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6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10味平性活血化瘀中药对瘀热互结证和寒凝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作用特点,进一步探讨平性药“双向适用,条件显性”的药性特征.方法:分别采用角叉菜胶和干酵母联合造模的方法建市瘀热互结证大鼠模型和采用伞身冷冻法建立寒凝血瘀证大鼠模型,并用10味平性药、5味热性药、5味寒性药进行干预,观察各组大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对比分析平性药的作用特点.结果: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0味平性药中,蒲黄、肿节风、苏木等6味药物均能明显改善寒、热2种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5味寒性药中丹参、益母草、大黄均能明显改善瘀热互结证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P<0.01或P<0.05),仅丹参能够显著改善寒凝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P<0.05);5味热性药中红花、三七能够显著改善瘀热瓦结证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5味药物均能显著改善寒凝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P<0.01).血液平均高切黏度分析表明:在瘀热互结证中平性药与寒性药作用特点类似,在降低伞血黏度方面优于热性药;在寒凝血瘀证中平性药与热性药类似,在降低全血黏度方面优于寒性药.结论:在改善瘀热互结证大鼠血液流变学方面,平性药表现出类似寒性药的作用特征,在改善寒凝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方面,平性药显示出类似热性药的作用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平性药在寒证和热证不同的条件下,显示出了双向适用的药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10味平性活血化瘀中药对瘀热互结证和寒凝血瘀证大鼠微循环的作用特点,以探讨平性药"双向适用,条件显性"的药性特征。方法:分别采用角叉菜胶和干酵母联合造模的方法建立瘀热互结证大鼠模型和采用全身冷冻法建立寒凝血瘀证大鼠模型,并用10味平性药、5味热性药、5味寒性药进行干预,观察各组大鼠耳廓血液流速和流态指标,对比分析平性药的作用特点。结果: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0味平性药中,蒲黄、苏木、王不留行等6味药物对寒、热2种血瘀证均能明显升高血液流速(P<0.01或P<0.05);5味寒性药对瘀热互结证均有明显的升高血液流速作用(P<0.01或P<0.05),仅丹参对寒凝血瘀证有一定的升高作用(P<0.05),其他药物没有明显改善作用;5味热性药中红花、川芎对寒凝血瘀证有明显的升高血液流速的作用(P<0.01或P<0.05),对瘀热互结证均没有明显改善作用。血液平均流速分析表明,在瘀热互结证中平性药与寒性药作用特点类似,在升高流速方面优于热性药;在寒凝血瘀证中平性药与热性药类似,在升高流速方面优于寒性药。结论:在瘀热互结证条件下,平性药表现出类似寒性药的作用特点,在寒凝血瘀证条件下,平性药显示出类似热性药的作用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平性药显示出了"双向适用,条件显性"的药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平性药桃仁在寒、热不同血瘀证下入血成分进行分析,为平性药调节寒、热不同血瘀证的物质基础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血清药物化学的方法,结合病证模型,分析平性药桃仁体外的HPLC图谱,及其在寒、热不同血瘀证下的含药血清的HPLC图谱,比较平性药桃仁在寒、热不同血瘀证下入血成分差异。结果与体外样品比较,寒凝血瘀证含药血清中有5个为体外成分直接入血,即1,2,3,4,6号峰;热证互结证给药血清中有中6个为体外成分直接入血,即1,2,,3,4,5,6号峰,且5号峰是在瘀热互结证给药血清入血成分,而在寒凝血瘀证含药血清不入血的成分,且1,4,6号峰的相对峰面积差异较大。结论桃仁在寒凝血瘀证和瘀热互结证大鼠体内的不同入血成分,及相同入血成分的含量差异可能是平性药桃仁调节寒、热不同血瘀证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成药》2016,(5)
目的探讨四种临床常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的寒热药性差异。方法将8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8)、寒凝血瘀证实验组(SCCBS,n=40)和瘀热互结证实验组(SHBS,n=40)。两实验组各自再分为5小组(红花黄色素组、大株红景天组、丹参川芎嗪组、血塞通组、对照组)。各给药组大鼠在造模同时给药,每天1次,持续14 d,对照组大鼠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结果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在寒凝血瘀证中,可使大鼠的血流变学指标、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改善(P0.05,P0.01),肾上腺素(ADR)、促甲状腺素(TSH)升高(P0.01);而在瘀热互结证中,各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在寒凝血瘀证及瘀热互结证中,均可使大鼠的血流变学指标、ET、NO改善(P0.05,P0.01),但ADR、TSH均无明显变化(P0.05)。