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艾灸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流大鼠SOD、LPO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众多研究表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是能够特异性清除超氧自由基的抗氧化酶,也是机体内唯一能直接淬灭自由基的酶,可保护细胞免受超氧自由基的损伤。SOD可能与机体的衰老、肿瘤、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病、心脑血管病有关。过氧化脂质(LPO)可以反映体内脂质过氧化程度,间接反映体内氧自由基水平,而自由基损伤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为了探讨自由基损伤在脑缺血性疾病机理中的意义,我们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流损伤大鼠SOD、LPO变化进行了测定,并观察艾灸对其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通过查阅近5年中医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损伤保护机制的临床研究文献,从中医药抑制脑缺血时细胞能量耗竭及酸中毒、炎症因子表达、兴奋性氨基酸毒性、自由基损伤、细胞凋亡等角度出发,对近年来中医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损伤的临床保护机制予以综述。旨在进一步阐释中医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具体作用机制,并为开发新药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发展,人口老龄化,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如何提高本病治疗效果成当今主要研究课题。由脑缺血造成脑局部缺氧、乳酸堆积、血小板活化加剧、自由基损伤、细胞钙离子增加、兴奋氨基酸增加等一系列变化,需要多种途径治疗。近年来,长春西汀制剂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方面  相似文献   

4.
张家明  余妮  任醒华  梁银  周小毛  余尚贞 《中草药》2017,48(24):5276-5280
脑血管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及高再发率的特点,是现代研究重点。现代研究表明桂枝茯苓方具有抗炎、免疫调节、抗氧化等作用,可以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与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但临床主要运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其中又以急性脑梗死为主,并且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对桂枝茯苓方在脑血管病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桂枝茯苓方在脑血管病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脑血管病属于国际医学界的疑难病症。近年来,中医对热毒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及其致病机制认识逐步深入,清热解毒法正在逐渐成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新治则之一。本文就中医热毒理论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脑血管病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合并症多的特点,是中老年致病和致残的主要疾病。近年来研究认为,脑血管病发生与体内自由基的产生有密切的关系。自由基攻击细胞膜结构,造成神经细胞质膜和亚细胞膜破坏,微血管损伤,线粒体功能衰竭和蛋白降解加速等,从而使细胞功能丧失。而维生素E、维生素C、β胡萝卜素、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光甘肽过氧化酶作为自由基清除剂在脑缺血、缺氧时的抗氧化作用亦日益受到人们的  相似文献   

7.
金纳多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金纳多近年来在国内的临床应用,指出以缺血性脑血管病、周边等血流循障碍引起的各种疾病及改善血液高凝状态等的疗效及不良反应。金纳多治疗上述疾病的机理是:清除体内过多的自由基,调整循环系统,改善血流动力学,组织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厚朴酚脑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管疾病是目前人类最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并且是致残的首位因素,其中约有70%的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缺血性脑损伤是一个多因素、多机制、多环节的恶性级联反应过程,而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钙离子超载、自由基和/炎性因子损伤、以及神经细胞凋亡是这一损伤过程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9.
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OS)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重要病理反应过程。缺血性脑损伤后,活性氧自由基(oxygen free radical,OFR)增加,通过坏死或凋亡的方式引起细胞死亡,还介导线粒体途径、核转录因子信号转导间接导致细胞凋亡。近年来中药抗氧化应激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相似文献   

10.
缺血性脑血管病在脑血管疾病中占有相当的比例 ,主要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TIA)、腔隙性脑梗塞、多发性脑梗塞、脑梗塞、脑动脉硬化症等。笔者应用刺五加注射液治疗 9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临床疗效满意 ,并作相关血液指标分析。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所有入选病例治疗前均行头颅 CT或彩色经颅多普勒 ( TCD)检查 ,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 ,血液流变学检查有四项或四项以上指标异常。 9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住院患者 74例 ,门诊患者 18例。其中男 65例 ,女 2 7例 ,年龄 35~ 86岁 ,平均 ( 58.4±15.6)岁 ,病种结构为…  相似文献   

