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引卫入阴"治疗失眠的机理及具体方法。方法:以《内经》理论为指导,探讨人体寤寐的产生机制、卫气的生理及失眠的病因病机。结果:《内经》认为"卫气不得入于阴"是失眠产生的最根本病机,并针对此病机提出"引卫入阴"可有效治疗失眠,"理气""活血""化痰""祛湿""泻热""消食""补益"为"引卫入阴"常用7法。结论:"引卫入阴法"的提出,弥补了中医药治疗失眠的不足,为失眠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临床上对失眠的治疗主要是从心、肝论治,《内经》提出营卫运行与睡眠密切相关,后世医家多有从调和营卫治疗失眠。遵从《内经》之说,探讨调和营卫法在治疗失眠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半夏秫米汤为《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十三方之一,组方精简,疗效突出,在治疗失眠及其他阴阳不和之类病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千百年来,许多医家用此方治疗失眠,不免有泥于本方而不效者,责之于"岁月湮灭,《内经》欺人",深自误矣!《内经》所立半夏秫米汤,一则药物不同于当代;一则《内经》教授我们的是治疗失眠的方法,非独一方。本文从《内经》有关失眠病机入手,继而至半夏秫米汤药物的古今对比,到治失眠应"遵其法而不泥其方",从以上两方面探讨半夏秫米汤治疗失眠,发古今药物之微、治疗大法之微。  相似文献   

4.
失眠病因病机复杂,基于《内经》中“胃不和则卧不安”理论,从脾胃探析失眠病机,认为神魂失养、痰湿阻滞、营卫失调、心肾不交导致的失眠均与脾胃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临床应用健脾养血、安神舍魂,燥湿运脾、化痰理气,健脾益气、调和营卫,调畅脾胃、交通心肾方法,从调理脾胃出发治疗失眠,为临床论治失眠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5.
董德懋对失眠的认识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董德懋对中医睡眠理论的认识和治疗失眠的经验。强调阴阳在睡眠中的主导作用 ,认为人体阴阳失于调和 ,则卧不安宁。依据《内经》理论 ,论述了阴虚失眠、胃不和失眠、阳虚多寐和湿重多寐。治疗失眠 ,注重心肝肾和脾胃胆诸脏腑 ,本《内经》“其治疗补其不足 ,泻其有余 ,调其虚实 ,以通其道而去其邪则愈”。在心则滋养心阴心血 ,清心镇心 ;在肝则养肝血 ,滋肝阴 ,平肝镇肝 ;在肾则滋阴潜阳 ,交通心肾 ;在脾则健脾益气 ,养血安神 ;在胃在胆则温胆和胃 ,化痰安神为主。文未附验案以佐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总结李中梓《医宗必读》治泻九法,为临床治疗泄泻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医宗必读》相关文献,结合《内经》相关理论,收集临床运用治泻九法治疗泄泻的相关病例,进行阐述.结果:淡渗法、升提法、清凉法、疏利法、甘温法、酸收法、燥脾法、温肾法、固涩法均以相应的《内经》理论为指导,运用此九法辨证治疗泄泻病疗效肯定.结论:《医宗必读》治泻九法及《内经》相关理论,对辨治泄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营卫失调论治失眠验案探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徐彦飞  刘津  刘爱华 《光明中医》2008,23(7):1030-1031
失眠是一种长期困惑人们心理和生理的慢性症候群,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大多病程较长,难以速愈,且易反复发作,治疗较为困难,严重困扰着人们的生活。《内经》对睡眠的生理、病理认识多与营卫有关,《内经》认为营卫失调导致昼不精,夜不瞑;《伤寒论》桂枝汤滋阴和阳.调和营卫。失眠从营卫失调立论,应用桂枝汤治疗获效颇佳。相关论述散见于《灵枢·营卫生会》《灵枢·邪客》《灵枢·大惑论》及《素问·逆调论篇》等20余处文献中,对于失眠的认识已经比较丰富,有“目不瞑”、“不得卧”、“不得眠”、“卧不安”之谓。  相似文献   

8.
半夏为治疗失眠症的常用中药材。查阅文献,古代以半夏为主药治疗失眠症可分为《内经》小半夏汤补虚泄实、交通阴阳,及《三因方》温胆汤清化痰热、和胃理气为代表的两大类;在现代临床上医家应用于失眠症时各有发挥,文献以半夏厚朴汤、半夏泻心汤、半夏白术天麻汤为多见。可见半夏应用于失眠症的治疗时以固定药对、组方,并取其降气、化痰、散结功效为主。现代药理研究也显示半夏在复方制剂中可增强药物的镇静、催眠作用。为更全面总结半夏在失眠症中的应用经验,综述半夏治疗失眠的主要组方,及现代药理关于半夏在睡眠作用影响中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闭经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内经》理论也广泛应用于妇科月经不调、闭经、不孕等相关疾病的治疗。本文就《内经》理论在闭经的病因病机中的应用进行简要论述,并介绍相关理论指导下的现代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10.
仲景对汗法论述详尽,应用广泛,既上承《内经》理论,又结合自身实践发展了《内经》理论,拓宽了汗法的应用范围,特别是在内科杂病中的应用为后世医家树立了典范。通过归纳仲景对汗法在下利、风寒湿痹、水气病、黄疸病中的应用,分析相关病证的病因病机,探讨了将汗法用于内科杂病治疗的理论基础和辨证要点。认为凡是针对在表、初起和偏上之邪,汗法均可辨证应用。  相似文献   

