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汗证是小儿时期的一种常见病证,根据表现不同分为自汗和盗汗,临床亦见自汗和盗汗兼有,多属气阴亏虚。近年来笔者运用益气养阴法治疗气阴两虚型汗证6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标准1.1.1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关于儿科汗证诊断标准。1不因外界环境影响,在头面、颈胸,或四肢全身出汗者。2昼日汗出溱溱,动则尤甚者为自汗;睡眠中汗出津津,醒后汗止  相似文献   

2.
张青华 《陕西中医》1999,20(9):412-412
<正> 汗证是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开阖不利而引起汗液外泄的病证。本病在临床上颇为常见,笔者不揣浅漏,谈谈自己临证治疗汗证的点滴体会。 1 治汗证常守益气养阴法 汗证的辨证施治,前贤总结了极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如阳(气)虚则自汗,阴(血)虚则盗汗。自汗常以温阳(益气)固,表为法,盗汗多以滋阴(养血)敛营为主,二者历来为治疗汗证所遵循的法则。但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不少汗出之证,常常是二者互见,属气阴两虚。尤其是患者素体虚弱、或年迈之体,身虽不健,  相似文献   

3.
正笔者近5年采用针刺捻转补法调节益气养阴诸穴治疗汗症患者,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95例患者均来自我院针灸门诊,其中男31例,女64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74岁,平均51岁,其中45~55岁者62例;病程最短半个月,最长12年;自汗者35例,辨证属肺卫气虚证,盗汗者33例,辨证属阴虚内热证,自汗兼盗汗者27例,辨证属气阴两虚证。1.2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4.
汗证是指因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导致汗液外泄失常的一种病证,临床上根据汗出情况的不同将其分为自汗和盗汗。《医学正传·汗证》载:"若夫自汗与盗汗者,病似而实不同也。其自汗者,无时而濈濈然出,动则为甚,属阳虚,胃气之所司也;盗汗者,寝中而通身如浴,觉来方知,属阴虚,营血之所主也。"汗证常见病机有肺气不足、营卫失和、邪热熏蒸、气阴亏虚等,但归其根本在于阴阳失调。  相似文献   

5.
名词解释     
1.汗是津液的代谢产物。由于阳气蒸化津液,出于体表而成,即所谓“阳加于阴谓之汗”。 2.自汗不因劳动、天热或衣厚而汗自出者,谓之自汗。多因气虚不固或阳虚不敛阴液所致,故见于气虚或阳虚之证。 3.盗汗睡则汗出,醒则汗止,谓之盗汗。多见于阴虚之证,阴虚则阳亢,入睡时  相似文献   

6.
<正>从事《中医诊断学》教学工作多年,认为"阳虚自汗,阴虚盗汗"的认识有局限性。现将理论结合临床病例阐释如下。1自汗[1]醒时经常汗出,活动尤甚。多见于气虚证和血虚证。因阳气亏虚,不能固护肌表,玄府不密,津液外泄;动则耗伤阳气,已虚的阳气进一步耗伤,故活动后汗出更甚。除此以外,其实阴虚、血虚、营卫不和亦可出现自汗[2]。因为阴血亏虚,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小儿汗病中医证候特点,探讨疾病与主次症的关联性。方法采用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方式,对400例小儿汗病的5个辨证分型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汗病的中医证候特点。结果 400例患儿中,肺卫不固型129例(32.25%)、营卫不和型50例(12.50%)、气阴两虚型84例(21.00%)、湿热迫蒸型57例(14.25%)、气阳不足型80例(20.00%)。肺卫不固型、营卫不和型、湿热迫蒸型、气阳不足型主症均见自汗、盗汗,气阴两虚型患儿主症以盗汗为主。各型次症在传统辨证与聚类分析上基本一致。结论汗病自汗、盗汗各有阴阳之证,亦可有阳虚盗汗、阴虚自汗。小儿汗病中医分型具有各自的证候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盗汗,以寐中汗出,醒时汗止为主要表现的较为常见的临床杂病之一。多见于阴虚内热或气阴两虚证。通常卫气卫外,营阴荣内,而睡梦之时,卫气逐渐内藏,从而腠理不固,体内虚热之气蒸腾津液外泄,故见盗汗;醒后卫气随着阳气的生长而复归于表,此时腠理密固,故醒后汗止。盗汗轻者,体内虚热少,故蒸腾津液外泄少,所以汗量仅见局部或仅全身少量汗出,严重者体内  相似文献   

9.
自汗、盗汗,虽非大病苛疾,但辨治仍有常变之分。兹就平日侍诊所得,结合文献,探析如下。1 自汗与盗汗辨治之常汗出,无论自汗还是盗汗,皆为汗液外泄的异常现象,一般认为,虽有外感病邪侵扰,内在因素影响,但总离不开毛窍开合失司,腠理疏松不固而津津汗出,未有不由乎虚而得之者,然有阴虚阳虚之别。古今医籍中大多谓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此当是言其常。《张氏医通·杂门》云:“自汗虽由卫气不固,胃中津液外泄,而实关乎藏府蒸发使然,心之阳  相似文献   

10.
<正> 笔者近2年来用玉屏风散合生脉散化裁治疗体虚自汗、盗汗50例,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本组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7~14岁11例,15~45岁23例,46~60岁16例。病程5天~1年。盗汗21例,自汗17例,自汗盗汗12例。临床主要表现为体弱纳少,气短神疲,心悸少寐,动则大汗或寐则汗出。面色(白光)白无华,舌质淡或舌质红,少苔,脉细虚或细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