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从电针感与感觉机能的关系探讨电针感的穴位物质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主要以病理性和实验性感觉分离者为对象,分析电针感与感觉机能的关系,探讨产生电针感的穴位物质基础。方法:在掌握电针感主要特性、分析与穴位组织层次的关系及形成条件的基础上,对感觉分离受试者感觉分离部位检测诸种浅、深感觉及电针感反应,鉴别电针感与哪些或哪种感觉机能关系密切,从而确定产生电针感的穴位物质基础、即相关的感受装置。结果:电针感的主要特性是来自穴位深部组织的胀与深(胀)痛感和来自体表组织的麻感。前者和手针感一样依存于深痛觉,而与他种感觉无此内在联系。文中首次提出来自皮肤的电针性麻感是在叩击、痛感等感觉反应基础上,于高频电刺激条件下形成的继发性感觉反应,是一种皮肤感觉融合现象。各感觉分离组实验结果一致指出,以麻感为主的皮肤电针感与痛觉关系最为密切,而与触-压等感觉的关系尚未充分取得有内在联系的确切资料。结论:产生电针感的穴位物质基础主要是深部痛觉感受器和皮肤痛觉感受器,与触-压觉等组织结构的关系还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主要以病理性和实验性感觉分离者为对象,分析电针镇痛与电针感和感觉机能的关系,探讨电针镇痛的穴位物质基础.方法:选择头、颈、上腹3个部位(穴位)用K+透入法致痛,以痛阈为指标,取单支裸端绝缘毫针和由电针仪输出的60Hz连续脉冲波,分别刺激感觉机能正常及分离穴区的深部和皮肤组织,观察痛阚变化,检测穴区浅、深感觉机能和针感反应,根据效应--针感--感觉机能关系,分析和识别电针镇痛的穴位物质基础.结果:在感觉机能正常部位,分别电针穴区的深部和皮肤组织,都产生明显镇痛作用.在感觉机能分离部位,电针深痛觉存在、深压觉缺失穴区的深部组织,或痛觉存在、触-压觉缺失穴区的皮肤组织,亦均出现明显镇痛效应;感觉机能反之者,电针则不能改变痛闲水平,即不能引起镇痛反应.结论:电针镇痛的穴位物质基础主要是深部痛觉感受器和痛觉感受器.  相似文献   

3.
临床和实验研究证明,针刺产生针感是取得针刺效果的重要条件。进一步阐明针感与穴位结构的关系,对探讨针灸针麻原理以及经络实质都具有重要意义。过去有关针感感受结构的知识,主要得自尸体解剖、动物实验和对人体的心理一生理学观察。本文报告在人体上用机能和形态相结合的方法所作的一些观察,并且比较了电针与手针在某些生理作用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早在二千年前的《内经》就记载:“刺之要,气至而有效”。在针刺麻醉和针刺治病中,也很重视针刺感应(即受针者有酸、胀、重等感觉,以下简称“针感”)。目前一般都认为针感是针刺麻醉和针刺治病取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针感”是在穴位内什么部位产生?穴位“针感”的物质基础又是什么?了解穴位的形态  相似文献   

5.
针感是临床上常见现象。多数医者认为针感与得气或气至同义,即针刺过程中出现针感说明预期治疗效果较好,无针感预示着疗效差。可目前也有学者提出相反的观点。通过查询古籍文献以及清华同方、重庆维普和PubMed上相关文献,在分析针感一词的演化过程和现代研究的基础上对针感与得气和气至进行了辨析认为:针感一词是针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而产生的新名词,反应的是受术者的机能状态;针感不同于得气和气至,但三者的关系密切,是进行补泻获得气至、得气状态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6.
痛针感作为针感之一,其内涵丰富,包括针刺四肢末端、掌心、颜面等部位穴位产生的刺痛,以及深刺四肢背腰肌肉丰厚处穴位产生的酸痛、胀痛等复合针感,前者多适用于急性病症,后者多适用于各种虚、实证。痛针感的引发尚需掌握因病情虚实、因病而施,以期达到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针感是施针者与患者的感应,是指把针体刺入穴位后,施针部位有酸、胀、重、麻的感觉,有时还有一定的感传现象,而施针者持针手上有沉、重、紧、涩的感觉。这种感觉在针灸学上简称“针感”。古称“得气”。  相似文献   

8.
读了《以合谷穴位为典型研究穴位与针感的进展情况》一文以后,结合当前我国有关资料及我们的初步实践,认为如下问题深值讨论:一、针感发生时穴下主要起作用的是何种结构?二、肌电做为人体针感的“客观指标”是否确有价值?关于第一个问题:针感发生时穴下起主要作用的是何种结构?根据各地实验资料,大体有如下观点:以肌梭为主体的“二重结构假说”;压觉及压痛觉观点;血管观点;以及痛觉变异并多种结构感觉复合观点。上述各观点皆有一定的设想和实践,目前尚各述已是。“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自然辨证法);同时根据毛主席指示:“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  相似文献   

9.
人体穴位针感的感受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扎到穴位的什么结构才能引起针感?哪种结构在哪类针感的形成中起主要作用?至今尚无定论。鉴于以往有关针感感受结构的知识多得自尸体解剖或动物体的神经生理学实验,本工作着重利用美蓝微量注射法,对人体穴位针感点进行组织学观察,望能为搞清产生针感的穴位结构提供较直接的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以人体截肢或手术切口部位的穴位组织为材料。手术麻醉前在需要截肢的肢体或切口部位选定穴位,用装有美蓝并灭菌的微量注射器的针具代替针灸针,垂直进针后不捻转,不提插,慢慢下插,尽量避免牵引附近的组织,待病人主诉有针感时即停针,注射1%美蓝注射液1~2微升,把针尖使之产生针感的部位染成蓝色,然后去针。术后选取半径约1.5毫米大小的  相似文献   

10.
王克模 《针刺研究》1989,14(1):133-134
我们自1981年开始采用钨丝微电极法以针感及其伴随的传入单位放电为指标对人体正中神经、尺和胫神经支配的穴位的所在部位、穴位的大小进行了测量。对穴位感受器和针感传入纤维类别进行了研究。本工作还应用了BASIC语言编制的FFT程序分析了手针时单位放电平均功率谱,首次分析了手针感和传入纤维类别问的关系。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