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对近10年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现代临床文献进行规律性研究,总结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主穴配穴、针刺补泻、电针使用、电针波形的选择、疗程情况等。方法:运用计算机数据检索,系统整理(200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10年间现代临床以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针刺治疗主穴选取频次前8位依次为环跳、委中、阳陵泉、大肠俞、承山、秩边、昆仑、肾俞,针刺配穴选取频次前3位依次为承山、委中和昆仑。针刺补泻最常用平补平泻,电针治疗首选疏密波。临床上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一般为1~2个疗程,1个疗程大多选择为10天,每个疗程间隔2~3天。结论: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疗效肯定,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15,(5):1084-1086
目的:根据统计分析探寻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取穴规律,为临床处方决策提供参考。方法:以"坐骨神经痛,针"为关键词,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VIP数据库中2009-01/2014-05相关文章。纳入115篇符合标准的文献。结果:治疗坐骨神经痛的针刺穴位共计88个,使用频次为1052次;共涉及9条经脉,其中使用频率较多的经脉为膀胱经与胆经。结论: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有很好的疗效,临床选取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以及环跳、阳陵泉、委中、承山、昆仑五穴治疗最多。  相似文献   

3.
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疗效评价,为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决策提供思路与参考。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CNKI、万方、CBM、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和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共检索到相关文献878篇。运用Clear NPT评价方法对其进行系统评价,纳入其中19篇符合条件的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从最终纳入的19篇(2521例患者)文献中分析得出:目前国内外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因整体文献质量较差而无法确切证实。结论:今后仍需更多的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验证针刺治疗本痛症的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坐骨神经痛是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内的疼痛,属于中医痹证范畴.从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按其受损部位又分根性和干性坐骨神经痛.笔者用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内的疼痛是临床常见的病症。本病可分原发性、继发性和反射性三种类型。原发性者是坐骨神经本身的病变,多与感染因素有关,受寒冷常为诱发因素,如风湿或体内感染病灶(扁桃体炎、牙病)等。主要引起坐骨神经的间质炎,常与肌炎,及纤维组织炎伴同发生,继发性者,是因该神经通路的邻近组织病变所引起,如(1)骨与关节疾病;腰椎间盘脱出是引起根性坐骨神经痛最常见的原因。此外,增生性脊柱风湿性关节炎,也可引起坐骨神经痛。(2)椎管内病变压迫,如马尾肿瘤,硬脊膜外转移癌等。(3)盆腔内病变压迫(子宫肿瘤等)。(4)中毒代谢障碍(如糖尿病)等。反射性者,是由于背部的某些组织遭受外伤或炎症的刺激,冲动传入中枢,反射性的引起坐骨神经痛。主要临床表现:多见于一侧,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其疼痛沿坐骨神经通路,即腰臀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足背等处发生放散性,烧灼样或刀割样疼痛呈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可在大腿以上而不至小腿和足。  相似文献   

6.
针刺疗法治疗坐骨神经痛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梅 《河北中医》2009,31(6):938-940
坐骨神经痛,属中医学痹证范畴,是指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的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疼痛可自腰部向臀部、大腿后侧、胭窝、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部放射,多为单侧,可为烧灼或刀割样疼痛,夜间痛甚,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坐骨神经是人体最大的神经,由腰4-5及骶1-3神经根组成,经坐骨大孔出骨盆至胴窝上部分为腓总神经和胫神经。  相似文献   

7.
坐骨神经痛是指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内的放射性疼痛。它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属祖国医学痹证范畴。笔者多年来采用针刺配合理疗治疗该证100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 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性43例,女性57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25岁。病程最长6年,最短1周。病因分型:原发性58例,继发性42例。中医分型:少阳性42例、太阳型20例,混合型38例。2治疗方法 取穴:以环跳、秩边为主穴。少阳型配风市、阳陵泉、足三里。太阳型配承扶、委中、承山、昆仑。混合型综合上两型取穴。以上均取患侧腧穴…  相似文献   

