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李小会 《辽宁中医杂志》2009,(12):2111-2113
《伤寒论》是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经典著作,仲景在《伤寒论》中对小便不利的辨治颇详。总结《伤寒论》中辨小便对疾病的鉴别诊断意义,并归纳整理仲景治疗小便不利的治法为通阳化气利水、清热利湿、育阴利水、温阳利水、疏利三焦、疏肝理气六法,阐述其代表方、适应症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中辨证分析的思维方法导源于《内经》的阴阳学说 ,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辨证分析认识疾病的方法主要为 :归纳与优选、分析与推理、对比与鉴别、假设与求实等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伤寒论》探讨问诊在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锟  徐玲  张国骏 《天津中医》2012,(5):452-453
诊断过程中势必要进行鉴别,而问诊在鉴别诊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结合《伤寒论》,从问诊以鉴别主症、兼症、同症、病性四方面论述其在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正>风温犯表《伤寒论》虽然是讨论外感风寒所致伤寒病的专书,但其不可避免地须在书中谈到其他疾病,谈到伤寒病与温病等其他疾病的鉴别。《伤寒论》第6  相似文献   

5.
(医经研读〕《内经》养生浅说5:9《内经》“七损八益”释义八种11:2《内经》辨汗2:2《伤寒论》救阴特点1:昭《伤寒论》治痛十法7:5《伤寒论》汗诊法8:比《伤寒论》以方探病法7:6《金置少用酒法1:3《伤寒论》护阴规律8:16《金限》湿病证治3:2《伤寒论》察小便辨证意义1。:3《伤寒论》‘欲吐,证辨12:5《伤寒论》.死证”探析12:3《伤寒论》烧挥散11:3《金巨》大脉初探7:2《金医》“当随其所得而攻之”辨析5:2《金厄》奔豚病的鉴别诊断8:2《金匡》.跌阳脉当伏,非常脉8:5《金医》通腑法4:2《金匡》黄疽治法g:3《金脸》论目诊1。:2仲景急诊学术思…  相似文献   

6.
烦躁证在《伤寒论》中遍及六经的诸多病证中,分别以主证、病机、鉴别诊断、判断疾病的传变和预后而论之。现就《伤寒论》中烦躁的辨证施治,试分述如下。一、郁热烦躁《伤寒论》之郁热烦躁,一是因外有表寒、内有郁热的表寒郁热烦躁,伴恶寒发热、无汗、头身酸楚、舌苔薄白微黄、脉浮紧等症,治以外散风寒、内清郁热,方用大青龙汤、麻杏甘石汤、白虎汤,临床因烦躁之轻重不同,三方之石膏  相似文献   

7.
毛宇湘 《环球中医药》2013,(12):914-915
仲景非常重视腹诊在诊治外感病及内伤杂病中的运用,并有独特的腹诊分区及分级方法,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的众多篇条当中,经常性地、大量地将腹诊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判断病位、病性,分析病因病机、指导治疗及观察疗效、判断预后转归等各个方面,在整个仲景学说中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值得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8.
探讨《伤寒论》从经典范式逐渐转化为能够应对整个热病的通俗方法。《伤寒论》中涉及的临床基本问题,如鉴别诊断、辨证规律、治法宜忌、兼症处理、瘥后调理等,形成了一定的格局和体系,可以视为经典范式。在漫长的临床实践中,清代俞根初《通俗伤寒论》从临床治疗的角度将《伤寒论》从经典转向通俗,书中格局不变,轮廓更加清晰;概念不变,见解越发深刻;病证不变,内容明显扩展;治法不变,方药推陈出新,这是俞根初从临床角度对经典《伤寒论》的最好诠释。  相似文献   

9.
徐兴国 《陕西中医》1992,13(3):139-139,110
<正> 在《伤寒论》中对某些疾病为了探明其因,作出正确诊断,提出相应治疗,首创了药物探病、饮食探病和症状探病等诊断方法,为鉴别诊断提出了特殊的法则,体现了四诊的特殊应用,古今相沿在临床诊断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兹就这些探病方法讨论于后。1 食探法食探可分为食欲探(即能食与不能食)和食物探两类,以辨胃气之强弱及受邪情况。食欲探:伤寒六经是否受病,有一明显的标志,如第270条(以宋本伤寒论条文号为序)“其人反能食而不呕,此为三阴不受邪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辨证论治中药试法的作用广东518049深圳市梅林医院曾庆明雷跃主题词《伤寒论》辨证论治药试法药试法是以药物试探性治疗,来帮助明确诊断,提高疗效的一种辨证论治的辅助方法,是中医辨证论治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伤寒论》所建立的辨证论治体系,...  相似文献   

11.
针灸治疗肾脏疾病临床应用概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了解近年来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肾脏疾病临床应用概况.电子检索1982-2007年研究文献,对针灸治疗肾脏疾病的临床应用及其作用机制进行总结.文献归纳显示针灸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减少尿蛋白、改善肾功能、拮抗糖皮质激素副作用等,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具有方便、经济、安全、无毒副作用等优势.  相似文献   

