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HP)自1983年由澳大利亚学者瓦林和马斯分离、培养出后,经国外学者研究表明:HP感染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和重要病因。十二指肠溃疡检出率为95%~100%,胃溃疡为70%~85%。胃病的严重程度与阳性率有密切关系.随年龄增加而增长,且可癌变。研究发现:小儿胃炎的HP感染率为63.3%;  相似文献   

2.
本刊联系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幽门螺杆菌已被明确为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HP在我国普通人群的感染率为50%~80%,因而杀灭和根除HP已成为治疗慢性胃炎及溃疡的关键。在辨证的基础上加入对HP有抑制作用的中药。辨病辨证相结合.治疗HP相关性胃炎60例,总有效率为90%,并与西药治疗30例对照。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与胃病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病的关系。方法:通过PCR法检测胃病患者和正常人HP感染情况。结果:HP感染与十二指肠球溃疡高度相关(P<0.01),与胃溃疡、慢性活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癌呈显著性相关(P<0.05),HP感染率在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间差异无显著性,非贲门部胃癌明显较贲门部癌高(P0<0.05)。结论:HP感染与胃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简称CAG,下同)中医症状学调查入手进行中医证候学研究,观察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下同)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以明确其中医的病机特点、发展规律、证候特征,从而指导临床,提高临床疗效。方法:总结有完整中医临床资料的20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以及胃镜检查资料,对所采集到的数据整理后,运用卡方检验以及因子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岁以下的发病率为1.4%,31—40岁发病率为15.8%,41~50岁发病率为26.8%,51岁以上发病率为56%。cAG中医临床症状以胃肮胀痛最为多见,其次为纳呆、嗳气、体倦乏力、口干、泛酸、口苦。按照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划分为五组,胃阴不足组平均年龄最大,肝胃不和组最低。202例CAG患者总体HP的感染率为44.5%,其中瘀血阻络组HP感染率最高脾胃虚弱组最低。各组之间经卡方检验(P值均大于0.05),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瘀血阻络组HP感染率最高,湿热中阻组占第二位。  相似文献   

5.
2型糖尿病并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消化性溃疡患者HP感染状况及三联抗HP治疗效果。方法:2型糖尿病并消化性溃疡患者4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50例,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测定其HP感染状况,对HP阳性者采用奥美拉唑20mg bid,克拉霉素250mg bid,甲硝唑400mg bid 1周疗法,停用抗菌素后4周复查14C-尿素呼气试验,计算其根除率,比较两者差异。结果:糖尿病并消化性溃疡患者的HP感染率为57.1%(24/42),非糖尿病消化性溃疡HP感染率为82.0%(41/50例),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糖尿病并消化性溃疡患者中21例完成了整个疗程,HP根除率为61.9%(13/21),显著(P〈0.05)低于非糖尿病消化性溃疡HP根除率87.8%(36/41)。结论:糖尿病并消化性溃疡患者的HP感染率低于非糖尿病消化性溃疡,三联抗HP治疗根除率低于非糖尿病消化性溃疡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贵州凯里地区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感染情况,研究该地区自然人群中HP感染的相关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2年9月贵州凯里地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共抽样调查了811例,年龄14~76岁,收集相关基础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14C-UBT试验以判断是否为HP阳性,应用SPSS 17.0统计分析该地区HP感染的相关流行病学特征。结果:该地区811例自然人群中HP阳性者为496例,总感染率为61.59%。农民HP感染率明显高于居民,胃癌患者的HP感染率明显高于胃溃疡及慢性胃炎患者,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不同性别、民族间HP感染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凯里地区HP感染率较高,而居住环境、经济水平及饮食卫生等是HP感染率增加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单味鱼腥草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十二指肠溃疡是临床极为常见的疾病。虽然抑酸愈合溃疡不难,但一年内复发率高达60%~90%。幽门螺旋杆菌(HP)的发现和相关研究显示,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密切相关。幽门螺旋杆菌在人群中感染率高达40%~60%,目前已确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为消化性溃疡的先决条件,90%~95%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及60%~80%的胃溃疡患者存在HP感染。研究证实,根除幽门螺杆菌后可明显降低或防止消化性溃疡的复发,且溃疡复发率明显下降至10%以下。临床上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药物有多种,治疗方案很多,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防治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复发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198 3年 Warm和 Marshall从慢性活动性胃炎胃窦粘膜中成功地分离和培养出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H pylori,HP)以来 ,该菌和胃与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1994年 WHO将 HP与 HBV病毒、HCV病毒并列为甲类生物致病因子 ,1997年 4月 ,国内外消化病学专家在广州召开的第二届全国幽门螺杆菌专题学术研讨会上达成共识 ,认为 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病原菌 ,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经调查 ,我国是 HP感染率较高的国家 ,HP在我国自然人群中的感染率为 40 %~ 6 0 % ,胃溃疡中为 70 %~ 80 % ,十二指肠溃…  相似文献   

