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研究在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过程中运用桃红四物汤联合低分子肝素的临床效果,为中西医结合预防DVT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5月于我院治疗的8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围手术期运用桃红四物汤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DVT的40例患者设为治疗组,只采用低分子肝素的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以及总DVT发生率,同时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0d血小板以及血红蛋白计数进行比较,采用VAS疼痛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肿胀程度通过测量大腿、小腿的周径差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术前、术后、总DVT发生率分别为0.00%,5.00%,5.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50%,10.00%,12.50%),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术后10d血小板以及血红蛋白计数差异显著,术后10d血红蛋白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d血小板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手术前、术后10d大腿、小腿周径差以及疼痛VAS评分差异显著,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采用桃红四物汤联合低分子肝素防治相对于单独使用低分子肝素更能降低DVT的发生率,能促进术后血红蛋白恢复,减轻肿痛,是中西医结合预防DVT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0例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照组仅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术后检测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门)、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及术口引流量及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能明显延长PT、APTT,减少术后出血、升高血小板计数;对照组有2例发生DVT,治疗组均未发生DVT。结论: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可有效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形成.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血府逐瘀汤加减配合低分子肝素对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骨科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仅使用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研究组使用血府逐瘀汤加减配合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输血总量以及术后引流量,DVT事件发生情况,出血征象发生情况,血小板计数,凝血五项。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以及输血总量、术前和术后14 d血小板计数、术前和术后14 d凝血五项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的术后引流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的DVT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的出血征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14 d凝血五项与术前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配合低分子肝素可以有效降低DVT事件的发生率,改善并预防术后出血征象的发生。但血府逐瘀汤加减配合低分子肝素降低DVT事件发生率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仍需长期进一步大样本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钙(LMWH)与利伐沙班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作用及对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80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2组。LMWH组40例术后6 h开始皮下注射LMWH 4 100 IU 2次/d,利伐沙班组40例术后6 h开始口服利伐沙班10 mg/d,比较2组下肢DVT的发生率以及术后总引流量、失血量、凝血指标、血液流变学等情况。结果 2组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治疗期间及出院后2周均未发生严重出血。2组术后各时点凝血指标及2组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LMWH或利伐沙班均可有效预防下肢DVT,二者均安全。  相似文献   

5.
《陕西中医》2015,(6):691-692
目的:桃红四物汤对下肢骨折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296例下肢骨折围手术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48例应用桃红四物汤,对照组148例单纯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测定用药前、术后7d用药后凝血系列、血液流变学指标、记录术后伤口引流量、术后第8d下肢DVT发生情况。结果:两组PT均较用药前下降;两组APTT、FIB及D-二聚体比较无显著改变;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治疗组在术后用药7d后较治疗前差异显著,且治疗组在术后用药7d后各指标较对照组下降明显。两组血栓发生率、术后引流量比较无差异性。结论:桃红四物汤预防下肢骨折围手术期DVT可获得与低分子肝素钙近似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李俊豪  招健明  张帅  孙小东 《新中医》2015,47(7):167-169
目的:观察中药桃红四物汤联合注射用盐酸川芎嗪与西药低分子肝素钙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形成的效果。方法:20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治疗组采用桃红四物汤治疗联合注射用盐酸川芎嗪治疗,对照组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钙,连续应用7天后进行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估。结果:2组血浆凝血酶原的时间(PT)、血小板计数(BPC)、D-二聚体(D-dimer)在术后第7 d与术前第1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PT、BPC、D-dimer在术后7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出血量和伤口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联合盐酸川芎嗪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DVT的形成相对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来说,其安全性相近,但具有更好的延长凝血时间和抑制血小板增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vein thrombosis,DVT)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将60例拟进行THR的患者随机分为结合组和肝素组,肝素组采取围手术期常规治疗护理方法并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结合组在肝素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多酚酸盐静脉点滴。比较2组DVT发生率、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前和术后14d血小板含量。结果:结合组2例DVT阳性,DVT发生率6.67%;肝素组8例DVT阳性,DVT发生率2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结合组对THR术后DVT的形成具有明显的预防作用,且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及术后血小板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可显著降低THR后DVT发生率,且在该作用剂量下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印丽莉  刘志军  丁青 《中医正骨》2011,23(11):24-25,28
目的:观察加味桃红四物汤预防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4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于术后予以加味桃红四物汤和低分子肝素钙,观察指标为术后第8天行DVUS检查,观察DVT的发生率;安全指标为血小板和凝血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DVT阳性5例(5/32,15.6%),对照组DVT阳性7例(7/32,2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小板、凝血指标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桃红四物汤预防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与低分子肝素钙相当,但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补肾益气活血方与腓股肌康复预防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9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随机分为3组各30例。