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金季玲老师致力于中医妇产科临床研究30余年,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证,下同)的病因与治疗有独到的见解。笔者有幸随金教授学习,获益匪浅,先将其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2.
金季玲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临床经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且其发病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本病多发生在育龄期女性,是引起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据报道,约30%~58%的不孕症患者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不孕症的发病率约为30%~50%[1].可见子宫内膜异位症与不孕症二者之间关系密切.现代医学对于早期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的治疗至今没有统一的疗法,多采用期待疗法;对于中重度的患者多采用药物和手术联合应用的方法.这种以期待疗法或手术治疗为主的方案不能很好的为患者所接受.金季玲教授于1979年师从中医妇科名家夏桂成教授,在中医药治疗妇科疾病方面具有深厚造诣,结合自己从医近40载的临床经验,总结了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中医治疗方案,临床收效较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金季玲教授是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导师,全国著名妇科专家,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金教授从医40余载,深研医道,学验俱丰,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验独特,临床效果卓著。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受益匪浅,兹举验案1则。  相似文献   

4.
李光荣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的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是全国第二、三届师承制名老中医之一。笔者有幸跟随李师临证学习,收获颇多。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生育年龄妇女的多发病、常见病,本病证型复杂多变,属于妇科疑难病。李师在长期的诊疗过程中,对本病有独到的见解,研制了治疗该病的系列方药,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胥受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验琐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静 《山西中医》2010,26(5):9-10
子宫内膜异位症(以下简称内异症)是妇科的常见病,复发率高,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本病临床表现与中医学痛经、崩漏、不孕症、症瘕等病证有类似之处。目前,现代医学对内异症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治疗上以假孕疗法和假绝经疗法为基本方案,虽然可以改善临床症状,但不良反应大。胥受天主任医师为江苏省名中医,从医60余载,对内异症的诊治有很高的造诣,我侍诊多年,兹简述其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6.
从典型病例入手,介绍朱南孙主任医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经验,朱南孙主任认为该病可分为气滞血瘀型、血热互结型、邪恋正虚型3种证型,临证当详加辨别,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7.
蔡小荪教授认为,"宿瘀内结"是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主要病机,提出以活血化瘀为主的治疗原则,适时结合补肾周期疗法。并总结其治疗本病的经验特色在于通因通用、以通促孕;辨期辨病、中西合璧;用药灵活、轻重自如;注重情志、顾护脾胃。  相似文献   

8.
汪慧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陈光盛 《中医杂志》2006,47(5):342-343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由于子宫内膜生长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主要是异位的内膜在女性激素周期性作用下发生充血、渗血、出血及剥脱等月经变化.其临床主要表现为痛经、月经紊乱、不孕等,属中医“痛经”、“症瘕”、“不孕”范畴,为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  相似文献   

9.
马宝璋教授精研中医古籍,在临证中运用动物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疾病自成一家,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病机和理法方药的认识具有独特的见解和临证经验。充分发挥中医临床的优势和特色,重视审证求因,以祛瘀为本;顺应胞宫生理周期,以攻补兼施;注重调理气血,以平为期;善运用动物类药,以消癥止痛,在临证中往往收效颇丰。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以痛经、肛门坠胀、月经量多、经期延长、症瘕、不孕症最为常见。属中医痛经、症瘕范畴。陈大蓉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40年,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辩证论治颇有心得。老师认为:该病常因情志抑郁,肝失条达,气机不利,冲任失调致胞宫瘀阻;或因经期、人流、产后调摄失宜,盆腔手术损伤等因素,导致血不归经,离经之血阻滞胞脉;或因肝郁脾虚,或脾肾素亏,清浊升降失司,痰浊水湿占据血室,痰瘀互结于冲任胞脉。气滞、血瘀、痰积三种病理产物为患,首先导致血行受阻,不通则痛;而瘀血停阻于经脉,新血不守则月经不调;病程日久,  相似文献   

