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黄芪治"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芪是补气要药,在肾系疾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可补益元气,大补肾气,古文献中有丰富的记载与研究。结合古文献及笔者临床经验,临床常用黄芪配防风、当归、茯苓、甘草、陈皮、人参、牛膝等进行肾脏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麻杏石甘汤出自《伤寒论》,是辛凉重剂的经典方,方由麻黄、杏仁、炙甘草、石膏、细茶组成。功能宣肺定喘。以发热、咳喘为辨证要点。笔者应用麻杏石甘汤加入臭灵丹、鱼腥草、黄芩、浙贝母组成灵丹麻石汤,治疗小儿肺热咳嗽,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针刺研究》2008,33(1):31-33
2007年11月19-21日,来自美国和日本7所大学、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中国香港浸会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内地25所高校的针灸相关学科专家和校(院)长,以及长期从事针灸学研究和关注针灸学发展的学者云集北京,共同探讨了针灸学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以及针灸未来发展方向等医学界关注的关键问题.这次会议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资助,由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主办.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针灸学会、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等相关部门的学者、专家和领导参加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4.
参苓白术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人参(或用党参代)、白术、山药、茯苓、砂仁、桔梗、白扁豆、莲子、薏苡仁、炙甘草组成,有健脾渗湿之功能,主治脾胃虚弱诸症。笔者用此方入汤剂治疗各种杂症,均获满意疗效,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5.
常见胃溃疡模型小鼠胃组织病理变化及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常见胃溃疡模型小鼠胃的组织病理变化,评价和比较各模型.方法以昆明小鼠为实验对象,选取水浸拘束、乙酸、磷酸组胺、消炎痛、利血平、乙醇等6种方法,同步制作胃溃疡模型,并设置正常、禁食、假手术等对照组.在造模当天(第1天)及第8天取胃组织作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禁食、水浸拘束、假手术等造模当日,小鼠胃出现明显的病理变化,第8天基本消失,持续时间短;消炎痛、利血平、乙醇造模当日,小鼠胃出现明显的病理变化,至第8天其病理改变仍未完全消失;磷酸组胺病变程度轻且易于恢复;乙酸造模对动物损伤重,易致死亡.以上病理变化,大多为黏膜局部或弥漫性炎症、水肿、出血,或黏膜萎缩、坏死和脱落,属急性胃炎或部分急性胃溃疡性质.结论水浸拘束、消炎痛、利血平、乙醇等造模成模率高,假手术、禁食次之,而磷酸组胺和乙酸造模似不宜作为小鼠常规胃溃疡模型.  相似文献   

6.
Objective: The chemical finger printing-based methods for evaluating TCMs quality can report partial of TCMs quality without linking to effective constituents. In this study, a mathematical model was established for the quality evaluation of total saponins of Panax japonicus(TSPJ), a folk medicine in China and Japan for treating diseases, through coupling the dynamic changes of chemical constitutions with corresponding activities.Methods: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 fingerprints were applied to establish the chromatographic database of TSPJ. The associated hypolipidemic activity database was determined by TG assay using Hep G2 cell model. Correlation analyses of two databases were performed by partial least squares(PLS) for calculating regression coefficients, and the interval value of YZL value(the ratio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peak-to-peak area coefficient) closely related to hypolipidemic activity was refined by the formula of Norminv function to value the quality of TSPJ.Results: In this study, the chromatographic data of 16 common peaks were obtained from 20 batches of TSPJ. After the estimate by this mathematical evaluation model, seven peak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hypolipidemic activity, and nine peaks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hypolipidemic activity.When the YZL value was less than 0.7861, the quality of sample was inferior, while YZL value was more than 6.6992, and the quality of samples was superior. The quality of another ten batches of TSPJ was further assessed to verify this method.Conclusion: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established model could be usefully applied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TSPJ in the hypolipidemic activity.  相似文献   

7.
葫芦茶 Tadehagi triquetrum ( Linn ) ohashi 为蝶形花科半灌木,药用根,茎,叶,味甘,性凉,有祛风解表、健脾利湿消炎止痛的功效.我国分布于云南、海南、广东、广西、福建、贵州等省区,2002年我所进行中药资源保存课题研究,野生变为家种,在云南分所南药园内种植,生长较好,每年结果很多.  相似文献   

