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缺血性中风研究进展广东省中医院(510120)邹旭,陈秀华,梅广源关键词缺血性中风,中西医疗法,综述缺血性中风是危害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约为出血性中风的3倍。近年来国内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进展较快,现综述如下。一、病因病机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中风起病迅速,病情复杂,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壮医药在改善缺血性中风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独特疗效。该文从病因病机、壮医内治法、壮医外治法等方面对近年来壮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研究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缺血性中风及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中风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和口眼㖞斜为主症,多因风、火、痰、瘀、虚等因素相互影响而发病。该文从古今医家对缺血性中风的病因病机认识出发,阐述缺血性中风的中医证治,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防治缺血性中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概况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缺血性中风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有报道脑血管病是老年八三大主要死因之一,其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占脑血管病的43~65%,病死率为15~25/’‘’,脑血栓形成占出血以外脑血管病的9/10“‘。因此,对缺血性中风的防治已成为社会和医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CT及MRI的应用,在缺血性中风发病机理、流行病学、预防及诊断等方面有了不少进展,但在中风内科治疗上没有重大突破性进展,中医药防治缺血性中风被认为是重要的方法之一。为了揭示中医药防治缺血性中风的规律,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现将近年…  相似文献   

5.
脑络通治疗脑动脉梗化及缺血性中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脑络通治疗脑动脉硬化及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以47例脑动脉硬化及63例缺血性中风患者为观察对象,于经脑络通治疗及治疗后不同时间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指标的变化。结果 脑动脉硬化组患者显效率为30%,有效率为64%;缺血性中风组患者显效率为27%,有效率为68%;少数患者腹胀等。结论 脑络通治疗脑动脉硬化及缺血性中风有一定的疗效,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6.
中风急性期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风即脑卒中,为脑部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的脑部血流受阻所致,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其中缺血性中风约占中风病例的75%。在我国死于脑血管病者多于死于心脏病、癌症,脑血管病居三大死因之首。中风不仅以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危害人类健康,而且在存活下来的80%中风患者中仅有10%左右能完全恢复正常功能,绝大多数患者遗留偏瘫、失语等后遗症,  相似文献   

7.
刘泰 《广西中医药》1995,18(3):48-51
缺血性中风中医治疗近况刘泰广西中医学院二附院530011南宁市南京路39号缺血性中风起病急骤,症见多端,变化迅捷,患病率479/10万[1].致残率很高,为中、西医重点研究的疾病之一,近年中医治疗缺血性中风仍重视辩证施治,按中脏、中经治疗有效率可达8...  相似文献   

8.
《辽宁中医杂志》2019,(12):2666-2671
中风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脑血管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高等特征。中风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最为常见。中风发病机制复杂,尚无特效治疗。中药在治疗缺血性中风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体现出整体调节、多层次、多靶点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章综述了近年来治疗缺血性中风常用中药的研究进展,为今后中药治疗缺血性中风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中风复发是导致患者死亡、再次住院、长期残疾的主要原因。缺血性中风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的研究,有利于临床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完善该类患者二级预防工作,有助于预防和减少中风的复发。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缺血性中风病复发危险因素国内外文献,系统总结归纳近5年缺血性中风病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并展望了目前危险因素研究存在的问题,为缺血性中风病患者复发事件的预测及其二级预防提供提借鉴。  相似文献   

10.
复原振瘫汤治疗缺血性中风44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兆祥 《河北中医》2009,31(10):1519-1519
缺血性中风属现代医学缺血性脑血管病范畴,包括脑梗死、脑血栓形成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缺血性中风多发于中老年人,占脑血管发病率的80%左右,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特征。2005—02--2008-05,笔者采用复原振瘫汤治疗缺血性中风44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