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任非  陈建海  陈志良 《中国药学杂志》2005,40(15):1163-1166
 目的优化pH>6的乳化聚合法制备丝裂霉素C-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磁性纳米球的处方工艺。方法通过正交实验设计考察乳化聚合法制备丝裂霉素C-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磁性纳米球的工艺条件对纳米球粒径、包封率和载药量的影响,并考察了冷冻和温湿条件下对制剂稳定性的影响。结果优化的乳化聚合法制备的丝裂霉素C-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磁性纳米球的数均粒径、包封率、载药量和饱和磁化强度分别为:(122.4±2.3)nm,(85.51±0.74)%,(8.61±0.04)%,(0.31±0.01)kA·m-1。丝裂霉素C-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磁性纳米球胶体溶液具有良好的抗寒和抗湿热性。结论在pH>6条件下乳化聚合制备丝裂霉素C-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磁性纳米球具有粒径小、包封率和载药量高,质量稳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槲皮素纳米球的制剂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成永  王姝婧 《中国药学杂志》2005,40(14):1087-1088
 目的用乳化聚合法制备槲皮素氰基丙烯酸酯纳米球(quercetin-PBCA-NS)。方法采用乳化聚合法,研究了纳米球的形态、粒径、包封率、载药量及其体外释药特征。结果按优化工艺制备的纳米球平均粒径为466 nm,平均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81.7%和41.5%。结论以氰基丙烯酸酯(PBCA)为载体材料,制备槲皮素纳米球的工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潘见  田甜  陈彦 《时珍国医国药》2008,19(5):1210-1211
目的 比较中药银杏内酯A(GA)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球(PBCA-NP)的两种不同制备方法,同时考察稳定剂右旋糖酐-70对纳米球制备的影响.方法 以稳定剂右旋糖酐-70作对比实验,采用乳化聚合法和界面缩聚法制备GA-PBCA-NP.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其形态,用高效液相-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测定各自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并观察GA-PBCA-NP的稳定性.结果 未添加稳定剂的纳米球表面粘连团聚现象严重,难以成球;乳化聚合法制备的GA-PBCA-NP在透射电镜下观察表面圆整光滑,粒子之间不团聚,不黏连,粒径范围在90~600 nm,包封率为60.49%,载药量为18.15%;界面缩聚法制得的纳米粒表面圆整光滑,粒子之间不团聚,不黏连,粒径大小均匀,都在200nm左右.包封率为73.87%,载药量为22.23%,两种方法制备的稳定性都较好.结论 制备纳米粒过程中需加入适量稳定剂;界面缩聚法制备GA-PBCA-NP具有粒径均匀、载药量和包封率高的特点,优于乳化聚合法.  相似文献   

4.
阿苯达唑纳米球大鼠体内药动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阿苯达唑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球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采用RP-HPLC,以甲苯咪唑(MBZ)为内标测定大鼠灌胃给予阿苯达唑混悬液和阿苯达唑纳米球后血浆中的阿苯达唑,阿苯达唑亚砜(ABZSX),阿苯达唑砜(ABZSN)的浓度:色谱条件为十八烷基硅胶填充柱;流速:0.9 mL·min-1;柱温:室温;流动相:乙腈-0.25 mol·L-1醋酸钠缓冲液(pH5.0) (45:55),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在血浆检测中阿苯达唑的浓度很低或几乎没有检测到。大鼠灌胃给阿苯达唑纳米球后,ABZSX tmax为(4.917±1.88)h,t1/2β为(35.47±2.94)h,相对生物利用度为320.5%.ABZSN的tmax为(6.59±1.97)h,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80.9%。结论动物口服阿苯达唑纳米球后,增加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延长代谢产物ABZSX和ABZSN在体内的驻留时间,提高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阿昔洛韦明胶微球,并考察其体外释放性能。方法: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阿昔洛韦明胶微球,通过考察其粒径、包封率、载药量优化处方工艺。结果:该工艺制备的微球光滑圆整,其平均粒径为21μm,粒径分布均匀。载药量、包封率分别为15.3%、80.5%。12min体外累积释药量达95.2%。结论: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的明胶微球具有很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缓释疫苗微球。方法以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PELA)为载体,醋酸乙酯为有机溶剂,采用W/O/W溶剂扩散法制备PELA疫苗微球。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球的形态,激光散射技术测定其粒径分布;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 PAGE)研究微球包裹前后疫苗蛋白的稳定性;BCA法测定疫苗微球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同时考察疫苗微球的体外释药性能。结果所得微球呈类球形,平均粒径为5.38μm,疫苗微球载药量为5.12%,包封率达75.25%;包裹前后疫苗蛋白的结构稳定; 体外释药结果显示,疫苗微球前3 d以Higuchi方程(r=0.997 7)释放,3 d后则以零级恒速释放(r=0.992 2),28 d累积释药量为69.10%。结论以PELA为载体的疫苗微球具有较高的包封率、载药量和明显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7.