11.
温通法治疗皮肤病验案举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温通法指用温经通络、散寒化痰的药物治疗疾病,以达驱散阴寒凝滞之邪,疏通痹阻经脉之目的。"温"指温中、温阳,合《内经》"寒者热之"之意;"通"为通利、消散,合《内经》"结者散之"之意。导师唐定  相似文献   

12.
唐瑛  汪剑 《吉林中医药》2012,32(7):749-751
参考古词义及《内经》、《伤寒论》等文献,考证《金匮要略》胸痹心痛内涵,得出张仲景继承了《内经》的学术思想,提出胸痹、心痛共同的基本病机为阳虚阴盛,主症上都表现为剧烈疼痛,治疗上都要宣畅经脉营卫气血运行而止痛.并强调胸痹病在形体经络,属阳;疼痛部位为胸;病机上与心肺二脏相关;治疗重阴盛,法用行气、化痰湿、活血化瘀为主,以宣通胸中之阳气.心痛病在脏,属阴;心痛是心病最先,最主要的症状,疼痛部位在膻中胸骨后,而心病可出现胸背、胁、肩胛、臂内等多部位疼痛;治疗上重阳虚,法用温阳散寒为主.全篇体现了仲景重预防和早期治疗,病当分阴阳轻重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3.
失眠症,中医学称为不寐,是因阳不入阴所引起的经常不易入睡为特征的病症。早在《内经》中就有对失眠的认识,古代针灸治疗失眠的文献不胜枚举。由于针灸疗法无毒副作用、疗效显著,笔者将针灸治疗失眠的古今理论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临床应用与研究一些与会者把运用针灸疗法治疗某些疾病的情况,以及在以往不同针灸治疗方法的基础上所摸索出来的新疗法进行了介绍。华延令氏等提出的“项丛刺”就是在《内经》刺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多针刺法。即在后项部常用穴位施行“齐刺”。经临床观察,本法除广泛应用于脑源性疾病外,对高血压病、过敏性哮喘、慢性鼻炎、感冒、周期性瘫痪、失眠、视神经萎缩、近视、夜尿等也都有一定疗效。楼星煌氏把《内经》  相似文献   

15.
李茎 《新中医》2018,50(12):268-269
通过总结《内经》中缪刺法相关理论、取穴、治疗应用,进一步分析了笔者临床中应用缪刺法取穴、治疗疾病的心得体会,指出缪刺法是传统针灸学中的一种奇治法,对痛证的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扬刺法是《内经》十二刺法之一,广泛地被应用于临床针灸。近10年来的相关文献发现其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效果也比较显著,而且所治疗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传统医学认为扬刺法主要治疗浅表之寒痹,而现代医学也常用来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臀上皮神经炎、坐骨神经痛、面肌痉挛、失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痉挛性斜颈等神经系统的疾病,进而在现代神经科临床中更好将扬刺法发扬开来。  相似文献   

17.
舒进田  石建太 《陕西中医》2009,30(4):511-511
不寐证,亦称“失眠”、“不得眠”。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早在《内经》中既有记载。其基本病机多为脏腑机能,气血,阴阳的相对平衡失调。古人多疏肝清热安神,化痰清热安神,益气镇惊安神,兹阴降火安神,补养心脾安神之方,却少见活血化瘀安神之法。笔者在临床上常求古训,辨证施治,灵活运用活血化瘀一法治疗不寐证,收效甚验,现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8.
高程熙  赵博 《中医文献杂志》2012,30(2):55-56,59
本文分析了近十年对宋明时期《黄帝内经》相关文献研究的考证方法,认为宋明时期《内经》版本的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史志考证法、社会背景考证法、经学考证法、丛书类书考证法、相关医学文献考证法和国外典藏文献考证法六种研究方法.以上研究方法对宋明时期《内经》研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该时期《内经》版本书目的收集、原文校勘、保存流传和理论拓展四个方面.并对宋明时期《内劲》流传情况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19.
<正>刺络法,又称刺络放血疗法、刺血疗法、放血疗法。在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1-2](以下简称《内经》)中,有关针刺治疗的论述,几乎有半数以上是采用针刺放血的。《内经》全书162篇,《素问》有20篇,《灵枢》有26篇对刺络法进行了阐述。其刺络法内容十分丰富,具体而周详,对当下针灸临床仍有指导意义。在此概括整理《内经》论述刺络法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20.
《黄帝内经》作为"医家之宗",一直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指导作用,历代学习中医学者必须研习《内经》之书。在中医药高等教育中,传统的《内经》案例教学(CBL)教学方法多侧重相关知识与理论的记忆、掌握与理解,在如何应用相关理论解决临床实践问题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必要补充,本文探索其引入到《内经》教学中,并将问题教学(PBL)法引入以构建《内经》实践教学。其中结合《内经》自身特点,构建PBL核心问题,把握核心问题,实施PBL教学法,将有效拓展教学内涵;结合《内经》理论,筛选古今医案,应用标准化病人(SP),实施CBL教学法,将有效提升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二者优势互补,可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效融合,搭建中医经典理论与临床实践连接的桥梁,有效提高学生应用《内经》理论分析临床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综合素质及岗位胜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