,认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发病多由脾虚湿盛、运化失职导致,支原体感染相关性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是以外湿引动內湿,内外相合而为病,故在治疗上从湿论治,结合湿邪致病特点,以清热化湿为大法,体现中医特色,内外同治,每每收到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