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观音针灸法为灸法的一种 ,单用此法可治疗多种疾病 ,且效果良好。现将笔者制作观音针的方法和临床运用实际介绍如下 ,供同道参考。制法取硫磺 1 2 g、雄黄 1 2 g、牙皂 9g、僵蚕 9g、黄柏9g、细辛 6g、白芷 9g、陈皮 9g、川乌 9g、草乌 6g及麝香适量 ,共研细末。取以上药末 6g加入火硝 7.5 g,再加入面糊 ,反复捏搓均匀 ,在捏搓的同时应逐渐增加面糊 ,调节粘度 ,达到稍粘手即可。然后在平整光滑的桌面上搓制成线条状药捻子 ,每条长约1 5 cm,晒干即成观音针。装于竹筒中备用。临床使用时 ,将其点燃 ,在选定的穴位上施灸(将燃点接触穴位 ,迅速…  相似文献   

2.
吴巍 《国医论坛》2012,27(4):42-42
四逆法是钦安卢氏医学中的重要治法,它是在"阳主阴从"理论的指导下所立的大法,具有纳下归根、收工复命之能,其主方首推四逆汤.由附子、干姜、炙甘草组成,主治少阴病及太阳病误汗亡阳者.《医理真传》曰:"仲景深通造化之微,知附子之力能补先天欲绝之火种,用之以为君;又虑群阴阻塞,不能直入根蒂,故佐以干姜之辛温而散,以为前驱,荡尽阴邪,迎阳归舍,火种复兴,而性命立复,故曰回阳;阳气既回,若无土覆之,火焰易熄,虽生不永,故继以甘草之甘,以缓其正气,缓者即伏之意也,真火伏藏,命根永固,又得重生也."  相似文献   

3.
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肩周炎8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肩周炎又称“冻结肩”、“漏肩风”、“肩凝症”、“肩痹”、“五十肩”等,是一种由慢性损伤或退行性非细菌性炎症引起的肩部疾患,临床以肩部疼痛和运动功能障碍为特点,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常影响肩关节功能活动。笔者运用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纳子法指导下择时针灸治疗阳虚体质亚健康状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纳入标准的180例分为3组,试验组选取每日巳时(9:00—11:00),酉时(17:00—19:00)进行针灸治疗;对照1组选取每日辰时(7:00—9:00),未时(13:00—15:00)进行针灸治疗;对照2组给予金匮肾气丸口服,观察治疗前后阳虚体质评分及SF-36量表评分。结果共有106例患者完成临床试验,阳虚体质改善方面,试验组阳虚质转化分改善优于两对照组。生存质量改善方面,3组均可在不同维度方面改善相关生存质量,经过两两比较发现,试验组在生理机能改善方面较两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纳子法指导下的择时逆针灸对改善阳虚体质亚健康状态具有良好效果,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及拓展。  相似文献   

5.
痹症多由于感受风寒湿邪所致,其与现代医学的风湿病、痛风、骨关节病等疾病相似。该病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火针刺络放血加罐法主要针对痹症病因,通过火针的温热之性将风寒湿邪引出,加上刺络放血与罐法结合直接将邪气驱除体外,达到驱邪扶正,通络和脏之效。笔者通过对该疗法的机理、施术方法及临床验案进行阐述,以期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6.
笔者近十几年来临证之时,运用针灸巨剌法治疗痹症70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共700例,其中男性360例,女性340例;年龄最小者18岁,最大者80岁;病程最短5天,最长20年;治疗次数最少1次,最长12次,平均6次。2治疗方法辨证以经络辨证为主,采用针灸巨刺法进行治疗。取穴时先在患侧疼痛部位所属经脉循按,选取压痛明显的经穴或阿是穴。然后依照“左取右,右取左”原则在身体对侧选取相应穴(点)。针刺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进针,先导气,得气后施行手法。对病程短,疼痛较甚,正气尚足者采用泻法;对病程长,疼痛较轻、正气欠足者采用平补平…  相似文献   

