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黄芩中主要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建立黄芩中主要黄酮类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含量测定方法,并研究产地、生长年限、采收期、栽培和加工方法等对主要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Thermo ODS-2 Hypersil色谱柱(4.6 min×250mm,5μm),以乙腈-0.1%磷酸水一四氢呋喃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74 nm,流速1.00 mL·min~(-1),柱温26℃,进样量20μL.结果:6个主要黄酮,黄芩苷(1)、千层纸素A苷(2)、汉黄芩苷(3)、黄芩素(4)、汉黄芩素(5)和千层纸素A(6),分别在选定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3),平均加样回收率介于96.6%~103.0%,RSD均小于5.0%(n=9).结果:不同产区黄芩质量差异很大.传统道地和传统非道地黄芩药材中黄酮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但现在道地与非道地、传统道地与现在道地黄芩药材之间化合物1,2以及6个黄酮含量之和存在较显著差异;生长年限对药材质量影响不是特别显著,但一、二年生药材中的黄酮含量稍高;春季采收比秋季采收的黄芩黄酮含量高;野生与栽培药材中的黄酮含量除化合物3,6外,其他没有显著性差异;与药材比较商品饮片中黄酮苷的含量较低,而黄酮苷元的含量则较高.结论:本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黄芩药材质量检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道地、非道地黄芩的化学成分差异,研究产地、生长方式(野生栽培)对药材化学成分的影响,为黄芩道地药材鉴别和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HPLC指纹图谱方法对不同产地及生长方式的黄芩药材中的化学成分进行检测,采用系统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成分组峰面积模式对指纹谱数据进行评价. 结果: 道地药材与非道地药材指纹谱轮廓特征明显不同.现代道地产区河北承德的黄芩指纹谱除内蒙古赤峰(现代非道地产区)的样品指纹谱特征与其相似外明显区别于其他产地;古代本草上所记载的黄芩产区甘肃庆阳,陕西延安,山东临沂,山西长治、晋中的黄芩样品化学特征相似;现代非道地产区甘肃定西、陇南,陕西商洛的黄芩药材指纹谱特征相似;野生黄芩的阿替苷含量高于栽培黄芩. 结论: 利用指纹图谱轮廓特征可对道地与非道地黄芩药材进行鉴别区分,该研究结果可为黄芩药材质量控制,以及道地与非道地黄芩药材的药性药效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不同产地赤芍的FTIR指纹图谱对比分析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目的 寻找能够鉴别不同产地赤芍成分差异的新方法。探讨赤芍道地性的形成原因。方法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定不同产地的样品,对所获得的指纹图谱进行特征峰指认和对比分析。结果 赤芍野生品与栽培品的红外吸收频率,吸收峰的相对强度都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多伦赤芍(道地药材)的红外吸收峰形状也有一定的特异性。结论 首次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对不同产地芍药根部的混合化学体系进行了全组分快速分析,为赤芍道地商品的鉴别及质量控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全国野生和栽培甘草的甘草酸含量范围,初步寻找影响甘草酸含量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HPLC测定收集于全国9省区37个旗县165份野生甘草和1 013份栽培甘草的甘草酸含量,分析产地、药用部位、栽培年限、土壤类型与质地对甘草酸含量的影响。结果与结论:野生甘草的甘草酸质量分数平均为(4.43±1.32)%,而栽培甘草的甘草酸质量分数平均为(1.51±0.49)%,低于2010年版《中国药典》的最低标准。不同产地野生和栽培甘草的甘草酸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野生甘草中,根和根茎的甘草酸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一至四年生阶段栽培甘草的甘草酸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五年生后甘草酸含量快速增高,栽培地土壤类型和质地对甘草酸含量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
