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沙岩 《中医药信息》2002,19(5):31-33
目的:介绍国内近5年来中医经穴疗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研究概况,反映这一领域的研究水平和进展。方法:共综合40余篇相关文献,对中医经穴疗法治疗失眠症的方法、经穴部位及疗效进行综述。结论:中医经穴疗法治疗失眠症有一定的疗效且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对穴位注射疗法的三维基础即理论、依据、基本原则、使用的器具与药物等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阐述,认为必须将理、法、经、穴、药、术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穴位注射疗法在临床实践中的治疗与经穴平衡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流行性腮腺炎系小儿科常见病 ,多发病 ,具有易传播、发病迅速的特点 ,如不及时治疗 ,常导致较严重的并发症。笔者采用双侧曲池穴位注射治疗 17例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7例皆为门诊治疗。其中男 11例 ,女 6例 ;年龄最小1 3岁 ,最大 11岁 ;病程 1~ 3天。所有患者均有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 ,张口、进食时疼痛加剧 ,腮腺管口红肿为主要临床症状 ,多有腮腺炎接触史。取穴 :曲池。药物 :琥乙宁注射液 10ml。方法 :曲池穴皮肤常规消毒后 ,将针刺入 1寸。轻微提插得气后回抽无血 ,将药液注入 ,每穴 1 5ml,每日 1次。结果 :经 2~ 7次治疗后 ,本…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穴位注射配合拨罐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经验。方法:取腰眼穴,注射针头强刺激,推注当归药液,拨罐至针口出血及局部因。结果:58例患者治愈54例,治愈率93.10%。结论:穴位注射是针刺与药物的中结合治疗方法,通过注射针头对腰痛有效穴位腰眼穴大幅度快速提插,产生类似传统针刺强刺激后抑制与镇痛的作用;此外药物本身具有活血瘀功效,以及药物未吸收时对该产生温和而特殊的刺激,而拨罐刺血疗法和瘀血现象的  相似文献   

5.
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重症周围性面瘫80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重症周围性面瘫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994-1999年80例来自门诊的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针刺透穴加穴位注射胞二磷胆碱、维生素B12、利多卡因等药物作患侧面部穴位注射。结果:有效率达93.7%。结论:针刺透穴加穴位注射对治疗重症周围性面瘫确实能收到满意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赵凯  李齐同 《针刺研究》1998,23(3):185-186
在针灸临床中,一些经穴由于性能相近,作用相似,经常同时配伍应用,这些两个经常配合应用在一起的穴位又被称为“对穴”,“对穴”在临床中应用十分广泛。“对穴”的应用起源较早,许多针灸古典医籍中都有记载。如明代高武编著的《百证赋》,其内容包括百种病证的治疗法则和配伍规律,大部分是一对穴位相互配伍治疗疾病。这是因为购穴的配伍要比药物配伍优越的多,药物配伍有时可发生相畏、相反之弊,而经穴的配伍却都能够互相协调,同时发挥各穴的治疗作用。临床上可根据脑穴的性能,疾病的归属,选用不同的配穴方法。采取本经、表里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穴位注射的方法,对照组单纯行针刺治疗。选穴主要为华佗夹脊穴,药物为维生素B12、利多卡因、地塞米松。治疗两个疗程。结果:2组治愈率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利于周围神经功能的恢复和平衡阴阳、扶正祛邪、疏调气血,可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推拿结合当归针风池穴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5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方法:对15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药物治疗,二组为颈部推拿结合当归针风池穴位注射治疗。结果:3天内痊愈者推拿结合当归针穴注组占40%,药物组占10%;1周后痊愈者推拿结合当归针穴注组累计82%,药物组累计60%。结论:推拿结合当归针风池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较药物治疗更有效。  相似文献   

9.
穴位注射治疗胃痛60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于 1996年 8月~ 1999年 9月 ,用穴位注射治疗胃脘痛 6 0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6 0例均系门诊患者 ,男 38例 ,女 2 2例 ;年龄最小 19岁 ,最大 6 0岁 ;病程最短半年 ,最长 2 0年。中医证型 :寒邪客胃 2 3例 ,饮食停滞 18例 ,肝脾郁热 5例 ,肝气犯胃 4例。西医分类 :浅表性胃炎 30例 ,肥厚性胃炎 18例 ,萎缩性胃炎 2例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10例。2 治疗方法选穴 :足三里、三阴交、上脘、下脘、脾俞、胃俞、内关等 ,每次注射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在以上的穴位上选3穴。操作 :嘱患者取仰卧屈膝位 ,穴位常规消毒后用5m L注…  相似文献   

10.
颈臂穴注药为主治疗粘连性肩周炎50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粘连性肩周炎是针灸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目前大多采用局部封闭、局部针刺及局部理疗等方法治疗 ,虽都有一定疗效 ,但疗程长 ,治疗次数多且总体疗效不满意。近年来 ,笔者采用颈臂穴注射药物为主治疗本病 5 0例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5 0例中 ,男 2 8例 ,女 2 2例 ;年龄 36~ 70岁 ,平均 5 3岁 ,病程 1月~ 2年。本组病例均排除肩关节结核、严重的肩关节骨质增生及肩关节的其它器质性病变。2 治疗方法2 1 穴位选择患侧颈臂穴 (位于锁骨外 2 / 3与内 1/ 3交点直上 1寸 ,胸锁乳突肌锁骨端外侧缘 )为主穴 ,较顽固者可配…  相似文献   

