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温针灸任脉穴合生化汤治疗药物流产后宫内组织物残留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诊断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针药组、西药组及中药组,7天后复查超声检查及观察症状判断疗效。结果:针药组的有效率为77.4%,西药组的有效率为51.9%,中药组的有效率为57.1%。针药组与西药组的疗效比较以及针药组与中药组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西药组与中药组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任脉穴合生化汤在治疗一定范围内的药物流产后宫内组织物残留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温针结合补肾活血中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肩关节周围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针药组、针灸组和中药组,每组各30例。针药组采用温针结合补肾活血中药治疗,针灸组采用温针治疗,药物组采用补肾活血中药治疗。3组疗程均为30 d。结果治疗后针药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针灸组、药物组的73.33%、66.67%(P0.05);针灸组和药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肩痛指数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治疗前后肩痛指数差值与针灸组、药物组差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结合补肾活血中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优于温针治疗或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3.
马建功 《陕西中医》2019,(4):450-452
摘 要 目的:探讨眩晕宁片配合针灸治疗肾虚痰浊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肾虚痰浊型眩晕患者按治疗方法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眩晕宁片联合针灸治疗(针药组)、针灸治疗(针灸组)、中药治疗(中药组)各30例,每疗程10 d,治疗3个疗程,根据中医临床疗效评价原则评价三组患者治疗疗效及治疗期间各组的眩晕发作率,应用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比较治疗3个疗程的DHI评分,随访3个月比较各组眩晕复发率。结果:针药组痊愈率66.67%、愈显率93.34%,针灸组痊愈率43.33%,愈显率53.33%,中药组痊愈率36.67%,愈显率60.00%,针药组疗效显著优于针灸组与中药组(P<0.05),针灸组与中药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1~4周眩晕发作率均低于针灸组与中药组(P<0.05),针灸组与中药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针药组在治疗第2个疗程、第3个疗程DHI评分均显著低于针灸组和中药组(P<0.05);随访3个月,针药组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眩晕发作率10.00%、16.67%、20.00%,显著低于针灸组和中药组(P<0.05)。结论:眩晕宁片配合针灸治疗肾虚痰浊型眩晕能有效改善眩晕患者主观症状、降低复发率,联合治疗疗效显著,为临床治疗肾虚痰浊型眩晕提供循证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治疗肝郁气滞型女性尿道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女性尿道综合征患者70例,随机分为针药结合组(A组)和中药组(B组)各35例,A组:针灸+中药;B组:中药.针灸每日治疗1次,中药每日1剂.治疗结束后,通过中医症侯积分进行评分.结果:针药结合组有效率(91.42%)明显高于中药组(6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肝郁气滞型女性尿道综合征临床疗效较好,不仅可以患者患者的膀胱刺激征,还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情,减少患者的精神压力.  相似文献   

5.
杜磊 《河南中医》2009,29(6):574-575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胃脘痛的疗效。方法:将72例胃脘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中药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38例单纯运用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有效率为84.3%,两组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胃脘痛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采用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针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初步探讨其治疗机理。方法:将99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温针组29例、中药组36例、针药组34例,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临床疗效、3个月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温针组、中药组、针药组均能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症状积分(P〈0.05),针药组优于温针组、中药组(P〈0.05),温针组与中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针药组优于温针组(P〈0.05),温针组优于中药组(P〈0.05);复发率三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周后三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疏肝健脾针法是一种高效、无不良反应、低复发率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中药治疗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和针药组,每组30例。西药组予单硝酸异山梨酯和曲美他嗪片治疗,针药组予针刺配合中药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0天,观察中医证候疗效和心电图疗效。结果针药组、西药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80.0%、43.3%;组间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西药组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83.3%、53.3%;组间心电图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中药可有效用于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8.
