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由绍兴市人民政府、浙江省卫生厅、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浙江中医药大学主办,绍兴市卫生局、绍兴市中医药文化研究所、绍兴市中医院承办的“首届越医文化论坛暨张景岳学术思想研讨会”于2009年11月1日在历史文化名城绍兴举行。该论坛的主题是“弘扬千年越医文化,传承景岳学术精华”。  相似文献   

2.
赵晴初先生(1822~1895),名彦晖,晚年自号存存老人,会稽(今浙江绍兴市)人氏。幼习举子业,乡试得中,后因兵乱而无意仕途,潜心医学。旋又执弟子礼于尤怡嫡嗣门下,深得尤氏秘传,能阐兰灵之秘,接长沙之源,是清代一位杰出的医家。生平著述甚丰,有《存存斋医话稿》1~5集、《医学杂记》、《奇偶方选》、《医宗集要》、《本草撷华》等十余种,但刊印行世者,惟《存存斋医话稿》(初集)二卷。是书曾在光绪年间二次木刻付  相似文献   

3.
由绍兴市人民政府、浙江省卫生厅、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浙江中医药大学主办,绍兴市卫生局、绍兴市中医药文化研究所、绍兴市中医院承办的首届越医文化论坛暨张景岳学术思想研讨会于2009年11月1日在历史文化名城绍兴成功举行。该论坛的主题是“弘扬千年越医文化,传承景岳学术精华”。  相似文献   

4.
由浙江省绍兴市卫生局上报的越医文化日前入选浙江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5.
日前,由绍兴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沈元良承担的绍兴市科技计划项目"绍兴伤寒学派研究"由该市科技局组织专家鉴定。旨在传承绍派伤寒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弘扬越医文化。  相似文献   

6.
章楠,字虚谷,古越会稽人(今浙江绍兴),是清乾隆后期、道光年间一位很有学术成就又很有个性的医家。他给人们留下了不同凡响的三部著作:《医门棒喝》(初集)[1];《医门棒喝》(二集)[2],  相似文献   

7.
<正>顾氏伤科为浙江著名伤科,越医专科世家的代表,始于清初的顾士圣,至今已历九代。据道光《会稽县志》载:"顾士圣,善伤科,调筋接骨,应手捷效,子孙世其业。"顾氏伤科以其独特的治伤经验和丰富的中医药文化内涵,已列入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顾氏伤科现存家传秘本《医录》二册,共收录42首治伤方,凝聚了顾氏伤科的用药精华,为其传家之宝,现将其中用药经验探析如下。1简约实用顾氏治伤42方,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简约实用。《医  相似文献   

8.
明代医学大家张景岳(1562~约1639),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人。他在医学理论上颇有阐发,其重要著作《类经》、《景岳全书》,有着丰富而广博的医学心理学思想,可称为明代中医心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探讨如次: 一、精研《内经》、明理求经,条分缕折、汇成《类经》从《内经》问世以来,各代医家都倍加推崇。因其文字艰深古奥,故很多著名医家都对它进行了注释,有通注、有选注。但翻开各家注述,我们不难看出:对《内经》的阐释,通注,张景岳的《类经》可谓超前绝后。在临床诊治疾病方面,达到张景岳的水平境地者为数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7月14—16日",医教管理培训班暨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中医院管理分会2016年学术年会"在杭州顺利举办。来自全省的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的院领导、医务科长、科教科长、中医院管理分会委员及其它人员共计180余人参加了本次大会。会场"人才济济",宁波市中医院的"积极探索注重实效全力推进中医诊疗模式创新"、金华市中医医院的"浙江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经验介绍"、绍兴市中医院的"根植越医文化惠泽绍兴百姓--绍兴市中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汇  相似文献   

10.
《黄帝内经》的书名,始见于西汉刘向所编的《七略》中,在此以前未尝见有《黄帝内经》的名称,所以《黄帝内经》可认为是西汉的作品。西汉成帝时国家进行历史上第一次校书工作,待医李柱国是校正方技(医药卫生)一类的书,刘向作《七略》志其事佚,惜《七略》已,而此事难知其详了。东汉班固作《汉书,艺文志》,是根据《七略》删其要而成,汉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书目。其中将医药卫生分医经、经方、神仙房中等四类。前二类是医药卫生的主要书籍。医经分黄帝、扁鹊、白氏三家。黄帝这一家有《黄帝内经十八卷》、《外经三十七卷》等书目。后世医家谈《内经》的,多是黄帝这一家。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传统医学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即以“十三经”而言,古代医籍经用屡见。明代张介宾的《类经·序》就曾两次将医经与“十三经”相比。作为具有文化素养的当代医师来说,“十三经”的称谓总得烂熟于胸。其实要记住并不困难,可以把它分作四组:第一组《:诗》《、书》《、易》,即《诗经》《、尚书》《、周易》。第二组:春秋三传,即《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第三组:三礼,即《礼记》《、周礼》、《仪礼》。第四组:《论语》、《孟子》、《孝经》、《尔雅》。似乎不大好记。不妨这样来想:儒家讲究孔孟之道。孔子是至圣,记载至圣言行的是…  相似文献   