中医组服用补肾益气活血方加腓股肌康复穴位按摩,肝素组皮下注射依诺肝素,对照组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观察3组术前、术后第1,10天患肢周径和肿胀率的变化,血小板(PLT),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活化时间(aPTT)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结果:中医组患者术后肢体肿胀消退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和肝素组(P<0.01);PLT,D-D,PT,aPTT术后1d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0d中医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呈显著性(P<0.01),中医组和肝素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中医组DVT1例(3.33%),肝素组DVT1例(3.33%),对照组DVT6例(20.0%),中医组术后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补肾益气活血方与腓股肌康复预防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的效果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加味桃红四物汤联合低剂量低分子肝素钙防治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初次接受单侧THA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加味桃红四物汤联合低剂量低分子肝素钙组)和对照组(正常剂量低分子肝素钙组),每组40例。试验组从术前1天开始口服加味桃红四物汤(150mL/次,Bid),联合低剂量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1/2正常剂量,qd),对照组从术前1天开始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正常剂量,qd),均持续至术后第35天。术后第14天检测患者外周血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常规行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发生DVT 2例,对照组发生DVT 3例,两组患者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患肢大腿肿胀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较对照组轻。两组患者术后14天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血浆D-二聚体(D-D)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加味桃红四物汤联合低剂量低分子肝素钙能减少THA术后低分子肝素钙用量,降低THA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陇中消肿止痛合剂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行THA患者186例随机分为A组89例和B组97例。术后12 h,在一般性预防血栓措施基础上,A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0.6 mL/次,B组口服陇中消肿止痛合剂50 mL/次,2组均2次/d,应用10 d。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行下肢彩超检查,并于术后3、7、14 d检测D-二聚体,观测2组血栓发生率、凝血指标、术后切口引流量等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术后共发生DVT 9例(A组4例、B组5例),B组肺栓塞死亡1例,8例治疗痊愈,185例患者平均随访3.4个月。B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与A组相当(P〉0.05),2组FIB、D-二聚体较本组用药前下降(P〈0.05);B组术后引流量较A组少(P〈0.05)。结论陇中消肿止痛合剂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与低分子肝素钙相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活血利水组方联合器械光动力疗法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接受下肢骨折手术的患者86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活血利水组方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器械光动力疗法。比较2组患者的凝血、纤溶指标(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红细胞比容及血浆黏度),并统计2组患者DVT阳性数据。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明显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略有提高,除凝血酶原时间外,2组患者的凝血、纤溶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全血黏度、红细胞比容及血浆黏度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全血黏度、红细胞比容及血浆黏度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3例(6.98%)DVT患者,对照组出现8例(18.60%)DVT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利水组方联合器械光动力疗法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将90例拟进行THR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未预防性使用任何抗凝药物,仅采取围手术期常规治疗护理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术后注意观察患肢有无DVT和致死性肺栓塞(PE)的症状与体征,术中记录出血量,术后记录伤口引流量。术后14天监测血红蛋白、血小板,并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8例DVT阳性,DVT发生率17.8%;对照组19例DVT阳性,DVT发生率42.2%。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应用丹红注射液对THR术后DVT的形成具有明显的预防作用。治疗组术中出血量平均(389±72)mL,术后伤口引流量平均(248±65)mL,血红蛋白含量(103±15.3)g/L,血小板计数(210±25)×109/L。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平均(385±72)mL,术后伤口引流量平均(247±64)mL,血红蛋白含量(100±15.1)g/L,血小板计数(209±25)×109/L。虽然治疗组较对照组出血量稍多,但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血红蛋白含量及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显著降低THR后DVT发生率,且在该作用剂量下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膏方联合氨甲环酸对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血液流变学以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4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骨科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71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治疗组37例在围手术期予以益气活血膏方联合氨甲环酸治疗,对照组34例单纯予以氨甲环酸治疗。检测2组患者术前1 d、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比较2组失血量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后Hb及HCT水平均较术前明显降低,但在术后第7天时均呈上升趋势,且治疗组Hb、H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术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D-D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治疗组各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治疗组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显性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治疗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第7天治疗组下肢DVT发生率为2.7%(1/3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7%(5/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需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在围手术期给予益气活血膏方联合氨甲环酸治疗,能够提高患者术后Hb、HCT水平,可减少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同时有利于改善术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凝血功能,减少双下肢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阿司匹林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AHR)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4例AHR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中药组53例,采用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阿司匹林治疗; 对照组A 51例,采用阿司匹林治疗; 对照组B 50例,采用低分子肝素钠(LMWH)治疗。比较三组患者围手术期血红蛋白值(Hb)、D-二聚体水平、下肢DVT发生率及术后切口并发症,下肢肿胀程度发生情况,评价预防疗效。结果:术后14 d,中药组血红蛋白高于其他两组(P<0.05),对照组A高于对照组B(P<0.05),D-二聚体水平低于其他两组(P<0.05),对照组A与对照组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中药组DVT发生率低于其他两组(P<0.05),对照组A与对照组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症状DVT 发生率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其他两组(P<0.05),对照组A与对照组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术后下肢肿胀低于其他两组(P<0.05),对照组A与对照组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阿司匹林能有效降低患者AHR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减少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减轻下肢肿胀。  相似文献   

16.