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在瘀热互结证中,可使大鼠的血流变学指标、ET、NO改善(P0.05,P0.01),ADR、TSH下降(P0.01);而在寒凝血瘀证中,仅血流变学中红细胞聚集指数改善(P0.05)。注射用血塞通(冻干)在瘀热互结证中,可使大鼠的部分血流变学指标、ET、NO改善(P0.05,P0.01);而在寒凝血瘀证中,仅血流变学中红细胞聚集指数可见改善(P0.05),两证中ADR、TSH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药性偏温,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药性偏寒,注射用红花黄色素、注射用血塞通药性相对较平和。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温经汤对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反证模型的建立并研究温经汤对寒凝血瘀证的干预作用。方法制作急性寒凝血瘀证大鼠模型,并给予温经汤煎剂灌胃1周,腹主动脉取血检测全血黏度、毛细管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及红细胞压积。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全血黏度、毛细管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红细胞压积明显升高(P〈0.05或P〈0.01),红细胞变形指数下降(P〈0.05);而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各项指标明显改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或P〈0.01)。结论温经汤可改善大鼠寒凝血瘀证模型血液流变学指标,提示中药对血瘀证防治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益母草碱对急性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观察益母草碱对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运用皮下注射大剂量肾上腺素加冰水冷浴制作大鼠血瘀模型,观察益母草碱对大鼠血瘀模型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影响.结果:益母草碱各剂量组能明显预防急性血瘀模型血粘度、红细胞压积的升高和提高红细胞的变形能力(P<0.05或P<0.01).结论:益母草碱可有效降低血液粘度和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当归-川芎药对不同配比对急性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归芎不同配比给药组,分别灌胃相应药物或生理盐水,连续7d,于灌胃第3日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采用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和冰水浴复制急性血瘀证模型,第7日给药后30min测定各组大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和红细胞压积。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归芎不同配比组均能明显降低全血黏度值(1s-1)、血浆黏度值、血沉,其中归芎3∶2组有极显著作用。结论:当归-川芎不同配比对急性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为阐明当归-川芎药对配伍的科学性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桃仁提取物对寒凝血瘀证和瘀热互结证的大鼠血管内皮的作用及对Caspase1、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桃仁改善寒热不同血瘀证血管内皮功能的差异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70只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S)、寒证模型组(M1)、寒证桃仁组(T1)、川芎对照组(C1)和热证模型组(M2)、热证桃仁组(T2)、丹参对照组(C2)。建立两种血瘀证模型,对用药组预防性灌胃给予桃仁、川芎、丹参提取液(分别为8 g/kg,8 g/kg,14 g/kg)。观察各组血管内皮损伤情况,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法检测损伤因子Caspase1、转录因子NF-κB的表达情况。结果:各用药组血管内皮肿胀减轻,血管壁通透性降低,红细胞漏出和纤维素渗出减少;寒证桃仁组、热证桃仁组Caspas1表达较模型组未见显著差异(P>0.05);NF-κB总蛋白:寒证桃仁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热证桃仁组表达显著增强(P<0.05);NF-κB核蛋白:与相应模型组比较,寒证桃仁组表达显著增强(P<0.05),热证桃仁组未见显著差异(P>0.05);NF-κB mRNA:与相应模型组比较,寒证桃仁组表达未见显著差异(P>0.05),热证桃仁组表达显著增强(P<0.05)。结论:桃仁可同时改善寒热不同血瘀证体征,降低两证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对于寒凝血瘀证,桃仁可能通过减少NF-κB总蛋白降解并促进其核移位,发挥转录因子功能,从而改变循环障碍状态;对于瘀热互结证,桃仁可促进NF-κB mRNA转录和NF-κB总蛋白增加,阻止其移入核内而发挥效应,这可能是桃仁干预寒凝血瘀证和瘀热互结证的不同作用方向,其潜在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桃仁提取物对寒凝血瘀证(寒证)和瘀热互结证(热证)大鼠血液循环障碍的不同药效.