11.
中风病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给病人、家庭及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一直是全世界医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的切入点和优势在于以下6个方面:充分发挥中医药多环节、多靶点、多系统的治疗优势和结合中医"治未病"的治疗思想,开展大规模的中西医结合防治中风临床试验是近两年脑血管病临床研究的趋势;中西内外结合以及融入国际先进管理理念的"高级卒中中心"是治疗脑血管病的未来医学发展方向;中西医结合脑血管病围手术期各种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提高远期疗效已成为国内医学领域的重点研究课题;脑血管病的康复治疗仍然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的热点和优势所在;以循证医学为指导的中西医结合多学科联合临床治疗方法学评价研究和中医证候研究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还有好多不足之处;与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相结合,中成药的个体化治疗和相关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以指导临床治疗,进一步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的发生,从而科学规范中成药的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后焦虑抑郁的治疗作用及药物的安全性。方法根据入选条件选取缺血性脑血管病后焦虑抑郁的患者83例,其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1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1组给予帕罗西汀片和养血清脑颗粒,实验2组给予养血清脑颗粒,对照组给予帕罗西汀片,共口服药物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后焦虑抑郁以头痛头晕、情绪低落、睡眠障碍为主。治疗后实验1组较对照组HAMD评分下降明显(P〈0.05),对照组及实验1组HAMD、HAMA评分均较实验2组降低明显(P〈0.05)。实验1组的总有效率为96.4%,实验2组的总有效率为81.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2.5%,3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减分率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后焦虑抑郁有治疗作用,药物安全可靠,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OS)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重要病理反应过程。缺血性脑损伤后,活性氧自由基(oxygen free radical,OFR)增加,通过坏死或凋亡的方式引起细胞死亡,还介导线粒体途径、核转录因子信号转导间接导致细胞凋亡。近年来中药抗氧化应激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对其进行了颅内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结果:手术成功,无1例死亡,随访6个月后未出现血管再狭窄.结论: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具有成功率高、创伤小、痛苦轻、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阿司匹林抵抗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医院2015年5月—2016年2月期间诊治的TIA阿司匹林抵抗患者中抽取84例作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日期单双号予以分组,治疗组(42例)应用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42例)采取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发生率、花生四烯酸(AA)与二磷酸腺苷(ADP)所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发生率是4.76%,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4.29%(P0.05);治疗组用药后的AA、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阿司匹林抵抗的临床疗效确切,可降低患者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发生率,同时降低花生四烯酸与二磷酸腺苷所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疏血通脉胶囊中医理论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泰  张志伟 《辽宁中医杂志》2012,(11):2155-2157
当今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医药物治疗是一个主要的方面。该病属于祖国医学"中风病"的范畴,总结历代医家对该病的诊疗经验,结合现代人的生活饮食习惯,饮食不节也是发生中风的主要原因,因而在中风的证型中,痰瘀阻络较为常见。而且当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血瘀病机也得到了众人的认可。疏血通脉胶囊根据现代老年人脑梗塞急性期的临床特点,依据历代医家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治经验,针对该病特点组方,以"痰瘀"论治,经实验及临床观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文章就疏血通脉胶囊立方理论作一探源。  相似文献   

17.
陈寅萤  王忠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21):3198-3202
缺血性脑血管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而且其病理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兴奋性氨基酸毒性、氧自由基产生、钙超载、炎症反应等多个方面。中药清开灵注射液对脑血管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因此对其药理作用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综述了近年来新型复方中药——精制清开灵注射液治疗脑缺血的药理作用的相关研究,从调节炎症反应、神经营养因子、血脑屏障和血管保护及其他4个方面阐述了其单一有效组分及组分配伍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药理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颈动脉粥样硬化被称为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窗口",所致的脑血管疾病和缺血性心脏病位居中国死因排名前列。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的特点给广大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灾难。现代医学认为动脉粥样硬化一旦造成靶器官损害,很难逆转。因此,本病防重于治,防是关键。与现代医学相比,中医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拟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理论辨析与临床研究进行综述,探讨其临床思路与方法,以期在防治方面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寻找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特异蛋白质并探讨针刺对其差异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分离正常组、缺血性脑血管病及针刺组大鼠的总蛋白质,经考马斯亮兰染色,PDQuest 7.0软件分析。结果:与正常组匹配,缺血性脑血管病组与针刺组大鼠脑皮质图象匹配率分别为82%、85%,且重复性较好,其蛋白质主要分布在等电点pI4-8,分子量Mr20-75 kD范围。与正常组比较,缺血性脑血管病组中蛋白质点表达上升2倍及以上的点有9个,下降2倍及以上的点有11个。而在针刺组中这些表达上升的点均有下降,有10个点下降达2倍以上,其中有6个下降后接近于正常组;这些表达下降的点均有上升,有7个点上升达2倍以上,其中有4个上升后接近于正常组。结论:上述有显著差异的蛋白质可能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相关蛋白;针刺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症状也可能与上述蛋白质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