李煜  唐洪涛  郑付杨 《新中医》2021,53(4):114-119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通络方内服外敷对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影响。方法:将123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内服组、外敷组及内服外敷组各41例。术后叮嘱患者常规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采用肝素进行抗凝,尿激酶进行溶栓。在此基础上,内服组予活血化瘀通络方内服,外敷组予活血化瘀通络方外敷,内服外敷组同时予活血化瘀通络方内服与外敷。比较各组临床治疗疗效、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并观察术后DVT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内服外敷组92.68%,明显高于内服组75.61%、外敷组53.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内服组明显高于外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内服外敷组心率明显低于内服组、外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明显高于内服组、外敷组(P<0.05),内服组、外敷组以上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服外敷组毛细管血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以及血细胞比容明显低于内服组、外敷组(P<0.05),内服组、外敷组以上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服外敷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明显低于内服组、外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以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内服组、外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服组、外敷组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服外敷组术后DVT发生率2.44%,明显低于外敷组1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内服组7.3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服组、外敷组术后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通络方内服外敷治疗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血液回流,促进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减少术后DVT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对缓解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疼痛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9年4月接收的76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根据不同的术后干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接收耳穴压豆镇痛,对照组无镇痛措施,每组38例。观察和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疼痛情况。结果研究组额外镇痛药物使用率、疼痛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min 2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6、24、48 h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疼痛患者实施耳穴压豆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情况,还可减少额外镇痛药物的使用,可维持较长时间的止痛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身痛逐瘀汤预防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对照组39例。治疗组采用身痛逐瘀汤口服加外用,同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预防下肢深静脉栓塞,对照组采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进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通过比较D-二聚体、APTT、PT、PLT、伤口引流量、下肢肢体周径的差异,探讨其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凝血化验结果(D-二聚体、APTT、PT、PLT)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治疗组在术后伤口引流量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当天两组髌下10 cm、髌上10 cm肢体周径无差异;术后第1天到术后第12天,实验组踝上5 cm、髌下10 cm、髌上10 cm肢体周径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身痛逐瘀汤可有效预防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膝伤活血灵口服配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初次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膝骨关节炎患者117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9例,术后应用膝伤活血灵口服配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抗凝;对照组58例,单纯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观察2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记录2组患者失血量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后第8天,2组患者间显性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7.89±138.67)mL,(456.00±132.03)mL;t=1.665,P=0.099];但观察组失血总量、隐性失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04.34±222.06)mL,(1 103.34±261.87)mL;t=4.665,P=0.033;(401.89±98.67)mL,(566.00±102.03)mL;t=4.871,P=0.026]。2组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均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组术后血红蛋白含量低于80 g·L^-14例,对照组术后血红蛋白含量低于80 g·L^-119例,输入同型浓缩红细胞4个单位后,血红蛋白含量均恢复到正常参考值范围内;2组患者术后输血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98,P=0.000)。2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1个月,中位数8个月;膝关节功能均恢复。结论:应用膝伤活血灵口服配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满意;且与单纯应用低分子肝素钙相比,可减少患者术后隐性失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下足部热敷合并穴位推拿对预防老年女性患者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行髋部骨折手术的70例术后老年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早期功能训练,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下足部热敷合并穴位推拿,比较2组患者干预第1天、出院前的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D-聚体值(D-Dimer,D-Dim)以及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出院前,观察组的MPV与D-Dim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1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足部热敷合并穴位推拿能有效改善髋部骨折术后老年女性患者的MPV与D-Dim水平,从而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