8.
雷公藤,其名始见于《本草纲目拾遗》,雷公为神话中司雷之神,本品藉以为名,以喻其暴烈之性。其味苦、辛,性寒,有大毒,故影响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范永升教授运用雷公藤,继承前人之经验,并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多有发挥,在治疗一些难治病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范师运用雷公藤的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9.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医家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一书.全方由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桔梗、川芎、牛膝、甘草共11味药组成.主治胸中血瘀,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内热烦闷,心悸失眠等症.笔者临床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由血瘀引起各种病症,均获良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全国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工作研讨会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2010年会议”于2010年7月20—24日在河北省承德市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办,河北医科大学承办,河北以岭医院协办。来自河北医科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学院等43个单位175名中西医结合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以“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工作”为主题,共同探讨中西医结合“一个临床”教学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并确定了下一阶段开展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工作的思路和措施。共有16位专家作了专题报告和主题发言。陈士奎教授作了关于“中西医结合医学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专题报告。认为师资、教材、实践基地和学生是构成中西医结合教学体系的四要素,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及其教育工作委员会应建立全国中西医结合师资培训及教师研修基地,持续开展中西医结合师资培训及教师研修,并组织专家进行中西医结合教材研究,及时对中西医结合教材作出修订。中西医结合教育应鼓励中西医结合学生个性发展、独立思考。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结合本校教学实践,介绍了该校从开设《神经生物学》、《中西医结合基础概论》,到《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方法讲座》、《神经科学原理》等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研究生课程新的教学体系。河北医科大学对“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进行了广泛调研及全面而深入的探索,会上作了“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的报告。湖南中医药大学作了“高等中西医结合教育的现实问题与思考”的报告,系统总结了中西医结合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在人才培养体系方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提出“构建理论、实践、素质三位一体的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体系”、泸州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对“五年制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研究”进行了积极探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在培养学生中西医结合临床思维方面展开研究,作了“PBL问题设计引导中西医结合临床思维方法的建立”的报告。安徽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学院在专业设置方面拓宽视野,率先在五年制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设立了全科医学方向。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对“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教师能力要求及其培养途径”进行了思考。河北医科大学附属沧州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院就“规范教学基地建设促进医教研协调发展”作了专题报告。广西中医学院瑞康临床医学院在课程建设方面作了“《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课程建设的实践与研究”的报告。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针对临床带教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作了“中西医结合临床糖尿病带教中的方法与思考”的报告。北京大学医学部中西医结合学系就“北京大学医学部中西医结合教育体系”进行了介绍。(方朝义丁旭整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护心康超微制剂与传统制剂治疗痰瘀阻络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组别、双盲观察、传统饮片平行对照的试验设计方案,共入选60例患者,每组各30例,治疗组用超微护心康片,对照组用传统护心康片,连续用药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间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的显效率、心绞痛疗效、硝酸甘油停减率、中医证候疗效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总有效率、心电图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心康片能改善痰瘀阻络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且超微护心康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优于传统护心康片,故超微制剂能广泛地运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脂康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不同中医证型血脂水平的干预影响,找出血脂康治疗NAFLD合并CAS的最有效中医证型,指导其辨证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血液流变学可视化检测仪(MC—FANRH300)观察不同中医证型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动性特点,并检测其与红细胞流变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109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为痰瘀阻络证组(35例)、阴虚阳亢证组(42例)、肾虚证组(32例)。另选择21名老年健康人作对照(老年健康组)。利用MC—FAN对4组进行血液流变学可视化检测,并观察红细胞变形指数(deformationindex,DI)、红细胞聚集指数(erythrocyteaggregationindex,EAI)和血浆ATP酶活性,将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可视化的血流时间(transitingtime,TT)与红细胞流变性指标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液流变学可视化TT比较,痰瘀阻络证组较阴虚阳亢证组、肾虚证组、老年健康组显著延长(P〈0.05);在剪切率为100S一时的DI比较,痰瘀阻络证组较阴虚阳亢证组、肾虚证组和老年健康组显著降低(P〈0.05)。与老年健康组比较,老年高血压患者3组血浆Na+.K+-ATP酶活性、Ca2+-Mgn-ATP酶活性显著降低(P〈0.01)。其中,痰瘀阻络证组Ca2+-MgH—ATP酶活性与肾虚证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老年高血压患者不同血流量(10、30、60、100μL)的血液流变学可视化TT与DI呈显著负相关;血流量100μL时的血液流变学可视化TT与红细胞聚集指数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可视化TT变化显著,并与传统红细胞流变性指标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分类临床文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文献检索方式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方法检索2000年1月一2011年12月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贵州省数字图书馆和读秀学术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有关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文献。结果共33篇文献纳入研究,病例数合计4233例。证型出现频次最高的是湿热阻络型20次(60.61%),其次是肝肾两虚型18次(54.55%)、痰瘀互结型17次(51.52%)、风寒湿痹型15次(45.45%)、寒湿阻络型14次(42.42%)、风湿热痹型及气血亏虚型10次(30.30%)、寒热错杂型9次(27.27%)。按病例数排列,湿热阻络型768例(18.14%)、风湿热痹型666例(15.73%)、风寒湿痹型584例(13.80%)、寒湿阻络型517例(12.21%)、寒热错杂型415例(9.80%)、痰瘀互结型364例(8.60%)、肝肾两虚型235例(5.55%)、久痹正虚型223例(5.27%),其余证候病例数皆未超过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的证候分布特点以湿热阻络型为主,其次风寒湿痹型、风湿热痹型、寒湿阻络型、痰瘀互结型及肝肾两虚型为临床上最常见的辨证分型。  相似文献   

