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琰琨  赵玄冀 《山西中医》2021,(2):37-37,50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临床上第二位较常见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其特征是眼底静脉迂曲扩张、视网膜沿静脉分布区域有出血、水肿及渗出[1]。按阻塞发生部位分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及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阻塞以视力下降、视网膜出血及黄斑水肿为主要临床表现,目前临床上针对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治疗,除根据病因进行治疗以外,还有抗VEGF、糖皮质激素药物、视网膜光凝、手术等治疗,但存在病情容易反复、并发症多、手术风险等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现将活血利水法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案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氩激光视网膜光凝联合中医分期辨证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70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应用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同时应用中医分期辨证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力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2.5%,对照组80.0%,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氩激光视网膜光凝联合中医分期辨证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血府逐瘀汤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府逐瘀汤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疗效观察傅刚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是眼科临床上常见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多发生在中老年人。1989年1月至1993年6月,用血府逐瘀汤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31例(31只眼),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  相似文献   

4.
正视网膜静脉阻塞是较为常见的眼底血管病,主要特征是视网膜血液瘀滞、视网膜出血和水肿~([1])。一般分为中央静脉阻塞和分支静脉阻塞两种类型。笔者以养阴利水、活血止血立法,用猪苓汤与四妙勇安汤加减,配合球内注射曲安奈德联合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1例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属祖国医学眼科的“暴盲”范畴,为眼科致盲率较高的疾病.目前对该病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多年来曾用中医中药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初步小结报告如下.一般资料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43例(48眼),其中男性21例,女性22例.  相似文献   

6.
喻青  李志敏 《辽宁中医杂志》2008,35(7):1034-1035
目的:观察氪激光联合中药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疗效。方法:对70例60眼,均行氪激光光凝治疗,其中治疗组40例33眼加服自拟中药逐瘀明目汤治疗。结果:治疗组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较对照组视力改善明显,出血吸收快(P<0.05)。结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行氪激光联合中药治疗,能较好的促进视网膜出血的吸收,有效的改善患者视功能。  相似文献   

7.
中药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疗效。方法将46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中药治疗,均以14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显效率为70%,对照组为31%,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用中药治疗可提高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碟脉灵注射液穴位封闭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碟脉灵注射液穴位封闭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碟脉灵注射液、对照组予安妥碘及利多卡因,均穴位封闭;30d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3.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碟脉灵注射液穴位封闭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王学仁  吴森 《光明中医》1997,12(6):46-47
养血通脉汤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20例王学仁吴森张彩霞刘子群山东省冠县人民医院(252500)关键词养血通脉汤/视网脉中央静脉阻塞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是指眼底视网膜静脉血栓导致血液回流障碍。致使眼底出血,视力骤然下降的一种眼部病变。笔者自1992年2月...  相似文献   