9.
清幽汤加味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幽门螺杆菌已被明确为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 ,HP在我国普通人群的感染率为 5 0 %~80 % ,因而杀灭和根除HP已成为治疗慢性胃炎及溃疡的关键。在辨证的基础上加入对HP有抑制作用的中药 ,辨病辨证相结合 ,治疗HP相关性胃炎 60例 ,总有效率为 90 % ,并与西药治疗 3 0例对照  相似文献   

10.
杨洋  刘华一 《江西中医药》2014,45(2):25+35-25,35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与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atrophicgastritis,CAG)中医分型的关系及对治疗的影响。方法:97例CAG患者按中医证型分为肝胃气滞、肝胃郁热、脾胃虚弱(脾胃虚寒)、脾胃湿热、胃阴不足、胃络瘀血6组,观察各组HP感染情况及8周中医对症治疗后各组HP阳性组与阴性组疗效情况。结果:各组HP感染率为脾胃湿热证82.3%,肝胃郁热证76.9%,肝胃气滞证65.0%,胃络瘀血证53.3%,脾胃虚弱(脾胃虚寒)证40.9%,胃阴不足证40.0%。各组感染率有差异(P〈0.05)。8周治疗后肝胃郁热、脾胃虚弱(脾胃虚寒)、脾胃湿热证中HP(+)组与HP(-)组症状评分改变无差异(P〉0.05);肝胃气滞、胃阴不足、胃络瘀血证HP(+)组与HP(-)组症状评分改变有差异(P〈0.05),且HP(-)组前后症状评分差值大于HP(+)组。结论:HP感染在CAG中医证型的分布有-定规律,且对CAG治疗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荨麻疹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免疫层析金标记技术对12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血清HP-IgG进行检测,并以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HP-IgG阳性率为49.2%,明显高于对照组26.7%(P<0.05),男性患者HP-IgG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P<0.05).结论:慢性荨麻疹患者HP感染率明显增高,特别是男性患者,这可能与部分慢性荨麻疹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2.
半复泻心汤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6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现代医学研究已证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引起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我们在临床采用中药半夏泻心汤加味治HP相关性胃炎64例,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998年3月至2000年12月,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HP检测为阳性的门诊或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64例,男43例,女21例;年龄在30~60岁之间,平均40岁;病程为1个月至10a,平均2a.对照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在28~60岁,平均38岁,病程1个月至8a,平均1.8a.以上两组患者在胃粘膜损伤程度、性别、发病年龄等方……  相似文献   

13.
夏天教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经验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1982Marren和Marshall在胃炎患者中发现了幽门螺杆菌(HP),从而引发了胃炎概念上的一场革命。目前人们已经证实HP感染是慢性胃炎最常见的原因,且HP相关性慢性胃炎是非贲门部胃腺癌的癌前期病变。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属HP的高感染区,在普通人群中,HP的感染率为50—80%,国内的医务工作者正在积极寻求符合我国国情的治疗HP相关慢性胃炎的有效方法。夏天教授行医40余载,擅长胃肠病的诊治,对HP相关性慢性胃炎的治疗有独到之处,笔者有幸随师学习,耳濡目染,获益匪浅,现将夏教授经验简介如下,以期有益于同道。  相似文献   

