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捷 《中成药》2011,33(6):1091-1092
目的 分析达立通颗粒治疗肝郁气滞型胃痛的疗效.方法 应用达立通颗粒治疗气滞血瘀型胃痛30例,同时设西药对照组莫沙比利组25例及中药对照组气滞胃痛颗粒组20例与之对比.结果 经统计学处理,达立通颗粒组症状及胃镜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莫沙比利组及气滞胃痛颗粒组(P<0.05).结论 达立通颗粒在治疗肝郁气滞型胃痛方面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以通降为主结合临床辩证分型治疗胃痛,并探讨了通降治疗胃痛的理论基础,列举了具体应用及方药选择,说明了通降法是治疗胃痛的主要方法之一。胃痛是临床最为常见的脾胃病,导致胃痛的病因虽然很多,但其病机都关系到胃失和降,不通则痛。中医药辩证治疗胃痛有很好的疗效,尽管临床分型与治法各异,但总不离乎"通降",通降二字体现了胃痛的根本法则。  相似文献   

3.
通法治疗胃痛的机制与运用孙万岫李渊何(天津市东丽区中医院300300)胃痛虽有虚实寒热、气血之辨,但“不通”是其最基本的病机。因此通法在治疗胃痛中被广泛应用。笔者兹将通法治疗胃痛的机制与运用,阐述如次。1祛邪即通法足阳明胃为多气多血之乡。发病后每多实...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李鲜教授治疗胃痛经验,以期裨益临床.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收集分析临床案例,结合中医理论,总结导师临证经验.结果:导师治疗上着重以“通”为用,主导思想为“治胃病当先开其路,若非此,则不治也”,善用理气、消食、祛湿开路三法,临床效果显著.结论:李鲜教授“开路三法”治疗胃痛的经验值得总结应用.  相似文献   

5.
刘婷  张佩青 《光明中医》2023,(5):862-864
从张佩青教授辨证治疗胃痛的3则医案着手,浅析张佩青教授对于不同证型胃痛的选方用药经验及其独到的胃痛“十法”辨证理念。张佩青教授认为虽然引起胃痛的原因不尽相同但治疗所遵循的大方向应是相近的,即循古而揣新从多维度考虑“通”,将“通”贯穿治疗胃痛的全过程,气血阴阳通畅则胃痛愈。张佩青教授的这一新的治疗理念开拓了中医思路、指明了治疗胃痛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6.
胃痛是出现在多种急慢性疾病过种中的一个常见症状,目前无论在诊断或是治疗上均存在一些需要深入研讨的问题。本文就胃痛的中医治疗问题浅加探讨,借以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1 胃痛的治疗原则中医认为,胃痛发病的基本病理是脾胃纳运失常,气血淤阻不畅,即“不通则痛”。因些,治疗上多用“通”法,使气血通畅,纳运复常,则痛自已,故有“痛随利减”之说。然而,由于胃痛病情复杂多变,概以通治,显然是不全面的,笔者体会,欲提高中医治疗胃痛的疗效,至少要坚持病证结合、胃宜通补和调理气机几个原则。 1.1 病证结合病证结合是临床医生诊治疾病的基本原则之一,胃痛的治疗也必须坚  相似文献   

7.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胃脘部疼痛为主的病证,为临床多发病、常见病,常伴有暖气、烧心、吞酸、呕吐等症状。中医治疗胃痛疗效显著,辨治方法变化多端,但离不开“通”字立法。胃为水谷之腑,“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以通为用,以降为顺;降则和,不通则滞,反升则逆。通降是胃生理特点的集中体现。无论胃痛因于寒热虚实,其共同之处在于胃气失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通下法”在治疗胃痛时的临床疗效。方法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加用通腑之品“大黄”,收集门诊病例331例进行临床观察分析。结果在基础方中加入大黄治疗各种胃痛的疗效显著,有效率高。结论在大黄治疗胃痛的观察中发现了在治疗胃肠疾病时,通腑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李婷爱 《光明中医》2012,27(4):790-791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指心窝部以下,脐以上的胃脘疼痛为主症,或伴有脘胀、纳呆、泛酸、嘈杂、恶心呕吐等症状的一种病症.西医学中的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下垂、胃癌以及慢性胰腺炎和胆囊炎等以胃痛为主症时,均可参照本节辨证治疗. 胃痛之病,体察其发病规律,其中主要病机特点是"不通则痛".但与肝脾两脏关系密切,正如《素问·经脉别论》内更详述其义:"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对于水谷入胃,赖脾之运化使精气四布,上下通达,详述无遗.脾主升,胃主降,是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正如叶天士说: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至于通降之法,各有不同,正如《医学薪传》所说:"调血以和气,通也;上逆者使之下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虚者助之使通,寒者温之使通,无非通之之法也."笔者治疗胃痛多年,临症应用施今墨先生的治胃痛十法即温、清、补、消、通、泻、涩、降、和、生之法,颇感得心应手,兹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慢性胃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以慢性胃、十二指肠炎症、溃疡、胃神经官能症占多数,部分患者还有不同程度的胃下垂,由于病因不同,表现症状有别,临床治疗较为棘手.笔者从医20余载,在辨治本病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为慢性胃痛的病因可归为气滞、血瘀、痰湿、食积和虫症所致,其病机主要是肝胃不和、热郁湿困、气滞血瘀与脾胃虚弱较常见.因而辨证主张以辨明寒热虚实为主,论治强调从肝脾胃人手,遣方用药往往通补并用,标本兼顾.现将笔者治疗慢性胃痛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