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4 毫秒
1.
目的:探究胆结石患者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以及胆汁成分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江门市中心医院2013年9月至2015年3月接收的胆囊结石患者180例,按有无华支睾吸虫感染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89例无华支睾吸虫感染,治疗组91例有华支睾吸虫感染。观察不同年龄阶段与性别的胆囊结石患者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以及有无华支睾吸虫感染的胆囊结石患者胆汁生化成分。结果:相同年龄段(≤30岁、31~50岁及50~86岁),不同性别胆囊结石患者间的华支睾吸虫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性别,不同年龄段(≤30岁、31~50岁及50~86岁)胆囊结石患者间的华支睾吸虫感染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p H与血清、胆汁CO2结合力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支睾吸虫感染的胆囊结石患者与单纯胆囊结石患者胆汁存在一定差异,胆囊结石患者华支睾吸虫感染与性别无关,与年龄段相关。  相似文献   

2.
华支睾吸虫分泌-排泄抗原在血清学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华支睾吸虫分泌-排泄抗原在华支睾吸虫病血清学诊断中的价值,应用ELISA技术对华支睾吸虫的成虫粗抗原和分泌-排泄抗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比较。方法制备华支睾吸虫的粗抗原和分泌-排泄抗原,以ELISA方法对华支睾吸虫感染患者509人、麝猫后睾吸虫感染者47人、卫氏并殖吸虫感染者20人、日本血吸虫感染者14人以及健康人血清163人,检测血清特异性IgG。结果比较华支睾吸虫分泌-排泄抗原的诊断的敏感性高于粗抗原,分泌-排泄抗原的特异性反应明显高于粗抗原。结论分泌-排泄抗原用于诊断感染华支睾吸虫病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抗原。  相似文献   

3.
华支睾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在人体肝胆管所引起,本病患者和其他动物宿主的粪便带有华支睾吸虫虫卵,为本病的传染源。特别在通榆一带的居民,有喜食"鱼生"的习惯,进食未经煮熟含有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淡水鱼或虾,即会感染或传播本病。利用B型超声诊断华支睾吸虫病有较高的临床价值。采用B型超声对经病理确诊的华支睾吸虫病声像图特征进行分析,对诊断华支睾吸虫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肝吸虫病或称华支睾吸虫病是肝吸虫(华支睾吸虫)寄生于人体肝胆管、胆道或胆囊内所引起的一种疾病。自1874年本病病原体发现以来,已有不少用西药驱治肝虫的报道,但由于西药副反应较大,不少患者仍不能接受治疗。中医中药治疗,就我  相似文献   

5.
佛山市顺德区是华支睾吸虫病感染的流行地区,人群感染率在43.1%~67.5%。有关部门虽然组织过大量的查治工作,但近年所做的调查发现,感染率仍维持在高位。为了解顺德区勒流镇居民对华支睾吸虫病的认识程度与生活习惯及当地政府对华支睾吸虫病的宣传及防治工作情况,本研究小组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顺德区勒流镇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以访谈的形式搜集资料,并采用实地观察法了解当地鱼塘环境。结论当地居民对肝吸虫病的知晓率比以往有所提高,但总体了解程度不深;当地政府的宣传力度和防治工作不够到位,应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宣传教育;当地居民有较好的生活习惯,但仍需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华支睾吸虫感染所致肝功能异常者3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支睾吸虫俗称肝吸虫,其导致的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γ-CT)升高往往久治不效。笔者采用吡喹酮、甘利欣联合中药四逆散加减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大便常规加集卵法找到华支睾吸虫卵;肝功能检查ALT、γ-GT均异常升高;排除病毒性、酒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合并华支睾吸虫感染的肝硬化患者与未合并华支睾吸虫感染的肝硬化患者,两者舌、脉、症候表现及证型分布规律。方法:慢性乙型或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共138例,按有无合并华支睾吸虫感染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观察其舌象、脉象和症候,并按《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的诊断标准进行辨证分型。结果:感染组肝气郁结证和瘀血阻络证较对照组多见(P<0.05),而水湿内停证、湿热蕴结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合并华支睾吸虫感染的肝硬化患者舌、脉、症候有其分布特征,辨证类型有着不同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8.
马红  张莉 《新疆中医药》2011,29(5):98-98,F0003
目的:了解我院感染的发生状况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进一步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床边调查与住院病历调查相结合,调查2009年9月23日零点至24点期间所有在院患者的感染情况。结果:共调查1790人,院内感染61人,感染率为3.41%,感染例次未66例次,感染率较高的前三位科室是血液科、神经外科、消化科,最高平均例次现患率为30.3%,最低为0%,医院感染的主要部位在呼吸道,病原菌检出率为47.54%,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2.68%,切口感染率为1.85%。结论:加强医院重点科室感染管理,规范抗生素使用,以减少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9.
168例华支睾吸虫感染治疗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以健 《新中医》1994,26(3):29-30
应用以葫芦茶为主的中草药治疗168例华支睾吸虫感染者,并同时与23例西药治疗作对照。结果;西药组因副作用大而全部终断治疗,转用中草药治疗。中草药组163例中(另有5例癌变)有159例虫卵阴转,阴转率达94.64%。认为本方具有利胆,抗菌,解毒,消炎,驱虫作用,无明明显不良反应,比一向沿用治血吸虫药物治疗华睾吸虫感染更为优胜。  相似文献   