14.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慢性胃、十二指肠疾病的重要病因,清除HP感染在治疗慢性胃、十二指肠疾病方面有重要意义。我们近年以自拟中药抗幽丸治疗HP感染30例,并与西药治疗者30例作疗效对比。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0例为重庆市中医院2000年1月~2002年2月门诊病例,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相关诊断标准,均经电子胃镜检查证实及尿酶试验、14C-尿素呼气试验及病理组织Warthin-starry染色检查确诊为HP感染,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17~73岁,平均35.41岁;十二指肠溃疡6例…  相似文献   

15.
辛开苦降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HP)相关疾病是与HP感染有关的一组疾病,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癌等.  相似文献   

16.
幽门螺杆菌 (HP)感染是慢性胃炎主要致病因素之一。笔者自 1 997年以来 ,依据中医辨证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慢性胃炎 70例 ,获得良好疗效。并设西药三联疗法对照组进行对照治疗观察。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 40例均为门诊患者 ,以上腹部疼痛、饱胀、食欲不振、乏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经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 1 0 6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 34例。HP检测 1 40例均为阳性。全部患者在胃镜检查前 2周内未服抗 HP药物。1 40例中男性 82例 ,女性 58例 ;年龄 2 1~ 73岁 ,平均 46.5岁 ;病程 3个月~ 32年 ,平均 4.8年。随机分为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中西医结合HP阳性胃十二指肠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资料完整病例100例分析,辩证分为四型:胃气不和型30例,肝胃郁热型20例,胃阴亏虚型31例,脾胃虚弱型19例,应用相应的汤剂加咸再配合抗HP西药。结果: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100例,HP根除92例,有效率100%,HP根除率92%。结论:中医辨证分型配合相应抗HP西药治疗显效快,效果好,是根除HP感染胃十二指肠疾病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返流性食管炎(RE)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情况进行分析,HP感染对RE发病率的影响。方法:自2008年1月~2011年12月间所有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返流性食管炎668例病例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查,取胃窦黏膜活检做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碳14呼气试验检查,两者均为阳性则确定为阳性,否则为阴性。结果:本组病例HP阳性158(占23.6%),HP阴性510(占76.4%)。结论:RE患者中HP感染率低,无幽门螺杆菌感染的RE患者发病率高。  相似文献   

19.
幽门螺杆菌 ( 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 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病原菌 ,是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世界卫生组织已把它列为第一类致癌因子 ,并明确为胃癌的危险因素。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 ,HP在人群中有很高的感染率 ,HP的检出率在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中约为 70 %~90 % ,慢性活动性胃窦炎为 10 0 %。在我国人群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每岁增加 1% )。对 HP阳性的慢性活动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根除 HP治疗已为大家所公认。西药治疗 HP感染有多种方案 ,但有的患者不愿接受抗生素治疗 ,且近年来也不断发现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普查人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黏膜病理的情况。方法:对4211名30~59岁本区肿瘤高发区进行人群普查,分别进行C13呼气试验,胃镜及病理检查。结果:4211例普查人群HP感染率63.71%,男女比例1:1.345;男性HP阳性1120例,感染率62.40%;女性HP阳性1564例,感染率64.76%,男、女性普查者HP感染与胃黏膜病理改变之间的关系无统计学差异。HP阴性普查者慢性浅表性胃炎(CSG)率高,肠上皮化生(IM),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率大幅降低,HPHEI性普查者CSG率较低,IM,CAG率大幅提高。HP阳性组萎缩性胃炎发生率、胃黏膜肠化率显著高于阴性组人群。结论:本地区HP感染率较高,HP感染与胃黏膜病理的关系较为明显,可能与更严重的胃黏膜损伤及病变有关,对HP感染者应积极杀菌治疗。应该重视HP的高感染率和高致病性,进行健康宣教,改变生活方式,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