7.
潘佳蕾  刘力红 《河南中医》2010,30(5):431-432
运用温阳法治疗疾病的前提是辨清阴阳,而当今多种原因导致伤阳的途径多,生阳的途径少。通过继承学习钦安卢门的四逆法并运用于临床,对于当今许多疾病都能达到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陈莲  唐农  荣震 《广西中医药》2015,38(1):56-57
<正>肝癌,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的发病率高,其恶性程度高,进展快,预后差,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发生多处肝内转移或远处转移,或合并有严重肝硬化,失去手术、放化疗机会,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的2010年肝癌死亡人数达31万,高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二位[1],目前肝癌的总体治疗效果不理想。中医治疗本病经验丰富,治疗多从疏肝健脾、清热利湿解毒、活血化瘀、滋养肝肾之阴出发,鲜见温阳。笔者从事肝癌治疗  相似文献   

9.
嘈杂是胃病中常见症状之一 ,多见于慢性浅表性胃窦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等病。笔者根据对本证多年的观察和实践 ,自拟四逆乌贝散进行治疗 ,效果较为满意 ,现介绍如下。治疗方法柴胡 1 0 g,枳壳 1 5 g,炒白芍 1 0 g,制海螵蛸2 0 g,川贝  相似文献   

10.
痹症是指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使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笔者在临床上运用中医疗法辨治痹症8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应用四逆散与四逆汤联合对患有雷诺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54例患有雷诺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27例。采用四逆散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四逆散与四逆汤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雷诺病病情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肢端痉挛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方案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后病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期间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应用四逆散与四逆汤联合对患有雷诺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三痹汤配合针刺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三痹汤配合针刺疗法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采用针刺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分级量化评分比较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和63.3%(P〈0.05);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分级量化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三痹汤配合针刺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疏通经络,松解粘连,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使病变组织修复,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痹证为针灸科的常见病种,常见的治法为以近部与循经取穴为主,辅以阿是穴,但疗效有时不是很令人满意,张家维教授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结合传统的理论知识与方法,并参考一些现代的神经定位技术。在临床上治疗痹证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笔者对其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采用Brunnstrom偏瘫分期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FIM)来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Brunnstrom和FIM评分高于治疗前,治疗组两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运动功能和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当归四逆汤出自《伤寒论》,具有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功,主治血虚寒厥证。马连珍主任善用经方,遵经而不拘经,灵活应用当归四逆汤治疗多种心血管疾病,可谓抓住古方之要领和精髓,值得总结和发扬。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肩周炎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肩周炎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口服芬必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结合运动疗法,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采用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肩周炎疗效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针刺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治疗组62例采用牵正散加减,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62例用激素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79.0%,对照组58.0%,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P〈0.01).结论:针药结合治疗面神经麻痹能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通过对鼻衄临床病因病机进行分析,辨证施治,应用固冲降逆之治法,采用耳针治疗,效果满意,故报道体会,以供临证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中西药加针灸治疗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眩晕病患者在针灸、中药治疗的基础上酌情加西药治疗。结果:中西药加针灸治疗明显提高了眩晕症的有效率和治愈率。结论:中西药配合针灸疗法治疗眩晕症不但缩短了治疗的时间,而且明显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糖代谢的机制.方法:收集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10mg/Qd和20mg/Qd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比较治疗前、治疗后第3和6个月时血糖、血脂、脂联素水平和血糖控制率.收集40例非糖尿病健康者作为对照.结果:糖尿病组血糖、血脂高于对照组,而脂联素低于对照组.阿托伐他汀治疗后两组血脂代谢得到改善,两组间无差别(P=0.158),20mg/Qd组脂联素水平高于10mg/Qd组(J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脂联素和阿托伐他汀与血糖控制率呈正相关.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提高糖尿病血糖控制率,可能是通过增加脂联素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