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黄佳  陈洪沛  刘骏 《四川中医》2007,25(3):102-103
目的:观察早期介入麦粒灸结合Bobath康复技术对脑卒中偏瘫下肢踝关节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分别在两个临床协作医院纳入65个患者,有62例完成全部研究。所有病人被随机分为bobath技术组和麦粒灸结合Bo-bath技术治疗组,两组基础治疗药物相同,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偏瘫下肢踝关节运动功能进行Fugl-meyer评分。结果:早期介入麦粒灸结合Bobath技术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下肢踝关节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均有明显改善作用。麦粒灸结合Bobath技术治疗组优于Bobath技术治疗组。结论:早期介入麦粒灸结合Bobath技术对脑卒中偏瘫下肢踝关节运动功能有积极的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拮抗肌腧穴联合Bobath技术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治疗组采用拮抗肌腧穴电针治疗配合Bobath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主动肌腧穴电针结合Bobath技术治疗,4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肢体痉挛状态、下肢运动功能积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下肢痉挛程度均有所缓解,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所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下肢痉挛程度、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拮抗肌相应腧穴结合Bobath技术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效果优于主动肌腧穴电针结合Bobath疗法,且患者下肢痉挛程度的改善有助于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针拮抗肌结合Bobath疗法对中风后足内翻的治疗作用及效果。方法:把120例中风后足内翻的病人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电针拮抗肌结合Bobath疗法)60例和对照组(Bobath疗法)60例。对比两组病人治疗前后下肢痉挛程度、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运用修改的Ashworth法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病人的下肢痉挛程度的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结论:电针拮抗肌结合Bobath疗法可以改善中风后足内翻患者的下肢痉挛程度,纠正足内翻,进而提高病人下肢运动功能,治疗效果优于单纯Bobath疗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结合新Bobath技术对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脑卒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核心稳定性训练和新Bobath技术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后采用Fugl-M 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 A)、改良Barthel指数(M BI)和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对两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FMA、MBI和步行功能较治疗前均提高(P 0. 05),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结合新Bobath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深层肌肉刺激疗法(deep muscle stimulator,DMS)结合推拿治疗对脑卒中后踝关节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入住本科6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踝关节推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深层肌肉刺激疗法治疗,治疗4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综合痉挛量表(compopsite spasticity scale,CSS)、简式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来评定踝关节的痉挛程度、下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踝关节的痉挛程度、下肢运动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深层肌肉刺激疗法结合推拿治疗对脑卒中后踝关节运动功能障碍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能有效缓解患者踝关节痉挛,提高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治神理论在运动疗法中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103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 51 例, 在Bobath疗法的基础上加入中医治神内容;对照组 52例,采用Bobath疗法.对运动功能、ADL 能力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 8 周后两组 运动功能、ADL 积分均明显增加, 两组的变化均数相比,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早期进行运动康复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说明治神理论结合Bobath疗法,在提高运动功能、ADL 积分方面的效果好于单纯Bobath疗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头针及醒脑开窍针刺法(组合针刺)结合Bobath疗法对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偏瘫痉挛状态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在缺血性脑卒中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应用Bobath疗法,治疗组应用Bobath疗法及组合针刺,分别观察2组改良Ashworth评分及患侧上肢、下肢FMA评分及总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时改良Ashworth评分两组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4周时,FMA评分两组上肢评分、下肢评分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增加,治疗组评分增加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组合针刺结合Bobath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简便、有效、无明显副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大灸法灸疗背部对中风后肢体痉挛状态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我院中风后肢体痉挛状态的住院患者共113例,治疗组62例采用大剂量持续性灸法——大灸法灸疗背部,并配合Bobath疗法治疗,对照组51例采用单纯的Bobath疗法。治疗前后进行改良的Ashworth痉挛量表及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结果:治疗组Ashoorth量表法评定痉挛改善状态总有效率为8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5%,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显示,两组治疗后得分均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评分两组间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灸法灸疗阳明经及督脉循行的背部配合Bobath手法,具有明显缓解肢体痉挛,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的作用,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悬吊运动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早期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疗效.方法:早期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早期介入悬吊运动训练,观察两组2个月治疗前后Holden功能步行分级情况.结果:治疗后根据Holden功能步行分级,治疗组总有效率82.5%,对照组65.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对提高早期脑卒中患者的步行功能均有改善作用,但综合疗法的疗效优于常规康复(p〈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采用康复训练疗法和针灸疗法对偏瘫早期患者行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脑卒中早期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康复训练和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下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下肢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偏瘫早期患者运用康复训练疗法和针灸治疗,可以有效恢复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Bobath、Rood及PNF技术对脑血管病偏瘫痉挛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0月阳江市人民医院神经内、外科及康复科收治的脑血管病偏瘫痉挛患者108例,随机分为Bobath技术组、Rood技术组、PNF技术组以及对照组各27例,四组均进行基础治疗4周,三组技术组患者分别进行相应的抑制降低痉挛的康复训练,采用MAS、FMA、MBI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定。