赤芍与白芍的化学成分含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对不同产地赤芍和白芍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及比较,进一步完善芍药野生品与栽培品药材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的胶束电动色谱(MEKC)分离模式,测定了16个产地20个赤、白芍样品中的4个有代表性的活性成分:芍药苷、苯甲酸、D-儿茶素和没食子酸,并比较各成分之间的比例关系。结果①野生芍药根(赤芍)中芍药苷含量大于6%,D-儿茶素含量高于0.05%。未加工的栽培芍药根中芍药苷含量小于6%,未检测到D-儿茶素。在同样条件下,加工后的栽培芍药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下降了37%~56%,仍未检测到D-儿茶素,苯甲酸的变化最大,下降达83%~92%。②内蒙古多伦赤芍与大、小兴安岭所产赤芍在化学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上存在差异。③不同产地、特别是道地与非道地的白芍药材之间,化学成分的比例有所不同。结论运用HPCE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对野生与栽培芍药根的活性成分差异进行定量分析。从而为区别同为芍药来源的赤芍和白芍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山药道地药材形成源流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山药产地变迁,栽培加工技术发展,临床应用进行本草和历史文献考证。药用山药从使用野生品到使用栽培品经历了唐以前主要使用野生品时期;从宋开始到清中期山药栽培品与野生品混用时期;清中后期(大致18世纪)以来大部分使用栽培品时期。山药道地产区显现在明代,道地药材"怀山药"完全形成在20世纪初。道地药材怀山药的形成与栽培技术,采收加工技术的进步和医家临床应用等因素密切相关。栽培技术的进步解决了山药资源问题;现代采收加工技术的发明改进了药材外观性状和内在品质;近、现代名医家的认知和临床应用,为道地药材怀山药得到社会的认同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成药》2019,(10)
目的建立雷公藤指纹图谱,探讨不同生长年限、采收期、野生与栽培药材质量的差异。方法雷公藤70%乙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ZORBAX Eclipse Plus C_(18)柱(2.1 mm×150 mm,3.5μm);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检测波长220 nm;柱温30℃。结果 15批样品指纹图谱中有21个共有峰,相似度0.711~0.965。夏季栽培样品排名较低,生长年限不同的药材含有量依次为3年生2年生1年生,采收期不同的药材含有量依次为秋季春季夏季,药材的质量与来自野生或栽培无必然联系。聚类分析将样品聚为4类,夏季栽培药材同属一类,不同生长年限、采收期,野生与栽培药材同属一类,药材所属类别与生长年限、采收期、野生与栽培无明显正相关。结论野生药材的质量稳定,同为秋季采收的栽培样品质量差异显著。由于雷公藤常于秋季采收入药,因此应优化其人工栽培技术以提高质量均一性。  相似文献   

8.
不同生长年限野生与栽培黄芩的药材鉴定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寻找鉴别黄芩的生长年限、区别野生及栽培黄芩的依据,为黄芩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性状组织学研究方法,对5个省(区)12个产地45个编号共87份不同生长年限的栽培和野生黄芩标本和7个省(区)共22份黄芩商品药材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野生黄芩与一、二年生栽培品(商品多见)横切面观的导管排列方式不同。野生黄芩导管为切向排列;栽培一年生品为径向排列,二年生为团状排列。首次发现黄芩根中存在年轮结构。根据主根形状、色泽、栓皮、残留茎基和枯心等性状特征,以及导管的排列方式、木质部木栓细胞环、年轮等组织学特征可区别野生和栽培黄芩并判断其生长年限。结论:建立了不同生长年限的野生和栽培黄芩的性状组织学鉴别方法,并首次发现黄芩组织中可观察到年轮结构。  相似文献   

9.
