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塞脉微丸化学成分的HPLC/MS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通塞脉微丸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可将三萜、黄酮及有机酸类等10余种化学成分较好的分离。根据紫外光谱可大致判断其化合物类型,由电喷雾质谱得到各成分的分子量,进而推测出其中主要成分的可能结构。结果:发现可能有绿原酸、甘草苷、夏拂托苷、甘草素-4’-芹糖葡萄糖苷、异甘草素葡萄糖芹糖苷、木犀草苷、安格洛苷C、异甘草苷、木犀草素、异甘草素、甘草糖苷B、甘草酸单铵盐、甘草酸等13个化合物。结论:通过对通塞脉微丸化学成分的解析,为阐明通塞脉微丸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通塞脉微丸及中间体中总皂苷的含量。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结果选择甘草酸铵为对照品,标准曲线方程为:A=2.3017C+0.06078(r=0.9995),在0.078~0.702m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通塞脉微丸总皂苷的含量范围在46%~48%之间。通塞脉微丸中间体总皂苷的含量范围在67%~70%之间。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81%(n=6),RSD为1.7%。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质量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测定通塞脉微丸及中间体中总黄酮的含量.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结果 选择甘草苷为标准品,标准曲线方程为:A=24.667C-0.034 46(r=0.999 9),通塞脉微丸总黄酮的含量范围在17%~21%之间;通塞脉微丸中间体总黄酮的含量范围在27%~29%之间.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44%(n=6),RSD为0.97%.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重复性好,可作为该制剂质量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通塞脉微丸指纹图谱的研究,建立该制剂稳定、可重复的质量控制手段。方法:以Zorbax 80A Extend-C18(250 mm×4.6 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剂系统,线形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76 nm,柱温30℃;采用指纹图谱相似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建立了通塞脉微丸的HPLC对照指纹图谱,标示了21个共有色谱峰,通过与单味药及相应阴性制剂的比较确认了这21个色谱峰的归属;10批样品的色谱指纹图谱的整体相似度在0.984以上。结论:通塞脉微丸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对有效控制通塞脉微丸成品制剂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塞脉微丸对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通塞脉微丸对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用线栓法制备大鼠MCAO模型,缺血3 h后再灌注,观察通塞脉微丸不同剂量对模型大鼠脑含水量、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脑梗死面积及血浆中前列腺素1α(6-K-PGF1α)、血栓烷素B2 (TXB2)、内皮素(ET)含量的影响.结果:通塞脉微丸可以改善MCAO模型大鼠24 h的行为学异常,缩小脑梗塞面积,降低缺血脑组织的含水量,减轻脑水肿,降低血浆中ET、TXB2,从而改善脑组织的缺血缺氧状态.结论:通塞脉微丸对大脑中动脉栓寒模型大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塞脉微丸高效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通塞脉微丸高效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方法:以pH 9.18,40 mmol·L-1硼砂-10%甲醇溶液为运行缓冲液,采用未涂层弹性石英毛细管柱(75μm×56 cm,有效长度50.0 cm),分离电压25 kV;进样压力5 kPa,进样2.0 s;毛细管温度25℃;二极管阵列检测,检测波长254 nm。结果:以10个批次的通塞脉微丸为样品建立了通塞脉微丸的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确认共有指纹峰16个,并确定了甘草苷、甘草素、甘草酸单铵盐、肉桂酸、绿原酸、阿魏酸的峰。结论:此方法简单、快速、高效,为通塞脉微丸的全面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成药》2014,(1)
目的通过代谢组学方法研究逍遥散干预肝损伤小鼠血清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探索与肝损伤密切相关的代谢模式及逍遥散的作用机制。方法以CCl4致小鼠肝损伤模型为研究对象,测定小鼠血清ALT、AST,肝组织匀浆SOD、MDA。检测小鼠血清中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情况,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这一变化过程进行模式识别。结果与对照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ALT和AST明显升高(P<0.01),肝组织匀浆SOD显著降低,MDA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小鼠相比,给药组小鼠血清ALT和AST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匀浆SOD明显升高,MDA显著降低(P<0.01)。模型组、给药组与对照组的血清内源性代谢物均发生了明显变化,模型组血清中甘氨酸、丙氨酸、丝氨酸、苏氨酸、氨基丙二酸、苹果酸、谷氨酰胺、天门冬氨酸、赖氨酸、鸟氨酸均明显升高(P<0.01),肌醇升高(P<0.05)。给药组中显示逍遥散对其有调节作用。结论逍遥散干预肝损伤的作用显著,推测其机制是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恢复部分氨基酸代谢、三羧酸循环、尿素循环等代谢通路。  相似文献   

8.
