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16,(3):590-593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神"的概念及其内涵进行研究,剖析穴位命名与"神"的联系,并对《黄帝内经》提出的"上工治神"的要求进行探讨,探寻针灸"治神"思路及理论基础,为提高针灸临床疗效提供帮助与指导。  相似文献   

2.
建构中医学脑病“五神”多维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滕晶 《新中医》2014,46(4):1-2
对中医学"五神"理论进行挖掘和重塑,确定其理论内涵和体系特征。认为"五神"理论可以勾勒出一个以"形神共存,神主形从"的体系,它与中医学脑的功能与病证特点相对符合。据此提出以"五神"理论为契点,构建中医学脑病五神多维体系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心脑同治睡眠障碍机理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欢  于睿  梁健 《辽宁中医杂志》2019,46(8):1617-1619
睡眠障碍是指睡眠和觉醒正常节律性机制交替紊乱,包括睡眠量不正常以及睡眠中出现异常行为。"心主神明""脑主神明""心脑共主神明"这三个学派的学术观点及论据主要来源于中医对"神"的多角度,多层次的理解和阐释,并且认为从神的多角度,多层次来阐述心主识神、脑主元神以及心脑共主神明的观点,更符合临床实践,实验理论的研究。从"心主神明"和"心脑同治"理论角度出发,利用中医整体观念对睡眠障碍疾病进行治疗。文章基于"心脑同治"角度对改善睡眠障碍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初步探讨心脑同治睡眠障碍的有效性与可行性,深化其治疗机制,从神经网络和信号通路层面深入研究中药改善睡眠的作用机制,从而为睡眠障碍疾病奠定深厚的诊疗和理论研究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4.
王薛  滕晶 《中医研究》2011,24(4):1-3
"形神统一"是中医"整体恒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具体指筋骨肌肉、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等组织器官,神包括自然界之神、广义及狭义之神。形为神之宅,神为形之主,紧密结合临床。遵从"形神统一、神主形从"的观点通过中医五神理论的阐释(病机层次及病机要素的组合),对一些精神心理性疾病进行相关性研究,拟以中医五神为维度探讨并建立精神心理性疾病的辨证论治模式。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内经》《针灸甲乙经》原文及其相关文献的整理,从"针前审神""针时治神""针后守神""针毕养神"等针刺全过程,挖掘、探究其针刺重神理论的内涵与意义,以及针刺重神理论的具体运用方法。并通过比对《针灸甲乙经》记载的针刺"治神"内容,整理出其对《内经》针刺"治神"思想的传承及遗失。考读当代李长俊、郑魁山、王启才等医家临床治神经验,阐释当代名医对《内经》针刺"治神"思想的应用发挥,进一步论述治神是针刺的基本原则,及其在针刺过程中的核心地位,为后世学者对针刺"治神"思想的理论研究及临床应用扩展思路,旨在提高当前针灸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以中医"神"理论为指导,探求人体之"神"与健康状态之间的关系。通过查阅古今中医有关"神"的文献,对其进行归纳整理并加以分析,概括出"神"的涵义、生理功能以及"神"的健康状态和养护方法。认为人体之"神"与健康密切相关,在生命过程中发挥着主宰作用,是人体健康的根本,"神"的健康状态是人体健康至关重要的因素,养"神"能提高人体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李甲民  滕晶 《江苏中医药》2019,51(11):11-13
五神包括神、魂、魄、意、志,临床实践证明从经络调节五神偏颇每能获得良效。基于中医五神理论进行经络调神是中医诊疗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回归了《黄帝内经》的原旨,亦是中医医学模式建立的基石。"神机"与"气立"是经络调神的理论依据,中医五神理论指导下的经络调治将五神按照神、魂魄、志意分为三个层次进行辨证分析。"神使"是经络调治的前提,而经络调神的靶点多在肌腱附着处、肌肉交界处、关节附近。重新深化完善中医五神理论,挖掘基于中医五神理论的针刺调神理论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五神脏"理论概念、现代解析两方面分别阐述五神脏的理论内涵及科学思想,探讨五神脏理论的现代心理学以及分子生物学机制。基于五神脏核心思想,提出"五神-五脏-五志"为五神脏信息反馈轴心。探索五神脏理论对构建中医心理学、中医心身医学的意义以及对临床辨治精神障碍类疾病、心身疾病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治神"是《内经》针灸理论中重要的概念术语,与针刺实践密切相关,然其具体所指在经文中未有明确解释,后世医家理解也多有分歧。故通过对《内经》中与神相关概念术语、形神关系、上下文语境以及道家相关文献的分析研究,认为"治神"乃治医家之神,而非病者之神。这与道家在进行某种高超操作技艺时对"神"的追求与重视不谋而合,与道家的思想认识密切相关。由此提示,早期针灸理论源流梳理、概念术语的厘清,在系统爬梳相关医学文献的同时,尚需从早期思想文化观念与医学理念相互交织的层面多加审视,综合辨析。  相似文献   