8.
针刺坐骨神经干治疗坐骨神经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圣平 《山西中医》2000,16(5):40-41
采用直接针刺坐骨神经干治疗坐骨神经痛22例,并与循经取穴法针刺治疗19例对照。结果:治疗组痊愈5例,有效1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痊愈4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73.7%。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自1995年以来,笔者用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100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100例中,男75例、女25岁,年龄21~76岁,病程1~15天18例、16天~6个月82例。坐骨神经炎26例,继发于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16例,腰臀部软组织损伤1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16例,增生性腰椎炎21例,其他病因2例。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观察腹针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疗效。方法:106例坐骨神经痛患者均采用腹针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痊愈62例,显效20例,有效1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5.3%。结论:腹针治疗坐骨神经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分析国内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研究现状,总结规律,为临床决策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围绕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实践中相关的重点问题系统检索相关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针灸治疗本病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共检出301篇有效文献,分别发表在102种期刊上;以临床研究类文献为主;综合疗法是常用治法;环跳、阳陵泉、委中、昆仑、秩边、承山等为常用穴位。结论:针灸疗法对本病有很好的止痛作用,并且具有见效快、有效期长的优点,值得临床广泛使用;但目前临床研究水平偏低,针灸作用机理研究匮乏,样本含量低,研究标准混乱,需进一步加强高质量临床试验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方法与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坐骨神经痛的各种针刺治疗方法,为进一步探讨与研究有效、简便、易操作、规范的治疗坐骨神经痛最佳针刺操作方案,提供思路。方法:将近年来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综合整理,介绍了病因、病机、刺灸法、穴位选择以及作用机理等方面,重点介绍了针刺神经干的优势。结果:针刺具有良好的镇痛效应、改善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提高神经细胞的氧利用率,促进炎症消退,减少纤维瘢痕的形成,为神经功能和组织机能恢复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临床上刺灸法及选穴繁杂,操作不规范,难以真实客观评价量效关系及指导临床。结论:直接针刺坐骨神经干治疗坐骨神经痛,优于循经取穴针刺法。对针刺方法的研究必须符合现代针刺研究规范化、标准化的发展趋势;并在临床上制定出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最佳操作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推拿手法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坐骨神经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腰椎牵引、超短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针刺推拿治疗。应用目测类比评分法评估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的疼痛程度,对比治疗2周后各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止痛效果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止痛效果以及治愈率、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在腰椎牵引和超短波治疗基础上,针刺结合推拿手法治疗坐骨神经痛临床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电针腰椎夹脊穴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分组方式将91例根性坐骨神经痛患者分为治疗1组(电针治疗组)、治疗2组(电针加扶他林治疗组)和对照组(扶他林治疗组)。观察治疗前后三组患者在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和中医症候量表评分方面的变化,并评价其疗效。结果:三组患者在治疗后均有显著改善(P0.01)。而组间比较发现,治疗1组和治疗2组在中医症候量表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方面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JOA评分方面,三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中医症候改善方面,寒湿型、瘀滞型的疗效显著优于肾虚型(P0.05)。结论:电针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确切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试验文献质量。方法:检索1981年至2004.年国内主要数据库。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根据国际Cochrane协作网Cochrane手册的评价指标,对其①研究对象(样本量、纳入与排除标准、基线情况);②随机化、盲法的应用;③诊断标准与疗效标准;④干预措施;⑤统计方法;⑥随访情况等进行质量评价。结果:获得21篇纳入文献。结论:RCT临床试验设计在方法学上存在诸多不足。亟需改进。现有证据尚不能提供符合循证医学思想的有效性证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慢性坐骨神经痛患者针刺前后静息状态(resting network states,RNS)脑默认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DMN)的功能磁共振信息的变化,研究针刺镇痛后的持续效应及与脑默认网络的关系。方法选取患者患侧下肢的环跳、委中为主穴,进行针刺治疗(10次),运用RNS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U全脑扫描,个体磁共振数据采用独立成分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方法,提取DMN,进行分析两组受试者的脑DMN功能连接,并分别与健康人的DMN对照(无针刺治疗)。结果所有受试者RSN的fMRI数据经数据分析后均可获得DMN图像,坐骨神经痛患者较健康人的DMN差异主要显示于前额叶内侧皮层和前扣带皮层,表现为这些区域活动的下降,经针刺治疗后,这些DMN活动下降的区域基本恢复正常。健康人的静息fMRI显示的DMN,主要位于楔前回、BA7、BAIO和前扣带皮层。结论RNS脑DMN的MRI影像,能够反映慢性疼痛,适合针刺镇痛后效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近10年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以总结规律,指导科研及临床。方法:制定文献的纳入、排除标准以及检索策略,对文献进行发表时间、常用治疗手段、常用主穴、疗效评价等相关内容的计量学分析。结果:10年内国内正式发表了1821篇针灸(含中西医结合)治疗肩周炎文献;毫针针刺是最常用的干预手段;肩周炎的针灸治疗以局部穴位结合远端穴位为主;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评价以单独使用有效率评定为主,有效率评定标准以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为主。结论: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现已形成发表时间、常用治疗手段、常用主穴、疗效评价等特征,可为规范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针灸治疗痞满的古代文献进行汇总分析,探索并总结历代医家对痞满的治疗规律,以指导现今针灸治疗痞满的临床实践。方法:电子检索((中华医典一针灸推拿类》所收录的历代主要中医著作并建立数据库,从出处、成书年代、穴方、进针深度、行针时间、手法、辅助方法以及禁忌等方面进行数据提取。结果:共获得32篇文献,涉及11个主要穴位(出现频次3次以上),共71频次,分布于7条经络,经脉选用以胃经、膀胱经、脾经、任脉为多,治疗方法以针灸合用为主。结论:古代针灸治疗痞满体现了理气和胃,健脾醒脾,对指导现代,临床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同时,一些历代治疗痞满的经穴在现代临床很少使用,这部分穴位的临床优势未得到发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电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坐骨神经痛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坐骨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采用腰椎牵引、低周波加电针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腰椎牵引配合低周波治疗.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应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对疼痛进行评估,应用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对腰椎功能状态进行临床评定;以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评定疗效,并进行组闻比较.结果:两组止痛效果、腰椎改善指数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止痛效果、腰椎改善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腰椎牵}I配合低周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加用电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坐骨神经痛患者具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