12.
汉代以前中医书籍存在较多药症相应、方症相应的单一思维论述;《黄帝内经》《难经》借鉴当时的哲学思想解释人体,是中医从经验到理论化的著作;东汉末年,张仲景融合了《黄帝内经》《难经》等医经类著作和《汤液经法》《神农本草经》等经方类著作,将经方和医经相结合,实现了由"药症相应""方症相应"到"方证相应"的飞跃。《伤寒杂病论》虽然创立了六经辨证体系,形成了辨证论治思想,但是很大一部分内容仍以药症、方症相应的形式呈现。  相似文献   

13.
“经、史、子、集”四部是我国从《隋书·经籍志》开始的目录学主要分类方法,它几乎囊括了我国全部的古籍文献,含有极其丰富的医学内容。 经部:“经”部书籍是先秦时代为人尊为典范的著作,分为《易经》类、《四书》类、《书经》类和小学类等十大类,均属于《十三经》范畴。其中含有一定量的医学资料。如在三礼类的《周礼·天官·冢宰下》一篇中就较详细地记述了周代统治阶级政权中的医事制度,即医师、食医、疾医、疡医和兽医五种医生的分工职责等。此外在《四书》类、《春秋》类也含有一些医学资料。  相似文献   

14.
历代本草、医籍都记载人参芦具有催吐作用,因而列为催吐类药。发《本草纲目》:“吐虚劳痰饮”。《本经逢原》:“专入吐剂,涌虚人膈上清饮宜之。”近年如《中国药学大辞典》(1956)、《常用中药学》(1971)、《中药大辞典》(1977)等书中,也将人参芦归入涌吐类药。从以上记述可知人参芦具有催吐和轻度补虚的功效,而催吐作用是其主要方面。然而,人参芦到底有无催吐作用?我们认为应在实践中检验,因为实践是  相似文献   

15.
张仲景传承发展《汉书·艺文志》中记载的医经七家和经方十一家,并论广汤液,合为《伤寒杂病论》十六卷,后世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分。认为《伤寒论》中的方证辨证体系包括主方辨证、类方辨证、合方辨证、药证辨证、类证辨证和随证辨证(坏病、或然证、若然证)六类并对其进行了总结和梳理,从系统思维出发以促进对张仲景思维模式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16.
鲍良红 《国医论坛》2005,20(3):43-44
通借字无疑是我们阅读古籍时的一个障碍。儒家经典中的通假字大多数已被历代研究者破译,但古代医著在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弱。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医籍有别于儒经,更注重实用性,古医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用接近于当时的口语写就的,其中不少词语本身便是俗语,无从在经典语言文字中取证。记写俗语时使用的通假字,当然亦无法在通行语言类辞书中求证。本文对《针灸甲乙经》(以下简称《甲乙经》)、《千金要方》(以下简称《要方》)、《外台秘要》(以下简称《外台》)、《医心方》等古医著的腧穴主治文献中出现的通假字进行辨析,尤其重视那些现有字、辞书中未见收录的字例。  相似文献   

17.
禁灸穴考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灸法在临床上的逐步广泛应用,许多古代文献记载的禁灸穴已得到使用,取得了比较肯定的疗效。但是,有关禁灸穴的文献研究尚未见到。笔者收集了《针灸甲乙经校释》(文中简称《甲乙经》)、《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简称《千金》)、《外台秘要》、《新刊补注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简称《补注铜人》)、《针灸资生经》、《针灸聚英》、《针灸大成校释》(简称《大成》)、《类经图翼》、《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简称《金鉴》)及《神灸经纶》等11部古代医籍对禁炎穴的记载,并参阅有关其它文献,以探求古代禁灸穴的提出和发展,冀于灸法的研究有所俾益。  相似文献   

18.
学派争鸣在祖国医学发展中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历史上不同的学术流派,进行百家争鸣,促进了整个中国文化的发展.同样不同的医学流派,经过百家争鸣,也促进了整个祖国医药文化的发展,这是历史事实.祖国医学在长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最迟在汉代以前,就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了医经和经方两个流派.医经属于研究基础理论的一派,现在见到的《黄帝内经》,就是医经学派中的一大家.经方,当然是指经验方而言(这时还谈不到经论方),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医经一派有七家.经方一派  相似文献   

19.
正浙江地处东海之滨,钟灵毓秀,华物天宝,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1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就已揭开浙江历史的序幕。自跨湖桥文化开始,后经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春秋时期的"越文化",尤其宋室南迁以降,历元明清,以至近世,浙江人文荟萃,经济发达。同样,浙江中医源远流长。浙江名医多,名著多,有文献记载的医家医著更多。据《浙江历代医林人物》统计,截至1980年逝世医家1800余人。《浙江医籍考》载:  相似文献   

20.
张家山汉简《脉书》中的五种古医籍(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三种与马王堆医籍相同的古传本 (一)《阴阳十一脉灸经》丙本张家山《脉书》的第二部分,即《阴阳十一脉灸经》丙本。此本与马王堆医籍中的《阴阳十一脉灸经》甲、乙两本(见《马王堆汉墓帛书》第四册,文物出版社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