通塞脉微丸低极性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通塞脉微丸低极性成分进行GC-MS分析.方法:以GC-MS结合保留时间鉴定低极性成分,采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它们在样品中的相对含量.结果:微丸中50多种成分被分离,36种成分被鉴定.结论:通塞脉微丸的制备工艺是合理的,能较好地保留对脑中风有治疗作用的物质基础--当归超临界萃取物.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血瘀证血浆代谢组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采用气相色谱(GC)-质谱(MS)联用技术,寻找冠心病(CHD)血瘀证患者内源性代谢分子标记物.方法 收集CHD血瘀证患者48例、CHD非血瘀证患者52例及健康对照组40例,运用GC-MS联用技术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浆代谢产物,对代谢物定性分析后,分别采用单变量t检验和多变量蒙特卡罗树法(MCTree)对各组代谢物含量进行比较.结果 各组受试者血浆内源性代谢物种类无差别,总计46种.定量单变量t检验结果显示,CHD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32种代谢物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CHD血瘀证组与CHD非血瘀证组比较,胆固醇含量升高,木糖醇含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CTree结果显示,健康对照组与CHD患者血浆代谢物完全分离,对二者分离贡献最大是L-缬氨酸、甘氨酸、丙氨酸、L-丝氨酸,且含量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血瘀证与非血瘀证之间有明显分离趋势,44种物质对分类有显著影响.结论 血浆GS-MS代谢图谱能有效的从健康人中区分出冠心病患者、从冠心病患者中区分出血瘀证患者,这些含量存在差异和对分类有贡献的物质可能是CHD血瘀证诊断和辨证的潜在代谢标记物和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探讨通塞脉浸膏与不同辅料混合物的物理性质与其微丸成型性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测定不同处方混合物的内聚力、塑性指数及所成微丸粉体学性质,运用主客观赋权法及多元回归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混合物的塑性指数对微丸成型起主要影响,在所考察范嗣内呈正相关,内聚力与微丸成型呈负相关.结论:混合物的物理性质能显著地影响微丸成型.  相似文献   

11.
红景天苷对大鼠缺血性脑水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冉建华  孙善全  汪克建  毕恣  陈海  谭戈 《中草药》2008,39(8):1200-1204
目的研究红景天苷(salidroside)对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 4,AQP4)在大鼠缺血性脑组织中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拴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实验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红景天苷组。通过光镜技术观察各组别脑水肿区的病理变化,干湿质量法检测脑含水量,采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方法观察AQP4及其mRNA在脑组织中的表达,硫代巴比妥酸法和定磷法测定缺血脑组织中丙二醛(MDA)、Na ,K -ATPase活性。结果缺血后模型组的细胞及血管周围间隙明显扩大,部分细胞坏死,神经胶质细胞增生;大鼠穹隆下器官、脉络丛、大脑皮质、视上核、海马等部位AQP4及其mRNA的表达上调,48~72 h达峰值;脑组织含水量亦在72 h达高峰。红景天苷组脑组织形态结构无明显改变,脑组织含水量、MDA水平、AQP4及其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而Na ,K -ATPase活力明显高于模型组。结论红景天苷可抑制缺血性脑水肿组织中AQP4及其mRNA的过表达,防止脑水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悦安欣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近期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悦安欣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近期疗效。方法 :采用静脉点滴悦安欣治疗 60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并与对照组 60例比较。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悦安欣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近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分析当归挥发油(Angelica sinensis volatile oil,ASVO)对正常大鼠尿液代谢产物的影响,揭示ASVO影响大鼠体内代谢的可能途径。该实验将50只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ASVO高(0.352 mL·kg-1)、中(0.176 mL·kg-1)、低剂量(0.088 mL·kg-1)组和阿司匹林(aspirin,ASP)对照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高、中、低剂量的ASVO及ASP各0.2 mL,连续给药3 d,并利用大鼠代谢笼收集各组大鼠12,24,36,48 h的尿液,应用GC-MS检测不同时段的大鼠尿液代谢指纹图谱,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方法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分析方法(orthogonal partial least-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分析,通过变量重要性投影(vriable importance in the projection,VIP)和T检验筛选潜在生物标志物。结果显示,ASVO中剂量组在36 h时对大鼠尿液代谢物影响最大。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SP组与ASVO给药组大鼠尿液中7种代谢物有显著变化(P<0.05),其中乌头酸、琥珀酸、柠檬酸、α-酮戊二酸、甘氨酸、苹果酸的含量呈升高趋势(P<0.05),前列腺素含量呈下降状态(P<0.01),认为ASVO与ASP的作用机制具有相似性。它们对体内代谢的影响可能主要集中于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以及脂质代谢途径。大鼠灌胃ASVO后可提高机体的能量代谢,抑制炎性物质的产生、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该结果为进一步阐释ASVO药理作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为临床上早期诊断HIE和判定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择HIE患儿39例和健康新生儿20例为研究对象,各组均在入院后每24 h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1次大脑中动脉(MCA)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末期速度(Vd)及阻力指数(RI)。结果TCD显示生后24 h内HIE组脑血流速度Vs、Vd均低于对照组,24 h后逐渐上升;RI均明显升高,中重度组RI在72~96 h迅速下降。结论TCD显示HIE患儿生后24 h内脑血流阻力增加,血流速度减慢,48~96 h脑血流阻力降低,血流速度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15.