苦参碱毫微粒的制备及体外释药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制备肝靶向性苦参碱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毫微粒并进行体外形态学及释药动力学研究。方法采用乳化聚合法制备,以毫微粒包封率为考察指标,均匀设计优化处方与工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透析法考察其体外释药动力学特征。结果制得的毫微粒均匀圆整,算术平均粒径为(157.4±22.4)nm,包封率为(84.91±1.76)%,载药量为(16.98±0.35)%,体外释药具有双相动力学特征。结论该制备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肝靶向苦参碱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毫微粒的制备。  相似文献   

8.
阿苯哒唑纳米球载药特征及物理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考察阿苯哒唑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球的载药机制和物理稳定性。方法 等温吸附法考察氰基丙烯酸酯载体浓度、药物浓度和溶液pH等因素的载药特性;电导法考察阿苯哒唑纳米球的物理稳定性。同时,考察了以PVP,CMC-Na和HPMC作助悬剂对纳米球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阿苯哒唑纳米球以表面吸附载药为主,且药物的吸附遵循Langmuir方程。电导法加速试验结果显示,载药纳米球具有热力学不稳定性,加入4%的PVP作助悬剂可显著增加药物的物理稳定性。结论阿苯哒唑纳米球以表面吸附方式载药,有自发性凝聚沉降趋势,亲水性胶体可增加其物理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大黄酚聚氰基丙烯酸丁酯纳米囊,筛选其最佳制备工艺,并进行质量考察.方法 在单因素法筛选制备工艺的基础上.以包封率为指标,采用L_s(3~4)正交设计法对处方中搅拌速度、水相pH值、α-氰基丙烯酸丁酯用量和醋酸乙酯用量进行筛选,以优化该制备工艺.对其进行包封率、载药量、粒径和粒度分布等的质量考察.结果 确定大黄酚投药量为5 mg时,最佳制备工艺:搅拌速度为800 r/min,水相pH值为2,α-氰基丙烯酸丁酯用量为13 μL,醋酸乙酯用量为0.6 mL.采用最佳工艺制备的大黄酚纳米囊平均包封率为82.19%,平均载药量为21.48%,平均粒径为246 nm,电镜照片显示粒度分布均匀.结论 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的聚氰基丙烯酸丁酯大黄酚纳米囊粒径小,包封率和载药量高,粒度分布均匀,制备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静脉注射给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化载槐定碱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O/O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PLGA微球。以形态、粒径、载药量、包封率和体外释放度为指标,单因素试验优化工艺。结果制得的微球圆整、均匀,平均粒径(17.16±3.94)μm,包封率(66.98±0.48)%,体外突释较低,缓释12 d时的释药量达90%。结论该制备工艺稳定可行,所得槐定碱PLGA微球的载药量与包封率较高,缓释显著。  相似文献   

11.