10.
重视针灸"治神"提高针灸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勇 《光明中医》2007,22(10):36-38
"治神"是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灸学的特有理论,"治神"包括了"察神"和"守神"等涵义,本文旨在强调"治神"在针灸得气、补泻及对疗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凡刺之真,必先治神”出自《素问·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对针灸理论发展和临床指导具有重要意义。“神”与“治神”乃是自古至今中医学者以及针灸学者持续探讨的问题,主要围绕传统中医文化简要论述“神”的含义,同时从医患整体性、诊治整体性、生理心理治疗整体性三方面对“治神”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2.
刘德桓教授化瘀浊益肝肾思想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瘀浊益肝肾思想是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泉州市中医院刘德桓教授根据中医理论,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提出的治疗高血压病的中医治则。化瘀浊益肝肾,即化血瘀祛痰浊,补肝血益肾精。以化瘀浊益肝肾法组方的瘀浊清颗粒处方中诸药合并攻补兼施,寒热并用,升降有序,共奏活血化淤、祛痰化浊,调补肝肾之功效,使精气充,阴阳复,瘀浊祛,且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方中诸药均含有治疗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成分,可作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方剂。化瘀浊益肝肾思想融合了痰瘀相关理论、血瘀理论、津血同源思想和肝肾同源思想,并把现代医学理论及药理研究有机地运用于处方用药中,体现了中医现代化的思想,具有理论上的创新意义,在实践中亦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梳理中药调剂发展的历史脉络,在传承的基础上促进当代中药调剂学的发展。搜集历代中医、本草文献以及律法中有关“合药分剂”、“合和”、“合剂”的内容,分别按照中药调剂理论、技术操作和法律规范整理归纳。《汤液经法》是最早记载中药调剂的文献,标志着中药调剂的萌芽;中药调剂理论形成于《神农本草经》,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详细地记载了中药调剂的技术操作,而《唐律》对调剂的规定是中药调剂发展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4.
中医学神的复杂性导致了其难以客观地把握和认识。从临床实践角度揭示中医学的神、五脏、脑之间的生理、病理联系,诊断、治疗机制,是科学诠释中医学神的正确可行途径。诠释神的内容体系包括:相关概念如神明、元神、识神、神志等;生理机制如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神在不同脑区的定位、神经调节路径、各种网络、调节物质等;病理机制如从功能性病理到器质性病变、从微观气化到宏观产物、从五脏功能单位到脑区定位等的具体内容和机制;证候学内容如确立以神的症状为辨证要点引领的症状群、揭示证候实质的科学内涵;疗效作用机制如客观准确评价中药方剂对于脑病的防治效果、阐明中药方剂治疗脑病的作用途径、作用方式和作用靶点等。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肾病中医病名源流探索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对糖尿病肾病中医病名源流进行探索性研究。方法:检索糖尿病肾病中医病名相关现代文献,采用内容分析法初步确定检索词。古籍文献梳理相关度高的古籍条文制定专家咨询问卷,通过专家咨询判断中医病名与糖尿病肾病的吻合程度,对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病名源流进行初步探索。结果:现代文献检索到相关文献17篇,提取相关中医病名11个,采用内容分析法,确定初步检索词"消肾,肾消,内消,肾渴,下消"。专家咨询研究认为"肾消"、"下消"与糖尿病肾病的吻合度较高。"消肾"与糖尿病肾病的吻合度,专家之间争议较大。而"肾渴"和"内消"的吻合度则相对较低。结论:中医病名源流探索研究是中医病名规范化的前提,其研究方法仍有待不断完善和创新。  相似文献   

16.
春秋战国时期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说,在中医养生学的形成中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本文以道家"啬"的精神为切入点,探讨其理论渊源、基本内涵,并就其对历代中医养神思想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六神丸含药血清的制备,探讨六神丸血清药理学的实验方法。[方法]分不同的给药剂量、给药天数和不同的采血时间制备含药血清。用原子吸收法测定血砷含量;薄层色谱法定性检测六神丸含药血清中蟾酥成分。用四氮唑溴盐(MTT)法确定最佳血清制备方案。[结果]血砷含量随着给药剂量、给药天数增加和采血时间的延长而升高;薄层色谱表明六神丸含药血清中有蟾酥成分。六神丸含药血清对人髓系白血病细胞株-60(HL-60)细胞的抑制率,随给药剂量、天数增加、采血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且随着含药血清的添加量而升高。[结论]中药血清药理学含药血清的制备应区分不同的中药,采用相应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传统中医药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已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和进步,其进步的标志不在于一方一药的发现,而在于历代医家通过自己的临床实践发前人之未发而总结起来的各家学说及某些新理论。迄今为止,公认的中医学各家学说有七大派。认为人体体质学是自明清以来形成的一个学派。能否被公认,还要等待历史的审定,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此外,扼要地介绍了提出来的新理论,主要有:"人体新系"猜想,"天地人三才医学"模式,"天人同构"论,"整体制约"论,调控情绪的"三棱镜理论","心肾为先天之本,肺脾为后天之本"等。其他新概念,新名词难计其数了。  相似文献   

19.
熊曼琪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伤寒学家。她从师于著名中医学家刘赤选教授,从事《伤寒论》教学、科研以及内科临床工作40余年,形成了丰富而独到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尤其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诊治上,根据经方中的桃核承气汤、黄芪桂枝五物汤所创的三黄降糖片、三黄糖肾安片、芪桃片等专方专药在临床取得良效,理论和实验研究也丰富而深入,是当代岭南中医学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20.
滋阴补肾填精法治疗卵巢功能低下5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滋阴补肾填精法对卵巢功能低下的影响。方法:将99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服用滋阴补肾填精中药汤剂)52例与对照组(服用知柏地黄汤)47例。观测卵巢功能低下患者服药前后血基础雌二醇(E2)、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结果:治疗组服用滋阴补肾填精中药后FSH、LH降低,E2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滋阴补肾填精中药干预卵巢衰退疗效确切,对改善卵巢储备功能、预防及延缓卵巢早衰(POF)的发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