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整合发掘更多冠心病血瘀证的标志基因,研究已知冠心病血瘀证差异基因的生物机理,构建关键蛋白互作模块与miRNA-mRNA调控网络,丰富靶点间的相互作用网络,并分析其核心生物过程与通路。方法 利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Embase、PubMed六个数据库获取冠心病血瘀证相关基因文献;按照纳排标准筛选符合要求的文献提取数据,运用Metascape数据库针对全部差异mRNA构建蛋白质间互相作用的网络模块,并对上调mRNA和下调mRNA的通路进行富集和功能注释。利用starBase数据库预测冠心病血瘀证相关miRNA的靶基因,并与文献整合的差异mRNA相互映射,运用OmicShare Tools绘制冠心病血瘀证相关miRNA-mRNA调控网络。结合Webgestalt在线工具,针对miRNA-mRNA调控网络中相关mRNA进行KEGG和GO富集分析。结果 研究纳入冠心病血瘀证相关基因文献15篇,获得113个mRNA(66个上调、47个下调),101个miRNA(55个上调、46个下调)。研究通过蛋白互作网络得到2组关键蛋白:①IL6、EGR1、TP53、JUN、FOS;②CTSL、HLA-DRB1、HLA-DQB1、HLA-DRB5。构建得到miRNA-mRNA调控网络的关键节点,包括24个miRNA(10个上调、14个下调)和22个mRNA(10个上调、22个下调),其中10个节点与部分纳入文献的研究结果吻合。结论 冠心病血瘀证涉及多种生物功能、多条信号通路,其miRNA-mRNA调控网络机制可能与炎症和免疫反应、凝血功能、细胞分化与凋亡等较为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冠心病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严重程度与心功能指标、能量代谢指标、凝血功能指标、炎性因子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为冠心病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的生物学基础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连续收集20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气虚血瘀证评分划为轻、中、重3组,并纳入4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完成各组心功能指标、能量代谢指标、凝血相关指标及炎性因子等生物学指标的采集。比较各组指标,采用Spearman分析差异指标与气虚血瘀证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同时使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气虚血瘀证严重程度的风险因素。结果 冠心病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患者存在能量代谢、凝血功能、炎性因子及心功能相关指标的差异,气虚血瘀证轻、中、重3组间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6分钟步行试验(6MWT),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血瘀证严重程度与NT-proBNP(r=0.144),PT(r=0.173),APTT(r=0.144)水平呈正相关,与6MWT(r=-0.287)水平呈负相关;6MWT[比值比(OR)=0.995,95%置信区间(CI)0.991~0.998),P<0.01],APTT(OR=1.088,95%CI 1.021~1.157,P<0.01)指标是冠心病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严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冠心病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严重程度与NT-ProBNP,6MWT,H-FABP,PT,APTT,TNF-α,NO指标密切相关,且6MWT,APTT指标可作为独立影响因素,用于评估冠心病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数据非依赖性采集的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data independent acquisition,DIA)对稳定性冠心病血瘀证患者的血浆蛋白质进行研究分析,初步探索冠心病血瘀证的关键生物学过程与核心靶点。方法 选择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血管科收治的5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作为疾病观察组,同时选取健康成人5人作为对照组,采用DIA蛋白质组学技术对受试者的血浆进行检测,确定蛋白质表达量后进行差异蛋白质表达分析、GO富集分析、KEGG信号通路图查询和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结果 在差异倍数为1.5倍时,疾病观察组相比于健康对照组,共鉴定到22个蛋白质下调,9个蛋白质上调。进一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冠心病血瘀证的生物学过程与补体参与的慢性炎症反应有关,关键信号通路是补体与凝血级联反应的信号通路,核心蛋白质为C反应蛋白、转甲状腺素蛋白、补体因子H、维生素D结合蛋白等。结论 冠心病血瘀证的生物学过程与补体参与的慢性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4.