张学农  陈靖  张强 《中国药学杂志》2003,38(12):932-935
 目的考察阿苯达唑纳米球在不同介质中体外释药;大鼠在体胃、肠吸收以及体内外相关性。方法以阿苯达唑混悬液为对照,分别考察了阿苯达唑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球(ABZ-PBCA-NP),阿苯达唑-PVP-聚氰基丙烯酸纳米球(AZB-PVP-PBCA-NP)在0.1 mol·L-1盐酸和pH为3.5,5.5和6.8的磷酸缓冲液中的累积释药百分数,并进行了大鼠在体胃和小肠吸收实验。结果阿苯达唑混悬液、ABZ-PBCA-NP和AZB-PVP-PBCA-NP在盐酸和磷酸缓冲液中的释药分别遵循Weibull函数,二项指数函数和Higuch方程。阿苯达唑混悬液和AZB-PVP-PBCA-NP 6 h内小肠内的吸收分别为21.40%和43.23%(P<0.05),胃中吸收随介质pH值增大而减小。结论纳米球具有缓释和长效作用,可显著地增大阿苯达唑溶解性和胃肠吸收,体外释药与在体吸收有良好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何文  罗云  周健  许丹友 《中国药学杂志》2002,22(11):669-672
 目的:研制Vit E微囊片,以延缓Vit E释放,提高制剂稳定性。方法:以明胶、阿拉伯胶为囊材,聚丙烯酸树脂Ⅳ为致密剂,复凝聚法得Vit E微囊后,加入微晶纤维素压制成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进而研究其载药量、包封率、溶出度、稳定性等质量指标。结果:Vit E在0.01~4 g·L-1浓度范围内线性回归方程为:Y=0.5827C+5.552×10-3,r=0.9999,低、中、高3种浓度回收率分别为(99.2±0.6)%,(100.70±0.28)%,(98.60±0.17)%。微囊平均载药量为66.5%(n=3),RSD%=1.8,平均包封率为83.4%(n=3),RSD%=0.75。微囊片体外缓释特征符合Higuchi方程。与市售Vit E软胶囊相比对湿、光、热稳定性显著提高。结论:Vit E微囊片制备工艺简单,质量易控,延缓了Vit E的释放,并提高了其稳定性,应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壳聚糖修饰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的生物黏附性,阐明其促吸收机制,并考察纳米粒的细胞毒性以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以胰岛素为模型药物,采用FITC标记胰岛素,复乳法制备普通PLGA纳米粒,壳聚糖包裹制备生物黏附性PLGA纳米粒。粒度及表面电位分析仪测量纳米粒的粒径及Zeta 电位,超速离心法测定载药纳米粒的包封率,通过测定胃肠道中胰岛素的总量评价纳米粒的生物黏附性,并采用MTT法评价PLGA纳米粒的细胞毒作用。结果 纳米粒粒径均一,PLGA普通纳米粒及生物黏附性纳米粒的平均粒径分别为(124.7±11)和(136.6±13)nm,粒径差别不大,但壳聚糖包衣显著地增强了纳米粒的正电性,使得Zeta电位由负值(-1.67±0.05) mV逆转为正值(42.6±0.3)mV,并且提高了药物的包封率,由(46.67±1.82)%增至(52.73±2.96)%。生物黏附性纳米粒口服后胃肠道中胰岛素的总量显著高于普通纳米粒,3 h达到1.31倍。MTT法显示生物黏附性PLGA纳米粒及普通PLGA纳米粒在所考察的剂量范围内(≤25 mg·mL-1),均对细胞无特殊毒性。结论 壳聚糖修饰的PLGA生物黏附性纳米粒是蛋白多肽类药物口服给药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14.
冬凌草甲素聚乳酸纳米粒的制备和体外性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邢洁  张典瑞  张学顺  高磊 《中国药学杂志》2007,42(13):1006-1010
 目的优化冬凌草甲素聚乳酸纳米粒的制备工艺,并对其理化性质和体外释药特性进行考察。方法以改良的自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冬凌草甲素聚乳酸纳米粒,采用均匀设计法优化处方工艺,对优化工艺所得产品通过透射电镜、激光粒度分布与Zeta电位分析仪、pH计、黏度计、差示扫描量热法和X-射线衍射法分析理化性质,并用超速离心法对其体外释药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分析结果证明,纳米粒确已形成,并测得所制备纳米粒的包封率为(91.88±1.83)%,载药量为(2.32±0.05)%,粒径为(125.3±11.2)nm,粒径跨距为(0.82±0.03),Zeta电位为(-15.88±0.41)mV,pH值为(5.57±0.04),黏度为(1.231±0.002)×10-3 Ns.m-2。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Q=8.944t1/2+11.246。结论实验建立的制备工艺可行,所得纳米粒的包封率高,理化性质稳定,体外释药具有缓释制剂特征。  相似文献   

15.