10.
蛇:广东人爱吃蛇,一度,蛇餐馆鳞次栉比。但是蛇身上有大量的寄生虫,人食用后会感染严重的寄生虫病。现代医学已发现,在蛇的皮下、肌肉和腹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奇台县医院感染微生物检测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及科室实时上报方法。结果:本次调查共查病例1500例,感染病例120例,内科感染率为7.4%,外科感染率为7.7%;其中内科在下呼吸道、败血症的感染均高于外科(P〈0.05);而外科在泌尿道、切口、颅内脓肿感染均高于内科(P〈0.05)。病原学检查中以真菌、肺炎克雷伯茵、大肠杆菌为主。结论:采用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消毒灭茵处理,可以有效防止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12.
对448名儿童眼球经区黑斑检查后,再进行大便找虫卵检查,观察肠道寄生虫病与眼球经区黑斑的关系。检查眼球经区无黑斑者201人,检出肠道寄生病3例;眼球经区有黑斑者247人,检出肠道寄生虫病51例,眼球经区有黑斑和无黑斑者肠道寄生病检出率经检验,两者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即眼球经区有黑斑者肠道寄生虫病检出率高。两眼球经区有黑斑同时或分别出现在4、5、7区时,其肠道寄生虫病检出率为58.18%,提示该区黑斑时诊断肠道寄生虫病有很高价值。  相似文献   

13.
1我国少年儿童常见肠道寄生虫的感染现状2001年6月~2004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据此推算全国肠道寄生虫感染人数约为1。29亿(钩虫、蛔虫和鞭虫感染人数分别为3930万、8593万和2909万1。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原因,并找到控制措施。方法:前瞻性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结果:在2005年6月-2008年5月这3年间,我院神经内科所有住院病人共为2038人,发生医院感染病例252例次,医院感染率为12.36%。结论:为有效控制感染率,我们应当护理到位、做好消毒工作、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5.
孟磊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35):207-207,196
目的:为了解神经内科病房医院感染状况。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的方法对2007年至2009年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医院感染率为7.12%,≥58岁患者为高危人群,感染发生部位依次为呼吸道、泌尿道及胃肠道等;主要基础病为脑出血、脑梗死、颅内感染;住院天数≥15d感染者占85.08%。结论: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率高应作为全院医院感染监控重点科室。  相似文献   

16.
我院1991~1995年连续监测的结果,住院病人下呼吸道感染居医院感染首位,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调查对象:1991—1995年出院病人。1.2诊断标准:参照《医院感染学》诊断标准,排除潜在感染,人院48小时后发生的下呼吸道感染。1.3呼吸内科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发生的呼吸道重复感染,限于诊断标准难掌握,未作统计。1.4调查方法:采用流行病学回顾性调查,逐份查阅1991~1995年出院病例,累计查阅31091份,按统一表格逐项登记。2调查结果2.1发病率:1991~1995年出院病人31091例,发生医院感染1071例,感染率为3.44%,其…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医院妇科病人假丝酵母菌感染情况。方法采用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检查2010年1—12月,医院妇科786例门诊病人的阴道分泌物,了解假丝酵母菌感染情况,对检查结果通过x:检查进行不同年龄组间及不同季度组间感染率的差异分析。结果假丝酵母菌感染率为20.74%,35~岁年龄组感染率为25.6%,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30~岁年龄组次之,24.10%。春季感染率(22.62%)稍高于夏、秋、冬季。结论被调查病人白念珠菌感染率低于周内以往同类调查水平。35~岁为念珠菌感染高发期,季节对假丝酵母菌感染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8.
血吸虫等寄生虫病属于传染病,并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在我国历史上又多次的寄生虫病的爆发,死亡率很高,很难控制。尤其是血吸虫病,严重流行区,患病者相继死亡,人烟稀少,十室九空,景象十分荒凉。寄生虫病不像其他类型的传染病有疫苗预防,所以要减少寄生虫病的发生,就必须做好其他各方面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前言蛔虫是最普遍的一种线虫类寄生虫。世界各国各地的人民都有蛔虫的感染,而且感染率也都相当高。中国大约有70%以上的人均有蛔虫感染。据虞以新等1955年在四川温江地区调查,蛔虫感染率达89.3%。成都中医学院1957年在四川眉山调查1196人,蛔虫感染率达97.32%。四川医学院卫生学系1956年在成都市9个小学的3447人粪便检查结果,蛔虫感染率达75.2%。重庆市第一中医院1955年在重庆市的两个学校两个机关调查成人183人,蛔虫感染率达46.44%,  相似文献   

20.
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现状及相关因素,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实时监测与回顾性监测相结合,按统一表格填写医院感染病例信息并上报,感染科专职人员对当月出院全部病历逐个查阅,进行医院感染病例的核查补漏。结果:共调查2007年7、11月,2008年1月9990例出院患者,其中感染病例755例,内科感染率为7.4%,外科感染率为7.7%;其中内科在下呼吸道、败血症的感染均高于外科(P〈0.05);而外科在泌尿道、切口、颅内脓肿感染均高于内科(P〈0.05)。结论:加强对高危、重点科室的感染监测,增强临床医师合理正确使用抗生素意识,规范抗生素使用行为,是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减轻患者负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