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诊疗方案(初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冠心病心绞痛是中老年人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严重危害公众健康.中医药治疗心绞痛具有标本同治的优势,可以明显减少心绞痛的复发率,巩同治疗效果.<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诊疗方案>(初稿)聚集了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专家的经验和智慧,同时检索近三十年发表的中医有关研究冠心病心绞痛的文献,主要根据近十年的研究成果及临床实际进行证候分类和论治,经过6轮的专家意见征询及修改,这次发表进行全国范围的意见征询和临床验证,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为了加强治未病思想,防止和减少心绞痛的发生,故诊疗方案中加入调摄预防及康复等措施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病中医诊疗方案(初稿)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由此引发的致残率、致死率逐年上升,患者需要终身服用西药。中医药治疗1、2级高血压病具有明显的疗效优势,可以使部分患者减停西药,并且稳定血压。本方案聚集了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专家的经验和智慧,同时检索近三十年发表的有关中医研究高血压病的文献,主要根据近十年的研究成果及临床实践进行证候分类和治疗,经过6轮的专家意见征询及修改,同时为了加强治未病思想,防止和减少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故诊疗方案中加入调摄预防及康复措施等。这次发表将进行全国范围的意见征询和临床验证,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  相似文献   

3.
季顺欣 《新中医》2012,(6):171-172
血脂异常是一类临床较常见的疾病,主要指血中脂质成分出现的异常改变,即胆固醇(TC)升高、甘油三酯(TG)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为表现的一种血脂代谢紊乱状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及饮食结构的改变,血脂异常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积极防治血脂异常,可有效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进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4.
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降低血浆胆固醇可降低冠心病、脑卒中事件发生的危险性。合理用药能有效降低血浆胆固醇,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现对某区级医院2007年—2009年口服调脂药的使用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并评价其使用的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有关脂质代谢异常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机理及及早干预一直是基础和临床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医认为血脂异常乃由脾失健运,痰浊内生,膏脂转输障碍所致,而肠道微生态系统的平衡是脾主运化功能的主要体现。该文将从中医以脾论治角度,基于肠道微生态系统对血脂异常进行论述,寄希为中医论治血脂异常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血脂异常是导致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目前已成为我国目前主要防治的重大疾病之一。临床如何安全有效的控制高脂血症,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HELP  相似文献   

7.
血脂异常是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血清或血浆的总胆固醇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对于老年人来说,其生理机能减退,因而血脂的异常可以引发多种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老年人要注意血脂的变化,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并降低其死亡率,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老年患者。近年来,中医通过辨证论治,灵活运用中药方剂及针灸疗法,对血脂异常进行研究,临床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实验研究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血脂异常流行趋势日趋严重,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提出了严峻挑战。目前认为,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极为重要的危险因素。西药他汀类药物是临床上疗效确切的调脂药,但其不良反应一直备受临床关注。祖国医学宝库中,天然他汀类中药及针灸疗法是治疗血脂异常的有效手段,应用于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好。从中医药治疗血脂异常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医药的临床应用及中医药优势发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调脂汤治疗血脂异常4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红红 《新中医》2003,35(11):58-59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症的主要因素,调脂治疗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他心脑血管疾病都有重要意义。笔者自拟调脂汤治疗血脂异常,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与临床多种疾病的发生有明显关系。调脂治疗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有重要意义。由于血脂异常与其他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常同时并存,故调脂同时应重视其他危险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11.
李晓涵  刘莉 《吉林中医药》2020,40(4):550-553
代谢综合征是多种心血管危险因子的聚集状态,其各组分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社会发展,代谢综合征发病率明显提高,与其相关的研究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尤其在心血管领域更为突出。无论是现代医学还是传统医学均有关于代谢综合征方面的研究,且受到广泛关注。现将从中医和西医2个方面阐述关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其各组分之间的相互影响,从中医辨证论治和西医对症治疗方面讨论代谢综合征患者干预方式,并探讨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方向,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及展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体及中西医学的系统本质,论述状态医学与心脑同治的合理性与科学价值。方法:从系统科学角度论述人体及中医、西医、中西结合医学的共同本质,并由此论证心脑同治的合理性与科学价值。结果:状态医学是系统科学与中、西医学的有机结合和发展模式,是心脑同治的科学理论基础。结论:状态医学与心脑同治是医学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创新,具有较大的学术意义和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靳宇智  于越  付璐  马燕冬 《中国中药杂志》2016,41(12):2371-2375
番泻叶是目前常用中药之一。经过笔者初步考证,认为该药在我国的用药史并不长,在我国古代时期,仅见《回回药方》中有所记载,其他各类中医文献鲜有提及。近代以来,该药在我国中医文献中出现的时间与近代西药书籍中译本在我国出现的时间大体接近,可能与西方医药的传入有关。清末及民国初期,中医文献中有关该药中药药性理论的论述较少,并曾被视作"西药"(外来药),随着用药经验不断积累、广泛普及等因素,该药逐步被中医学者建构了较为完备的药性理论,从而实现了"本土化"。  相似文献   