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泽来  林一峰  王伟  谢杰 《新中医》2005,37(11):63-64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中药组35例,以柴葛解肌汤为主辨证加减(处方:柴胡、葛根、黄芩、白芷、羌活、白芍、桃仁、红花、当归、牛膝、枳壳、桔梗、甘草)治疗;针灸组25例,采用针刺治疗,运用牵引、倒马、动气、消骨等针法;治疗组50例,以针刺治疗配合柴葛解肌汤的针药结合治疗。7天为1疗程,2疗程后评定近期疗效,并于治疗后第12月随访远期疗效。结果:近期疗效:治愈率治疗组为88.0%,中药组为40.0%,针灸组为68.0%,治疗组分别与中药组、针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针灸组与中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远期疗效:治愈率治疗组为61.0%,中药组为25.9%,针灸组为47.6%,治疗组分别与中药组、针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针灸组与中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柴葛解肌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单独施用汤药或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药与针灸结合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3组。中药组78例,予口服中药治疗;针灸组74例,予针灸治疗;针药组80例,予中药结合针灸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中药组87.2%、针灸组85.1%、针药组96.3%,针药组与中药组、针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药结合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许红  王惠茹  严晓丽 《中成药》2012,34(6):1198-1200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肝郁化火型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广泛性焦虑症肝郁化火型患者62例,随机分为针药组(32例)和中药组(30例);针药组采用疏肝清热方结合针灸治疗,中药组采用疏肝清热方治疗,疗程6周。结果针药组总有效率84.38%,中药组73.33%,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广泛性焦虑症(肝郁化火型)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血虚风燥型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神经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口服中药汤剂,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针刺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中药治疗神经性皮炎较单纯使用中药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梅花针扣刺拔罐结合针刺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和32例痤疮患者,分别采用梅花针扣刺拔罐结合针刺和西药治疗,观察两种疗法的治疗疗效。结果:中医治疗组显效率97.5%,高于西药治疗组75%(P0.05)。结论:采用梅花针扣刺拔罐结合针刺治疗痤疮疗效明显优于西药治疗,且方法独特,无毒副作用,优于西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开窍中药药氧、头体针及康复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9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用头体针配合康复综合疗法;治疗组采用中药药氧配合头体针、康复综合疗法,两组治疗时间均为2个疗程(14 d为1疗程)。结果:治疗两个疗程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2.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2%(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窍中药药氧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与探讨针灸对于不同损伤程度面神经炎患者的治疗方案与效果。方法:择取我院住院部收治的50例面神经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损伤程度分为两组:完全损伤组(25例),不完全损伤组(25例)。两组均以常规药物配合针灸方式干预。分析治疗效果。结果:不完全损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明显高于完全损伤组的72.00%,数据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疗法是治疗面神经炎的重要措施,损伤程度较轻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可将其与中药配合,作为临床干预基础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热咳喘胶囊结合针刺治疗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把符合条件的120例患者,按照初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热咳喘胶囊加针刺组)、中药治疗组(热咳喘胶囊)、针刺组、西药组,每组30人。治疗组:给予热咳喘胶囊3次/d,每次4~6粒,同时每日结合针刺肺俞(双侧)、定喘(双侧)、足三里(双侧)、丰隆(双侧)、天突穴位1次;针刺组:治疗方法同治疗组的针刺治疗;中药组(热咳喘胶囊):治疗方法同治疗组中药治疗,(注:上述三组治疗期间,停止使用一切西药抗哮喘药物);西药组: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剂50/250ug×60吸,2次/d,每次1吸;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EOS、IgE、PEF、FEV1等指标的变化。