11.
韩冰教授业医40余载,擅长于妇科,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了十几年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辨治此病有独到之处,兹将韩师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慢性病、疑难病,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病因尚无定论,临床治疗相当棘手,主要常见症状是痛经,引起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中医属痛经、癥瘕、不孕范畴。胡国华教授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病因主要是气滞血瘀,冲任失调。治疗上常根据月经周期、不同体质、病程,分期论治、辨证施治、寒热并用、攻补兼施为思路。用药精而不杂,丝丝入扣,在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唐虹  葛曼 《山西中医》2013,29(7):6-7
付金荣导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湿热瘀"是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疼痛反复缠绵不愈的主要病理机制,并以活血清热利湿止痛为法,拟盆痛灵方保留灌肠进行治疗,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尤昭玲辨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昭玲教授系湖南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第四批名老中医,从事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妇产科临床、教学、科研30余年,在中医妇科领域造诣颇深,擅长治疗妇科疑难杂症,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以下简称“内异症”)有丰富的诊疗经验。笔者跟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内异症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金毓莉  白秀庆  周翠珍 《河北中医》2013,(11):1606-1607
蔡小荪(1923-),男,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妇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学术上宗古而不泥古,强调审证求因、审因论治,创立和完善了妇科审时论治学说和蔡氏妇科周期疗法。蔡氏妇科,源于沪上,已历七代,代代精英。七世传人蔡小荪教授为我院著名教授,全国名老中医,耄耋之年,坚持临诊,志在传承。我们有幸多年跟随蔡教授临诊,亲聆教诲,获益匪浅。蔡教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在继承祖辈的经验上,发扬创新,总结出自己的一套诊治规律和验方,临床运用,每获显效。而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多因痛经前来就诊,现将蔡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韩冰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卫爱武 《北京中医》2003,22(1):13-13
韩冰教授业医 4 0余载 ,擅长于妇科 ,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了十几年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辨治此病有独到之处 ,兹将韩师的经验介绍如下。1 立法强调化瘀散结中医认为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病机为脏腑功能失调 ,正气不足 ,经产余血 ,流注于胞脉胞络之中 ,泛溢于子宫之外 ,气血不畅 ,以致蕴结为瘀 ,瘀血这一病理产物 ,又作为有形实邪 ,成为新的致病因素瘀阻于冲任、胞宫、胞脉 ,阻碍气血运行 ,出现痛经、疒徵 瘕、不孕、月经不调等症状 ,所以瘀血是本病的直接原因。故目前大多学者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以活血化瘀为基本治法。韩师则认为“气…  相似文献   

17.
应震红 《北京中医药》2002,21(6):331-332
何嘉琳主任医师系浙江省名老中医,何氏妇科第四代继承人,对妇科疑难病症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下简称内异症)的诊治,摸索了一套独特的治疗规律,临床验证,疗效显著。笔者有幸随师临证,受益非浅。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王法昌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法昌主任医师精于妇科病的治疗,现将老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经验整理如下。1 病因病机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发于25~40岁的生育妇女。其发病多因气滞、气虚、肾虚、寒凝、手术等因素,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和,血液离经,瘀血停聚,络脉不通,发为痛经;瘀滞日久,影响胞脉胞络,冲任失调,导致不孕。据“肾主生殖”、“胞脉系于肾”的理论,结合患者临床表现,本病是以肾虚为本、血瘀为标,属本虚标实证。2 治疗方法本病的发病与月经周期有关。异位的子宫内膜好发于盆腔,在雌激素、孕激素的作用下,发生周期性生长、脱落、出血,血瘀于下焦,不通则痛…  相似文献   

19.
朱南孙教授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临床上可分为瘀阻气滞、瘀热互结和邪恋正虚3个证型阶段,主张谨守病机,按阶段分型治疗,尤重情志调摄。  相似文献   

20.
王亚楠  梁雪芳 《河北中医》2020,42(4):491-495
痛经是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之一,痛经之甚常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产生不良情绪。司徒仪教授认为,EMs所致痛经的主要病机为血瘀,病性可为实证,亦可为虚实夹杂,治疗时应首分虚实,同时针对月经期及非经期的特点用药,内外合治,善于运用对药。另外,临证时倡导情志疗法,注重对患者的心理疏导,效果益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