针刺抗抑郁治疗对卒中后抑郁康复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观察针刺抗抑郁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症状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从270例脑卒中患者中筛选出的76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抗抑郁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单盲方法,将治疗组患者加用针刺神庭、本神等抗抑郁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症状及神经功能康复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无论HAMD量表、ESS评分及ADL评分变化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抑郁症状及神经功能康复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抗抑郁治疗不但有利于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症状的康复,也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是卒中后抑郁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葛根黄酮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葛根黄酮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研究葛根黄酮对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含水量和脑梗死体积,脑组织中SOD,MDA的影响。结果:葛根黄酮能明显降低大脑中动脉大鼠脑含水量,缩小脑梗死体积,提高SOD的活性,减少缺血再灌大鼠MDA的含量。结论:葛根黄酮具有抗自由基损伤和保护缺血脑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卒中急性期心肌酶、QT离散度(QTd)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71例脑出血、78例脑梗死患者和57例健康老年人,分别测定各组心肌酶、QTd,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出血组、脑梗死组天冬氨酸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K)、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QTd均明显升高或延长,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或0.01);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比较AST、LDH、CK显著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CK-MB、QTd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轻度组比较,除中度组AST虽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外(P>0.05),中、重度组各指标均明显升高或延长,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与中度组比较,重度组AST、CK显著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LDH、CK-MB、QTd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与无意识障碍组比较,意识障碍组AST、LDH、CK、CK-MB、QTd均明显升高或延长,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结论脑卒中急性期心肌酶、QTd有显著变化,二者的监测有利于脑卒中病情及心脏受累程度的全面评价,对判断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二根龙蛭汤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栓线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切开颈部皮肤后缝合。造模后治疗组采用二根龙蛭汤灌胃,对照组采用吡拉西坦片灌胃治疗。治疗后第7天进行水迷宫实验后处死大鼠,断头取脑,采用酶联免疫法观察大鼠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大鼠逃避潜伏期较模型组和对照组明显缩短,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P均〈0.05),VEGF含量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二根龙蛭汤能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提高脑组织内VEGF含量从而改善脑组织微循环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怀牛膝对通塞脉微丸中主要活性成分绿原酸、异甘草苷、哈巴俄苷和甘草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的影响,该研究建立了UPLC-MS/MS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绿原酸、异甘草苷、哈巴俄苷和甘草素4种成分的分析方法,色谱柱为BEHC18(2.1 mm×100 mm,1.7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1,采用电喷雾电离源(ESI),多反应离子监测(MRM)扫描方式。结果显示,通塞脉微丸组4种成分的Cmax和AUC0-∞均比通塞脉微丸加牛膝组高,其中绿原酸的Cmax差异显著(P<0.05),绿原酸和甘草素的AUC0-∞差异显著(P<0.05);2组间Tmax和CL均无显著性差异。该研究建立的UPLC-MS/MS方法特异、快速、准确和灵敏,可用于通塞脉微丸中4种主要活性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同时表明怀牛膝对通塞脉微丸中4种主要活性成分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行为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70岁以上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脑梗死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将既往已发脑梗死患者分为脑梗死再发组和脑梗死未再发组,观察研究时间窗内一般自身因素、生活方式、疾病相关因素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变化,探讨高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脑梗死再发的原因。结果2组患者在体型、职业性质、饮酒方面无明显差异,在饮食结构、生活规律、睡眠质量、吸烟、锻炼、性格、就医、家族史和合并病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均<0.05)。2组患者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纤维蛋白原(Fg)、同型半胱氨酸(Hcy)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P均<0.05),而在Plt、红细胞压积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70岁以上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脑梗死再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与个体的一般自身因素、生活方式和疾病相关因素有关外,hs-CRP、血脂、Fg、Hcy等众多指标的多因素变化可能起重要作用。脑梗死的二级预防应该整合多种发病因素,实施预防个体化、综合化,切不可以偏概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