结果:①治疗组与西药组疗效明显好于中药组、针刺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西药组疗效最好,治疗组次之,但两者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针药结合能明显改善哮喘发作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改善肺功能的同时,还能降低气道炎性反应,虽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略逊于西药组,两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桂枝茯苓丸并针灸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0例Ⅲ型前列腺炎患者(中医辨证为湿热瘀阻型),随机分为两组:西药组58例采用普适泰片口服+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口服+吲哚美辛栓直肠给药。中药组采用桂枝茯苓丸加味汤药口服并灌肠、针灸治疗。两组疗程均30天,评价两组治疗前后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评分(NIH-CPSI)和前列腺按摩液白细胞(EPS-WBC)计数变化。结果:中药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西药组(χ2=7.5585,4.7728,P<0.01和P<0.05)。西药组和中药组的NIH-CPSI评分及EPS-WBC计数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t=3.2375,17.099及5.9229,15.840,P均<0.01);中药组NIH-CPSI评分和EPS-WBC计数均显著低于西药组(t=11.394,8.5961,P均<0.01);中药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西药组(χ2=5.9010,P<0.05)。结论:桂枝茯苓丸并针灸治疗Ⅲ型前列腺炎具有缓解疼痛症状、改善排尿、提高生活质量,比西药疗效高,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运用中西药结合治疗,其中中药采用清热祛浊治疗青少年慢性前列腺炎。方法:随机分2组,A组(治疗组)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B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进行治疗前后疗效和中医症状评分的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治疗后4周中医症状评分明显好于B组(P<0.05)。A组总有效率92%,B组总有效率74%。2组总有效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效果良好,其中中药采用清热祛浊治疗青少年慢性前列腺炎要明显好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9例Hp相关性胃炎患者分为两组,西药组予质子泵抑制剂三联法配合胃粘膜保护剂,中药组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2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结束后对比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92.73%明显优于西药组75.93%,P〈O.05;中药组Hp清除率90.91%明显优于西药组72.22%,P〈0.05;中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64%明显低于西药组18.52%,P〈0.05。结论: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能够明显改善Hp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Hp清除率高,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在中药治疗Hp相关性胃炎方面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对轻、中度血管性痴呆合并高脂血症病人降血脂疗效和对血管性痴呆进展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轻、中度血管性痴呆合并高脂血症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相同基础上加用口服补肾活血祛瘀中药及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的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临床痴呆程度量表(CDR)和日常生活自理量表(ADL)分数等指标,以MMSE、CDR和ADL为主要评价指标。结果:试验组MMSE、CDR及ADL分数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能改善血管性痴呆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全麻、针刺复合全麻经穴组(简称经穴组)、针刺复合全麻非经非穴组(简称非经非穴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0例,ASAI或Ⅱ级,年龄29~80岁,随机分成3组:全麻组、针刺复合全麻经穴组、针刺复合全麻非经非穴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采用芬太尼3μg/kg、异丙酚2mg/kg、维库溴铵0.1mg/kg进行全麻诱导,术中以静脉输注异丙酚,静脉注射芬太尼、维库溴铵维持。术后患者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经穴组选取双侧合谷、内关、足三里、阳陵泉,非经非穴组选用经穴组每个经穴所在经脉与外侧相邻经脉连线的中点,与经穴相平处,两组均于全麻诱导前15~30min持续电针刺激至术毕。观察并记录3组患者术后4h、6h、8h、24h及44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舒适评分(BCS评分)及镇静评分;记录PCIA的总次数、芬太尼用量和给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术毕2h、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3天采集患者静脉血3mL,送检β-内啡肽。结果:经穴组术后44hVAS评分明显低于全麻组和非经非穴组(P<0.05),BCS评分明显高于全麻组和非经非穴组(P<0.05),术后4、6h镇静评分明显低于全麻组(P<0.05);经穴组术后PCIA按压总次数明显少于全麻组(P<0.05),术后4、6、8h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全麻组(P<0.05),术后4h、6h芬太尼用量亦明显少于非经非穴组(P<0.05),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全麻组(P<0.05);经穴组术后第1天β-Ep水平明显低于全麻组及非经非穴组(P<0.05)。结论:针刺经穴复合全麻可以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减少芬太尼的用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而全麻和针药复合麻醉非经非穴组术后早期需要更大剂量的芬太尼来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