方法 8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寒证对照组、寒证模型组、桃仁提取物(8 g/kg)组、川芎(8g/kg)阳性对照组,以及热证对照组、热证模型组、桃仁提取物(8 g/kg)组、丹参(14 g/kg)阳性对照组.分别采用全身低温冷冻和注射角叉菜胶法建立寒证、热证大鼠模型,造模同时各给药组每天ig给药1次,连续给药7d.检测微循环血流速率、全血黏度:取大鼠心、肺、肝、肾、牌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病理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微小血管管径,观察血栓、组织损伤等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桃仁提取物能明显加快寒证和热证大鼠的血流速率(P<0.05),降低全血黏度(P<0.05),使寒证大鼠小动脉收缩、热证大鼠小动脉舒张(P<0.05);根据器官损伤严重度评分得知桃仁提取物可减轻寒证大鼠心、肺、肝、肾器官的损伤(P< 0.05),但仅能减轻热证大鼠的肾损伤(P<0.05).结论 桃仁提取物能改善寒凝血瘀证和瘀热互结证大鼠的血液循环障碍;对不同证型大鼠小动脉的舒缩状态和心、肿、肝、肾的保护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温经汤对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反证模型的建立并研究温经汤对寒凝血瘀证的干预作用.方法 制作急性寒凝血瘀证大鼠模型,并给予温经汤煎剂灌胃1周,腹主动脉取血检测全血黏度、毛细管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及红细胞压积.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全血黏度、毛细管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红...  相似文献   

11.
三圣丸口服液活血化瘀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圣丸口服液活血化瘀作用。方法:采用2种血瘀证动物模型,外伤血瘀模型采用悬垂重物砸伤方法,阳虚血瘀模型采用禁食加冷冻的方法;结果:外伤血瘀模型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血小板聚集功能和凝血时间3项指标明显延长,血浆黏度和凝血斜率明显下降。阳虚血瘀模型组纤维蛋白原浓度、血小板聚集功能、凝血时间明显下降,血浆黏度未见明显变化,凝血斜率显著上升。结论:虽然2种血瘀证的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都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可表现形式却差别很大。三圣丸口服液对2种血瘀证动物模型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但对外伤模型组的作用更强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栓前状态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K类中心聚类法对154例血栓前状态病例的临床资料和证候信息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传统临床辨证分为12种证型,分别为血瘀证、气虚证、湿浊证、阴虚证、阳虚证、痰浊证、湿热(毒)证、气滞证、血虚证、痰热证、寒凝证;其中,血瘀证、气虚证明显多于其他证候,占49.1%,寒凝证最为少见。证候聚类分析结果得出4型,其中阳虚血瘀证占60.4%,痰湿蕴热兼气滞证占20.1%,气阴两虚证占13.0%,寒凝证占6.5%,阳虚血瘀证是血栓前状态的最常见的中医证型。结论:聚类分析对于中医证候研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可以为证候的归纳提供相对可靠的辨证依据,为辨证治疗用药及科学地评估中医疗效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张莹  李庆祥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3):1369-1370,1373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证候要素,为ACS辨证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315例ACS患者的临床资料为基础,运用频数分析、因子分析的方法,探索ACS的证候要素及其靶位特征。结果中医症状部分共提取16个公因子,根据文献研究以及专家组建议,将16个公因子归属为8个证候要素。本虚证候要素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气虚>阳虚>阴虚,标实证候要素出现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血瘀>痰饮>气滞>寒凝>热蕴。结论 ACS的证候要素是痰饮、血瘀、阳虚、气虚、气滞、寒凝、热蕴、阴虚;病性为本虚标实,病位在心,病变脏腑涉及肺、脾、肝、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47例,对所有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按照统计学方法,探讨该病的证型分布规律。结果:147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平均年龄为(64.03±8.06)岁,老年人发病率较高,尤以60岁以上的发病率高。男女发病比例为1∶1.53,糖尿病病程在0~10 a者最多。