12.
刘德果  陈其华 《陕西中医》2021,(1):93-95,130
《杂病源流犀烛》是清代著名医家沈金鳌编撰的医学著作,其中对男科疾病提出了诸多精辟独到的见解,并首创较多男科疾病的论治观点。书中论治男科疾病所运用之理论治法、用药配伍等并不拘泥于前人思想,极具个人特点。《杂病源流犀烛》中记载男科疾病的病症源流、治疗原则、组方用药、内治外治、变证兼证等,分条析理,层次分明,条文十分完备; 同时对归纳概况历代男科疾病的论治要点及治疗方法,简明精炼,繁复有章,往往可以直接借鉴,其论治男科疾病思想对后世影响甚广,为后世学医者之津梁。  相似文献   

13.
九个方剂对大鼠实验性发热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实验观察了九个治疗热病的方剂对内毒素所致大鼠发热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虎汤无明显解热作用;达原饮、甘露消毒丹、连朴饮、柴蒿合剂、大黄黄连解毒汤、桃仁承气汤、葛根芩连汤、银翘解毒汤等方剂均有不同程度的解热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医肺系病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良铎 《环球中医药》2009,2(3):164-172
近年来肺系病证发病逐年升高,中医在肺系病证病名、分类、治疗、实验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进展。病名及分类方面的进展集中在咳嗽、哮喘和肺纤维化上。病因病机方面,时行感冒强调毒邪致病;咳嗽提倡夹杂致病;喘证新有五脏致喘之说;哮病拓展了伏邪的范围;肺胀分急性期、缓解期阐明各自病因病机;肺痹、肺痿深入探讨了虚实的来源、部位及转归;肺癌研究集中在正气虚损、邪毒内积的部位及性质;继续深入探讨呼吸衰竭的病位、病性、疾病转归及传化。感冒、咳嗽的辨治及治疗方法强调针对个体及时令的个性化治疗;喘证及肺间质纤维化主分虚实;哮病及肺胀分为缓解期及发作期进行辨证治疗治疗;肺癌治疗主张采用包括中医药疗法多学科综合治疗。在中药内服的基础上,运用如拔罐、贴敷等外治的综合疗法,治疗咳嗽、哮喘、肺胀、呼吸衰竭等肺系疾病均取得了一定疗效。对于肺系疾病的现代医学实验研究集中在自拟方剂、古方、中成药的应用研究上,在中医病因学方面的研究亦有进展。但在动物模型、证候学研究等方面仍有不足。  相似文献   

15.
中药鬼箭羽研究近况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鬼箭羽的功效在《本经》的载述主要是破血、通经、杀虫,治疗多偏重于妇科疾病。近几年的研究表明,鬼箭羽可降血糖、调血脂、抗过敏、调免疫,且富含钙质,可治疗糖尿病、高脂血症、慢性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尿路感染和前列腺疾病等多种内科病证,不论单用抑或组方应用,均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九刺法是古代针灸临床用于不同病症的九种刺法,分刺法是其中之一,有研究者发现近10年九刺法中输刺法、经刺法、分刺法及大泻刺法没有相应的临床应用及研究文献发表,只有巨刺法、络刺法、毛刺法、远道刺法、焠刺法等5种刺法获得现代医家的临床应用。笔者根据《灵枢》的针刺理论结合自己临床经验从针刺手法、机理、临床应用三个方面介绍,使“分刺”被更多医者接受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笔者自2010年5月~2012年10月,采用本院研制的蒙药方剂组成的蒙药好得乐胶囊,口服治疗各种前列腺炎等疾患共16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本方剂主要成份为:巴格巴盖一其其格、苏格巴、扫龙-吉木斯、当棍、索瓦一阿格力克、鲁音-苏斯、浩布鲁等。对80例前列腺炎疗效判定:①治愈:用药5~10天后尿痛尿急症状消失,无任何自觉症状,尿蛋白、衣原体、支原体检测阴性,无复发迹象。②好转:尿频减少,B超检测前列腺炎症消失,肥大较为软化。本组共治疗168例治疗前列腺炎,治愈161例好转7例,总有效率为95.2%,其中治疗性传播疾病88例,前列腺炎80例,其结果有效率97.7%。  相似文献   

18.
19.
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出独活具有以下特点:首先,临床用量多为6~60 g。其次,独活临床用量应综合考虑病证及配伍等多种因素,随病施量、因证施量、因配伍施量。独活配伍羌活、防风等,治疗风寒湿引起的风湿免疫、骨科系统疾病,常用剂量9~60 g;配伍川芎、细辛、虫类药等,治疗神经官能症、阿尔兹海默症等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常用剂量9~15 g;配伍黄芪、桂枝、女贞子等,治疗月经失调、产后身痛等妇产科疾病,临床常用9~12 g。  相似文献   

20.
盛青云  吴清明 《河南中医》2021,41(2):279-283
《针灸大成》中记载的关于后溪穴的操作方法有针刺、艾灸、刺血与推拿四种,补泻手法以泻法居多,但须辨别虚实。后溪穴临床适用于痛证、神志疾病、头面五官疾病、皮肤疾病、肢体疾病、儿科疾病等,其中,以痛证、神志疾病以及头面五官疾病运用较广泛,可单独使用,也可配伍其他腧穴。《针灸大成》中虽未直接言明后溪穴补泻,但根据该穴"火"属性及其主治病症不难推测出,后溪多用泻法,泻后溪具有祛风解表、清热解毒、通络止痛、安神醒脑、熄风止痉之效。但在治疗"脾寒发疟"之证时,多施以灸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