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定呕汤治疗妊娠恶阻10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冰玲 《陕西中医》1996,17(12):536-536
自拟定呕汤(白术、姜半夏、代赭石、砂仁等),治疗妊娠恶阻105例,总有效率94.3%。提示本法有健补脾胃、降逆止呕,清肝和胃作用。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17,(2):252-253
妊娠恶阻是妊娠早期常见的病证,绝大多数患者经治疗均能痊愈,个别患者病情进展迅速,症状明显,出现食入即吐,呕吐频繁,甚至肝肾功能受损等,导致不能继续妊娠。龙江韩氏妇科认为妊娠恶阻病位多在脾胃,与肝相关;治疗上多以脏腑辨证为主,辅以固护气阴;韩氏治疗妊娠恶阻用药更具独特性,根据孕产期的生理特征认为产前勿热,产后勿凉。善用姜竹茹、芦根、陈皮、麦冬、黄芩滋阴清热,降逆止呕,亦取半夏醒脾和胃,降逆止呕之效,妙用大黄通腑气,降逆止呕。  相似文献   

3.
介绍谢萍教授治疗妊娠恶阻的经验。谢萍教授认为妊娠恶阻的病机总属冲气上逆,有因脾胃虚弱者,亦有因肝胃不和者;若呕吐日久,极易发展为气阴两虚之重症。脾胃虚弱、冲气上逆者,治以健脾和胃、平冲降逆止呕,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合小半夏茯苓汤加减;肝胃不和、冲气上逆者,治以平肝和胃、降逆止呕,方以温胆汤加减;气阴两虚、阴津耗损者,治以益气养阴、生津止呕,方用麦门冬汤加减。  相似文献   

4.
脾胃虚弱兼气阴两虚之妊娠恶阻,女性妊娠后,胎元初凝,经血不泻,血聚养胎,胞宫内实,致使冲气上逆,胃失和降,遂发生恶阻,临床病因病机为脾胃虚弱、肝胃不和,并可继发气阴两虚的恶阻重症。予以半夏厚朴汤加味治疗,该方有下气开郁之功,同时配合贴敷涌泉穴,有降逆止呕、引火归原之意。恶阻的发病主要与脾胃肝三脏有关,最终导致胃失和降而致呕吐,本案治疗针对这三脏腑着手,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5.
妊娠恶阻为妊娠早期的常见病,马春芬教授治疗妊娠恶阻的经验,认为病因胃虚、肝热最为多见,病理主要是胃失和降、冲气上逆所致。导师以清肝和胃,降逆止呕为主要治则,常以橘皮竹茹汤加减治疗,用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妊娠恶阻是妇科临床常见疾病,一般妊娠恶阻患者经积极治疗症状多可缓解或消失,中医妊娠恶阻主要治法是调气和中,降逆止呕。但现在许多女性面临着工作家庭的压力,长期处于一个焦虑或抑郁的状态,妊娠后加之对妊娠的恐惧,情志失常,引起妊娠恶阻。文章从气郁角度入手,浅析妊娠恶阻。  相似文献   

7.
<正>笔者采用补气生津、温中寒、化痰饮、降逆止呕之干姜人参半夏加味治疗妊娠恶阻,有恢复脾胃功能、止呕迅速、而又不伤胎元的效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共21例,妊娠免疫实验均为阳性反应。年龄22~26岁11例、26~33岁6例、33~42岁4例,妊娠期45~65天,初妊13例、妊2次或以上8例。均有不同程度恶心呕吐、不欲饮  相似文献   

8.
介绍韩冰教授运用调理冲任法治疗妊娠恶阻的临床经验。韩教授认为,妊娠恶阻的病因病机多为胃失和降,冲任上逆,孕后阴血下聚养胎,血分遂感不足,气分相对有余,从而导致冲任气血不调。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分为脾胃虚弱、肝热犯胃、痰湿阻滞、气阴两虚4型。治疗原则以补肾安胎、平冲降逆止呕为主,并辅以补气滋阴之法,擅用入奇经之品治疗妊娠恶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韩宇霞 《黑龙江中医药》2000,(5):64-64,F003
妊娠剧吐又称妊娠恶阻,是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妊娠后恶心、呕吐、头晕、厌食或食入即吐为主症,严重者可引起失水和代谢障碍,甚至肝肾功能损害。现将近几年来妊娠剧吐的中医治疗情况综述如下:1 分证论治 李伟莉认为妊娠剧吐的病因是脾胃虚弱、肝气偏旺,痰湿内阻,病久可成阴液亏损,精气耗散之候,从而将该病分为四型论治:脾胃虚弱型拟健脾和胃,降逆止呕,予香砂六君汤加减;痰湿阻滞型拟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予藿朴二陈汤(藿香,厚朴、茯苓、制半夏、炒白术、枳壳、陈皮、竹茹、生姜),气虚明显者去枳壳加太子参;肝胃不和型拟抑肝清热,降逆止呕,予芩连温胆汤加减(温胆汤加黄芩、黄连、石斛、芦  相似文献   

10.
妊娠早期出现恶呕吐,头晕厌食,甚至食入即吐者称恶阻,又叫妊娠呕吐。其病机为冲气上逆,胃失和降。治宜调气和中,降逆止呕。还应调适情志、饮食.服药宜少量频服,以免饮入即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