血瘀证是冠心病的常见证候类型,目前尚且没有冠心病血瘀证的证候客观化标准。冠心病血瘀证的基因组学研究是从基因层面研究冠心病血瘀证证候与基因调控的相关性,为冠心病血瘀证证候客观化提供了可能的物质基础。近年来冠心病血瘀证证候形成的病理过程在基因表达水平上的研究越来越丰富,为了更好地推进冠心病血瘀证的客观化研究,我们现对冠心病血瘀证与炎症反应相关基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基因、白细胞介素(IL)基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丹参通络方治疗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血瘀证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ChEMBL数据库筛选出丹参通络方3味药丹参、三七、银杏叶潜在活性成分及靶点,通过GeneCard数据库获得冠心病的作用靶点,结合课题组前期通过高通量测序方法获得的冠心病血瘀证的差异表达基因,最终得到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并运用Cytoscape 3.7.2软件绘制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使用R软件和Bioconductor包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GO功能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 筛选得到丹参通络方治疗冠心病血瘀证的潜在活性成分8个,核心靶点7个,其作用的生物路径与IL-17信号通路等关系密切。结论 丹参通络方治疗冠心病血瘀证的作用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特点,网络药理学结果可为实验验证其机制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汇总分析近年来冠心病血瘀证蛋白组学的研究具体方法及对差异蛋白结果、涉及的病理机制的影响,为临床研究冠心病血瘀证寻找合适研究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Cochrane、Medline文献数据库,收集包含冠心病血瘀证蛋白组学的相关研究,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对文献中冠心病血瘀证蛋白组学研究方法、差异蛋白结果及涉及的病理机制进行定性分析。结果 共检索出259篇相关文献,最终纳入14项研究,发现3种冠心病血瘀证蛋白组学研究中常用的分组策略,不同分组策略所采取的研究方法会运用不同的蛋白组学技术手段,包括双向凝胶电泳、质谱鉴定、ELISA法、免疫比浊法、发色底物法等;检测到与冠心病血瘀证相关的差异蛋白种类繁多,涉及病理机制亦不尽相同,主要与炎症反应、脂代谢紊乱、凝血-纤溶系统异常等病理机制相关,与心肌损伤与动脉粥样硬化或存在密切关系。结论 不同蛋白组学研究方法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分组与技术手段方面。冠心病血瘀证患者与健康人对照得出的差异蛋白种类多,涉及的病理机制较为丰富,但血瘀证的特异性不高;冠心病血瘀证与非血瘀证患者对照得出的差异蛋白对血瘀证的特异度较高,但可能遗漏相关病理过程;冠心病血瘀证/非血瘀证患者与健康人三者对照的结果涉及的病理机制主要为免疫反应、脂代谢紊乱、凝血系统异常3种,结果较为全面,对血瘀证的特异度高,可在临床推荐使用。本文结合近些年对于冠心病血瘀证的临床研究情况,对其蛋白组学研究方法进行综述,旨在为冠心病血瘀证的蛋白组学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焦虑状态(coronary heart disease with anxiety disorder,CHDAD)、冠心病合并抑郁状态(coronary heart disease with depressive disorder,CHDDD)的中医证候、证素分布规律及差异。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从建库至2019年7月31日有关CHDAD、CHDDD中医证候分布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及中医临床辨证分型治疗研究,收集文献一般资料及病例辨证分型,用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统计文献中各中医证侯和病位、病性类证素的频次及频率,运用χ2检验分析CHDAD、CHDDD的证候及证素分布规律及组间差异。结果 共纳入41篇文献,总病例数3357例。CHDAD常见证候类型依次为气滞血瘀证、气郁化火证、肝郁脾虚证、胆经郁热证,CHDDD常见证候类型依次为肝郁气滞证、痰瘀互结证、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其中CHDAD肝郁脾虚证、气滞血瘀证明显多于CHDDD,而CHDDD肝郁气滞证、气虚血瘀证显著多于CHDAD(P < 0.001),心血瘀阻在二者分布未见明显差异(P > 0.05)。CHDAD常见病位证素依次是心、肝、脾、胆,CHDDD常见病位证素依次是肝、心、肾、脾;其中CHDAD脾、胆病位证素多于CHDDD,而CHDDD肝、肾、心病位证素多于CHDAD(P < 0.005)。CHDAD常见病性证素依次为气滞、血瘀、火(热)、气虚,CHDDD常见病性证素依次为血瘀、气滞、气虚、痰;其中CHDAD火(热)、气滞病性证素明显多于CHDDD,而CHDDD血瘀、痰、气虚证素多于CHDAD(P < 0.001)。结论 气滞血瘀是冠心病合并焦虑或抑郁状态的核心病机,其中CHDAD气滞偏重,多兼有脾虚,CHDDD血瘀明显,多兼有气虚,故临床治疗应以解郁活血为法,依据兼加证素的不同各随证加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上海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特征进行辨证分型研究,探究不同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为上海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方法 符合纳入标准的499例糖尿病例根据其临床表现进行辨证,分为不同证候组。结果 上海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证候虚实夹杂,多以虚证为主证,其中气虚证最多(占34.47%),其次为气阴两虚证(30.26%)、阴阳两虚证(19.44%)和阴虚证(15.83%),以实证为兼证,其主要病理因素为痰湿、血瘀、气滞。