16.
260例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肝组织病理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中医证型和肝组织病理改变的关系,为中医辨证提供依据。方法 对260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且所有病例均行肝穿刺检查,从而确定肝组织病理分级、分期,探讨中医证型与肝脏病理改变的相关性。结果 (1)肝组织炎症:肝郁脾虚型主要为G1、G2;湿热中阻型主要为G2;肝肾阴虚型和脾肾阳虚型主要为G3;瘀血阻络型主要为G4。(2)肝组织纤维化分期:肝郁脾虚型和湿热中阻型主要为S1和S2;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主要为S3;瘀血阻络型主要为S3和S4。(3)肝组织病理程度:瘀血证以G3~G4、S3~S4为主,非瘀血证以G1~G2、S1~S2为主。结论 慢性乙肝的肝组织病理改变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相关性,其中瘀血证、非瘀血证与肝组织病理关系最为密切。随着肝组织病理损害的加重,中医证型由实至虚,由气及血,瘀血阻络是其最终的病理转归。治疗中要注重活血化瘀,并结合三期分治。  相似文献   

17.
四妙消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四妙消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ld arthritis,RA)活动期湿热毒痹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四妙消痹汤组,60例)和对照组(甲氨蝶呤组,60例),疗程均为12周。评价治疗前后中、西医疗效,中、西医症状体征,中医证候积分及DAS28积分,理化指标变化,远期疗效及平均起效时间,其中西医疗效评价参照欧洲风湿病防治联合会(EULAR)判定标准,对药物疗效进行意向性分析(ITT)和符合方案数据分析(PP),同时观察记录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纳入患者120例(ITT集),完成观察患者103例(PP集)。PP分析显示:治疗组(52例)中、西医疗效均优于对照组(51例,分别是92.3%vs70.6%及86.5%vs62.7%,P0.05)。在改善患者症状、体征,降低中医证候积分、DAS28积分以及远期疗效方面,治疗组较对照组有一定优势。治疗组起效时间(周)5.31±0.36短于对照组(8.28±0.45,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6.7%)低于对照组(43.3%,P0.05)。结论四妙消痹汤可综合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湿热毒痹证患者的关节及全身病变,且起效早,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8.
尪痹中医分型与HLA-DR4等位基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中国汉族人尪痹中医分型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4等位基因的相关性,对196名尪痹患者检测HLA-DR4等位基因,并根据其临床表现、舌脉等进行辨证分型.通过Excel 97建立数据库,用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6名患者中HLA-DR4阳性者110例(阳性率为56.1%).风寒湿阻、风湿热郁、痰瘀互结、肝肾阴虚四型患者中HLA-DR4阳性率分别为46.4%,51.2%,78.6%和82.8%(P<0.05).提示尪痹中医分型与HLA-DR4等位基因相关,两者结合可作为判断疾病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间质纤维化临床分期与证候学分布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4例肺间质纤维化住院病历,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胸部HRCT特点、肺功能以及动脉血气分析情况,分为早期、慢性迁延期和晚期,总结肺间质纤维化临床分期与证候学分布规律。结果:肺纤维化不同分期其证候学分布各有特点,早期(10例)以风寒袭肺和风热犯肺为常见诱因,以痰热郁肺与痰瘀阻络为常见证型,以络脉痹阻,气血不通为基本病机特点;慢性迁延期(64例)证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肺痹与肺痿并存,以气虚(肺气虚、脾气虚、肾气虚)血瘀痰阻之证最为常见。肺纤维化晚期(130例)本虚至极,由肺及肾至心,以肺肾两虚、痰瘀阻络为常见证型,以气血不充、络虚不荣为其病机实质特征。结论:肺间质纤维化证候学分布特征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HBV.DNA感染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2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乙肝标志物检查、血清HBV—DNA(定量)及PBMCs中HBV—DNA检测(PCR方法),经中医辨证确定205例患者的中医证型。结果研究发现各中医证型血清HBV—DNA(定量)≥1.0×10^5拷贝/mL(高病毒栽量)患者比例由小到大排列依次为:湿热中阻证〈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肝郁脾虚证组血清HBV—DNA(定量)≥1.0×10^5拷贝/mL患者比例最高(占82.5%),与湿热中阻证组(占55.2%)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中医证型PBMCs中HBV—DNA感染患者比例由小到大排列依次为:肝肾阴虚证〈湿热中阻证〈脾肾阳虚证〈瘀血阻络证〈肝郁脾虚证。肝郁脾虚证组PBMCs中HBV.DNA感染患者比例最高(占77.2%),与肝肾阴虚证(占27.3%)、湿热中阻证(占34.3%)、瘀血阻络证(占53.1%)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清HBV—DNA(定量)及PBMCs中HBV—DNA感染与中医证型之间有一定关系,肝郁脾虚证组血清HBV.DNA(定量)≥1.0×10^5拷贝/mL患者比例及PBMCs中HBV—DNA感染患者比例最高,治疗应注重扶正祛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