结果:Bobath技术组、Rood技术组、PNF技术组肌张力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四组患者FMA、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Bobath技术组、Rood技术组、PNF技术组FMA、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三组间FMA、M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介入Bobath技术、Rood技术或PNF技术都可以降低脑血管病偏瘫痉挛患者的肌张力,促进偏瘫侧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ADL功能,改善预后;三种康复技术对脑血管病偏瘫痉挛患者的康复疗效无明显差异,在临床实践中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头针联合热敏灸对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血清S100β、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和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所有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35例给予新Bobath技术及低频电刺激,研究组35例给予头针联合热敏灸治疗。每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两组治疗后均随访1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评估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改善情况,检测并比较血清S100β、NGF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及随访结束后两组ADL、FMA评分升高,MAS分级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S100β、NGF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联合热敏灸可更加有效改善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清S100β、NGF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灸推拿等综合疗法(AMIE方案)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试验方法,将12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综合组60例,施行AMIE方案(针刺、推拿、穴位注射及五禽戏);康复组60例,施行Bobath训练法治疗,均治疗60次。以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评价其临床疗效,并且随访12个月,了解患儿是否可以独立行走。结果:综合组总有效率76.7%,康复组58.4%,2组相比,P>0.05;与治疗前比较,综合组和康复组运动功能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1年后的随访比较,综合组治疗后可以独立行走人数为36例,明显多于康复组的24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AMIE方案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障碍有效,近期疗效等同于Bobath训练法,远期疗效优于Bobath训练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Rood技术及PNF技术对脑血管病迟缓期的康复疗效。方法:85例患者随机分为Bobath技术组、Rood技术组、Brunnstrom技术组、PNF技术组和对照组,五组均接受基础治疗至迟缓期结束,四组技术组分别予以相应的康复技术,治疗前后采用FMA、MBI进行康复评定,并记录迟缓期持续的时间。结果:治疗后五组患者FMA、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四组技术组M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四组技术组迟缓期持续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血管病迟缓期患者早期介入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Rood技术或PNF技术均可缩短迟缓期持续时间,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四种康复技术对脑血管病迟缓期患者的康复疗效相当,可康复治疗中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Bobath技术及运动想象疗法对脑梗死患者平衡功能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7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予常规治疗,同时治疗组23例加头针配合Bobath技术及运动想象疗法,对照组24例加Bobath技术。2组治疗143、0d时运用Fugl-meyer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评分法测定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改善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14、30dFugl-Meyer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后2组组间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配合Bobath技术及运动想象疗法,能更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障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雷火灸配合宣氏压痛点强刺激推拿治疗腰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腰腿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雷火灸配合宣氏压痛点强刺激推拿治疗方法,对照组则应用传统艾灸、推拿配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的腰腿痛均缓解,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2.50%,高于对照组的65.00% (P<0.05).VAS、FMA、BI、SS-QOL评分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雷火灸配合宣氏压痛点强刺激推拿治疗腰腿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疗效及对VA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中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康复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温针灸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对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相关指标和退行性病变指标进行比较,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康复组(χ2=9.650,P=0.008); 联合组骨关节功能评分、VAS评分、膝关节HSS评分改善程度更明显(P<0.05); 治疗前,两组患者CAT-D、MMP-1、MMP-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联合组患者指标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 联合组出现不良反应3例,总发生率5.00%; 康复组出现不良反应8例,总发生率13.33%。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02,P=0.114)。结论:温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减轻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18.
何霞平  胡琳丽 《新中医》2021,53(2):191-193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45例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灸联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比较2组康复效果、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下肢平衡能力(BBS)评分、四肢瘫功能指数(QIF)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71.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上肢功能、下肢功能等Fugl-Meye评分及总分均较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BBS、QIF评分均较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BBS、QIF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下肢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配合高压氧治疗对颅脑损伤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纳入50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Bobath疗法及电针等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作业疗法和高压氧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Fugl-Meyer(FMA)评定量表评定患者上肢综合运动功能,Barthel(BI)指数评定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FMA评分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后,两组BI及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作业疗法结合高压氧治疗在改善颅脑损伤患者上肢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管理模式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组与卒中单元治疗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介入中药、针灸、推拿、康复等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疗程均为4周以上。结果:两组中风病病类诊断标准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治疗后均有所改善,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脑梗死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