陈美  余江南  徐希明  许颖 《中草药》2015,46(9):1296-1301
目的以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PBCA)纳米粒为载体,制备包载中药单体蟾毒灵的纳米粒制剂。方法采用醇中聚合法制备了包载蟾毒灵的PBCA纳米粒,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设计对制备工艺进行考察,并测定了纳米粒的粒径分布、形态、包封率、载药量及溶血性等理化性质。结果醇中聚合法制备的蟾毒灵PBCA纳米粒形态均匀,平均粒径为(151.2-6.1)nm,多分散系数为0.133±0.024,Zeta电位为(-7.09±0.58)mV,包封率为(70.812±6.139)%,载药量为(1.990±0.291)%;与蟾毒灵原料药相比,该制剂的溶血性更低,安全性有所提高。结论蟾毒灵PBCA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可有效缩短中药单体与酸性介质的接触时间,制得的纳米粒各项理化性质良好,可为易水解中药单体纳米粒载体的制备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谭蓉  刘颖  冯年平  赵继会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1):1431-1435
目的:制备硫酸长春新碱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VCR-PBCA-NPs)并进行释药动力学研究.方法:采用乳化聚合法制备VCR-PBCA-NPs,考察纳米粒形态和粒径分布,测定包封率和载药量,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采用透析法进行体外释放研究,并利用药物释放模型方程拟合释放曲线.结果:制得的纳米粒形态圆整,平均粒径(98.9±3.05)am,包封率(55.23±0.96)%,载药量(7.87±0.11)%,体外释放曲线符合Weibull方程.结论:本研究制备了VCR-PBCA-NPs,其体外释放速度较慢,具有一定的缓释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了提高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的生物利用度,将其制备成纳米粒子,并研究其体外抗结肠癌的作用。方法 分别以聚乙丙交酯聚乙二醇共聚物(PEG-PLGA)和羧甲基壳聚糖(Carboxymethyl chitosan,CMCS)作为药物载体,采用纳米沉淀法和乳化交联法分别制备了PEG-PLGA共载白藜芦醇纳米粒(RES-PEG-PLGA NPs)和CMCS共载白藜芦醇纳米粒(RES-CMCS NPs),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激光粒度分析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仪器对纳米粒的理化性质进行表征;采用CCK-8检测法测定纳米粒对人结肠癌细胞(SW480)的抗增殖活性,并通过荧光显微镜考察了纳米粒在SW480细胞中的摄取。结果 RES-PEG-PLGA NPs粒径为78.67 ± 1.0 nm,包封率为87%;RES-CMCS NPs粒径为231 ± 1.6 nm,包封率为60%。结论 两种纳米粒在模拟肿瘤微环境下均能实现白藜芦醇的缓释,都可以有效地被SW480细胞摄取,并且对SW480细胞表现出较高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氯法拉滨注射液的处方及制备工艺,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氯法拉滨注射液的含量。 方法 以稳定性为指标,筛选处方。采用 ShimPack C18 (4.6 mm × 150 mm , 5 μ m) ;以乙腈 - 水( 10 ∶ 90 )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 263 nm 。 结果 ■ 本品最适 pH 值为 4.5~7.5 ,以 121 ℃热压蒸汽灭菌 15 min 作为本品的灭菌方法。氯法拉滨在 25.14 ~ 201.12 mg·L-1 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 <> Y =1 127.5<>X - 3 566.3 , <> r =0.999 9 ),平均回收率为 99.36% , RSD 为 0.67%( n=9) 。 结论 本品处方设计合理,工艺可行,质量稳定。所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便、灵敏、准确,可作为氯法拉滨注射液含量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沉淀法制备丹参酮ⅡA-PLGA纳米粒制备工艺的可行性。方法以PVA浓度、药物在有机相中的浓度、PLGA与药物的用量比以及水相与有机相的体积比为考察因素,以包封率、载药量及药物利用率为考察指标,根据星点设计原理进行实验安排,并用多元线性回归及二项式拟合建立指标与因素之间的数学关系,经效应面法预测最佳工艺条件。结果各指标的二项式拟合方程均优于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以优化条件制备的样品平均粒径为225nm,包封率为(95.49±0.68)%、载药量为(2.03±0.03)%、药物利用率为(38.42±0.65)%。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适用于丹参酮ⅡA-PLGA纳米粒的工艺优化,所建立的数学模型预测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