14.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如何预防心血管病发作、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患者和医护工作者密切关注的问题。我国临床护理工作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干预,在西医护理基础上依据整体观念、辨证施护、治未病、标本论治等中医基本理论原则,运用情志、中药、饮食、运动、针灸、耳穴等内外兼护、养生保健的中医综合护理方法,改善心血管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中医“肺主治节”理论为切入点,在吸收和融合现代生命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肺主治节”的内涵与植物神经节后纤维所支配的效应器的生理功能相关,并进一步通过肾上腺素能受体和胆碱能受体的功能探讨,受体激动剂/拮抗剂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临床用药情况分析,以及治肺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解析等方式,来诠释“肺气”的运行与交感及副交感神经功能的相关性。希望通过深入解读“肺主治节”相关理论,旨在发展符合中西医协同创新思想的整合医学,充分发挥中医藏象理论对现代药物研发以及临床疑难疾患治疗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国外针灸治病作用机制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程肖蕊  程凯 《中国针灸》2008,28(6):463-467
对国外近年来针灸效应机制和针灸治疗疼痛、恶心和呕吐、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等病的机制实验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对比国内同类研究现状,为国内同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中西药联合治疗心血管疾病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心血管疾病患病率高、治愈率低,已成为导致死亡的首位疾病,其发生发展是多基因参与的多步骤、多阶段、体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西药作用靶点明确、途径单一、起效迅速,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持久温和的作用特点,二者联合应用在复杂疾病、慢性疾病的治疗方面能优势互补、协同增效、减少不良反应。本文重点对中西药联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原则和策略进行了探讨,总结出"中药为主、西药为辅,西药为主、中药为辅,中西药并重"的联合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用药和新药研发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西医疾病辨证规范和辨证论治,已成为中医临床和科研的基本依据和主攻研究方向。《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作为行业标准起到了示范和引导作用。笔者发现,此标准围绕西医疾病辨证规范,普遍存在西医疾病临床表现与所属诸证的症状差异悬殊的问题,进而导致虚拟症状大量出现,使病辖诸证的真实性大打折扣。分析认为,由基于中医疾病辨证转换到围绕西医疾病辨证,学术界对可能出现的深层问题估计不足,进而导致虚拟症状乃至虚拟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背景]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特有的严重微血管并发症,起病隐匿,早期仅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而易被忽略,最终发展成尿毒症成为难治性疾病。西医缺乏有效方法,对症治疗为主。中药多途径联合西药治疗虽已大量报道,尚缺乏疗效和安全性系统评价。[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效性。[检索策略]以主题词“糖尿病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文献。[纳入标准]中西医结合、单纯西医治疗的随机平行对照试验。[资料提取与分析]采用RevMan4.2软件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计数资料用比数比(OR)、95%可信区间(CI)表示。试验结果同质性接受H0做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异质性检验拒绝H0做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纳入26项,文献质量普遍偏低。各研究间无异质性(χ2=34.42,P=-0.10)。OR=4.92,95%CI[3.92~6.19]。治疗有效率中西医结合89.13%(1017/1141)优于西医治疗62.85%(643/1023)(χ2=13.7,P=0.00001)。[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具有加减灵活、副作用小、安全性高、适于长期应用等优点,结合西药对症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降低副作用。[问题与展望]中医药治疗尚缺乏统一辨证分型、疗效判定标准,未来有待于统一分期分型及治疗标准,设计严谨的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安慰剂平行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20.
银杏酮酯分散片是一种新型的银杏叶提取物标准化制剂,广泛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但在临床应用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合理、安全地使用银杏酮酯分散片,是影响患者用药安全、临床预后的关键。该共识由国内心脑血管领域的中西医临床专家共同制定,遵循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成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的制订流程》,在充分调研临床需求的基础上确定临床问题,依据PICO化的临床问题检索文献,采用国际公认的证据分级推荐标准--GRADE系统开展证据评价、分级和推荐,并采用名义组法形成专家共识。如果证据充分则形成"推荐意见",采用GRADE网格计票规则;如果证据不充分,则形成"共识建议",采用多数计票规则。该共识推荐了银杏酮酯分散片临床应用中的适应症、用法用量、特殊人群用药、安全性等,旨在提高临床疗效,促进规范合理用药,减少用药风险。该共识仍需在未来根据实际应用中针对新出现的临床问题及循证证据的更新予以修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