野生变家种过程中,中药材及饮片质量下降较为严重。为了更科学、合理地评价栽培药材的质量,以防风为例,探讨药材及饮片质量评价的研究思路。充分调研考察是评价的前提与关键。了解主产区、次产区的原药材栽培方式、种植年限,广泛收集不同产区的样品。以野生品为标杆,比较栽培品与野生品、道地产区与非道地产区药材在性状、鉴别、指纹图谱、浸出物、生物活性成分含量等多方面的差异,分析引起差异的原因,引导正确的栽培模式,使得栽培品的各项指标更接近于野生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黄芩中主要黄酮类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含量测定方法,并研究产地、生长年限、采收期、栽培和加工方法等对主要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Thermo ODS-2 Hypersil 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以乙腈-0.1%磷酸水-四氢呋喃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74 nm,流速1.00 mL·min-1,柱温26 ℃,进样量20 μL。结果:6个主要黄酮,黄芩苷(1)、千层纸素A苷(2)、汉黄芩苷(3)、黄芩素(4)、汉黄芩素(5)和千层纸素 A(6),分别在选定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3),平均加样回收率介于96.6%~103.0%,RSD均小于5.0%(n=9)。结果:不同产区黄芩质量差异很大。传统道地和传统非道地黄芩药材中黄酮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480~1.000),但现在道地与非道地、传统道地与现在道地黄芩药材之间化合物1,2以及6个黄酮含量之和存在较显著差异(P=0.005~0.013);生长年限对药材质量影响不是特别显著(P>0.148~0.966),但一、二年生药材中的黄酮含量稍高;春季采收比秋季采收的黄芩黄酮含量高;野生与栽培药材中的黄酮含量除化合物3(P=0.019)和6(P=0.038)外,其他没有显著性差异(P=0.185~0.635);与药材比较商品饮片中黄酮苷的含量较低,而黄酮苷元的含量则较高。结论:本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黄芩药材质量检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红外光谱与计算机辅助解析技术对中药牛膝的鉴别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红外指纹图谱结合计算机辅助比对软件技术,对14个省32个牛膝样品进行了道地与非道地性的鉴别研究,并对部分不同贮存时间的牛膝进行了对比,以考察其在贮存过程中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各产地牛膝的相关系数有一定的差异.以0.9840为划分标准,相关系数大于0.9840的为道地牛膝药材(怀牛膝),小于0.9840的为非道地牛膝药材;通过不同贮存时间牛膝相关系数的变化,可以考察牛膝在贮存过程中是否发生变化及变化大小.本方法制样简单、测定快速、结果可靠、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2.
吴茱萸药材薄层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吴茱萸药材薄层色谱指纹图谱,用于产地、真伪鉴别及品质控制。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12批贵州余庆吴茱萸药材、9批其他不同产地吴茱萸药材及2种伪品进行薄层色谱的比较分析。结果:贵州余庆产12批吴茱萸药材的薄层色谱图和轮廓图十分相似,均有6个斑点和对应的6个峰;各峰在峰强度上有差异,体现了不同产地吴茱萸所含化学成分在含量上有差别;不同产地吴茱萸的主成分组成基本相同,但各组分的含量有较大的差异;2种伪品没有上述特征。结论:方法简单易于操作,便于推广应用,可用于采购及生产中的快速检验,为评价吴茱萸药材品质优劣和GAP规范化种植、种植标准操作规程的制定以及质量监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冉蓉  周凤琴  王婷  孔庆悦 《中药材》2008,31(3):331-333
目的比较不同种源、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丹参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以探讨山东产丹参的质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山东产丹参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在0.330%~0.726%之间.结论以丹参酮ⅡA含量为指标,白花丹参质量优于丹参;道地产区蒙阴为丹参的最佳产地;丹参的最适宜种植区域应选择山区及丘陵地,而平原地区不宜种植丹参;9月中旬为丹参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正安规范化种植木瓜药材HPLC特征指纹图谱,用于产地、品质控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7批贵州正安木瓜药材和8批其它不同产地木瓜药材进行高效液相色谱的比较分析。