10.
白岩  张伟霞 《陕西中医》2008,29(7):830-831
目的:探讨传统名方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视网膜静脉阻塞的门疹患者83例,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进行分期治疗。结果:中央静脉阻塞的总有效率为72%,分支静脉的总有效率为92%。结论:活血化瘀法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临床分期辨治则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视网膜静脉阻塞与眼轴的关系。方法应用A型超声仪对16例中央静脉阻塞(CRVO)和19例分枝静脉阻塞(BRVO)眼轴进行测量,两对照组分别同两病例组年龄和性别相配,例数相等。结果CRVO组阻塞眼轴长显著低于对侧眼及正常对照眼(P<0.01)。BRVO组阻塞眼轴长与对侧眼及正常对照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短眼轴是CRVO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氩绿激光联合疏血通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氩绿激光联合疏血通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疗效。方法 将 86例 86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分别给予激光联合疏血通治疗及单纯激光治疗 ,随访 6~ 15个月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力、眼底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等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视力进步、病变吸收速度及黄斑水肿改善等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激光联合疏血通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有较好效果 ,可明显改善病情、增进视力、缩短病程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检测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患者及正常人的视杯深度,探讨视杯深浅程度与发病的相关性。方法纳入NAION、CRVO、BRVO及DR患者各80例80只眼,NAION、CRVO、BRVO者选择对侧眼,DR者随机选取1只眼,应用德国Heidelberg谱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检查系统(SD-OCT)进行视盘"十字交叉"扫描,观察其视杯深度,并以80例随机选择单侧80只正常眼视杯扫描结果作为对照,对各眼的视杯深浅程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依据视杯深浅不同程度分为3级。NAION组对侧眼中I级视杯29只眼,Ⅱ级视杯44只眼,Ⅲ级视杯7只眼;CRVO组对侧眼中I级视杯8只眼,Ⅱ级视杯58只眼,Ⅲ级视杯14只眼;BRVO组对侧眼中I级视杯7只眼,Ⅱ级视杯36只眼,Ⅲ级视杯37只眼;DR组随机选择观察眼中I级视杯6只眼,Ⅱ级视杯24只眼,Ⅲ级视杯50只眼;正常对照眼组中I级视杯6只眼,Ⅱ级视杯26只眼,Ⅲ级视杯48只眼。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NAlON组、CRVO组与正常组比较存在差异(P<0.01),均浅于正常人,NAlON组视杯较CRVO组更为窄浅(P<0.05)。DR组、BRVO组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结论 BRVO、DR不同视杯分级与正常对照人群相似,而NAlON、CRVO者I级、Ⅱ级视杯者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提示NAION、CRVO者的发病与视盘解剖中视杯杯底位置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活血通络药物及凉血止血药物对早期非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视力和静脉循环时间的影响。方法42例(42眼)临床确诊为早期非缺血型CRVO的患者(剔除转化为缺血型CRVO患者6例6眼)按早期使用活血化瘀中药还是凉血止血中药分为活血组和止血组。治疗至少14天以上.观察治疗前后视力和静脉循环时间。结果(1)活血组转化为缺血型CRVO者2眼,止血组转化为缺血型CRv0者4眼,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治疗后活血组视力由(3.935±0.79)提高至(4.418±0.491),止血组视力由(4.09±0.647)提高至(4.458±0.4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治疗后活血组静脉循环时间由(26.154±8.793)秒缩短至(19.414±8.349)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止血组治疗后静脉循环时间由(24.633±19.019)秒缩短至(18.783±14.097)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早期非缺血型CRVO患者.使用活血化瘀治疗可促进堵塞血管再通,取得不次于凉血止血药物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患有气滞血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患者,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4例,治疗组口服血府逐瘀汤加减,对照组口服和血明目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6.47%,对照组总有效率55.88%,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临床对照观察中药治疗与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合并黄斑水肿(ME)疗效,为该病探寻性价比更高的治疗方案。[方法]将2014年7月至2016年9月的CRVO合并ME患者54例,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以1∶1入组比例,分为中药治疗组27例27眼,抗VEGF组27例27眼,疗程28 d,治疗2个疗程,记录治疗前后视力、ME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入组病例54例,两组各1例因故退出,两组各26例26眼完成临床观察。视力:西药组、中药组治疗后视力均有提高,与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01),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85);黄斑水肿:西药组、中药组治疗后黄斑水肿最高点厚度均较治疗前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01),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83);西药组、中药组治疗后黄斑中心1mm区域平均厚度均较治疗前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01),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63)。[结论]抗VEGF与中药经验方治疗CRVO合并ME在提高视力和改善黄斑水肿方面均确实有效,且疗效相似,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7.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常见致盲眼病,黄斑囊样水肿、视网膜新生血管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其预后差的主要原因,缺血、缺氧是形成视网膜新生血管的主要原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内皮抑素在新生血管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Bevacizumab(avastin)是重组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单克隆抗体.在抑制新生血管、减轻黄斑水肿有显著效果,有望应用于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视网膜新生血管。  相似文献   

18.
青光眼在世界范围内是第一位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病,也是继白内障之后的第二位致盲眼病。由于青光眼最主要的病理基础为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退行性改变及凋亡,故当前青光眼治疗的重点即保护RGCs。目前,降低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是唯一经严格证实的有效治疗手段,但即使IOP降低,视觉功能还是常常恶化。这决定了为这种疾病开发新疗法的必要性,用作补充或替代疗法。随着中医药研究的不断发展,中药在保护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方面有很多新的研究。就中药有效成分保护青光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有效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将来研制适用于临床青光眼的中药制剂做铺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antisense oligodeoxynucleotides,ASODNs)对增生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血管发育及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注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干预高浓度氧诱导SD幼鼠建立的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取眼球作病理切片,计数视网膜新生血管芽、测量视网膜内血管横断面积并比较.结果球后注药组和静脉注药组视网膜新生血管芽细胞核数均明显低于未用药组(P<0.01);球后注药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静脉注药组则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球后注药组(P<0.01)和静脉注药组(P<0.05)视网膜内血管横断面积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球后注药组亦明显低于未用药组(P<0.05).结论VEGF ASODNs能在明显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同时,影响新生幼鼠视网膜血管的正常发育,且局部用药作用明显优于全身给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显微镜联合间接眼底镜下治疗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2例(32只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在显微镜联合间接眼底镜下施行巩膜外冷凝、环扎、外垫压、放液、注气等视网膜脱离复位术,术前、术中详细检查眼底,寻找所有裂孔及变性区,予以封闭.结果 术后随访1~12个月,32例患者中31例1次手术达到解剖复位,治愈率97.2%,术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中放液时引起视网膜下出血1例,视网膜表面出血3例,术后视网膜下液延缓吸收10例,均在术后1周内吸收;术后眼压升高8例,6例经药物治疗,2例经前房穿刺眼压降低;6例气体填充眼出现晶状体后囊下混浊,随气体吸收于2周内消失;术后玻璃体混浊加重15例,经药物治疗13例恢复至术前水平;1例由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加重,引起新裂孔,行玻璃体切割术,术后视网膜复位良好.结论 显微镜联合间接眼底镜下治疗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具有操作简单、定位准确、视野清晰、手术时间短、复位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不失为一种值得推荐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