本病各证型出现比例为:阳虚寒凝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血瘀证痰瘀阻络证肝肾亏虚证阴虚血瘀证。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多发生于老年人,与糖尿病病程关系并不密切,辨证多以阳虚寒凝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血瘀证较为多见,血瘀贯穿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始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冠心病不同临床分型中医证候现代特征进行专家调查。方法运用Delphi法在全国范围内对冠心病不同临床分型中医证候要素及证候类型的现代特征开展两轮专家调查。结果冠心病不同临床分型普遍多见气虚、血瘀、痰浊及气虚血瘀、痰瘀互结等证,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较稳定性心绞痛多见气滞、血瘀、痰浊、热蕴、寒凝、阳虚及气阳两虚,气虚、阴虚及气阴两虚相对少见;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较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多见实性证候要素,气虚、阴虚等虚性证候要素则普遍少见;冠心病心力衰竭多见气虚、血瘀、水饮、阳虚、痰浊、阴虚,心气不足与气虚血瘀水停是冠心病心力衰竭最常见证候类型;冠心病心律失常较其他分型多见血虚、阴虚、热蕴及心脾两虚、气血亏虚、气阴两虚、阴虚火旺。结论冠心病不同临床分型中医证候特征存在共性规律与个性特点,基于专家共识的调查结果对于冠心病临床辨治具有一定借鉴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蓄血证大鼠模型的炎症相关指标(IL-1β、IL-6、IL-4、IL-10、TNF-α、IFN-γ、SOD、MDA)及凝血相关指标(PT、TT、6-Keto-PGF1α、TXB2、ET-1、NO、t-PA、PAI-1)的变化,探讨相关指标与蓄血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间隔24 h两次鼠尾注射内毒素脂多糖(LPS)复制蓄血证大鼠模型,观察大鼠体温、全血及血浆黏度变化,并检测相关炎症指标和凝血指标。结果在第二次给予LPS后,多数大鼠体温上升;2 h后大鼠的血液黏度增加最为显著;3 h内,模型组大鼠的PT、TT值先逐渐下降,然后又逐渐上升,其在2 h附近达到最低点。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2 h组、3 h组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1、IL-6、IFN-γ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0值、SOD值、MDA值、t-PA含量值、PAI-1值、t-PA/PAI-1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模型组大鼠血浆中NO、6-Keto-PGF1α值、TXB2、6-Keto-PGF1α/TXB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ET-1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造模后2 h,大鼠血清及血浆中炎症及凝血相关指标的相应改变,表明大鼠呈现出"瘀""热"互结状态,与中医蓄血证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黄永宾  胡培森 《河南中医》2020,40(3):411-414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病机为肾虚督亏、寒湿热痹阻、脉络瘀阻,为本虚标实之证。其病因以肾阳虚衰,外邪入侵和病理产物蓄积为主,内因为肾督阳虚,外因为寒、湿、热、风邪,病理产物主要包括痰浊、瘀血,外因中寒邪入侵尤为关键。故笔者临床治疗AS多从肾督辨治,从脾胃辨治,从痰浊、瘀血辨治,强调从肾督、脏腑、脾胃、血瘀等方面论治,临证中把本病分为肾虚督寒证、寒湿阻滞证、瘀血痹阻证、湿瘀互结证四型,根据不同的症状体征标本兼顾,应用固肾通督、温经散寒、祛风健脾除湿、化瘀通络等治疗方法,灵活用药。常用的药物有补虚药、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及平肝熄风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寒凝血瘀状态下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及粪便中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并考察与寒凝血瘀证密切相关的肠道菌群、代谢物、代谢通路。方法:采用冰水浴诱导的大鼠寒凝血瘀证模型,利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联合UPLC-TOFMS的粪便代谢组学技术,将扰动的肠道菌群与内源性生物标记物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基于Illumina Mi Seq平台,发现与空白组大鼠相比,寒凝血瘀证模型组大鼠中Firmicutes显著上调(P0.05),Bacteroidetes显著下调(P0.01),显著差异的属有23个。确定了7个与寒凝血瘀证相关的粪便代谢物,涉及到的3个相关性最强的代谢通路,分别为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生物合成,泛酸和辅酶A生物合成,组氨酸代谢。另外,肠道菌群的属与粪便代谢物有强相关性。结论:16S rRNA的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与代谢组学技术的联用可用于评价寒凝血瘀证的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