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揭示针刺调整金黄地鼠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后节律紊乱的时相特征。方法:采用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方法模拟慢性轮班工作复制昼夜节律紊乱模型,观察不同时间点电针"百会"、"长强"对金黄地鼠超前性光暗周期相位转移后节律再同步的影响。结果:在模拟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后,金黄地鼠的活动均向前漂移。不同批次不同组动物的平均漂移幅度在156.14-586.00min之间。在ZT16(24:00)、ZT0(8:00)针刺,与自然恢复组比较,针刺组再同步所用天数虽小于自然恢复组,但是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在ZT4(12:00)、ZT8(16:00)、ZT12(4:00)3个时相点针刺有明显促进金黄地鼠自发活动节律再同步的作用,与自然恢复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ZT20针刺后,针刺组重导引所用天数略长于自然恢复组,但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针刺有肯定的促进节律再同步的作用;针刺导引节律再同步的作用具有依时相性。  相似文献   

2.
本期导读     
二十一世纪即将来临。全国中医药界的深化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当前,加快同步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三项改革的步伐;特别是在今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针刺对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后大鼠血浆褪黑素浓度的影响。方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驯化,使其转轮活动与光暗同步一周后,随机分为空白组8只和模型复制组24只,模型复制组造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8只、捆绑组8只和针刺组8只。空白组采用正常光照,于第10天采取血清;模型组模拟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于第11天ZT4时间点取样;针刺组模拟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后于ZT4(11:00)电针针刺"内关""足三里"15分钟,每天1次,连续3天,处理完即取样;捆绑组与针刺组同步进行,给予捆绑处理,与针刺组同时取样。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褪黑素水平。结果:针刺组褪黑素浓度显著下降,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捆绑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1)。结论:针刺具有降低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后SD大鼠光照期血浆褪黑素浓度的作用,对节律紊乱的再同步产生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教学的方法之一,具有声像同步、三维动画演示、光感强等特点[1],能直观地展示教学过程,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河南中医学院在利用网络资源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中,多媒体逐渐步入各科课堂.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视交叉上核信号输出的角度揭示电针调整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后节律紊乱的作用机理。方法运用正常光-暗周期导引大鼠转轮活动与其同步后,采用定时提前8 h光照方法复制超前性光-暗周期转以后节律紊乱模型,并应用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系统,观察在ZT4电针刺"内关""足三里"穴对各组大鼠SCN内PK2的表达量的影响。结果造模后,各组动物转轮活动峰相位均前移,平均转移量在241.37~256.25 min之间,且各组之间平均转移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动物SCN内PK2蛋白的表达量有明显下降,与空白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在ZT4针刺后组内动物SCN内PK2蛋白表达量明显上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捆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参与调节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后节律紊乱的机制可能为通过上调SCN内PK2蛋白的表达量来恢复SCN时间信号的强度,以促进外周组织与SCN时间信号的同步化,从而参与调节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后节律紊乱,并电针通过上调PK2的表达来影响SCN神经元活动,在整体上影响生物钟信息的整合和设定,促使机体与正常光暗周期再同步。  相似文献   

6.
二十一世纪即将来临。全国中医药界的深化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当前,加快同步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三项改革的步伐;特别是在今年年底基本完成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任务,已成为全国中医药界最紧迫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7.
付廷明  杨丰云  王天瑶  王华美  郭立玮 《中草药》2011,42(11):2216-2220
目的为了解决粒子作为吸入载药系统,药物复方能同步传递的效果,制备出核/壳三七总皂苷-丹参酮复合粒子。方法在三七总皂苷粒子表面利用溶剂沉积法包覆一层丹参酮。分别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差热分析(DTA)、激光光散射粒径扫描、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复合粒子进行表征。结果通过上述表征,证明采用溶剂沉积法可成功制备包覆式复合粒子,即丹参酮包裹三七总皂苷复合粒子。结论复合粒子的有效制备为粒子载药系统复方药物的同步传递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复方粉雾剂的制备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微射流法制备莪术油纳米脂质体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窄分布特性莪术油纳米脂质体的制备技术、制剂的稳定性及其溶血特性。方法 采用微射流技术在射流直径50μm和压力120 Mpa条件下制备莪术油纳米脂质体制剂。采用激光动态光散射法检测粒度与粒度分布。电泳光散射法检测分散体系的Zeta电位。结果 得到制剂有效平均粒度为88.1 nm,粒度分布为67.7~114.7 nm。体系在pH值为7~8.8范围时处于最佳稳定状态。制剂稳定性较高,溶血试验合格。结论 微射流法应用于莪术油等油状液体类药物纳米分散给药系统的制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局部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并影像引导下适形调强治疗(Image guide radiation therapy,IGRT)同步中药辅助整合对肿瘤治疗的剂量效应及临床疗效,为中晚期空腔脏器及表浅肿瘤患者提供不同策略有效综合治疗的依据。方法对160例手术失败或无手术适应症的空腔或浅表肿瘤患者,采用局部与区域联合全身的综合治疗方案,观察分析20min vs.30min、200J/cm2vs.300J/cm2、1次vs.3次光化物理疗法(PCT/PDT)不同时间、剂量、分次(TDF)与IGRT并同步中医药治疗的量效关系。结果 PDT物理疗法与IGRT同步中医药治疗,随着TDF的变化有显著统计意义,PDT对中晚期肿瘤特别是空腔脏器患者,可显著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梗阻型、放化疗失败的中晚期肿瘤患者有较高姑息治疗价值。结论采用PDT联合IGRT与中药不同策略的整合治疗,通过TDF的优化同步中医药的辅助方案,创伤性小、副作用少,可达到减毒增效、带瘤生存的目的,使中晚期空腔脏器及表浅肿瘤患者"变不治为可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局部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并区域适形调强(IMCRT)治疗的剂量效应.通过中药的辅助整合为中晚期肿瘤患者提供不同策略有效综合治疗的依据.方法:对手术失败或无手术适应症的空腔或浅表肿瘤患者,采用局部与区域的综合治疗手段,观察分析20min、30min、200J/cm2、300J/cm2、1次、3次光化物理疗法(PCT/PDT)不同时间、剂量、分次(TDF)与IMCRT和同步中医药治疗的量效关系.结果:PDT物理疗法与IMCRT和同步中医药治疗,随着TDF的变化有显著统计意义,PDT对中晚期肿瘤特别是空腔脏器患者,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是肯定的,对梗阻型、放化疗失败的中晚期肿瘤患者有较高的姑息治疗价值.结论:采用PDT、IMCRT与中药不同策略的整合治疗,通过TDF的优化同步中医药的辅助方案,创伤性小、副作用少,可达到减毒增效带瘤生存的目的,使中晚期肿瘤患者"变不治为可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