结论 上海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以气虚兼痰湿血瘀证为最常见证候。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CiteSpace分析近20年“气虚血瘀证”的研究,探索其研究现状和热点趋势。方法 收集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2001年至2021年气虚血瘀证相关文献,用CiteSpace知识图谱直观展示对发文量、作者、机构、关键词等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1955篇。发文量显示,气虚血瘀证发文量呈现上升趋势。作者和机构分析发现以北京中医药大学王伟团队、中国中医科学院刘建勋团队等是研究气虚血瘀证的核心团队。关键词分析提示研究方向主要在气虚血瘀证疾病证候分类、中医药临床治疗、研究的方法学和发生机制等方面。结论 本研究利用知识图谱直观展示了近20年气虚血瘀证的研究进展和热点趋势,以期为气虚血瘀证的研究前沿提供新的视角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冠心病血瘀证分子生物学进行文献计量学研究,以分析其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对冠心病血瘀证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相关文献,利用Excel、NoteExpress3.2.0、CiteSpace5.5.R2软件对文献的年份、作者、机构、关键词做出文献计量学及可视化分析。结果 纳入294篇文献,年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王阶及其团队对该领域的贡献较大,王伟和郑景辉的文献为该领域的重要转折点;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是该领域的热门机构;代谢组学、DNA甲基化、中医证候是该领域的热点及前沿。结论 学者们对该领域的研究在不断增加,研究方向呈多样化,但仍需更深入的研究与验证,促使冠心病血瘀证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发展更加科学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多中心、精细化的临床研究,旨在通过对比丹蒌方干预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痰瘀互结证患者和健康人的临床生化指标,探究其临床生化基础。[方法]从全国7家临床研究中心共入组受试者82例,脱失4例,最终入组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患者38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丹蒌片治疗,健康人40例不予干预。分别检测内皮细胞损伤、脂质代谢、黏附分子、炎症介质、金属蛋白酶、同型半胱氨酸和凝血功能共7类28项指标,冠心病患者分别检测0、8、12周水平,健康人检测第0周水平。[结果]冠心病痰瘀互结证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相关性较大,通过丹蒌方的治疗可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血管内皮损伤情况。[结论]丹蒌方干预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痰瘀互结证的机制与调节内皮损伤、脂质代谢、炎症因子、凝血功能、金属蛋白酶有关,可为下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血管狭窄的发病基础,在中国有研究调查发现冠心病血瘀、痰浊等标实证候要素所占比例在逐年增加,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成为当今冠心病的主要证候类型之一。依托国家973计划项目,选取中国7家临床单位的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患者为观察人群,冠心病气阴两虚证患者为疾病对照人群,以健康人为空白对照人群,开展多中心、小样本、精细化的临床对照试验研究,检测脂质代谢、炎症介质、内皮细胞损伤、凝血功能等评价病证关系的生化指标,检测血尿代谢组学、全基因表达谱芯片,揭示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生物学基础。该方案进行了严格的入组筛选,严谨的样本采集、运输及统一检测,从量表到临床生化指标再到蛋白组学、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的多组学分析,全面诠释了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生物学基础,是冠心病证候学研究的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易患因素及其生物学指标进行述评,从易患因素、血液生化指标、影像学指标、组学研究等方面对目前较为广泛报道的指标进行归类,根据痰瘀互结证发生发展过程分析上述指标的变化规律,初步梳理其研究状况及不足,并探讨未来的研究思路和方向。认为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存在各项生物学指标异常广泛加重的特征,因此探索多维指标联合辅助诊断痰瘀互结证的影响意义深远。虽然目前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相关生物学指标研究已取得较多成果,但研究方法学上仍存在一定问题,需要进一步在诊断标准规范化,对照组设置合理性,证据质量和级别提升等方面进行方法学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的中医证候及诊断要点。方法 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收集680例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并对其进行描述性统计、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根据因子、聚类分析结果及结合临床判定相应中医证候及诊断要点。