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廉凤霞  祝向东  徐静 《新中医》2014,46(9):24-25
介绍高如宏教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经验。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其病因病机为血热、血燥、血瘀、血虚,治疗从血论治。高教授认为,本病病机尚有湿毒蕴阻、滞络损肤,可从湿毒论治。临床上可分邪阻肌表、寒湿困脾、湿毒蕴肤、脾虚湿蕴几种证型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膜性肾病是肾脏特异性的自身免疫性肾小球病。高彦彬教授认为本病属中医“络病”范畴,病性本虚标实,分为虚损期、虚衰期;主张以虚定型,以实定候。虚证分为脾肾气虚、肺脾气虚、脾肾阳虚、阴阳两虚、心肾阳虚证,实证分为湿热壅络、湿浊蕴络、风湿伏络、湿瘀滞络、毒瘀阻络。治疗上分期论治结合辨证论治,扶正祛邪,强调通络法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3.
武权生教授认为不孕症的病因病机以寒湿内结、气滞血瘀为标,脾肾亏虚、胞宫虚寒为本。临证分为4型辨证论治脾肾虚损、气血不足,治以补肾健脾、益精养血,方用补肾健脾方;肾阳亏虚、胞宫虚寒,治以补肾温阳、温暖胞宫,方用温肾暖宫方;寒湿瘀滞、胞络不通,治以温阳化湿、活血化瘀,方用寒湿瘀阻方;焦虑抑郁、信心不足,治以心理疏导、注意饮食起居。  相似文献   

4.
介绍高彦彬教授从络病论治肥胖相关性肾小球病(ORG)的临床经验。高教授认为ORG属中医“络病”范畴,病性本虚标实,治疗应辨证论治结合分期论治:早期(肾络瘀滞)分为脾虚湿盛、湿热内蕴、肝郁胃热证,治以祛邪为主,运用健脾化湿通络、清化湿热通络、疏肝清热通络法;中期(肾络瘀阻)分为肺脾气虚兼湿邪内蕴、肝肾阴虚兼湿热下注证,治以扶正祛邪,运用益气化湿通络、补肝肾清湿热法;晚期(肾体劳衰)分为气阴两虚兼湿热蕴毒、脾肾阳虚兼痰瘀互结证,治以扶正为主,运用益气养阴兼利湿解毒、温补脾肾兼化痰活血通络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与络病理论的相关性,及其在络病状态下的演变规律和治疗特殊性。方法:通过研读中医络病理论相关研究成果,总结络病辨证在冠心病辨证施治中的应用。结论:认为冠心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可概括为"络脉虚滞",基本病机为"心气亏虚、痰瘀阻络",且本病病程中出现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络病辨证"中络脉淤塞、络脉绌急、络脉失养密切相关,故从络论治应贯穿本病始终,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孙朦朦  倪青 《吉林中医药》2012,32(10):993-995
中医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病机呈消渴病“阴虚内热→气阴两虚→阴阳两虚”规律动态演变,病机关键是气阴两虚,且贯穿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始终,瘀血阻络是导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重要原因,临证可见燥热、湿热、寒湿、痰浊等不同阶段的病理演变,与肝、脾、肾脏有密切的关系.治疗上,以气虚血瘀论、痰瘀阻络论、寒湿阻滞论、肝肾亏虚论.气虚血瘀治以补气活血、化瘀通痹;寒湿阻滞治以温经通络、散寒除湿;痰瘀阻络治以化痰活血、宣痹通络;肝肾亏虚治以补肝益肾、填髓充肉.另外,针灸、中药外治疗法如熏洗等皆可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与"络病"密切相关,"虚""邪""瘀"三者多相互为证,其常见病因为络脉空虚、寒湿客络、湿毒壅络、痰瘀阻络4种。从"络"辨治类风湿关节炎,随疾病进展将其分为络脉空虚,寒湿入络证;肝肾亏虚,湿毒壅络证;气血亏虚,痰瘀阻络证。扶正祛邪为总体原则,温经通络、利湿清络、补气养络、活血化瘀为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8.
顾庆华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11):1110-1111
邵荣世主任医师,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其治疗慢性胃炎,从辨证分型、 辨病治疗、脏腑论治三方面着手治疗,疗效显著。辨证分型为:气滞湿阻证、湿热蕴中证、阴虚胃热证、寒湿蕴中证、中虚气 滞证。脏腑论治从肺、肾、心论治。  相似文献   

9.
灼口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舌体灼热、疼痛、麻木等异常感觉,而无明显的病理体征,属中医舌痛病范畴。中医药辨证治疗此类疾病有明显的优势。本文以心肝火旺,脾肾两虚湿重证、阴虚火旺,脾虚湿滞证和脾虚肝旺,痰瘀阻络证三个证型为例,展示了理中汤合香砂六君子汤辅以益肾清肝之品治疗舌痛病的显著疗效。本病属上热下寒证,上以心肝火旺为主,下以脾肾阳虚为要,治当清上温下以治之。上以清肝经湿热,下以温化脾肾寒湿。其本质在于化湿,从湿论治舌痛病。治疗本病的关键在于掌握好舌痛病寒热虚实的轻重,准确把握用药的寒热温凉比例。  相似文献   

10.
整理研究薛雪《扫叶庄医案》中所载泄泻医案,并结合《湿热病篇》《医经原旨》中相关论述以佐证,总结薛氏治疗泄泻的经验:薛氏治疗泄泻实证时多从湿邪论治,又细分为湿热泄、暑湿泄和寒湿泄。湿热治以分消走泄法,清热祛湿,淡渗导下;暑湿治以清暑化湿,行气导滞;寒湿治以温阳散寒,运脾除湿。治疗泄泻虚证时多从阴阳论治,并细分为阳虚泄、阴虚泄和阴阳两虚泄。脾肾阳虚者治以建中助运,温阳补肾;脾肾阴虚者治以育阴止泻;阴阳两虚者治以从阴引阳,阴阳同调而收功。另外,薛氏在泄泻医案的论述中谨守病机,夹叙夹议,且辨证准确,用药精炼,其经验可供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