11.
腧穴穴性理论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凌宗元 《中国针灸》2005,25(2):131-132
目的:针对近年一些针灸学文献频繁地使用类似中药功效的描述方法表述腧穴的治疗作用的现象,探讨腧穴穴性的基本概念.方法:通过对中药治病和针灸治病原理的对比分析,指出中药性能与腧穴性能存在本质的区别,中药是利用其偏性,以偏纠偏;腧穴是利用其双向作用,以正其偏.结果:针灸对寒热虚实等证候的处理方法异于中药.中药功效描述法用于腧穴往往带片面性,容易以偏概全.结论:腧穴有它自身的特性和使用规律,腧穴的穴性即近治作用、远治作用和特殊作用,以及特定穴的作用规律.穴性的归纳应当是对这些性能进行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全麻、针刺复合全麻经穴组(简称经穴组)、针刺复合全麻非经非穴组(简称非经非穴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0例,ASAI或Ⅱ级,年龄29~80岁,随机分成3组:全麻组、针刺复合全麻经穴组、针刺复合全麻非经非穴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采用芬太尼3μg/kg、异丙酚2mg/kg、维库溴铵0.1mg/kg进行全麻诱导,术中以静脉输注异丙酚,静脉注射芬太尼、维库溴铵维持。术后患者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经穴组选取双侧合谷、内关、足三里、阳陵泉,非经非穴组选用经穴组每个经穴所在经脉与外侧相邻经脉连线的中点,与经穴相平处,两组均于全麻诱导前15~30min持续电针刺激至术毕。观察并记录3组患者术后4h、6h、8h、24h及44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舒适评分(BCS评分)及镇静评分;记录PCIA的总次数、芬太尼用量和给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术毕2h、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3天采集患者静脉血3mL,送检β-内啡肽。结果:经穴组术后44hVAS评分明显低于全麻组和非经非穴组(P<0.05),BCS评分明显高于全麻组和非经非穴组(P<0.05),术后4、6h镇静评分明显低于全麻组(P<0.05);经穴组术后PCIA按压总次数明显少于全麻组(P<0.05),术后4、6、8h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全麻组(P<0.05),术后4h、6h芬太尼用量亦明显少于非经非穴组(P<0.05),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全麻组(P<0.05);经穴组术后第1天β-Ep水平明显低于全麻组及非经非穴组(P<0.05)。结论:针刺经穴复合全麻可以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减少芬太尼的用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而全麻和针药复合麻醉非经非穴组术后早期需要更大剂量的芬太尼来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综述了近10年针灸临床治疗男性不育症的相关文献,例举了针刺、穴位注射、穴位埋线、穴位针挑以及针灸结合、针药结合、针刺水针结合等多种的有效方法,提示针灸治疗男性不育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15.
胃经和心包经穴位对多器官功能调节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和比较心包经和胃经对胃和心脏机能的调节。方法:用药物(盐酸消旋山莨菪碱)制作胃和心脏机能偏态的背景。分别针刺分属心包经的3个穴位和胃经的4个穴位.同步观察针刺后心脏和胃的机能变化,比较不同穴住针刺后的调节效应。结果:(1)心包经和胃经的不同穴住针刺效应基本一致。(2)各个穴位刺后基本完奎克服药物对胃电节律的影响。(3)各个穴位针刺后可部分消除药物对胃电波幅和心率的影响。结论:(1)胃经和心包经的穴位对胃和心脏的调节无明显差异。(2)针刺对胃电节肆的调控效果优于对胃电波幅和心率的调控效果,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针药复合麻醉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针药复合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0例,ASAI~Ⅱ级,(年龄29~80岁),随机分成3组:全麻组、针刺复合全麻经穴组、针刺复合全麻非经非穴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采用芬太尼3μg/kg、异丙酚2mg/kg、维库溴铵0.1mg/kg进行全麻诱导,术中以静脉输注异丙酚,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维库溴铵维持麻醉。经穴组选取双侧合谷、内关、足三里、阳陵泉,非经非穴组选用经穴组每个经穴所在经脉与外侧相邻经脉连线的中点,与经穴相平处持续电针刺激。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基础值)、开始CO2充气即刻、CO2充气后5min、胆囊切除、术毕时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脏指数(CI)、心排量(CO)、体血管阻力指数(SVRI)和加速度指数(ACI),比较3组患者术中麻醉药用量,记录停药至自主呼吸恢复、呼之睁眼、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结果:①3组患者气腹后CI、CO、ACI明显降低,全麻组和非经非穴组HR、MAP、SVRI均明显增加,经穴组则变化较小;②经穴组麻醉药用量明显少于全麻组,芬太尼、维库溴铵、异丙酚分别比全麻组节约14%、13%、25%;③经穴组患者从停药到呼之睁眼、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显著快于非经非穴组及全麻组。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采用针刺经穴复合全麻能维持血液动力学的稳定,恢复迅速。  相似文献   

17.
Du HB  Liang FR 《中国针灸》2011,31(6):553-556
蒲湘澄是我国近现代著名针灸学家.早年他勤于学习,一生致力于中医针灸临床和教育事业.针药并用、针灸并施、用穴独特、配穴灵活、注重针术是蒲老学术思想的精华.本文介绍针灸学家蒲湘澄的生平和主要学术思想,以纪念蒲老对针灸理论、实践及传承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腧穴理论在不同医学中有各自的特点与应用。本文就中医针灸腧穴和泰医按摩穴在分类、数量以及治疗作用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初步探讨之间的异同点,分析其结合应用的优势,以此提高临床疗效,为今后中泰医学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针灸治疗干眼的临床应用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 2010年1月1日—2020年12月1日收录的针灸...  相似文献   

20.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瘫痪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依据中、西医理论认识和前期临床观察结果,阐述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的发生原因、机制和表现,总结出运用经筋刺法、平衡肌张力针法、针刺督脉与夹脊穴、针刺跷脉穴方法、针刺“泻阴补阳针法”和针刺特定穴等缓解脑卒中后痉挛瘫痪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