结果:建立了正安木瓜药材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标定了11个共有峰,并对其它产地药材进行了相似度比较;不同产地木瓜的主成分组成基本相同,但各组分的含量有较大的差异。结论:该方法可用于贵州正安木瓜药材的鉴别及品质控制,为评价木瓜药材品质优劣和GAP规范化种植、制定种植标准操作规程以及质量监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摘 要 目的:分析产地、种植方式、采收时期等种植因素对黄芪多糖含量的影响,以期为黄芪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对产自山西、内蒙、东北、甘肃、安徽、陕西种植方式为栽培、野生、半野生,采收期2年、3年、4年、5年、6年的21批黄芪样品中多糖含量进行测定计算。分析产地、种植方式和采收期对多糖的影响。结果:黄芪多糖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01 0.13 mg/ml,测量过程具有良好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加样回收率达97.66%。从产地分析,山西产黄芪中黄芪多糖含量最高,内蒙、东北次之,陕西、安徽较低。从种植方式分析,人工栽培黄芪中黄芪多糖高于半野生和野生品,半野生高于野生。从采收期分析3年生黄芪中黄芪多糖含量最高,2年生次之,6年生最低。结论: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量黄芪多糖具有操作简单,稳定性、重复性高,价格低廉等优点,可用于黄芪多糖含量测定。黄芪产地、种植方式和采收期是影响其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银柴胡种子形态结构与发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励  吴晓玲  鲍瑞  韦红 《世界科学技术》2006,8(1):121-123,5
本文研究了银柴胡野生与栽培种子的形态结构特点,筛选了种子萌发条件,比较了野生与栽培种子以及不同产区、不同栽培年限、不同大小的种子的发芽率,为进一步制定银柴胡种子质量标准提供依据,为生产优质种子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银柴胡种子形态结构与发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银柴胡野生与栽培种子的形态结构特点,筛选了种子萌发条件,比较了野生与栽培种子以及不同产区、不同栽培年限、不同大小的种子的发芽率,为进一步制定银柴胡种子质量标准提供依据,为生产优质种子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用聚类—矩阵和法评价不同产地丹参提取物相关活性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目的:对不同产地丹参有效部位进行药效学比较并进行评价。方法:对8个不同产地丹参含丹参素及含量参酮成分进行了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实验,凝血酶原时间的测定及MDA的测定,对实验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和综合药效评价,结果:8种丹参的两种提取物均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及降低MDA的作用。结论:就上述活性而言,山西产丹参野生及栽培药效近似且较优于其他产地,四川中江栽培,山西野生,河南栽培药效近似,优劣居中;陕西安康野生和河南栽培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9.
仿野生与人工栽培防风饮片的色彩色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仿野生与人工栽培防风饮片的色彩差异,为防风分级方法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HP-C220色差仪测定仿野生及人工栽培的防风饮片的总色值,计算不同种植方式防风饮片的总色值范围,并以SPSS统计软件分析种植方式对防风饮片颜色的影响.结果:9批次仿野生防风饮片的总色值范围为35.49 ~ 39.18;9批次人工栽培防风饮片的总色值范围为48.11 ~56.10,二者平均色差为14.7,仿野生与人工栽培防风饮片外皮颜色差异显著.结论:色彩色差仪可以为仿野生和人工栽培防风饮片的外观颜色差异提供客观的色彩数据,可以作为快速鉴别两种饮片的检测方法,也可为防风饮片分级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山参类药材及“趴货”的来源与商品性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索山参类药材的种类与鉴别方法。方法:在山参药材的原产地和各地市场考察药材来源、生长环境及商品的形态特征。结果:山参类药材来源复杂,形态多样。药材的来源、植物的生长环境和年龄都决定着药材的性状。人参的根茎及残茎痕、不定根、主根的收缩纹和须根分布形态等与环境和生长年限的关系尤为密切,但各种性状之间存在着变异的规律性和相关性。结论:目前市场上的山参类药材分为四类:野山参、移山参、育山参和池底子,正确地鉴别山参类药材,必须综合各种性状。根茎的圆柱状部分(圆芦)、下垂的不定根(下垂艼)、主根肩部的线形收缩纹(铁线纹)及带疣状突起的细长柔韧的须根系(珍珠须)是最重要的鉴别性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