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肾不交是指心(阳)和肾(阴)的生理关系失调而出现的病变。即心火不能下交于肾水、肾水不能上济于心火而出现的心烦、不眠、多梦、心悸、怔忡、遗精等症。是和心肾相交相对而言。对这种水火既济关系的破坏,多数医家着眼于心和肾本身的病变。或曰肾水不足,或曰心血不足,心火上炎而致心肾不交。如清代医家周慎斋在《慎斋遗书》中说:“心肾相交,全凭升降,而心气之降,由于肾气之升,肾气之升,又因心火之降。”对其治疗又提出:“欲补心者,须实肾,使肾得升,欲补肾者须宁心,使心得降……乃交心肾之法也。”陈良夫说:“心主一身之火,肾主一身之水,心与肾为对持之脏,  相似文献   

2.
<正> 阴阳五行学说认为,心为火属阳,肾为水属阴。中医先贤乃至后世医家皆以水火相济的理论解释心肾之间相互制药、相互依存的关系。水指肾阴,火指心阳。心火下降而使肾水不寒,肾水上升以制心火勿亢,此谓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如果这种关系遭到破坏,便称为心肾不交或水火失济。本文所要说明的是,心肾相交和心肾不交只能专用于说明心阳与肾阴之间的生理病理关系。心阴与肾  相似文献   

3.
李成文  葛燕萍 《中医杂志》2005,46(7):492-493
心肾相交依据阴阳水火升降学说从生理方面阐释心与肾之间的相互关系,心属火、肾属水,心居上为阳,肾位于下属阴,心火下降于肾,肾水上济于心,"水火既济"心肾协调相交.然而历代在阐述心肾相交理论时混淆阴阳属性、错用五行理论,将阴阳位置属性,混同于脏腑阴阳属性,并运用阴阳理论将五行中的水火作为一对(阴阳)范畴论述心肾相互关系,因此,其理论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4.
五脏之中,心在上属火,肾在下属水。在“阴平阳秘”的常态下,心火下行于肾,使火能归元,肾水得温而不寒,犹如日照中天,肾水上济于心,使心阴充足,心火得以制约而不亢,犹如河贯九土。从而保持着阴阳平衡。中医学将此称为“心肾相交”或“水火相济”。心火炎上,何以下行?假肺气肃降之力也;肾水趋下,何以上腾?赖肾阳蒸化之力也。今若心火不能下暖肾水,或肾水不能上济心火,就会导致心肾(水火)失于交济。此之谓“心肾不交”或“水火失济”。从临床上看,心肾不交多表现为心火亢盛、心阳不振、肾阴亏虚和肾阳不足四者: 若心火亢旺,过乘肺金,肺气肃降不利,则心火难以下行归元而独亢于上,表现为心烦不寐、多梦、口舌生疮糜烂、舌尖红赤、脉数,或小便赤涩热痛、尿血等。若心阳不振,不足以下暖肾水,肾水独寒不化,上凌于心,则出现心慌、心悸、水  相似文献   

5.
曹理璞 《河北中医》2010,32(11):1648-1649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致病机制复杂多样,心肾不交为失眠常见致病机制之一。神发于心而交于肾,心与肾的关系,以五脏而言,心为阳中之阳脏,肾为阴中之阴脏;以五行属性而言,心属火,而藏神,肾属水,而藏志;从生理上,水升火降,坎离交泰,心火下降于肾以暖肾水,使肾水不寒,肾水上升以滋心火,使心火不亢,心肾之间这种阴阳升降平衡、阴阳相交之关系称为心肾相交。  相似文献   

6.
<正> 心肾不交是指心肾之间水火阴阳的交济失调而言。心属阳位居上焦主火,肾属阴位居下焦主水。心火下蛰于肾,以扶肾阳暖肾阴。肾水上承于心,以济心阴配心阳,使心火不亢。由于心肾两脏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以维持生理功能上的相对平衡、协调,即“水火相济”亦称“心肾相交”。心肾相交还有赖于营卫的运行,即卫气根于肾命,滋养于中焦而开发于上焦,自下而上,使肾气上腾交心,使心气下行交肾。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营卫相贯,相互交通,因而起到了交通心肾,传递水火的媒介作用。在病理上,若肾水不足,不能上济心火,心火必然失制而偏亢,心之阴阳失去平衡,心火亢盛,心神就会受到扰动,而不能入静,出现心烦不寐,心悸健忘,头晕耳鸣等症候。若心火偏亢,引动相火,耗伤肾阴扰动精室又会出现  相似文献   

7.
刘建英 《河南中医》2003,23(12):75-76
心属阳,位居于上,其性属火;肾属阴,位居于下,其性属水.故心火必须下降于肾,以滋肾阳,共同温煦肾阴,使肾水不寒;肾水上济于心,以资心阴,共同濡养心阳,使心阳不亢.这样的阴阳相交、水火相济的关系,习惯上叫作"水火既济"、"心肾相交".如果心火不足,不能下温肾阳,以致肾水不化,就会上凌于心,可见心悸、心慌、水肿等症,习惯上称为"水气凌心";若肾水不足,不能上滋心阴,就会心阳独亢,而见心悸、心烦、失眠、多梦等症,则称其为"心肾不交".心肾不交为临床常见证候,易反复发作.临床表现不尽一致,临床可分为偏心火旺、偏肾阴虚和(肾)阴虚(心)火旺三种类型,其治法方药亦相应有别,现结合临床,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 不寐之因颇多,但缘于阳不入阴,心肾不交而致不寐者较为常见。笔者采用水火两济法治疗是证,颇多效验。现仅就个人体会略述如下。正常生理情况下,心火下交于肾水,肾水上济于心火,心肾阴阳交通,水火既济,则昼兴夜寐。若肾阴亏损,水不济火;或心火独亢,无以下交,则心神不宁,不寐乃至。诚如清代名医林佩琴《类证治载·不寐论治》中所说:“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寐。  相似文献   

9.
盖不寐一证,临床常见.辨证有外邪扰动和正虚失养之别,总属阴阳不交、神不安宅之证,按证审察诊治,自当不难,但在疗效上有“千方易得,一效难求”之叹.心主火在上,肾主水在下,在生理情况下,肾精上承于心,心气下交于肾,心肾相交,则神安志宁.在病理情况下,肾水不能上济心火,心火不能下温肾水,心肾不交,神不安宅,故眠难酣.因此心肾不交为不寐之根本,欲安眠,当以交通心肾为要.而使心肾相交者,多数医家多着眼于心和肾本身的病变,或曰肾水不足,或曰心火亢盛,注重心肾的调理,而忽视脾胃肝胆斡旋其间的作用.笔者参加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期间,侍诊名中医陈意老师于侧,并研习他的医论及医案,发现陈师从心肾不交论治不寐,治法独著慧眼,方药有其妙用.  相似文献   

10.
庞勇  谭磊 《江苏中医药》2014,46(12):8-10
心肾不交型不寐主要是由于心火不降、肾水不升导致火炎于上,水亏于下,水火不济,心肾无以交通以致心神失养而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益肾调督疗法结合督脉与脑、心及肾的相互关系,通过益肾填精及通督调神使肾水上达于心以安君火,君火下临于肾以温肾水,兼以补养脑髓,从而实现心肾交通,水火既济,心神安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