结果 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的中医证候因素主要有痰浊、血瘀、气虚、气滞、阴虚,中医证候可分为5类,结合专家组意见,判定证候名称为肝肾阴虚证、痰瘀阻滞证、痰浊壅盛证、心脾两虚证、气滞血瘀证,并初步确定了各证候的诊断要点。结论 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的中医证候可分为5类,根据四诊信息可确定各类诊断要点,为本病的中医证候分型和中医诊断规范化、标准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层次分析法对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各大症状进行重要程度评价。[方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3轮层次分析法专家咨询,计算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各诊断要素的权重系数。[结果] 3轮咨询共回收有效问卷81份,第一轮回收3份问卷,第二轮回收19份问卷,第三轮回收59份问卷,回收率为100%。经统计,一级指标的权重由高到低依次为临床症状、舌象、脉象。二级指标权重由高到低依次为胸闷胸痛、舌质紫暗、苔腻、舌有瘀斑瘀点、脉弦滑、舌下络脉青紫、脉弦涩、体胖、唇青紫、面色晦暗、口黏、肢体困重。[结论]以冠心病痰瘀互结证为范例,探索基于层次分析法研究证候辨证依据的权重,为进一步研究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宏观诊断标准提供依据,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益气活血方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气虚血瘀证是冠心病临床常见证型,治疗多以益气活血化瘀为基本法则,补阳还五汤、八珍汤、芪参益气滴丸等益气活血方是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常用方,并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益气活血方对冠心病的治疗具有多层面、多靶点、多环节的优势,且临床组方用药灵活,副作用小。目前对冠心病气虚血瘀证治疗的相关文献研究已较多,但主要聚焦在治疗方法、疗效观察及方药总结几个方面,缺少对方药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及归纳总结。为了明确益气活血方作用的靶向性,本文对近10年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得出益气活血方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改善心功能、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学、保护血管内皮、减轻炎证反应、调脂稳定斑块、减轻氧化应激、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等。明确中药的作用靶标,不仅有益于指导临床用药,也有助于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本文对益气活血方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作用机制进行了系统的综述,从中医病证结合与方证对应的特点出发,借助现代药理研究,来阐明益气活血方的作用机制,这将为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治疗及益气活血方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加强中药方剂作用机制的研究,可能是未来研究益气活血药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血栓调节蛋白在冠心病心血瘀阻证中的表达。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冠心病心血瘀阻证、冠心病非心血瘀阻证、健康者TM、TAT水平。结果:心血瘀阻证组、非心血瘀阻证组TAT水平较健康组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或P0.05),心血瘀阻证组、非心血瘀阻证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心血瘀阻证组TM水平较高与非心血瘀阻证组健康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或P0.05),非心血瘀阻证组与健康组比较差异也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冠心病心血瘀阻证存在明显的高凝状态与血管内皮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德尔菲法专家咨询明确冠心病中医痰瘀互结证的辨证依据。[方法]在课题前期循证医学文献系统评价基础上,经过多次讨论修正,初步拟定《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德尔菲法专家咨询问卷》,在全国范围内,先后开展了两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共计88位专家参与。第1轮与第2轮咨询问卷的回收率及每位专家对各个问题的应答率,均为100%。[结果]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德尔菲法专家咨询问卷的总信度为0.589 0,效度为71.724%,提示所拟定的专家咨询问卷稳定性及有效性尚可。对两轮咨询问卷条目的重要性、集中度、变异度及其排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冠心病痰瘀互结证辨证依据的关键条目为胸闷、胸痛,苔腻,舌质暗(黯)紫,重要条目为舌有瘀斑、瘀点,肢体困重,唇青紫,备选条为脉弦涩,面色晦暗,体胖。[结论]该研究冠心病痰瘀互结证辨证依据的结果可作为临床辨证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